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领导规范的维系

领导规范的维系

时间:2022-06-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领导规范的维系一、领导规范的内容规范所涉及的对象是非常广泛的,内容也是多种多样的。而领导活动规范内容,是指领导活动领域所存在的规范。在领导活动中,领导活动成员的行为是社会性的,受一定社会规范制约的,因此,社会规范也属领导规范之列。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领导活动制定的行之有效的乡规民约和规章制度都是社会规范。这是指领导者的领导岗位责任制。

第二节 领导规范的维系

一、领导规范的内容

规范所涉及的对象是非常广泛的,内容也是多种多样的。从大的方面来看,可以是国家的法律制度,民族的风俗、习惯,传统文化以及人们的观念、信仰等;从小的方面来说,则包括机关、工厂、学校等的规章、守则和纪律,人们的行为和行为方式。人们生活所涉及的各个领域都有规范存在。而领导活动规范内容,是指领导活动领域所存在的规范。它除了有关的法律规范外,主要内容还有:

(一)行政法规

行政法规,是有关国家行政领导与管理的法律规范文件的总称。凡由国家机关制定的、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关于确立国家行政机关的组织与活动的行为规则的法律文件都是行政法规。主要内容有:

国家行政机关的组织、任务和职权。我国行政机关,按宪法赋予的职权和管辖范围可分为最高行政机关(中央人民政府)和地方各级行政机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从工作的性质、内容和作用上说,可分为领导机关、职能机关、直属机关、办公机关、派出机关、顾问机关等。它们在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职权范围内,行使国家行政权。与此相应的法规内容包括行政机关中各工作机构的责、权和相互间的分工合作关系,行政管理的工作程序、方法和制度,行政纪律,督促行为等。

国家行政工作人员任免、选拔、培养、考核、奖惩、离职以及与职务有关的权利和义务。我国的《宪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国务院任免行政人员办法》、《国务院关于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暂行规定》和国家公务员制度等都对此做了规定。

在行政活动范围内国家行政机关、其他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例如,国家行政机关要根据国家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制定和实施行政管理法规,发布行政决定和命令,对国家的行政事务进行领导、组织和管理,各级国家行政机关都要对本级国家权力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接受领导和监督。

国家行政机关从事管理活动的原则、方式、方法和程序。

行政监督制度和行政诉讼制度。这是为了防止和纠正对行政法规实施不当和滥用法规的现象,保证法规的有效施行,从而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同一切违法乱纪、玩忽职守的行为和官僚主义作斗争等所做的有关规定。

(二)社会规范

社会规范是指导人们行为的模式,指导人们处理各种社会关系的一整套规范。在领导活动中,领导活动成员的行为是社会性的,受一定社会规范制约的,因此,社会规范也属领导规范之列。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领导活动制定的行之有效的乡规民约和规章制度都是社会规范。

1.风俗与习惯

这是指人们在集体生活中逐渐形成并共同遵守的风尚、习惯,主要包括衣食住行的物品种类、式样和使用方式,婚丧嫁娶、节日盛典、待人接物的礼仪等。习俗是调整人们社会行为的规范体系,在社会生活各领域发挥作用。在领导活动中,要以有利于社会的利益,有利于社会的安全为标准,提倡和培养优良的风俗习惯。

2.道德规范

道德是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行为,以调节个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准则的总和。道德利用一褒一贬的办法,促使人们弃恶向善,遵守各种道德规范。在社会主义领导活动中,要树立和发扬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道德风尚,加强社会主义公共道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充分发挥道德规范的作用。

3.社会舆论

它是社会大众的议论和意见,是社会控制的一种重要工具。在领导活动中,要大力提倡和支持积极的舆论,批评消极舆论,制止反动舆论。

(三)单位管理法规

不直接以法律形式出现的规章制度叫管理法规。制度,一般包括两方面的涵义:一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体系,如社会主义制度等。二是指要求人们进行各种活动所必须共同遵守的规定、准则、方法和程序的总称。这里是指后一种意义而言的。领导活动单位的规章制度。是指各单位在各项领导活动中所制定的规则、章程、程序和办法的总称。

1.党群工作制度

这是为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协调党、政、工、团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各级组织及其成员作用而制定的制度。它一般包括:

党委工作条例。对党委的基本任务、组织机构的设置、党委对各群众部门的领导、具体工作制度、思想政治工作等做出的相应规定。

领导班子管理制度。对领导班子的基本准则、党风和党纪、工作作风等做出的规定。

组织工作制度。对离退休干部的待遇和管理、党员管理、积极分子的教育、组织发展等方面做出的规定。

工会委员会工作条例。对工会的基本任务、组织机构、财经管理及其他有关问题所做出的规定。

职工代表大会条例。对职工代表大会的基本任务、职权范围、组织制度、代表的权利与义务、工作机构、民主管理等所做出的规定。

此外,还要对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宣传工作、团委工作、武装部工作、保密工作、妇女工作等制定出相应的制度。

