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以兴趣为支点,引领学生行为改进

以兴趣为支点,引领学生行为改进

时间:2022-07-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杭州市清河中学成立于1964年的杭州市清河中学坐落在风景秀丽的钱塘江畔,是浙江省教育实验研究会成员单位。笔者认为,教师完全可以因势利导,引导孩子向更积极的方向发展,关键在于能够找到引领他们行为改进的“支点”。为此,我决定与李某某进行一次面对面的谈话,谈一谈有关他对于自己行为的态度,并对其进行劝说教育。出乎意料的是,教练对李某某赞赏有加。

——杭州市清河中学

成立于1964年的杭州市清河中学坐落在风景秀丽的钱塘江畔,是浙江省教育实验研究会成员单位。学校设施设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校园内的小桥流水,长廊假山,使人恍若漫步江南园林。

学校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努力为每个教师成长创造条件,亦重视教师个人发展空间,鼓励冒尖教师发展,更重视将蕴藏在教师队伍中的巨大能量激发出来,相互激荡,汇聚成流。“静下心来读书,沉下心来思考”这已是清河教师的应有素质。

学校注重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以“崇德、守纪、勤学、健体”校风激励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历届毕业生的重点及优质高中入学率名列所在城区的前茅;在历届国家、省、市、区举办的学科、体育、艺术等方面的各类各项竞赛中,学校均获得令人羡慕的成绩。足球、国际象棋、射箭、场地自行车是学校特色体育项目,清河中学还是杭州市手球定点学校。清河是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园地:艺术节、田径运动、歌咏比赛、趣味活动、国际象棋比赛、校级足球联赛、征文比赛、志愿者活动、大陈英雄中队争创活动等等给了每个学生展示自己个性的舞台,让学生在感悟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清河人保留的是蕴含吴山脚下老城区清河坊的灵气、文化历史、个性和特色,发扬光大的是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与时俱进”的开拓务实精神,众志成城,继往开来,迈向更加灿烂的明天。

清河的校风:崇德、守纪、勤学、健体

清河的教风:诚心、爱心、耐心、同心

清河的办学宗旨:以人为本,使教师学生和谐发展

在初中,班主任最为头疼的莫过于行为“潜力生”了,这些学生在自律意识、道德品质、学习品质等诸方面都存在欠缺,班主任往往要花大量的精力来“对付”他们,而结果却收效甚微。有些同学甚至行为品质不断下滑,班主任有心管教,苦于束手无策。笔者认为,教师完全可以因势利导,引导孩子向更积极的方向发展,关键在于能够找到引领他们行为改进的“支点”。笔者从自身经历的有关学生改进的一个真实案例,来反思如何有效引领学生行为改进。

一、他究竟是“好生”还是“差生”?

学生李某某,在小学时属全校“四大金刚”之一(即行为品质很差,令老师束手无策的学生)。在学校里,李某某上课基本不听,考试基本不会,家长基本不管。行为表现更令老师头疼,喜欢在校外惹是生非,在学校里“颇有名气”。入学前笔者曾到他所在的小学进行学情调查,所在学校的老师特别提醒我们,李某某是要特别注意的人物。他不仅可以把班级搅得一团糟,令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十分头疼,甚至有些时候连课都不听,跑到教室外面玩;一旦老师管得太多,他就会逃学,长此以往,班主任不敢管也管不了,家长对此也无可奈何。

因此,在从小学升入中学时,我们把他定为A级关注对象。在分班的时候特意分在一个比较“严厉”的班主任的班级,期望能对他的成长给予更多的帮助。但开学之后,班主任对他的抱怨越来越多,并多次反映到我这个分管德育的副校长这里,希望学校给予他严厉处分。班主任反映,李某某上课只会睡觉,平时也不按时交作业。下课后生龙活虎,喜欢和同学打闹,不是今天踢破门,就是明天与同学打架,还与校外的不良社会青年交往甚密,且屡教不改。班主任也无可奈何,甚至提出如果学校不严厉处理,就天天叫他来校长室,为校长室“站岗”。为此,我决定与李某某进行一次面对面的谈话,谈一谈有关他对于自己行为的态度,并对其进行劝说教育。

师:你自己评价一下近期在学校的表现吧。

生:很好呀。(他知道自己表现不好,但还是用很轻的声音说。)

师:作业为什么不交?(班主任反映,他到我校后基本不能按时完成作业。)

生:我不会做。

师:不听讲,上课睡觉当然作业不会做了。

生:听不懂。

师:那就不能听懂一点是一点,不懂的地方课后再问老师吗?

