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资本危机的原理

资本危机的原理

时间:2022-07-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六节 《资本论》经过多年的准备酝酿,一部凝聚马克思毕生心血的政治经济学经典著作《资本论》得以问世。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将危机理论的相关内容分别融入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来加以考察,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经济危机学说。

第六节 《资本论

经过多年的准备酝酿,一部凝聚马克思毕生心血的政治经济学经典著作《资本论》得以问世。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将危机理论的相关内容分别融入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来加以考察,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经济危机学说。

在以资本的生产过程为研究对象的《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在第一篇《商品和货币》章中,通过论述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前提指出了货币形态变化本身所具备的危机的可能性。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中随即考察了资本的流通过程。在首先研究个别资本的运动过程中他总结了资本循环经历的三个阶段及其相应采取的三种职能形态,即购买阶段的货币资本的循环、生产阶段的生产资本的循环和售卖阶段的商品资本的循环,并指出资本循环正常运行的条件是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在时间上顺次继起,三种职能形态在空间上并存。这一结论强调了只有在资本循环的统一中,才能实现总过程的连续性。但是,由于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及其内在对抗性,使这种连续性无法持续进行,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在这里迈出了向现实转化的第一步。由于资本循环都是反复不断进行的,由此形成了资本周转。在对个别资本运动分析的基础上马克思进一步研究了社会总资本运动,即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过程,作为所有个别资本的有机总和的社会总资本,其运动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马克思经过深入分析指出该过程的核心问题在于社会总产品的顺利实现,而社会总产品能否顺利实现,归根到底取决于各生产部门之间能否按客观的比例进行生产和交换,由于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和对抗性的分配关系,使社会购买力受到很多限制,在资本家拼命扩大生产的同时,劳动人民的购买力却日益相对缩小,这种有支付能力需求的下降必然导致生产的下降,社会生产的总供给与总需求相脱节,周期性的危机必然使生产规模缩减。

在前两卷的基础上马克思最后在《资本论》第三卷中考察了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在第三卷中他详细阐述了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规律。利润率下降的必然趋势与利润绝对量的增加成为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规律的一个内在矛盾,而这一矛盾又进一步引发和加深了生产扩大和价值增殖、剩余价值生产与实现、人口过剩与资本过剩之间等资本主义的各种复杂矛盾的进一步展开。资本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采取的形态作为特殊的要素纳入资本总过程的各种形态,使危机的形式有了具体的内容。他在第二十五章《信用和虚拟资本》中着重强调了货币危机与现实危机的关系,马克思指出一旦劳动的社会性质表现为商品的货币存在,从而表现为一个处于现实生产之外的东西,独立的货币危机或作为现实危机尖锐化的货币危机,就是不可避免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中由于存在大量的信用与虚拟资本,这使得危机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发生更具现实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