2.行政工作制度

这是为提高行政工作效率和质量,改进机关的工作作风,提高领导和管理水平等而制定的制度。主要方面有:

行政领导工作条例。对行政领导的职责、权限、行政指挥系统等所做出的规定。其形式诸如厂长工作条例、校长工作条例等。

行政工作会议制度。对行政工作有关会议的基本职能、参加人员、讨论问题的范围及其他有关事项所做出的规定。

行政组织制度。对行政机构的设置、管理幅度的大小、行政层次隶属关系等所做出的规定。

3.劳动人事管理制度

这是为加强劳动人事管理,合理组织工作,提高效益而制定的制度。对编制定员、职务任免权限、职工的招聘与调配、职工离退休、工作纪律、工资、奖惩、职业教育等所做出的规定。

4.岗位责任

这是一种把每个职工的工作责任、权限和利益结合起来的管理制度。

领导责任制。这是指领导者的领导岗位责任制。可采取职责条例或专职细则的形式,明确某领导岗位的职责、权限、任务、权利和工作标准。

专业责任制。这是对各职能机构专职人员来讲的。它同样可采取职责条例和专职细则的形式,按照全面、高水平、时限明确、利于协作、便于考核等的要求,建立岗位责任制,对各职能机构专职人员明确其任务、职责、权限、工作标准和奖惩规定。

职工岗位责任制。这是区别于领导责任制和专业责任制来讲的,是一般职工的岗位责任制。就企业来讲,是指生产工人岗位专责制;就学校来讲,是教师岗位专责制;等等。职工岗位专责制,要求明确每一个职工的工作岗位和每个岗位所担负的任务和责任,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业绩有考核,考核有奖惩,等等。

二、领导规范的制定

在领导活动中,如何制定各种规范,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是,各项领导规范的制定,有共同遵循的原则和一般的程序。

(一)制定规范的原则

不管是法律规范,还是行政法规,或是各项规章制度,在制定时都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需要原则

就是说,要不要制定领导规范,应当制定什么样的规范,是看领导活动系统的需要。

那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需要制定领导规范呢?就一般情况而言,在人们开展某项领导活动没有准则的条件下,需要制定相应的规范。具体说来,“需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涵义:

整体性需要。一是形成领导活动系统的整体需要。因为领导活动的各个要素,在一定的信息和共同目标的作用下,还不能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只有在它们作为一个整体形式存在的时候才组成有机的系统。而这种整体性,正表现在领导活动成员的认识、情感和行为的一致上。领导活动规范就是这种一致性的标准。没有领导规范,领导活动各要素就像一盘散沙,各自孤立存在,失去了整体性,领导活动系统就不复存在。二是维持领导活动系统整体性的需要。领导活动系统由许多个体成员组成,只有全体成员在一定准则的约束下,才能维持其整体性。一个领导活动系统越规范,成员个体之间的活动就越协调,系统就越整合,也就越容易让人们感到它的存在。

有序性需要。当领导活动不能维持秩序时,需要制定相应的规范。这样,规范一方面给人们树立一个认识标准,形成共同的看法和意见;另一方面,给人们的行为树立一个标尺,使各个成员在领导活动中应该居于什么位置,充当何种角色,享有哪种权利,尽什么义务,都按规范行动,秩序井然。

协调性需要。在领导活动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关系,这些关系需要制定相应的领导规范来加以协调,关系各方的根本利益一致性需要加以确立,关系各方的矛盾需要解决,这些都要靠制定相应的规范来加以解决。

2.依据原则

即制定领导规范,一定要把握好依据。也就是制定任何领导规范,都要有根有据。那么,制定领导规范的依据是什么呢?

依据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要求。制定领导规范要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完善,因为作为社会主义领导规范,它的本质是由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性质所决定的。

依据群众的利益。社会主义领导规范的性质是由社会主义领导活动性质所决定的。社会主义领导活动的性质就是“服务”,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因此,制定领导规范也要服务于人民群众。为此,要根据人民群众的利益、愿望和要求来制定规范,规范要为人民群众所接受,要面向广大人民群众。

依据条件的成熟程度。制定领导规范不仅要看需要,还要看是否具备相应的条件。制定领导规范需要考虑的条件是:人们对与所制定规范的有关事物的本质的认识程度;人们对与规范有关的领导活动的实践程度;人们对规范的接受程度。只有在人们对有关的实践活动比较了解,对有关事物的认识比较深刻,人们对制定规范有自觉要求的条件下,制定规范的条件才算成熟。在这些条件不具备的时候,可暂做一些一般的要求。