生:我一点也听不懂。(看来在日常的学习中已经形成了畏难情绪和懒惰的习惯。)

师:课间休息能不能文明些?

生:……(估计知道自己犯了很多的错误,他开始什么话也不说了。)

接着我和他聊了关于行为品质改进的问题,希望他能以升入初中学校为起点,改善自己在老师与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之后,他的行为确实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保持不到一周。看来老师的谈话还是能够对他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还不足以对他的行为改进产生持续性的效用。

过了一段时间,我在校园足球联赛的一场比赛中看到了他,他作为学校足球队主力队员参加比赛,比赛中敢打敢拼、神采飞扬,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比赛结束后,我和学校足球队的教练聊起了李某某。出乎意料的是,教练对李某某赞赏有加。教练告诉我,在训练场上,李某某可以称得上是最积极的队员之一。平时准时训练,哪怕是双休日训练,他都会准时出现在训练场;训练中对自己要求严格、训练刻苦,训练后积极帮老师收拾训练器具。目前,他在队中可以打多个位置,既能打后卫、还能当守门员。初一一年训练下来,他已经比大部分初二的孩子技术都好,稳稳占据了足球队主力位置。比赛中,他积极主动,有时面对对方单刀球,作为守门员的他奋不顾身地去扑球,丝毫不在乎身体可能承受受伤的危险。在场上,他集体荣誉感最强,能积极组织其他人进行防守与进攻,在球场上总能听到他的“吼叫声”。即使他不在场上,他也会不断地大声“指挥”场上的队员。每次比赛他都非常积极地到教练那里争取上场的机会,即使自己身上的伤还没有好利索。可见,在校足球队教练心目中,李某某已然是“得意门生”了。通过这次与教练的交谈,我也看到了另一个李某某,认真负责、热诚拼搏、自尊好胜。

为此,我又与李某某有一次短暂的交流。

师:你喜欢足球?

生:当然!我小学时就是校队的!(看得出来他很得意。)

师:你觉得踢足球与读书有什么不一样?

生:呵呵……。(得意的表情不见了,代之于尴尬的表情。也许他想起了我和他以前的谈话。)

师:班主任同意你参加足球队吗?(因为在初中,后三分之一的学业成绩都抓得很紧,很多班主任对于学生参加各种团队训练还是有点顾虑甚至抵触的。)

生:同意的。(他很淡淡地说,感觉到话语里有些无奈,也许班主任觉得与其在教室捣乱,妨碍其他同学学习,不如放他出来踢球。班主任也无奈呀。)

师:你父母呢?同意让你踢球吗?

生:他们才不管我呢。(很生气的样子。)

虽然是简短的交流,却让我体会到孩子的冰火两重天的情感,当谈到足球和他叱咤球场的风姿时,李某某有着油然而生的骄傲、自信和成就感;但是谈到学习和家长时,他却有种无以名状的失落、尴尬和抵触。为什么有如此“落差”呢?关键在于我们评价他的标准不同。用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评价尺度一量,他是“令人讨厌的”、“无法用爱心去温暖”的学生;而用足球教练的评价尺度一量,他又是那么“积极的”“敢打敢拼的”“有集体荣誉感的”的学生。在课堂里,他是“破坏者”;在球场上,他是“建设者”。李某某究竟是“好学生”还是“坏学生”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

二、踢足球与行为改进可以结合吗?

通过与班主任及足球教练的交流,我们反复思索和寻找帮助李某某行为改进的“软肋”。造成李某某在不同情境中的不同表现的关键点,就是在于“兴趣”。一方面,他对学习缺乏兴趣,加上小学学习方面“欠账”太多,导致他对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无法有效地投入自己的精力。但是对于李某某这样好动的男孩子来说,总需要有精力释放的地方。因此,当他在学习方面无法投入精力时,就需要寻找其他排解的途径,于是在课堂内外捣乱,甚至放任自己的破坏行为,来寻找自己的价值和成就感,而这种方式同我们期望他规范的学习行为是不相符合的,造成他成为老师眼中的“差生”,并恶性循环。另一方面,李某某却在足球中找到了成就感和价值感,当他将精力投入到他感兴趣和擅长的活动中时,他找到了快乐和价值,因此,他会千方百计地找时间踢足球、练球技,并千方百计地在足球场上表现自己。用班主任的话来说,“不让他踢足球,他会难过得要命”。在这一方面,他又成为全心全意的投入者,并在足球方面有很大的长进和发展。由此可见,要使他转变的关键是如何把他练足球的劲头也引导到日常的学习和行为上,将其引导到正确的成长轨道上来,这并不是不可能的。基于以上的判断,我和班主任、足球教练进行了沟通,并制定了对李某某进行“以兴趣为支点,改进行为品质”的计划,也就是加强足球队教练与班主任的联系与沟通,以兴趣促进日常学习和行为表现,双方共同努力促进他的整体改进。对于足球教练,在训练与比赛前,要了解李某某在班级行为表现和学习情况,如果他出现行为品质和学习成绩下滑,就要给予劝勉谈话、停训、停赛等处罚,平时多和他聊聊学习等班级表现,并以反馈表的方式把他训练及比赛表现反馈给班主任。作为班主任,多了解他训练及比赛的表现,并在班级表扬,提升他的荣誉感,同时把他在班级的表现反馈给足球教练。为此,我们专门设计了学生双向反馈表,加强足球队教练和班主任的日常教育教学联系。

