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战略决策的特点与基本要求

战略决策的特点与基本要求

时间:2022-07-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但在战略决策中,没有概念、性质等质的规定性的准确分析,决策就会全盘皆输而落空;没有范围、幅度等量的规定性的准确判定,决策就无法有效地实施。再次,现代科学的发展为决策提供了更有效的科学化方法和手段,使决策准确化。3)信息性要求信息性要求是指在获取大量的准确、全面、有效、及时的信息基础上,并运用科学的方法加工处理后进行战略决策。

1.3 战略决策的特点与基本要求

1.战略决策的特点

(1)宏观性。战略决策思考和谋略组织发展不是局部调整或当前应变的策略,而是对组织已经出现和未来可能发生的长期性和根本性问题提出解决办法的方略。故在时间上,战略决策是组织中长期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在空间上,战略决策不是针对某一个狭小的发展或市场范围,而是面对一个较大的发展空间或市场范围;在内容上,不是针对组织的某一个方面,而是涉及组织运作的整体。战略决策无论是对组织的发展目标、方向,还是实现目标、方向和途径、原则和方法的选择,都应具有宏观整体性。

(2)超前性。战略决策是立足现实而又面向未来的发展,即不仅是针对组织目前已经出现的长期性和根本性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略,而且更重要的是根据组织未来发展的需要,并结合可能发生的内外部环境的条件变化,提出相应的发展谋略。未来的发展是一个未知或不确定性的领域,但并不意味完全不能知,更不意味无所作为,人们总是利用各种手段和思维能力,并根据过去的事实和现在的态势,对未来做出判断,以把握发展方向、行动目标。因此,战略决策必须具有超前性,预测或推断未来。一方面是对未来发展环境的预断,战略决策除了对组织现实所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准确把握和科学分析之外,更重要的是对组织未来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做准确的预测,使组织的发展和未来的环境条件相适应,从而使组织在战略决策的指导下,获得成功发展的最大可能性;另一方面是比同行业其他组织或竞争对手看得更远,思路更新,起步更早,步伐更快,更能抢占先机。

(3)软硬性。软是指战略决策的软方法,它是以充分依赖专家的智慧和经验为特征,运用社会学、心理学等理论,做出决策的定性分析方法;硬是指战略决策的硬方法,它是以数学化、精确化和计算机化为特征,运用运筹学、系统分析、计算机等数理知识来决策的定量分析方法。硬方法以其科学性、精确性和可度量性,在决策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备受决策者推崇。但在战略决策中,没有概念、性质等质的规定性的准确分析,决策就会全盘皆输而落空;没有范围、幅度等量的规定性的准确判定,决策就无法有效地实施。因此,软方法和硬方法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补充的科学决策方法,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战略决策是现代战略决策的一个重要的突出标志。

(4)现代性。由于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及信息技术的广泛和深度使用,使得现代战略决策表现出与传统决策相区别的现代性:首先是信息传递的时空障碍弱化,卫星通信遥感、光纤、现代自控、计算机等技术的使用,使得时空不再是传递决策信息的重大障碍,时空价值在现代决策中更加显示出其重要性;同时,也存在各种态势、机遇、随机因素等都处在稍纵即逝的变化之中,如果不能迅速捕捉、不能同步和及时利用,就会延误和丧失时机而面临威胁,处于不利境地。其次,网络化将改变传统的“金字塔式”决策,而趋向矩阵网络化决策。再次,现代科学的发展为决策提供了更有效的科学化方法和手段,使决策准确化。

(5)动态性。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变化万千,而变化的世界、变化的内外部环境条件就成为战略决策的不确定因素,给决策带来风险,这就要求用动态的观念、变化的思维进行战略决策,决策时既要考虑未来可能存在的有利性,也要估计存在的不利因素,从而做好多个战略预案的拟定、评审、排序工作,一旦情况发生变化,就可主动调整决策方案,使战略决策更科学、更客观、更有效、更具有适应性。这既可应对事态的突变、巨变,使发展免遭大的危害,也可使战略执行者在发生调整后,不感到突然、不能接受和照办,即起到“事有渐则民不惊”的效果。

2.战略决策的基本要求

为了能科学地进行战略决策,保证战略决策的科学、有效,进行战略决策应具有以下基本要求。

1)系统性要求

系统性要求是指把战略决策对象视为一个系统,以系统整体目标的优化准则,协调战略决策中各战略因素的相互关系,使战略决策达到整体化、综合化、最佳化。

所谓整体化是要求战略决策时,不能只从事物的某一部分、某一指标去考虑问题,而必须从整体出发,从全局出发,全面考虑系统与系统之间,系统与子系统(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正确处理好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所谓综合化是要求对战略决策的各项指标和利益得失进行全面衡量,不仅要分析决策对象,还应对决策对象和社会其他系统的相互作用、相互关系也要进行分析。所谓最佳化是要求应在动态中去协调整体与部门的关系,使部分的功能和目标服从于整体的最佳目标,使战略决策达到总体最优。

