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医药成果的转化应用

中医药成果的转化应用

时间:2022-07-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中医药成果的定义与内涵中医药成果,即中医药科技成果。(二)中医药成果转化的意义中医药成果的转化应用,关键在于中医药科技成果的合理、有效地进行转化。其中部分科技成果已转化为产品,并在生产应用中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体来看,制约中医药成果转化的瓶颈主要包括。所以,许多中医药研究成果不能转化应用,或者不能为企业所利用。

(一)中医药成果的定义与内涵

中医药成果,即中医药科技成果。根据科技成果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我们可将中医药科技成果定义为:源于中医药学(含中西医结合医学、民族医学)理论、技术或实践经验,利用中医药或多学科方法,针对具体的研究对象进行科学技术研究活动,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或学术价值的创造性结果。

由于中医学领域的科技研究目的在于为防病治病服务,主要任务在于研究危害人类健康最主要的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和诊疗方法、措施,因此,中医药科技成果具有如下两个特点:一是多数不表现为实物形式,不具备商品性。如理论、文献研究、临床研究、预防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成果占大多数,这类成果往往表现为临床、防治工作的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和经验总结。这些成果虽有科学和技术价值,但多数不表现为实物形式,不具备商品属性,因而不能转化为商品和产品,以社会效益为主,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二是可转化为商品、产品的成果少。如新药、医疗器械等,这类成果在中医科技成果中所占比例较少。

目前我国的中医药科技成果呈现出数量很大,形式多样的特点,有经验或实验的成果,有模糊或精确的成果,有理论或临床的成果。根据中医药科技管理的现状和规律,结合中医药科技活动的性质,经专家充分论证,可将中医药科技成果大致分为五类,具体为:

1.基础研究成果 以人或动物、植物等为研究对象,产生的包含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民族医药等学科的基础理论、基础数据、基本规律等并具有学术价值或潜在实用价值的创新性结果。

2.临床研究成果 以患者为研究对象,产生的具有可直接用于临床,能提高诊断、治疗水平的结果,表现为新的诊断方法、治疗方案、新方药等。

3.研究开发成果 以研发为目的产生具有实用价值的结果,如诊疗设备、新药(含中药新品种)、新工艺、新技术(中药加工、炮制、种植繁育等)、新的生产加工装备、新的活性物质、中药新辅料等。

4.软科学研究成果 经过充分调研、专家咨询等,产生的结果被有关部门采纳,产生广泛效益的论文、调研报告、战略研究报告、建议等。

5.方法学研究成果 为各种研究提供新的方法学支撑,提高了相关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产品研发、政策决策水平的研究结果。

(二)中医药成果转化的意义

中医药成果的转化应用,关键在于中医药科技成果的合理、有效地进行转化。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为提高中医药理论、防病、治病水平,对中医药科技成果进行的后续理论研究、转化使用、开发应用直到形成新理论(学说)、新疗法、新方案、新药、新设备的过程(活动)。成果转化是连接研发与生产的纽带,是产品化到商品化的桥梁,是潜在生产力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跨越。加强中医药成果的转化研究,有助于实现与技术研发并重,提升成果成熟度、适应性、操作性,提升科技服务能力及市场竞争能力,形成技术及市场优势,推动成果面向应用、走向市场,实现科技市场化、商业化、产业化,实现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有效解决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脱节问题,这既是医药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科学命题,也是当前科技工作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

中医药成果转化是我国中医药界面临的重大任务,这关系到中医药现代化建设事业能否顺利实现,关系到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社会经济能否有机地结合,关系到我国中医药高新技术产业能否在世界科技经济一体化的竞争舞台上有一席之地。同时,中医药成果转化的还有助于全方位更新观念,使各级政府、高校、医院、企业以及舆论部门,加快改革步伐,建立更适应成果转化的机制,继续加大投入,制定配套政策,促进成果转化,充分发挥科技资源优势,在更高的平台上进行整合,从而保证越来越多的中医药成果问世。

(三)中医药成果转化的瓶颈

近些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发展迅速,支撑、引领着经济社会发展及创新型国家建设,但是科技成果在转化的过程中问题日益凸显,表现为重研发、轻应用,重技术、轻市场,重水平、轻效益,与市场经济体制不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脱节。一些科技成果甚至被束之高阁,已经成为制约科技事业发展的瓶颈。统计资料表明,随着时间推移,我国的中医药科技成果数量呈加速增长趋势,“十五”期间中医药科学研究方面有登记的成果达到1034项,其中国际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达到180项,属于原始创新的科技成果有159项。其中部分科技成果已转化为产品,并在生产应用中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仔细分析我国中医药成果转化的总体情况,尚存在明显的利用率低和转化周期长等问题和瓶颈,形势依然紧迫而严峻。

具体来看,制约中医药成果转化的瓶颈主要包括。

1.科技与生产应用脱节 长期以来,许多科技人员重科研、轻转化,重学术、轻实用,重理论、轻实践,选题没有切中中医药发展的实际需要,尤其是当前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缺乏市场导向和灵活的转化观念,缺乏实用性。所以,许多中医药研究成果不能转化应用,或者不能为企业所利用。

2.成果技术含量不高 部分中医药科技人员一味追求市场效应,热衷于开发一些短、平、快项目,研究不够深入,技术含量较低,附加值较低,尽管有的成果已形成产品推向社会,但经不起检验,利用率低,很快就被淘汰,从而影响了中医药科技产品的可信度,给成果的转化带来困难。

3.缺少中试基地 一般来说,一项中医药科研成果的开发与转让,需经历由立项经实验室研制获得小试结果,再将小试结果扩大进行工业化实验获取完整的工艺技术以完成中间试验,最后将中试的结果推向社会,推向企业,实现商品化或产业化这三个阶段。大多数高等中医院校由于条件所限,缺乏中试基地,很难独立一次性完成直接用于生产实践的成果。

4.缺乏技术创新能力和开发资金 由于体制的原因,中医药科技队伍大多数集中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企业的科技力量较为薄弱,难以承担技术创新各阶段的重任,即使受让科技成果,也很难进一步开发成产品推向社会,这就大大制约了中医药科技成果的转化。而资金投入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物质保障基础,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是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因素。一些很有前景、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科技成果由于资金缺乏,延误了转化周期,失去了转化价值。中医药科技成果的开发,需要的资金投入较大,一般的中小型企业,常常因为缺乏资金而使科技成果的转让受到一定的限制,科技成果只停留在实验室阶段,造成科技与产品之间的隔绝,从而难以实现科技成果真正的转化。

(四)中医药成果转化的前景

中医药是我国最具有原始创新潜力和可能的学科领域,若将中医药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和经济优势,必将全面提升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和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成为推动民族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中医药转化医学也代表了中医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在我国,中医药成果转化、转化已成为国家在医学领域里一个重大的政策。《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辅导读本中指出:“以转化医学为核心,大力提升医学科技水平,强化医药卫生重点学科建设。”我国已将其纳入“健康中国2020”科技支撑战略。2010年我国第一个中药转化医学研究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转化医学研究中心成立,标志着我国中医药成果转化进入新的阶段。我们相信,在国家大力扶持和政策支持下,中医药与转化医学密切结合,切实加强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将会产生更多、更新具有自主原创性的中医药成果,通过创新支撑和成果转化,将不断提高我国中医医疗服务能力和中药产业技术水平,提升中医药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巩固和加强我国在中医药领域的优势地位。

总之,中医药在数千年的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性成果,如果能够借转化医学之机,包容、吸纳现代生命学科的新进展,实现临床与基础双向对接,推动其成果的转化应用,必将迎来中医药学跨越式的大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