经过一段时间,我和足球教练一起跟李某某进行了一次谈话。

师:你很喜欢足球?(我明知故问。)

生:那是。(一谈到足球,他还是一如既往的得意表情。)

师:但你也知道,你行为品质及学习方面还做得不够。(希望在他心中建立踢球这一兴趣与行为及学习的关联。)

生:嗯……

师:你到足球队这么长时间了,你应该知道我们这个球队要求是很高的,这个要求不仅仅是球技方面的,还包括行为品质、学习等各个方面。(需要让他知道:行为品质与学习成绩可能影响到他踢足球)

生:……(他抬头看了看我们,似乎感觉到了这个威胁。因为与他谈话的是体育训练队的分管校长。)

师:你想想,我们学校足球队连续多年是杭州市冠军,也多次获得浙江省冠军,每次获得冠军以后,我们学校都要在全校集会上颁奖,并介绍参赛队员。

生:是。

师:如果你行为品质不好,学习也不好,是不是对我们这支冠军队产生不良影响呢?

生:……(他想了想,然后点了点头,毕竟还是有点道理的。)

师:如果以后我们带你去参加浙江省中学生足球比赛,获得了好成绩甚至是冠军,你站在主席台前领奖,并接受全校师生的礼赞,你希望同学们怎么评价你呢?是说你只会踢球呢,还是由衷地赞赏你优秀呢?

生:……老师,我学习实在落下太多了,那我改行为吧。(他开始时沉默,思索良久以后,他已经开始寻找自己改变的方向。)

师:那我们约法三章,如果行为品质没有改善,学习没有进步,教练有权对你进行停训、停赛、退队的处罚,你看可以吗?

生:好的。(回答得很痛快。)

之后,我们和李某某谈起了体育特长生自主招生的话题,希望他能和学长们学习,不仅球踢得好,行为品质及学习也好,争取能凭足球体育特长得到更好的升学机会。

三、学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在这次深入的谈话结束以后,我们加大了对李某某的关注力度。一方面,班主任在班级也经常表扬他训练认真,比赛积极,并时不时地传达教练对他赞赏的话。当校园足球联赛在我校比赛时,班主任甚至会允许班级其他同学到场为他加油助威。在校运会上,他也积极努力,为班级争得了很多的荣誉。另一方面,教练也时不时地提醒他,希望他对待自己的行为、学习要像对待踢足球一样。我再碰到他时也会经常提醒、关心他的学习情况。他都会高兴地对我说:好多了。因足球踢得好,他在学校还有很多“粉丝”。我们也会和他半开玩笑地说:“你要为你的粉丝做好表率,不要自毁形象哦。”他也会使劲点头说:“好好!”在李某某初中生活的三年中,我们一直对他进行持续的关注。在这个过程中,他也犯过错误,甚至也犯过比较严重的错误,学习成绩的起色也不大,但整体上看,行为品质得到明显的改善。初二的下学期,还被全班选为体育委员。初三毕业,李某某因体育特长被某职高相中提前录取。本来被省级重高相中,无奈学业成绩实在是欠账太多。

更令人欣喜的是,在与班级课任教师聊起他时,无不对他的行为品质的进步而赞叹的。很多老师甚至用“简直脱胎换骨得像换了个人一样”来评价他。因为他不再是令人头疼,而是老师的助手;不再“躲在阴暗处坏笑”,而是自信阳光的少年;不再到校外溜达惹事,而是一身正气、健康向上。生命的变化是那么让人惊喜!

