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关于购买力平价理论的争论

关于购买力平价理论的争论

时间:2022-07-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购买力平价理论的争论_应用型本科规划教材国际经济学三、关于购买力平价理论的争论购买力平价理论提出后,在西方学术界引起了很大的争论,毁誉不一,但这一学说在汇率理论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却是不可否认的。卡塞尔对这一理论的提出及系统的阐述与验证,不仅为当时实行浮动汇率制的国家恢复汇率稳定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其研究结果为后人进行新的研究和讨论奠定了基础。

三、关于购买力平价理论的争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提出后,在西方学术界引起了很大的争论,毁誉不一,但这一学说在汇率理论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却是不可否认的。一国货币的对外价值是对内价值的体现,购买力平价理论在各国放弃金本位制的情况下,指出以国内外物价对比作为汇率决定的依据,说明货币的对内价值变化必然引起货币的对外价值的变化,这当然有其合理性,它揭示了汇率变动的长期原因。在西方各国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的当今,这一汇率理论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汇率运动的现实。卡塞尔对这一理论的提出及系统的阐述与验证,不仅为当时实行浮动汇率制的国家恢复汇率稳定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其研究结果为后人进行新的研究和讨论奠定了基础。如在弗兰克尔(Frenkel)提出的“灵活价格的货币模型”中就假设购买力平价在短期内是成立的;而多恩布什(Dornbusch)提出的“粘性价格的货币模型”则假设购买力平价是汇率长期均衡的条件。然而,购买力平价理论也有一些局限性。

(一)基期选择比较困难

在相对购买力平价中有基期汇率一项。要想确定报告期的汇率,必须先确定基期汇率,这是相对购买力平价均衡汇率无法绕过的一个问题。卡塞尔认为,基期应为一正常的时期,或市场汇率处于长期均衡水平的时期。在实际中,要确定这样一个时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不仅要求汇率是自由浮动的,而且市场环境还应比较稳定,各种影响汇率变动的短期因素(如短期资本流动、价格预期及其他随机因素)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在实际计算相对购买力平价时,人们通常采用两种方法来确定基期汇率:一是利用绝对购买力平价计算出基础汇率水平,但这一方法对数据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都很高;另一种方法是使用所选定的现实市场汇率,这一方法虽省去了数据收集和计算上的许多麻烦,但必须保证所选定的基期汇率是长期均衡的。鉴于基期选择的困难,许多人得出了相对购买力平价不具有实用性的结论。

(二)合适的物价指数难以选择

选择合适的物价指数也不容易,因为有代表性的商品很难确定。购买力平价是根据各国的物价指数计算出的,由于各国在计算物价指数时所选取的代表性商品不同,各种商品对物价指数的影响程度或权数不同,所以计算出的购买力平价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对应商品的购买力”之比,而是反映一国货币的综合购买能力。

(三)有较严格的限制条件

以商品套购的“一价定律”为基础的购买力平价理论受到非常严格的条件限制,其中包括:所有商品具有充分的可贸易性;国际间的商品流动是完全自由的,无关税和其他贸易限制,运输成本为零;商品具有同一性;两国价格指数的权数相同等。如此严格的限制条件,使许多人认为购买力平价只是在非常长的时期里才会有效,或者根本无效。实际上,以“一价定律”为基础的购买力平价所描述的主要是汇率同可贸易商品价格之间所存在的一种长期均衡关系,并不能体现出汇率在宏观经济中的作用,因此这一理论很难成为一个完整的汇率理论。

(四)忽视了非贸易商品的存在

它假定所有的商品都是贸易商品,忽视了非贸易商品的存在。并非所有的商品都是贸易品,运输成本有时可以高到使一些商品的国际流通无利可图,这样的商品和劳务可称为非贸易商品。非贸易商品的价格往往难以通过国际贸易而趋于一致,同时两国贸易商品并不存在完全的替代性,因此两国的一般物价水平也难以通过国际商品套购机制而完全取得一致。

(五)忽略资本流动的冲击

它的着眼点只是贸易收支,而忽略了国际资本流动对汇率所产生的冲击。当今发达国家的资本账户日益重要,对汇率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它往往是现实汇率尤其是短期内偏离购买力平价的根本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