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建设组织文化的方法与艺术

建设组织文化的方法与艺术

时间:2022-06-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四、建设组织文化的方法与艺术(一) 组织文化的含义和特征任何组织都有自己的文化——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存在和发展的首要条件。同时,组织文化又反过来指导、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因此,在建设组织文化的过程中,一定要形成组织的个性特征。制度层是组织文化的第二层或称中介层,它构成了各个组织在管理上的文化个性特征。它是组织文化比较稳定的内核。

四、建设组织文化的方法与艺术

(一) 组织文化的含义和特征

任何组织都有自己的文化——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存在和发展的首要条件。组织的生存和发展,不仅依赖于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而且有赖于全体成员劳动潜能和创建势能的充分发挥,有赖于与之相适应的思想、观念、精神状态、文化素质和社会心理的不断更新。这些都必然涉及组织文化。

关于组织文化的含义和内涵,有着多种不同的说法和意见,较为全面的一种解释是: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在较长时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共有价值观、信念、行为准则及具有相应特色的行为方式、物质表现的总称。组织文化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 最高目标和价值观。这里的最高目标不是指组织经营的物质成果,而是指激励全体人员为之奋斗的理想和精神,共同的价值观。

(2) 组织中的人员,特别是领导者和所谓英雄人物的作风,包括领导作风、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的典型事例等。最高目标和价值观不是空洞的东西,它们正是通过这些作风和典型事例而体现出来,成为组织中全体人员的努力方向并流传下去。

(3) 保证最高目标和价值观得以实现的组织和制度。这里面既包括正式的组织机构,也包括群众自愿结合的非正式组织;既包括明文规定的规章制度,也包括不成文的传统习惯和做法。

(4) 有助于体现和实现最高目标和价值观的物质设施。如能体现组织人员精神面貌的美化环境,能体现组织人员文明生产的物质设备以及体现组织对职工关心的物质设施等。

组织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必然带有一切文化都具有的特征,即具有精神性、社会性、集合性、独特性和一致性。但组织文化同时作为一种亚文化,又与民族文化相区别。研究组织文化的特征,关键是要提示组织文化作为一种管理理论,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同其他文化及管理理论的根本区别。

组织文化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 实践性。每个组织的文化,都不是凭空产生或依靠空洞的说教就能够建立起来的,只能在组织中人们的社会实践过程中通过有目的地培养而形成。同时,组织文化又反过来指导、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因此,离开了实践过程,企图靠提几个口号或短期的教育来建设组织文化是不可能的。

(2) 独特性。每个组织都有自己的历史、类型、性质、规模、心理背景、人员素质等因素。这些内在因素各不相同,因此在组织运行和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形成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行为准则、作风、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等。在一定条件下,这种独特性越明显,其内聚力就越强。因此,在建设组织文化的过程中,一定要形成组织的个性特征。

(3) 可塑性。组织文化的形成,虽然受到组织传统因素的影响,但也受到现实的管理环境和管理过程的影响。而且,只要充分发挥能动性、创造性,积极倡导新准则、精神、道德和作风,就能够对传统的精神因素择优汰劣,从而形成新的组织文化。

(4) 综合性。组织文化包括了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传统作风等精神因素,这些因素不是单纯地在组织内发挥作用,而是经过综合地系统地分析、加工,使其融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整体的文化意识。

(二) 组织文化的结构和内容

从管理的角度看,一般认为组织文化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组织文化的显性部分,即管理的对象、管理的手段、管理的结果等;二是组织文化的隐性部分,即隐藏在管理手段背后的管理思想,包括组织哲学、价值观、道德规范等。组织文化的结构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1) 物质层。它是组织中凝聚着本组织精神文化的行为过程和行为结果的总和,还包括实体性的文化设施,如带有本组织文化色彩的组织环境、生产经营技巧、图书馆、俱乐部、公园等。物质层是组织文化中的最表层的部分,是人们可以直接感受到的,是从直观上把握不同组织文化的依据。