到职高后,他很快融入集体中,入校第一学期,就成为学校足球队主力队员,并担任校足球队队长一职。甚至成为“助理教练”,负责校足球队的日常训练工作。职高老师对他赞赏有加。

四、学生改进的教育反思

这则成功的案例让我们开始反思日常教育教学中的学生行为的改进,要实现学生的行为改进一定要把教育活动变成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而不是被动的训教,是至关重要的。为此,我们认为,有几点关键点是需要把握的。

首先,相信学生具有向上的潜力,找到学生兴趣支点,对学生行为改进具有重要意义。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我深信,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兴趣是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源泉。“行为潜力生”的兴趣可能不在学习上,不在学校举办的活动中,甚至不在班主任认为有意义的事情里,但是教育者不能以一个统一的标准去评价一个生命的优劣,否则就容易戴着有色眼镜给学生贴上“好学生”与“差学生”的标签,更不能用爱的名义来简单地判断甚至是扼杀学生的可塑性。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寻找学生内在的潜力,并由衷地相信他们积极的方面,相信他们行为的“出位”是有原因的,这是寻找教育契机与方法的开始。行为潜力生往往具有这样的特点: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容易沉醉其中。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那么我们可以说,找到学生兴趣支点,可以引领其行为的改进。即使学生的兴趣在我们看来甚至是“旁门左道”,但是只要老师抛弃偏见,尝试去理解并走近学生,以学生的兴趣为支点,促其其他方面进步,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因为学生在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中可以找寻到自我价值感和成就感,那么如何把这种价值感和成就感同行为改进整合起来,为学生的变化提供了基本的前提。

其次,从教育管理上看,使教育者形成教育合力是关键。学校教育并不是一个分割的场域,教学与育人是不可分割的。当然,可悲的是,目前的教育功利化在教育中很有市场,因此,怀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去从事教育的教师也大有人在,造成教学与育人的脱节。比如任课教师认为他的任务就是教好课,班级管理是班主任的事情,和自己无关。这样分割的教育只会使得教育的力量被人为地削弱。其实,一个成功的教育无不是凝聚很多教育者的合力,如果只是班主任的“独角戏”,对学生有效的教育是不可能实现的。案例中的李某某,如果没有班主任和足球教练的沟通交流,如果没有形成教育合力,而是各行其是,那么,李某某的行为改变将不可能发生。在这个教育案例中,班主任的表扬与肯定使他在同学面前有了自尊,自尊是一个人道德成长与行为向善的基础,教师因势利导,在生活的实践中让他懂得“人的尊严就是学会克制自己”,好的品质与行为是体面的,会带来荣誉与欢乐,不好的品质与行为是不体面的,会激起大家的谴责与不满。足球教练的惩罚与“规诫”让他的内心具有了“耻辱感”,督促与监督,让他的行为不断趋善去恶。因为他体会到了“向善向上”的快乐,他不断做出意志努力,改变自己。教育者的合力有时候不仅仅是教师之间的合作,有时候更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的努力,来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

再次,任何人的成长和改变都是需要时间的,我们需要给孩子成长的空间与时间,并能够长期跟进,持续关注。学生行为品质不佳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不仅与孩子的成长环境有关,还与孩子的个性特征与生活体验相关,可能要经过反反复复的长期纠偏过程。因此,作为教育者不能急于求成,只有长期跟进,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效。案例中的李某某我们持续关注了他整整三年,在三年时间里,他有反复,有退步,甚至因为我们太心急逼得他大发脾气,以至于顶撞老师,但我们没有放弃。正因为有这样的坚持,良好的行为品质才在他心中扎根了下来,他才会脱胎换骨,让人刮目相看。教育是慢的艺术,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只能适得其反。

【点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关注人的发展的事业,而人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养育过程,需要信心、耐心、细心和关爱心。作者从一个教育者的视角出发,用三年的时间观察并参与了一个“问题”学生的成长发展,为我们呈现了师生共同创造可能性的生动案例,引发我们思考教育在学生成长与发展中的根本性问题。从最初的他究竟是“好生”还是“差生”的疑问开始,作者就开始向自己也向读者发问,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我们是否相信孩子,是否真正关注每一个学生差异性的潜质与可能性,我们的偏见或标准是否会伤害学生,我们是否能够真正寻找孩子发展的生长点。带着这样的疑问,作者同我们分享了学生成长与变化中的成功与失败、起伏与跌宕,这个过程更让我们发现,教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技术活动,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生命养育的过程。正因为如此,我们不仅需要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合力,也需要拥有发现和坚持的智慧,需要给教育时间与空间的“留白”,用关爱来守候每一个孩子的生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