战略决策的实践证明,以系统性要求进行决策,是科学决策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决策科学化的重要保证。一方面是客观地全面看问题,克服了孤立观点和片面性,正确地认识了问题,有效地避免决策的失误;另一方面是联系地全面看问题,注意事物的因果关系、从属关系和发展与变化。只有按系统性要求来决策,战略决策才能高瞻远瞩,预见事物的发展前景,把握发展的规律性,做出科学的决策。

2)优化性要求

优化性要求是指在一定的内外部环境下,对各种方案依据“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实施可行、政策允许”的评价标准,进行综合比较,选择出满意的方案。

由于组织处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战略决策不能做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而是要在几种不同的方案之中,权衡利弊,论证优劣,从中选出满意的战略方案。对社会管理的重大战略决策,其择优的准则是:在技术上强调合乎技术发展方向和适应国情,即决策选用、采纳的技术是适时的、适用的、先进的水平,并具有较长的应用寿命期;在经济上要求实现少投入多产出,有好的效益;在实施上强调人力、物力、财力、时间满足要求,并保障决策的顺利执行;在政策上是指战略决策的各环节应是法律法规、财务税收、产业政策、环境保护政策、可持续发展政策、安全政策等所允许的,或说决策所适用的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自然、国防、国际因素所允许。

3)信息性要求

信息性要求是指在获取大量的准确、全面、有效、及时的信息基础上,并运用科学的方法加工处理后进行战略决策。

所谓“准确”,强调获得的信息是真实表征了事物的客观变化情况和运动规律,如果信息失真或部分失真,都会严重影响决策的科学性。有一条虚假信息,比没有信息更可怕。

所谓“全面”是指获得需要的全部信息。如果是国家战略决策,要求有各方面、较长时间的信息,至少应包括上级有关政策指示、综合国情国力、相关国际情况、区域因素、预测结论、历史资料等;如果是企业经营战略决策,要求应有市场、技术、资源、人才、行业发展趋势等。

所谓“及时”是指要不失时机、灵敏地为决策提供信息,并在尽可能短的时间进入决策活动,利用时间差,获得有价值的时效。力争决策做到审时度势,把握好时机。

所谓“有效”是指所获信息对战略决策有帮助、有作用,使决策更客观和科学。

信息是客观事物存在、发展、变化及运动规律的表征,信息对战略决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进行战略决策的基础和前提,信息的质量决定着战略决策的质量。科学战略决策所要求的信息必须是准确、全面、有效、及时的,没有准确、全面、有效、及时的信息,决策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正常情况下,战略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与所需要信息的质量和完整性成正比,信息越全面、越准确、越有效、越及时,决策的基础就越坚实,决策过程中的思维广度和深度就越大,决策科学化程度就越高,决策也就越科学、客观、有效。

4)可行性要求

可行性要求是指战略决策可以在实践中付诸实施运行。可行性要求主要用于战略决策方案的评价,是在考虑各种制约因素的基础上,对战略方案进行系统的可行性研究。首先,进行全面性分析和评价,要从整体出发,全面系统地研究、分析战略目标和方案,用多方位思考和比较、考虑和权衡各种得失利弊,把握各种备选方案。既要考虑需要,又要考虑可能;既要考虑到有利因素和成功的机会,又要考虑到不利因素和失败的风险,力求完整无缺。其次,进行时机研究。分析和评价战略决策方案实施的时机是否成熟,是否抓住和利用机遇而达到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条件,审时度势是战略决策的第一要义,其根本是认识清楚时代潮流。时代是历史客观发展规律的表征,潮流是人们主观参与活动的结果。在时代面前,在客观规律面前,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权衡自己所具有的优势,而决定自己能否有所作为、何时作为、如何作为。再次,进行可接受性分析。战略决策所确定的战略方案存在着“谁接受”的问题,即要进行可接受性分析,通常采用投资效益分析、风险分析和利益相关者反应分析。战略决策所提出的目标及变化的范围是组织资源和能力所能够承受的吗?外部利益相关者(供应商、政府、联盟、顾客等)的关系需要改变吗?所提出的变动都符合组织内部的一般期望吗?各部门、团体或个人的职能变化大吗?组织的环境能接受吗?等等,这些都是进行可接受性分析所应考虑的问题。

5)创新性要求

创新性要求是指在战略决策过程中,以新思考为指导,对决策的内容、程序、方法、方案和政策措施,要敢于、善于提出独到的见解,创造出不同于过去的新方案。

战略决策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决策者要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要勇于、敢于、善于在战略决策全过程中提出新的创造性见解,特别在“战略目标”和“方案拟定”阶段更应重视创新活动的开展,创造出新方案、新思路、新方法。如果不能创新,靠保守和墨守成规是很难做出具有时代性、科学性的战略决策的,从而战略决策的价值也会大打折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