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实施区间调控,注重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

实施区间调控,注重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

时间:2022-07-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实施区间调控,集中体现了宏观调控在新常态下保持定力的总体原则。通过采取区间调控,能够降低政策的随意性,避免调控对经济运行的过度干扰。在经济运行越过区间上下限时,根据情况快速启动储备政策,应用工具箱加以应对,促进经济运行回到合意区间内。

实施区间调控,集中体现了宏观调控在新常态下保持定力的总体原则。判断经济运行的合理区间是下限和上限包围形成的区间,其中下限是要求经济增长不低于设定的增长目标,上限是要求通货膨胀率不高于设定的通胀目标。以2014年为例,经济运行的下限是经济增长不越过7.5%左右的水平,上限是CPI涨幅不越过3.5%左右的水平。同时,新的区间调控方式还强调就业目标在宏观调控目标中的重要性,将保证充分就业作为衡量经济增长是否处在合意水平的重要参考指标,而不是单纯看GDP增长率的数值,也由此赋予经济增长目标值一定的弹性空间。通过采取区间调控,能够降低政策的随意性,避免调控对经济运行的过度干扰。

区间调控对宏观调控的基础性支撑和机制建设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首先,要求更加科学地设定宏观调控的目标。对作为下限的经济增长指标来说,要以潜在增长水平为基本依据,设定合理的目标值;对作为上限的通货膨胀指标来说,要充分考虑国内因素和外部输入因素,依据物价水平变化要避免人民生活受到大的影响原则,设定合理的目标值;此外还要设定合理的就业目标,作为判断增长是否合意的参照指标。其次,要形成政策储备和启动储备政策的反应机制。这是指针对可能出现的不同经济运行状况,对应对的政策措施进行搭配并以完整、可操作的工具箱形式形成政策储备。在经济运行越过区间上下限时,根据情况快速启动储备政策,应用工具箱加以应对,促进经济运行回到合意区间内。随着宏观调控转向区间调控方式,政策储备工作也已启动,2014年12月国家发改委就公布了针对经济平稳运行、发生波动、出现趋势性下滑三种情况,相应设计了三个政策工具箱。

此外,当经济运行处在合意区间内,宏观调控也不是无所作为,而是在坚持宏观政策要稳的同时,着力实施灵活的微观政策和托底的社会政策,起到强机制、促活力、补短板的作用,以2014年为例,主要在以下方面下功夫:一是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持续落实简政放权,取消不必要审批,完善事中事后监管,促进制度的公开透明,营造更加宽松便利、公平公正的环境,对创业创造形成激励,促进市场竞争,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二是增加公共产品有效供给。通过改革投融资体制,形成政府、企业、社会资本多元投入格局,加快补上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实现改善民生、增加就业、有效优化发展硬环境的“一石多鸟”作用。三是支持实体经济做强。大力支持小微企业、农业、服务业发展,统筹采取措施,提升制造业等产业的综合竞争力,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