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撩开“十五”发展的面纱

撩开“十五”发展的面纱

时间:2022-07-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上海经济与社会“十五”发展的新思路和新设想逐渐开始撩开“面纱”。“九五”后三年,上海信息产业年均增速达39%,2000年预计可完成产值1150亿元,对全市工业总产值贡献率有望突破11%。“十五”期末,天然气日供应量将从现在的80万立方米增至960万立方米。

目前,上海经济社会“十五”发展的新思路和新设想逐渐开始撩开“面纱”。对上海实现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的跨世纪宏伟战略目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总体奋斗目标基本敲定

“十五”期间,上海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是: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不断提高城市的国际化、信息化、市场化、法治化水平、发挥城市的综合优势,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具体是:增强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力争成为国内外经济规模大、产业能级高、资源配置能力强的城市;强化城市的综合服务能力,力争成为国内外商业机会多、比较成本低的城市;优化城市的综合发展环境,力争成为国内外适宜发展创业和生活居住的城市;增强城市的综合创新能力,力争构筑起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综合创新体系和动力机制;提高城市的综合管理水平,力争走出一条政府管理、社会管理、市民参与有机结合的现代城市管理新路;提高城市市民的综合素质,力争形成社会主义现代国际大城市的精神风貌。

二、产业结构轮廓基本清晰

“十五”期间,充分突出高增值、强辐射、广就业特征和体现不同产业融合发展趋势的上海新型产业结构框架已基本清晰。

这个新型产业结构框架为:六大支柱产业是信息、金融、商贸、汽车、成套设备和房地产;两大基础产业是石化和钢铁;四大新兴产业是生物医药、新材料、环境保护和现代物流;都市型产业是都市型工业、都市型服务业、都市型农业等。如果说90年代上海的产业结构调整以“三二一”为指针,产业之间的界限仍然泾渭分明的话,那么,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则开始打破产业界限,并将形成产业整合发展的新潮流。

三、信息产业成为重要抓手

“十五”期间,信息产业作为上海的第一支柱产业,是因为上海踏准了一条以信息化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全新发展道路。“九五”后三年,上海信息产业年均增速达39%,2000年预计可完成产值1150亿元,对全市工业总产值贡献率有望突破11%。

未来五年,上海信息产业以网络化、数字化为两大抓手,投资1300~1500亿元,重点发展通信、集成电路、计算机及网络、软件等七大类产品,力争使2005年的产值达到4000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占当年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预计达25%。

四、工业发展形成五大基地

“十五”期间,上海工业将加快发展电子信息、汽车、电站设备及大型机电产品、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精品钢材、生物医药等六大新的支柱产业,年均增长分别达30%以上、18%、12%、12%、6%~7%和30%。初步建立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基础原料工业为依托,现代装备工业为骨干,都市型工业为配套的工业新体系,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6%以上。

同时,集中力量建设五大产业基地。一是电子信息产品基地,重点发展集成电路、通信、计算机及网络、真空器件、新型电子元件数字视听产品和软件等七大类产品。二是汽车基地,扩大生产和销售能力,形成轿车、微型客车、城市客车车身自主开发能力和零部件集成配套体系,每年推出一款轿车新车型。三是电站设备及大型成套设备基地,重点发展发电及输变电设备、数控加工中心及智能化机械设备、环保成套设备、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大型船舶等产品。四是精品钢材基地,重点发展汽车用钢、造船板、不锈钢等六大类精品钢材。五是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基地,加快建设上海化学工业区,重点发展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精细化工三大领域,以及乙烯、三大合成材料等后加工产品。

五、商业构建现代物流网络

“十五”期末,全市商业构建现代物流网络将围绕七大重点展开,即现代物流配送中心、连锁商业、新型服务业(重点扶持广告、经纪、拍卖、租赁、咨询、展览、会务、典当等新业)、电子商务、商业品牌、家庭厨房工程及城镇商业。

六、房地产业形成周期高潮

“十五”期间,房地产业被列入了上海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到2005年末,全市房地产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从“九五”末的5.2%提高到10%左右。由于上海力争成为国内外商业机会多、比较成本低的城市,成为国内外适宜发展创业和生活居住的城市,这必将增加对工业用房、商办楼、住宅等房地产的需求。就城市住宅发展来说,“十五”期末,市区人均居住面积将达15平方米,住房需求总量将不低于7000万平方米,每年平均不低于1400万平方米。

七、对外贸易口岸作用明显扩展

“十五”期间,上海要充分利用基本形成的“大外贸”格局,把上海发展成为极其集聚和辐射作用的“大口岸”,到2005年,上海出口额将比2001年增长四成以上。同时,上海要基本形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的新的环境格局,通关效率达到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并基本形成货物、技术、服务、资金、人才双向流动的新的发展格局。

八、吸引外资酝酿使出新招

“十五”期间,上海吸引外资的基本思路是:投资领域要扩大,投资环境要改善,吸收规模要保持,吸收水平要提高。预计到2001年底,上海累计吸收合同外资将达444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达308亿美元。在“十五”期间全市吸收合同外资的比重中,工业项目约占50%,第三产业占45%~48%,第一产业占0.5%左右。同时,探索采用收购兼并、中外合资风险投资基金等多种新的引资方式,并扩大非公经济吸收外资的规模。

九、基础设施建设描绘蓝图

“十五”期间,上海将投入872亿元人民币,初步建成高速公路、中心城区立体交通、天然气输配和城市现代化信息管理四大网络体系。一是高速公路网络,全面建成总长充为650公里,总投资为400亿元人民币的高速公路网。对外将打通6条高速公路接口,并全面建成外环线和郊区环线,形成上海“三环十射”主干道的新格局。二是中心城区立体交通网络。完成卢浦大桥和3座隧道的建设,使上海形成“六桥六隧”的12条越江通道。三是城市燃气用气网络。“十五”期末,天然气日供应量将从现在的80万立方米增至960万立方米。四是城市现代信息管理网络。全面建成计算机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地理信息系统、高架和高速公路将建成监控系统和应急指挥系统,以及高速公路收费和清算系统。

十、浦东新区寻找发展空间

“十五”期间,浦东新区预计GDP将再翻一番,达到180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约占新区GDP总量的5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约占新区工业总产值的半壁江山。

同时,浦东将重点建立信息、金融、贸易三大优势产业地位。信息产业形成以张江为核心、连接金桥、外高桥的发展格局,率先建成技术领先、规模最大的国内IC产业高地;金融业加快中外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在陆家嘴地区集聚,并加快金融、证券、保险市场对外开放和与国际接轨的步伐;推动外高桥保税区自由贸易区转型,提高加工贸易档次。同时,预计投资浦东的跨国公司将增加到200家以上,国内500强企业50余家。

十一、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十五”期间,上海要成为国家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与高科技产业化基地,整体科技实力处于全国前列。为此,上海的科技将有四大突破。一是选择一批能够体现上海优势和特点,有较大市场潜力与产业带动作用、有跨越机遇的重要技术领域,加快创新源泉建设。二是抓好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科研院所先导型企业体制机制的转型,以及民营科技新生企业创新力量的壮大,塑造技术创新主体。三在人才培养和使用上,形成多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梯队。四是转变科技管理职能。

(原文刊于《经济导报》(香港),2001年1月15日(总2704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