(2) 制度层。制度层是具有本组织文化特色的各种规章制度、道德规范和职工行为准则的总和,以及在组织内人们的交往方式。制度层是组织文化的第二层或称中介层,它构成了各个组织在管理上的文化个性特征。

(3) 精神层。精神层是本组织职工共同的意识活动,包括生产经营哲学、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美学意识、管理思维方式等。它是组织文化的最深层结构,是组织文化的源泉。它是组织文化比较稳定的内核。

物质层、制度层、精神层由外到内的分布就形成了组织文化的结构,这种结构不是静止的,他们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和作用。

首先,精神层决定了制度层和物质层。精神层是组织文化中相对稳定的层次,它的形成是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本组织的实际情况所影响的,如世界经济状况的影响、组织管理理论的影响等。精神层一经形成,就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精神层是组织文化的决定因素,有什么样的精神层就有什么样的物质层。举例来说,美国的埃克森公司的价值观是高度尊重个人的创造性,绝对相信个人的责任感,但同时,默认在做出一项重要决定前要达成一致。这就决定在制度层方面表现为随便的衣着和沟通方式:没有等级标志,相互之间争论等。而另一家总部设在欧洲的麦迪公司,它的价值观是尊重资历、学识和经验,注重通过服务时间的长短,整体工作情况和个人的教育背景来评价职工,因此在制度层和物质层就表现为:一切都是规范化的、正式的,大楼中各办公室都有正式标志;大厅中的静默气氛;人们在大厅中见面时周全的礼节;专门的经理人员餐厅;文件中使用正式的学术语,以及注意计划、程序和正式的会议文件等。埃克森公司和麦迪公司精神层的不同使它们的制度层和物质层表现为完全不同的内容。

其次,制度层是精神层和物质层的中介。精神层直接影响到制度层,并通过制度层而影响物质层,因此,制度层是精神层和物质层的中介。基于领导者和职工的组织哲学、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等,使他们制定或形成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行为准则来实现他们的目的,来体现他们特有的精神层的内容。由此可见,精神层对制度层的影响是最直接的。在推行或实施这些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的过程中,组织的领导和职工又会创造出一定的工作环境、文化设施等,从而形成独特的物质层。可见,精神层对物质层的影响一定是间接的。制度层的中介作用,使得许多卓越的组织家都非常重视制度层的建设,使它成为本组织的重要特色。

最后,物质层和制度层是精神层的体现。精神层虽然决定着物质层和制度层,但精神具有隐性的特征,它隐藏在显性内容的后面,它必须通过一定的表现形式来体现。就领导者和全体职工来说,他们的精神活动也必须付诸实践,因此,组织文化的物质层和制度层就是精神层的体现和实践。物质层和制度层以其外在的形式体现了组织文化的水平、规模和特色,体现了组织特有的组织哲学、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等方面的内容。因此,当我们看到一个组织的工作环境、文化设施、规章制度,就可以想象出该组织的文化精髓。组织文化的物质层和制度层除了体现精神层的作用以外,还能直接影响职工的工作情绪,直接促进组织哲学、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的进一步成熟和定型。所以,许多成功的组织都十分重视组织文化中物质层和制度层的建设,明确组织的特征和标志,完善组织制度的建设和规范的形成,从而以文化的手段激发职工的自觉性,实现组织的目标。

组织文化的物质层、制度层和精神层是密不可分的。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组织文化的完整体系。其中,组织的精神层是最根本的,决定着组织文化的其他两个方面。因此,我们在研究组织文化的时候,要紧紧抓住精神层的内容,只要抓住了精神层,组织文化的其他内容就顺理成章地揭示出来。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对组织文化的研究重点都放在组织哲学、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上的原因。

从组织文化的形式看,其内容可以分为显性和隐性两大类。所谓显性内容就是指那些以精神的物化产品和精神行为为表现形式的,人们通过直观的视听器官能感受到的、又符合组织文化实质的内容。它包括组织标志、工作环境、规章制度和经营管理行为等几部分。

