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资本流动与商品流动的关系

资本流动与商品流动的关系

时间:2022-07-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资本流动与商品流动的关系_应用型本科规划教材国际经济学三、资本流动与商品流动的关系就国际直接投资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蒙代尔和小岛清从理论上分别提出了替代模型与互补模型。此时,A国的资本在高利润的驱使下,流向B国,扩大B国x商品的生产。蒙代尔没有说明A国的资本是流向B国的哪个产业部门。故此种替代是逆国际分工的。同B国相比,A国与B国在x商品上的技术差距很大。

三、资本流动与商品流动的关系

就国际直接投资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蒙代尔(R.A.Mundell)和小岛清(K. Kojima)从理论上分别提出了替代模型与互补模型。至于国际直接投资对资本输入国和资本输出国贸易的具体影响则应视投资类型而具体分析。

(一)蒙代尔相互替代模型

蒙代尔(R.A.Mundell)在《国际贸易与要素流动》一文中,阐述了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之间的替代关系。他假定:(1)A、B两国,前者资本丰富,后者劳动力丰富;(2)x、y两种商品,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A国在x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B国在y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3)A、B两国的生产函数是相同的,且都是一次齐次函数。

在自由贸易条件下,根据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H-O-S),A、B两国的劳动力报酬和资本报酬的相对量和绝对量是一致的,因而不存在要素流动的必要。在图9—3中,纵轴与横轴分别表示商品y和商品x的产量。弧线TaTa、TbTb分别代表A、B两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A国的y、x两种商品的最佳生产组合点为Pa,A国出口QaPa量的x商品,进口CaQa量的y商品;而B国的最佳生产组合点为Pb,出口PbQb量的y商品,进口QbCb量的x商品。如图所示,A国的三角形CaQaPa与B国的三角形PbQbCb全等。所以,A国、B国在MM′线表示的价格比率下,同时达到了贸易平衡,这时就不会出现资本流动。

然而,假如B国对进口的x商品征收高关税(也即在贸易壁垒条件下),势必提高A国出口的x商品在B国的国内价格,从而刺激了B国x商品部门的生产扩张。伴随着B国x商品部门生产的扩大,B国国内对原来就较稀缺的资本要素的需求上升,因而使B国资本的价格上升。此时,A国的资本在高利润的驱使下,流向B国,扩大B国x商品的生产。由于A国资本流出,使得其生产可能性边界由原来的TaTa缩小为T′aT′a。而B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则由原来的TbTb扩展为Tb′Tb′。在x、y两种商品的价格比率不变的条件下,即MM线与NN′线平行,A国的最佳生产组合点由Pa变为Pa′,B国的最佳生产组合点由Pb移到Pb′。图9—3中,A、B两国的最佳生产组合点的连线,Ra线和Rb线(两条线平行),被称为雷普钦斯基线(T.M.Rybczynski Line)。最佳生产组合点的变化,意味着A国将减少QaPa量的x商品生产,而增加Pa′Qa量的进口商品y的生产;B国则增加SbPb′量的进口商品x的生产而减少PbSb量的出口商品y的生产。由于A国三角形Pa′QaPa与B国三角形PbSbPb′全等,所以,A、B两国的x、y商品总产量与自由贸易条件下相比并没有发生变化,即:A国y商品产量的增量Pa′Qa等于B国y商品产量的减量PbSb,A国x商品产量的减量QaPa,等于B国x商品产量的增量SbPb。因此,蒙代尔认为:资本流动与国际贸易是一种完全替代的关系,即:国际资本流动取代了国际贸易,属于一种逆贸易倾向的投资。

img66

图9—3 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贸易的替代模型

蒙代尔模型的特点在于:(1)其假定不涉及产业本身的变化,因为生产函数相同;(2)资本流动是两国资源禀赋量发生变动,通过市场机制对资源进行再分配的结果。蒙代尔没有说明A国的资本是流向B国的哪个产业部门。但既然B国是以生产部门扩大生产,资本一般流入的是这个部门。蒙代尔认为:资本的流动起因于贸易,它只是替代贸易,无特殊好处,相反是投资国减少了比较优势商品的生产和出口,增加了比较劣势的商品生产,接受投资国则扩大了比较劣势的产业。故此种替代是逆国际分工的。实际上蒙代尔只看到了国际经贸活动中一个方面的现象,且作了片面的理解。

从世界经济发展总的情况来看,国际投资是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蒙代尔看到的,仅仅是国际投资的一种类型,即为了绕过关税壁垒,保持国外市场而进行的对外投资。而这种类型的国际投资,也是先有阻碍贸易的情况,才有国际投资的替代。其他类型的国际投资,至少以下两种蒙代尔就没有看到:一是通过国际投资,促进了东道国的经济开发,利用了东道国潜在的经济资源,使东道国经济发展水平得以提高,购买力增大,市场扩展,从而促进国际贸易。二是两国生产函数不同,国际投资会提高资本的利润率,通过投资带动技术、管理和人力资源的扩散,生产要素在国际范围内得到优化组合。这样,在总体上就会促进世界经济和国际分工的发展,也就必然带来国际贸易规模的扩大。