另外,还要吸取以往制定领导规范的成功经验与失败的教训。

3.统一原则

这是指制定领导规范时,各项法律、法规、制度、章程等要相互一致而不相悖。

领导规范制定的统一原则表现在:相互衔接——不同时期制定同一性质的规范要前后相接,承上启下,先后照应;相互协调——领导活动各方面的规范是统一于一个方向的一致的活动,各自发挥自己应有的功能;配套——领导活动各项规范相互配合,互为补充,形成系统规范。

领导规范的制定要遵循统一原则,有两点必须注意:一是要以宪法为根据制定其他的法律、法规,因为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其他的任何法律、法规都必须与宪法的精神相一致,只能是宪法在领导活动的某一方面的具体化;二是要依据法律、法规来制定规章制度,因为法律、法规是国家做出的对社会生活的规定,而作为人们某方面行为准则的规章制度不能违背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必须与其所规定的精神相一致。

4.相对稳定原则

这是指领导规范一经制定,就不能随意变动,要使用一段时期或一段比较长的时期。因为领导规范正确与否,要有一个实践检验的过程,人们对领导规范也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如果朝令夕改,随意变动,人们就会无所适从。

在领导规范的制定中要做到相对稳定,一是在制定规范时,既要立足现实,又要考虑发展;二是适度考虑原有规范的惯性;三是不要轻易改变原规范。

5.适度原则

这是指制定的领导规范要合理、适当。适度有两层涵义:一是领导规范的数量要适度,太少了,该要的规范没有制定,领导活动开展缺乏必要的准则,这就使规范不健全;太多了,规范多至束缚人们的手脚,就不利于人们积极性的发挥。二是领导规范的内容要适度,宽与严要合适,繁与简要相宜。

在制定领导规范时如何才能做到适度呢?一是对领导规范要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二是对领导活动某一性质的规范要分析其作用范围和所及的幅度;三是领导规范之间要有质的区别;四是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领导规范要有宏观上的控制。

(二)把握领导规范的构成要素

任何事物都由一定的要素构成。领导规范也一样是由相应的要素所构成的。要制定领导规范,就必须分析领导规范的构成要素,只有这样,人们所制定的领导规范才能是一项完备的规范。

由于领导规范是用以统一领导活动成员的信念、价值和行为的准则,因此,领导规范就有规范对象、规范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手段这些要素。

1.规范对象

这是指领导规范所要调动或约束的力量。任何一项领导规范都有自己需要调动或约束的力量。规范对象或是领导活动的成员个体,或是领导活动的群体,有的规范对象是事业或物。

2.规范目标

这是指领导规范所要达到的结果。任何一项领导规范都规定着规范实施所要达到的结果的状态,没有规范目标,就难以达到颁布规范的目的。这种结果可能是单一的,也可能是多种的;可能是物质状态的结果,也可能是精神状态的结果;还可能两者兼有之。

3.规范手段

这是指实现规范目标必须采取的措施和方法。任何规范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起码的手段,因此,领导规范对此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规定,使人们的行动有所遵循的原则。

可见,领导规范是对象、目标和手段的统一体,三者缺一不可。在这三者之间,规范对象是前提,规范对象不明确,规范目标和手段就无从谈起;规范目标是核心,因为规范的中心问题是规定着人们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应当达到什么样的结果;规范手段是“桥梁”,是实现规范目标的物质和精神力量。在制定领导规范时,应明确规范对象,有明确的规范目标,才有益于采取正确的规范手段。

(三)制定规范的程序

领导规范的制定要遵循科学的程序。科学的制定程序是使规范具有科学性的一项重要保证。

根据我国领导活动的长期实践,制定领导规范大体上可遵循以下程序:

1.提出问题

任何领导规范都是为解决领导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而制定的。因此,要制定领导规范,先要提出问题。但是,这里所讲的问题,不是领导活动的一切问题,而是仅指领导活动的无序问题。

要提出问题,就要把领导活动现有秩序状态与应当的有序状态加以比较,看看二者之间有没有差距,有多大差距,是不是由于没有相应的行为准则而造成差距,还要分析无序状态的程度和范围有多大,只有这样,才能考虑要不要解决这个问题和如何解决问题。

2.拟定规范内容

问题明确后,就要拟定解决问题的方案。这里解决问题的方案,就是解决领导活动的无序问题的领导规范。拟定规范内容要求:

明确规范对象。这是要明确领导规范是面对谁的,其范围有多大。

明确规范目标。这是要明确规范对象的准则要求。这里的准则要求包括思想上、评价上和行为上的标准。

明确规范手段。这是要选择实现领导规范目标的措施和方法。这些措施包括经济上的奖惩、精神上的鼓励、法律上的制裁、纪律上的处分,等等。

3.方案论证

方案论证就是对各设计方案进行比较分析,权衡利弊。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针对性的强弱。对各方案针对领导活动无序问题的程度进行比较。