(1) 组织标志。组织标志是指以标志性的外化形态来表示本组织的文化特色,并且和其他组织明显地区别开来的内容,如在企业里包括厂牌、厂服、厂徽、厂旗、厂歌、商标、标志性建筑等。在许多先进的组织中,都有一整套的组织标志。这些组织标志的形成是为了明显而形象地概括组织文化的独特色彩,使人们能很快地找出本组织和其他组织的区别。因此,组织标志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有助于组织文化其他方面的建设,有助于组织形象的塑造,有助于激发职工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使全体职工自觉地维护本组织的形象。因此现在许多组织都越来越重视组织标志的建设,组织标志已成为组织最表层但又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工作环境。工作环境是指职工在组织中办公、生产、休息的场所,包括办公楼、厂房、俱乐部、图书馆等。过去组织往往只重视职工在严格的规章制度下的生产经营活动,而忽视了工作环境对职工积极性的影响。当以人为本的组织哲学确立以后,工作环境就成了组织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一方面,良好的工作环境是组织领导爱护职工、保障职工权利的表现;另一方面,良好的工作环境能激发职工热爱组织、积极工作的自觉性。因此,以改善职工工作环境为主要内容的环境建设是组织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3) 规章制度。并非组织所有的规章制度都是组织文化的内容,只有那些激发职工积极性和自觉性的规章制度,才是组织文化的内容,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民主管理制度。过去组织制定的往往是一些对职工的生产经营活动严格要求的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对职工虽然能起到约束作用,使职工按既定的要求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但是这些规章制度不利于职工积极性和自觉性的发挥,这仅仅是一种硬性的约束。组织文化的理论更侧重于软约束的作用。它要求在组织中建立起一套有利于领导和职工之间的沟通,有利于职工畅所欲言,鼓励职工发明创造的民主管理制度和其他有关制度。组织的这些规章制度是组织以人为本的组织哲学的直接体现,是使职工自觉维护组织利益的重要手段。

(4) 经营管理行为。同样,并非组织所有的管理行为都是组织文化的内容。我们知道,文化包括精神性的行为,而组织文化所包含的一部分内容就是在以人为本的管理哲学的指导下的领导行为,和以全体职工共同意志为基础的自觉的活动。如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在生产中以质量第一为核心的生产活动、在销售中以顾客至上为宗旨的推销活动、组织内部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目标的公共关系活动等。这些行为都是组织哲学、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的具体实施,是它们的直接体现,也是这些精神活动取得成果的桥梁。再好的组织哲学或价值观念,如果不能有效地付诸实施,就无法被职工所接受,也就无法成为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总是在观念——实践——观念的过程中形成的,脱离了实践活动,组织文化就成为空中楼阁,失去了实际作用。

组织文化的显性内容主要表现为以上四个方面。它们是组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们毕竟是精神的外化,还不是组织文化的根本内容,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研究组织文化的隐性内容。

组织文化的隐性内容是组织文化的根本,是最重要的部分。它虽然隐藏在显性内容的背后,但它直接表现为精神活动,直接具有文化的特质,而且它在组织文化中起着根本的决定性作用,组织文化的隐性内容大致包括组织哲学、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组织精神几个方面。这些内容都是在组织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存在于人们的观念中,成为一种精神文化,它们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表现出来。这些内容的整合性使它直接影响组织的各种活动,给组织带来高效率和高效益,使组织充满生机和活力。

(1) 组织哲学。组织哲学和其他哲学一样,是组织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是一个组织全体职工所共有的对世界事物的一般看法。用它指导组织的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处理人际关系等便成为方法论的原则。

(2) 价值观念。价值观念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和个人进行的评价活动在头脑中的反映,是对客观事物和人是否具有价值以及价值大小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包括组织存在的意义和目的,组织各项规章制度的价值和作用,组织中人的各种行为和组织利益的关系等。价值观念是组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基本的方向和行动指南,为职工形成共同的行为准则奠定了基础。

