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漠视分配的不公正

漠视分配的不公正

时间:2022-07-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漠视分配的不公正_重建经济学的伦理之维:论阿马蒂亚森的经济伦理思想三、漠视分配的不公正结果主义和总和排序是功利主义体系中另两个部分,两者结合在一起既忽视了过程公正,又忽视了分配公正。功利主义本来完全可以作为经济学和伦理学联盟的典型,它既是一套道德哲学体系,也是经济学中的主流哲学基础。从追求信息的广泛性角度的思路出发,森在福利经济学研究中总体上还是以一种严厉批评态度对待功利主义。

三、漠视分配的不公正

结果主义和总和排序是功利主义体系中另两个部分,两者结合在一起既忽视了过程公正,又忽视了分配公正。

功利主义的结果评价坚持一种狭隘的后果观,它只关心人们的行为最终达到的后果,而不管结果是怎样实现的,以及个人在结果实现过程中所起作用。依森所见,首先,宽泛的结果不应限于最后已获成果,还要考虑过程、行为和动机等因素。一旦考虑过程,必然会涉及公正或程序合法性问题。其次,限于最后结果将对主体行为和动机毫不敏感。效用结果没有考虑个人在整个事件状态中的独特位置和能动性,每个人在最终结果面前一律平等。于是,主体与相关结果状态中的人有什么关系,主体在事件过程中的作用,乃至行为者的权利、责任和义务,要么被功利主义结果评价视而不见,要么被工具观念所歪曲——即任何行为者在事件中的意义都要体现在最终结果上。

效用总和计算把总量放在突出地位,分配问题被完全撇在一边,对不平等问题表现得相当冷淡。罗尔斯《正义论》明确指出功利主义不关心(除了间接的)满足总量怎样在个人之间进行分配。(15)古典功利主义者西季威克其实也敏锐意识到了幸福分配的问题在功利主义阐述中常被忽略,所以“不得不用某种公正(或对这种幸福的正确分配)原则来补充追求最大整体幸福的原则”。(16)不过,西季威克并没接受效用总和与效用分配平等之间平衡的可能性,在其伦理学体系中,严格的总和排序对平等考虑有着词典编撰秩序上的优先性。

既然功利主义最关心效用总数而不管效用分配,那么功利计算就没有重视每个人所享有的总效用,忽略了总福利或总效用都较差的人。它会最大限度地歧视那些将收入转化为效用上有着不幸障碍的人,这些人被视为无效率的效用制造者。举例说:如果A是一个跛脚的人,B是一个快乐的天才,从任何给定收入中获得的效用来看,A都是B的一半。既然快乐天才B在效用生产过程中具有超凡能力,那么在处理A和B的纯分配问题时,一门心思只关心效用总和最大化的功利主义者就会设法让快乐天才B比跛脚者A的收入多,甚至会要求从能力较弱的跛脚者A那里分流部分收入。由此导致,跛脚人的处境会比原来更糟,因为他不仅从同样的收入水平中获得的效用减少了,而且他所得到收入也会减少。(17)此例说明,从功利主义那里得不出平等主义,甚至当较低收入和较低产生效用集中在一个人身上时,此人在收入和效用上都会遭受巨大损失。

功利主义本来完全可以作为经济学和伦理学联盟的典型,它既是一套道德哲学体系,也是经济学中的主流哲学基础。然而,由于它单单从个人效用出发的狭隘信息一元观,使之无法胜任此项任务。不过,森倒是没有一棍子打死功利主义,相反,他指出了功利主义评价体系中一些可借鉴之处。首先,功利主义没有采取一个异化的、商品拜物教立场。把福利看成商品占有混淆了“福利”和“生活好”,混淆了一个人的生活状态和他的占有程度。功利主义者不易犯此种错误,因为他们关注商品和个人之间的关系,没有把收入和财富作为有形物来估价,而是根据它们创造人类幸福或满足人们欲望的能力来估价。当然,功利主义所关心的是这些事物对个人的心理反应,还没触及他们的能力如何。其次,结果评价有现实意义。一个评价体系需要考察整个事件状态,应敏感于后果。以私有产权来说,通过后果主义的方法能证明:赞成理由很大程度上来自其作为经济繁荣的动力;限制理由主要是,不受限制的私有产权运作会带来某些贫困,阻碍社会救助措施的采取,等等。以后果分析,顽固坚持和盲目废除私有产权的视角都非完美无缺,要看具体境况而定。

从追求信息的广泛性角度的思路出发,森在福利经济学研究中总体上还是以一种严厉批评态度对待功利主义。因为功利主义最终不关心人本身,一个人被功利主义者视为除了产生有价值效用外什么也不是。效用怎样发生,什么造成了它,什么伴随它,是否被许多人共享或被一些人攫取,都不重要,唯有效用的满足与不满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