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简述管理理论演化发展的逻辑脉络

简述管理理论演化发展的逻辑脉络

时间:2022-06-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管理理论的多元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渐成趋势。所谓“管理理论丛林”,正是现代管理领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体现。这些成果应用于管理工作就产生了数量管理理论。卢森斯1973年发表了《权变管理理论:走出丛林的道路》一文,1976年又出版了《管理导论:一种权变学说》,系统阐述了权变理论,提出用权变理论统一各种管理理论。

管理理论的多元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渐成趋势。所谓“管理理论丛林”,正是现代管理领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体现。

2.3.1 数量管理理论

数学学派又称管理科学学派,是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继续发展。该理论实际上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与行为科学学派同时发展起来的。1939年,曼彻斯特大学教授布莱克特为首的工作小组建立了新的数学分析和计算技术,并发明了运筹学。这些成果应用于管理工作就产生了数量管理理论。

该理论认为,数量管理的目的是以科学的原理、方法和工具制定用于决策的数学和统计模型,并把这些模型通过计算机用于管理,以使投入产出最大化,得到最佳经济效果。

2.3.2 决策理论学派

决策理论学派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行为科学、系统理论、运筹学及计算机科学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理论体系,它的焦点主要集中于管理决策。赫伯特·西蒙(Hebert Alexander Simon,1916—2001年)是主要代表人物。西蒙涉猎范围极广,包括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等,曾获得9个博士学位,并因其决策理论获得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成为迄今为止唯一获得此奖的管理学家。瑞典皇家科学院赞扬他说:“就经济学最广泛的意义上来说,西蒙首先是一名经济学家,他的名字主要是与经济组织中的结构和决策这一相当新的经济研究领域联系在一起的”。

作为管理学当中的一个重要学派,西蒙的决策理论有以下主要观点: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贯穿管理所有环节。管理的各种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无一不是通过管理者的决策来实现的。

2.3.3 权变理论学派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动荡程度大增。西方的石油危机对美国产生了极大影响,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给企业管理增加了不确定性。过往的管理理论主要侧重企业内部管理,大多追求普遍适用的、最合理的模式与原则,而这些理论在解决企业面临的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时无能为力。在此情况下,人们不再相信管理会有一种最好的行事方式,而是必须随机制宜地处理问题,也就是说,管理取决于所处环境状况。权变理论就应运而生了,“权变”即权宜应变,随机应变。

权变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弗雷德·卢森斯、罗伯特·豪斯以及弗雷德·费德勒。卢森斯1973年发表了《权变管理理论:走出丛林的道路》一文,1976年又出版了《管理导论:一种权变学说》,系统阐述了权变理论,提出用权变理论统一各种管理理论。所谓权变,实际是一种随环境变化灵活切换方法以实现管理有效性的学说。权变关系是独立的环境变数与从属的管理变数的函数关系。

权变理论为人们解决问题提供了一种动态的视野。它要求人们根据组织具体实际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而不是试图找到一劳永逸的方法。但权变学派始终不能提出统一的概念、标准和模式,让人无所适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