(3) 道德规范。“道德”在拉丁文中意即“风气”、“习俗”之意,在我国一般是指人的品质和人们的行为准则,而规范就是人们行为的依据或标准。

(4) 组织精神。组织精神是指组织群体的共同心理定势和价值取向。它是组织的组织哲学、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的综合体现和高度概括,反映了全体职工的共同追求和共同的认识。组织精神是组织职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在组织哲学、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影响下形成的。主要包括:创业精神、奉献精神、主人翁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创新精神、竞争精神、民主精神、服务精神等。

(三) 组织文化建设的方法与艺术

1.组织文化建设的程序

(1) 研究树立阶段。这个阶段首先要调查研究组织的历史和现状,然后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组织文化建设目标的初步设想,经各有关部门审议之后,向组织全体职工发起组织文化建设的倡议,并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加组织的文化建设活动。

(2) 培育与强化阶段。这一阶段是将组织文化建设的总任务分解成组织内部各部门各业务环节明确分工的工作任务,使各部门根据自己特点而有意识激励本部门职工形成特有的精神风貌和行为规范,把组织文化建设变成具体的行动。

(3) 分析评价阶段。这个阶段首先是根据信息反馈将整个组织文化建设工作开展以来的工作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研讨深层次的原因,评价前阶段的成功与失误,具体内容应该看组织文化建设的目标和内容是否适合本组织实际需求,各基层机构的风气、精神面貌是否体现了组织文化建设的宗旨。

(4) 确立与巩固阶段。这个阶段的工作包括处理问题与归纳成效两部分内容。前者是在评价基础上摈弃原来组织文化中违背时代精神的内容;后者是将符合时代精神的组织文化建设经验加以总结,并加工成通俗易懂的、有激励作用的文字形式,用以进一步推广。

(5) 跟踪反馈阶段。随着组织经营环境的变化,组织文化的内容也要适应这种变化。这是意识形态上应变的需要。然而,现有业已确立的组织文化是否能及时地迎合环境变化,不应该依靠组织管理者的主观判断,而应依靠来源于基层实际情况的反应。这就是反馈信息。但检验组织文化适应性的反馈信息必须是经常性和系统性的。所以,组织文化建设程序的第五阶段,或者说某一循环期的最后阶段的工作是有布置的信息跟踪。这种有意安排的跟踪,一方面能保证及时解决组织文化应变问题,同时也是组织文化建设下一轮循环的基础和起点。

2.建设组织文化的方法与艺术

在上述五个阶段的组织文化建设过程中,还需要有适当的具体塑造方法。塑造组织文化的方法有多种,一般而言,有成效的方法是:

(1) 示范法。即通过总结宣传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表扬好人好事,等等。通过这种方法给广大职工提供直观性强的学习榜样。这些榜样的事迹和行为,就是组织文化中关于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的具体样板。做好这种工作,就是把组织所要建立的文化意识告诉给广大职工。

(2) 激励法。即运用精神的与物质的鼓励,或者二者相结合的鼓励,包括开展竞赛活动、攻业务技术难关活动、提口号、提目标、提要求、评先进等一切使职工能感到自己的事业进取心将有满足的机会,从而使其主动努力工作,并把自己的工作岗位、自己的组织看做是自己工作能否有成绩的基础。与此同时,还必须从生活方面关心职工,通过不断改革分配制度去满足职工物质利益上的合理要求。

(3) 感染法。即运用一系列的文艺活动、体育活动和读书活动等,培养职工的自豪感和向心力,使之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形成集体凝聚力。

(4) 自我教育法。即运用谈心活动、演讲比赛、达标活动、征文括动等形式让职工对照组织的要求找差距,进行自我教育,转变价值观念和行为。

(5) 灌输法。即通过讲课、报告会、研讨会等宣传手段进行宣教活动,把组织想要建立的文化目标与内容直接灌输给职工。

(6) 定向引导法。即有目的地举行各种活动引导职工树立新的价值观念,并创造出新价值观念氛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