(二)小岛清互补理论

小岛清(K.Kojima)在其代表作《对外贸易论》中发展了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之间互补关系的理论。他假定:(1)国际直接投资并非是单纯的资金流动,而是包括资本、技术、经营管理的总体转移。(2)与蒙代尔不同,小岛清认为直接投资并非生产要素的一般流动,而是由投资国的特定产业中的特定企业向接受投资国同一产业中的特定企业的要素转移。(3)投资国A的资本比较丰富,而接受投资国B的劳动力较丰富。只有当A、B两类国家的技术差距较小时,A国的先进生产函数才能比较容易地转移到B国。(4)x商品、y商品分别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A国在生产x、y两类商品时,均采用先进的生产函数。同B国相比,A国与B国在x商品上的技术差距很大。所以,A国选择对B国的商品y进行直接投资。

img67

图9—4 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贸易的互补模型

由于小岛清假定直接投资的核心是先进生产技术的移植,而不考虑为数甚微的货币资本的流动,所以,A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在对B国x商品投资后,并没有发生变化,仍旧维持原来的TT水平。而B国在接受先进生产函数之后,其生产可能性边界由原来的tt线变为tt′线。流动后,A国的交易条件由原来的P线变为P′线,表明A国在x商品上的比较优势增强,而其原来在y商品上拥有的比较优势变为比较劣势。所以,A国生产最佳组合点由原来的Q点变为Q′点,从而增大x商品生产,减少y商品生产。假定A国消费无差异曲线在C点与其交易条件线P′相切,决定了A国x、y两种商品的消费量。在对B国y种商品进行投资后,A国出口EQ′量的x商品,进口CE量的y商品。流动后,B国的交易条件不变,生产最佳组合点位于点q′。假定B国消费无差异曲线在c点与交易条件线P′相切,从而决定了B国对x、y两种商品的消费量。与A国一样,可以推知B国在接受A国投资后,出口q′e量的y商品而进口ec量的x商品。B国的生产最佳组合点q与q′的连线d,即李普钦斯基线。如图所示,A国三角形CEQ′与B国三角形q′ec全等,所以,A、B两国通过在x、y两种商品生产、贸易和消费上的互补,同时达到了均衡,表明对外投资创造了贸易机会,即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之间是互补的关系。

小岛清模型表明,国际直接投资可以产生“生产函数改变后的比较优势”。一方面,以投资国资本丰富为前提,接受投资国的投资行业所生产的商品越是劳动密集型,就越容易具有比较优势。另一方面,投资国和接受国的技术差距越小,技术就越容易移植、普及和固定下来。由于技术的发展多半以节省劳动为目的,所以这两方面常常是可以一致的。要使直接投资导致贸易发展,必须具备下列条件,即要由投资国潜在的比较劣势产业(如A国的y产业)进行投资,提高接受投资国潜在的比较优势产业(如B国的y产业)的生产函数,使之成为显性的比较优势产业。如果相反,由A国具有比较优势的x产业进行直接投资,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小岛清把国际直接投资看做是先进生产函数的转移和扩散,确是把握住了国际直接投资的本质。因为国际直接投资较之一般的货币资本流动的一个根本差异就是,国际直接投资是包含了资本、技术、管理等“一揽子资本”的转移。但是小岛清模型只是一种静态分析,若能从动态角度进一步加以分析,其对国际直接投资与贸易关系的现实解释力将会更强。从动态角度来看,第一,作为投资国(A国)在对外投资后其生产可能性曲线也将变动,而不可能是不变的。因为,一方面,A国把国内比较劣势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外转移后,其国内的生产能力肯定要递减。同时,随着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国内递减而引致的外部规模经济的递减,也会使得该产业的资源流向国内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本密集型产业,以获取更高的利润率,从而实现国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另一方面,A国向外投资后,其比较优势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的生产能力肯定要递增。一是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资源将流向该产业;二是A国投资B国后的利润汇回将进一步促进其资本丰裕度,从而强化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第二,作为引资国(B国)在引资后其生产可能性曲线不可能只在劳动密集型商品一端向外拓展,而在资本密集型商品一端则不变动。因为,大量外资流入劳动密集型产业会对资本密集型产业产生“技术溢出”和“资本溢出”效应,从而促进资本密集型产业生产能力的递增。总之,从动态角度来看,A国对B国进行直接投资后,将引致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都发生变动,从而产生更大的贸易效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