首页 百科知识 贸易安全的内容

贸易安全的内容

时间:2022-07-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贸易安全的内容基本上可以分为两个方面:贸易活动内部因素的安全和贸易环境的安全。建立我国信息产业及信息贸易安全保障与监管体系,已成为贸易安全的核心任务之一。在贸易安全指标体系方面,重点在于构筑贸易安全预警机制。《国家安全法》第五十六条指出:“国家建立国家安全风

贸易安全的内容基本上可以分为两个方面:贸易活动内部因素的安全和贸易环境的安全。而贸易安全指标体系作为预警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备受关注。

贸易活动内部因素的安全,包括贸易方式、贸易对象和贸易流程等方面的安全,例如信息传递安全、货物运输安全、货款结算安全、通关和操作规范等。在贸易方式方面,近年来结合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创新,跨境电子商务发展飞速,成为引人关注的焦点。商务部2014年数据显示,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已经超过5000家,境内通过各类平台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的企业已经超过20万家。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跨境电子商务贸易额达4万亿元,同比增长30.6%,占进出口总额的14.8%,增长速度远超同期国际贸易增长速度。伴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其在通关方式、物流方式、支付方式、检验检疫、结汇与退税等方面都对我国传统的贸易监管模式形成了巨大挑战。为此,国家发改委和海关总署牵头启动国家跨境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工作,已有上海等14座城市获取试点服务资格。2015年3月杭州正式获准设立中国(杭州)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将在业务流程、监管模式等方面先行先试,旨在打造一套引领全球的跨境电子商务贸易的制度和规范。这些举措将为促进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保障贸易安全,提供重要经验。

在贸易对象方面,由于能源、粮食和信息等三大战略资源在经济安全中的关键性地位,成为国际贸易的重点关注对象。随着经济迅速增长,我国能源消耗总量大幅攀升,能源对经济的制约作用更加明显。在2015年7月公布的《国家安全法》第二十一条指出:“国家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能源,有效管控战略资源能源的开发,加强战略资源能源储备,完善资源能源运输战略通道建设和安全保护措施,加强国际资源能源合作,全面提升应急保障能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资源能源持续、可靠和有效供给”,从而更加明确了战略资源能源贸易安全的重要性。2014年的《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显示,中国一次能源消费位居世界第一,达到28.52亿吨油当量。虽然能源贸易量逐年稳步提升,但是也出现了对外依存度较高、航运线路存在隐患、储备不足等问题。鉴于能源贸易的政治敏感性及其战略地位,实施制度创新重构能源监管体系,维护能源贸易安全,对保障经济安全来说尤为重要。

粮食与国民生活息息相关,粮食贸易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此次新公布的《国家安全法》第二十二条就涉及粮食安全问题,“国家健全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完善粮食储备制度、流通体系和市场调控机制,健全粮食安全预警制度,保障粮食供给和质量安全。”据估计,到2030年,我国人口将接近15亿,伴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工业化生产水平提高,国内对于生活用粮和工业用粮的需求都将持续上升,粮食供给压力较大。粮食贸易的特殊性在于除了经济因素以外,还需要考虑政治因素和国际市场供求变化等情况。为解决粮食供求矛盾,开展粮食贸易,抵御粮价波动、粮食禁运等风险,保障粮食安全就成为贸易安全的重要领域之一。

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性产业,也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支撑,成为保障国家安全的基石。《国家安全法》第二十五条涉及信息安全的内容:“国家建设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提升网络与信息安全保护能力,加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创新研究和开发应用,实现网络和信息核心技术、关键基础设施和重要领域信息系统及数据的安全可控。”在信息无处不在的时代中,尤其是在信息业面临不断开放的条件下,无论是信息制造业还是信息服务业,信息安全问题日益重要。随着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信息制造业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信息服务业贸易形式呈现多元化趋势,导致信息产业贸易的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建立我国信息产业及信息贸易安全保障与监管体系,已成为贸易安全的核心任务之一。

在贸易运输方式方面,航运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是实现国际贸易的主要途径。从国际贸易的角度而言,航运是基于国际贸易的需求而存在的。航运将世界各个国家联系在一起,实现技术、经济、贸易的互动,它将全球范围内的生产者、经营者与消费者连接起来组成一个大市场,带动世界经济循环体系的运转。航运安全作为贸易安全的组成部分,一旦受到冲击,将直接影响货物进出境的效率,导致整个国际贸易供应链的断裂。未来,从航运工具(主要是船舶)、航运企业、贸易货物等角度实施监管,有效应对和防范影响航运安全的各类风险性因素,将对维护我国贸易安全起到重要作用。

在贸易环境的安全方面,可以从国内和国际两方面来考察。从国内贸易环境看,有以下几方面的制约因素:第一,国内生产要素成本迅速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逼近极限,以加工贸易为主的产业发展模式日益遭遇瓶颈,转型升级迫在眉睫,需要尽快在全球价值链中向高附加值领域迈进;同时,面对产能过剩较为严重的情况,需要加大对外投资力度,拓展国际市场;第二,国际贸易结构中诸如外贸依存度偏高、贸易摩擦加剧、技术性贸易壁垒增多、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服务贸易中知识密集型领域竞争力偏弱等缺陷逐渐扩散和加深;第三,在服务业开始全面主导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下,扩大服务业开放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这对国内经济体制改革提出了新要求,带来了贸易安全与监管的新内容。

从国际贸易环境看,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制约:第一,金融危机以后,美国重点推行“再工业化”战略,吸引实体资金回归,并积极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力图通过制造业能级提升来增强本国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扩大贸易出口额,将原先布局于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制造环节经过升级换代重新实现本土化生产;第二,美国正联合其盟友发起新一轮高标准贸易投资协定谈判,力图掌握国际贸易规则制定主导权,重构贸易利益分配格局,为自身谋求更多利益,对金砖国家等新兴经济体产生的制约作用较为明显;第三,在国际分工体系的低端环节,诸如越南等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开始激烈竞争,希望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一席之地,争取更多国际市场份额。

在贸易安全指标体系方面,重点在于构筑贸易安全预警机制。《国家安全法》第五十六条指出:“国家建立国家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定期开展各领域国家安全风险调查评估。有关部门应当定期向中央国家安全领导机构提交国家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第五十七条指出:“国家健全国家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制度,根据国家安全风险程度,及时发布相应风险预警”。这两个条款内容从国家安全层面提出了风险评估机制和风险监测预警制度的要求,对贸易安全预警机制的建设具有指导性作用。我国当前应对贸易风险发生时的预警机制尚不健全,在发生贸易摩擦时,无法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导致贸易利益的严重流失。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通过建立贸易安全预警系统,掌握贸易安全实情,在安全指标偏离正常状态时马上提醒决策者采取应对措施。本专著将主要从贸易效益评价、贸易控制力评价、贸易依存度评价、贸易地理方向评价和贸易环境等五个方面入手,试图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贸易安全指标体系。通过对贸易安全指标体系的动态跟踪,确保贸易安全状态处于可控范围内,维护我国贸易安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