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经济制度的形成与作用

经济制度的形成与作用

时间:2022-06-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经济制度大体上可分成两大类:内在制度与外在制度,它们有不同的形成方式。因此,在一个普遍讲信用的社会里,特别是在所谓经济活动圈子不是很大的“熟人”社会环境里,非正式制度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会普遍起作用。人们经济交往再不局限于“熟人”,人们经常要与以后可能再见不到的陌生人打交道,因而许多非正式制度中的惩罚机制在防止机会主义行为方面就会无能为力。

经济制度大体上可分成两大类:内在制度与外在制度,它们有不同的形成方式。

内在制度又称非正式制度,它是指人类群体内随经验而逐步演化出来的那种制度,主要通过风俗习惯、社会舆论来实施。例如,人们在经济活动中不能撒谎骗人,要讲信用,做买卖要公平交易等。这些都属非正式制度。这种制度最早是作为一种习惯而存在的,久而久之,约定俗成,慢慢形成了人们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成了一种无形的社会压力,使你不得不按照社会认可的这些方式行事。

包括风俗习惯、道德习俗之类的非正式制度,尽管不是国家明文规定的法律法规,但对经济运行还是有重大作用的,最主要是可以降低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成本,提高经济效率。比方说,人们在经济活动中都讲诚信,老老实实,不骗人不坑人,那么,人们的买卖交易、投资消费等都可以顺利进行。相反,如果一个社会中欺骗成风、造假横行,那么,各类经济主体和别人打交道时就要成天揣摩眼前的经济活动是否会受骗。如果受骗上当,要求赔偿甚至诉诸法院,成本都会大大上升。因此,在一个普遍讲信用的社会里,特别是在所谓经济活动圈子不是很大的“熟人”社会环境里,非正式制度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会普遍起作用。

然而,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要保证经济活动正常进行,仅靠上述非正式制度远远不够,必须要有外在制度。为什么呢?根本原因是现代商品社会再不是一个“熟人”社会。人们经济交往再不局限于“熟人”,人们经常要与以后可能再见不到的陌生人打交道,因而许多非正式制度中的惩罚机制在防止机会主义行为方面就会无能为力。举个例子说,在熟人社会圈子里,如果你骗了人,坑害了人,你的名誉会严重受损,受害人还可能以牙还牙报复你,使你再不敢为了眼前一点私利去骗人造假。然而,在一个“生人社会”里,既然你打交道的人好多人是陌生人,这次经济交往后以后可能很难遇到,那么,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许多不讲诚信的经济活动主体就有可能为了眼前私利去做一些损人利己的机会主义行动。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鼓励人们相互交往,相互合作,就有必要建立一种正式制度。这种制度的特点不是像非正式制度那样靠人脉自觉执行,而是靠一种强制的惩罚来约束人们的机会主义行为。

最典型的外在制度即正式制度就是一个国家的法律,这种法律由政治权力机构制定和司法机构执行。我们通常所讲的制度,主要指的是这种正式的制度。这种制度的贯彻执行,当然也要靠人们的自觉性,但更重要的是靠强制执行

建立强制执行的正式制度,对于协调经济活动主体的行为,保证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莫大的意义。

有了制度,就有了规则,就有了秩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就是规矩,就是规则。人们在经济活动和交往中,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做了不该做的事,该受什么惩罚等,都规定得清楚明白。这就能协调个体经济行为,为群体性市场经济活动提供了秩序。例如,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建立和完善,就为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的建立提供了制度性保障。

有了制度,有了规则,就为化解人们经济交往中的矛盾和冲突提供了有力武器。人们在经济交往中,由于各人追求自己的利益,免不了会发生矛盾和冲突,这些矛盾和冲突在各种法律、法规形成的制度中都有明确规定的解决方式和办法,从而使这些矛盾和冲突得到及时正确的解决。

有了制度,有了规则,就能大大增强人们经济行为的预见性,降低经济活动的风险。例如,有了产权保护制度,人们就不用再发愁自己的财产被人无偿侵占;有了奖勤罚懒制度,劳动者就可合理预期自己只要勤劳一点就会得到应有的报酬;有了专利保护制度,发明创新人士就不用害怕自己的创新技术成果被人盗窃等。

有了制度,有了规则,就能切实增强人们交往中的信任度,有效降低人们的合作成本。这是因为,制度为人们的经济交往提供了一种确定的结构。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制度中活动,他们的行为都受到制度的约束。如果他们的行为不履行一定的承诺,就会受到惩罚。比方说,借了钱不还,拿了工资不好好干活等,都要按制度受惩罚,付出代价。这样,人们间的合作与信任就建立在制度保障基础上,不用多担心因别人的机会主义行为而使自己利益受损。

可见,一项好的有效的经济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对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是多么重要。一项好的制度也许能使坏人不能也不敢做坏事。相反,一项坏的制度,也许能使好人干出坏事错事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