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企业坚决不用任何一个余人

企业坚决不用任何一个余人

时间:2022-07-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  社会上有种情况屡见不鲜,即某个官职由一人担任便足以应付,却安排了好几人。不用余人是经理人应该严格遵守的原则,否则就会造成机构臃肿,冗员繁多,效率低下。不用余人,是保证令行禁止和高效率的重要条件。避免这种情况发生的最好办法就是经理人在任人时就不用余人。三九集团的成功,充分说明了“不用余人”在今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社会上有种情况屡见不鲜,即某个官职由一人担任便足以应付,却安排了好几人。这种现象表面上看是体制问题,实际上是经理人在任人上的严重失误。不用余人是经理人应该严格遵守的原则,否则就会造成机构臃肿,冗员繁多,效率低下。

  1.兵不在多而在精

  唐太宗李世民,任人就一贯坚持“官在得人,不在员多”的原则。他多次对群臣说:“选用精明能干的官员,人数虽少,效率却很高;如果任用阿谀奉承的无能之辈,数量再多,也人浮于事。”他曾命令房玄龄调整规划三十个县的行政区域,减少冗员。唐太宗还亲自监督削减中央机构,把中央文武官员由两千多人削减为643人。他还提倡让精力旺盛、精明能干的年轻官员取代体弱多病的年迈官员。通过这种方法,朝廷上下全都由能人主持,办事效率大大提高,使得政通人和,出现了繁荣昌盛的“贞观之治”。

  相反,太平天国在南京建立政权以后,洪秀全滥封王位,至天京失陷前,封王者竟达2700多人,造成多王并立,各自拥兵自重,争权夺利的混乱局面,从而致使天京事变的发生,促使太平天国由盛而衰,走向败亡。这成为经理人以后用人的深刻教训之一。不用余人,是保证令行禁止和高效率的重要条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兵不在多而在精”越来越为众多经理人重视。近年来,中国上自国务院,下自县乡机构都大刀阔斧地展开了精简机构,裁减冗员的政治体制改革。企业也不甘落后,都大力实行下岗分流的改革。这样削减了大量不必要的机构和冗员,既减轻了国家和企业的负担,又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许多企业通过减员分流逐渐扭亏为盈,一些国家机关、部门也由原来的一片混乱变得井然有序。可见,中国领导们在任人改革上的重要性和正确性,其中隐含的就是不用余人的准则。“能者上,庸者下”,同时把好数量关,是做到不用余人的关键之处。

  2.人多未必好办事

  中国自古以来有“众人拾柴火焰高”“人多力量大”“人多好办事”等形容人多好处大的词句,但这些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经理人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盲目应用。尤其在任人问题上,人多未必好办事。

  首先,人多了不利于统一管理。无论是企业还是经理都必须统一管理,才能有高效率的出现。而如果本该一个人办的事却安排几个人去做,就可能产生意见分歧,互不相让,甚至产生矛盾,最后分头行事或者大家都一走了之,谁也不办。人多了,各有各的看法,加上一些人可能心怀不轨,就难以统一意见,办事效率可想而知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的最好办法就是经理人在任人时就不用余人。

  其次,冗员繁多易形成懒散的作风,效率低下。古语说,“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无疑是人多未必好办事的生动写照。不难理解,由于一职多官,遇到事后相互推诿,都怕惹火烧身,都想明哲保身,做一个好好人,效率当然上不去了。中国有句很流行的话,“一个人是条龙,两个人是条蛇,三个人是条虫”,可能就是形容这类现象吧。

  最后,冗员繁多不利于人才聪明才智的发挥。由于没有集中的权力,加上相互牵制,都怕对方超过自己,一些人才的想法和看法得不到尊重,策略也无法实施,导致了人才资源的浪费。一些有才之士虽有满腹经纶却无法施展,这对公司或部门的发展都非常不利。

  经理人在任人问题上一定要转变观念,不要认为人多就好办事,事实上恰好相反,用多余的人只会碍事。近年来在深圳迅速崛起的三九企业集团引人注目。该企业的成功经验被称为“三九机制”,而“三九机制”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一职一官”。这样,权力集中,责任、功过分明,没有内耗,从而使企业快速、高效地运转。三九集团的成功,充分说明了“不用余人”在今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