可行性的大小。对各方案所需条件的具备程度和成熟程度进行比较。

相关性的高低。把各方案与领导活动的基本规范,其他方面的具体规范进行比较分析,看它们之间的一致程度的高低。

效益性的优劣。对各方案实施的社会效益进行预测,权衡它们给社会带来的利害得失。

4.决定和颁布

根据职能部门方案论证和方案选定情况,决策机关做出最后决定,并报请有关部门审批后,正式颁布实施。

三、领导规范的实施

领导规范的制定很重要,但制定规范是为了实施,所以规范的实施更重要。在领导活动中实施规范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一)实施规范要公正

任何领导规范在它的适用范围内,都是必须遵守的共同准则,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特殊化。如何做到公正地实施规范呢?

1.制定规范公正

制定的领导规范应是合理的,不能对一些人或一些单位做出合理的规定,而对另外一些人或单位做出不合理的规定。公正制定规范是实施规范的前提。

2.解释规范的一致

任何领导规范都有它的特定涵义,在制定规范时必须要清晰地加以表示。对其涵义的解释权必须由颁布单位拥有。但是解释其涵义时一定要按原义一致地加以说明,同一个规范不能对这个单位做这样的解释,对别的单位又做另外的解释。

3.运用规范的同一

在规范所覆盖的范围内,对所有的人或事都一视同仁,类似问题、类似情况做类似处理。

(二)实施规范要重视教育

在实施领导规范过程中,必须进行有关方面的教育。各级领导组织和领导者在规范教育中,重点抓好:

1.规范意识教育

就是要使领导活动成员认识领导规范的功能、意义,从而在思想上认识到领导生活中规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2.规范内容教育

就是要使领导活动成员正确把握规范的内容——规范的具体要求、规范的作用范围、规范发生作用的条件、规范的实施后果。

3.规范施行教育

就是教育领导活动成员为贯彻实施领导规范而做出努力,自我塑造良好的形象。教育领导活动成员在贯彻领导规范中努力做到:

自我培养。逐步提高贯彻规范的自觉性。诸如通过自我鞭策、自我鼓励、自我设置目标等办法,不断培养执行规范的自觉性和水平。

自我控制。对自己实行管束,抵制外来不利因素的影响,使自己的情感和行为限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自我监督。对自己贯彻规范的动机和行为做自我了解、自我表同、自我警告等,对自己实行监察和督促。

自我批评。对自己在贯彻规范过程中出现的缺点和问题,进行自我检查、自我反省、自我责备、自我改正。

在律人中律己。领导规范是集体利益的体现,为了维护领导活动的正常开展,对别人违反规范的言行要进行帮助、批评。为此,领导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在坚持原则的同时也促进别人严格要求自己。

(三)实施规范要不断检查

要使领导规范得到很好地贯彻执行,就要不断检查规范的执行情况,这是保证规范顺利实施的重要措施。

1.检查执行状态

按领导规范的条款,逐条进行对照检查。一般说来,要了解规范的执行范围状态;规范的实施程度;人们对规范的了解和认识状态;各级领导组织和领导者的重视程度,各单位实施规范的具体措施;实施规范过程中出现的典型人和事;存在的问题;等等。

2.评价执行情况

评价领导组织和成员个体执行规范的动机;评价人们对规范执行的自觉程度;评价规范的实施效果;评价领导班子对领导规范的重视程度;评价规范的管理水平;等等。

3.总结经验,表彰先进

总结在规范实施过程中带规律性的东西,表扬在规范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好人好事。

4.问题处理

通过检查,对于违反规范者,要根据情节,根据规范条款规定,根据个人态度,依规范论处。

(四)实施规范要不断完善规范

人们在制定领导规范时,或由于对问题认识不深刻,或由于对情况了解不够全面,可能在有些地方规定不够妥当,人们在实施领导规范的实践中,客观情况在不断发生变化,原来的有些规定就显得不够合理了,因此,有必要对规范进行一定的修正和补充。实施规范,包括对规范的不断完善工作。

四、领导规范的利用

规范在领导活动中有其重要作用,作为一个领导者,必须善于利用规范手段,充分发挥规范的作用。

那么,领导组织和领导者如何利用领导规范呢?

(一)把规范所产生的群体压力变为群体动力

领导活动是不能一日无规范的,已经形成的领导规范,对领导活动成员具有一种无形的约束力,即群体压力。作为领导者就要想办法把这种群体压力变为群体动力。

1.把领导规范与成员个体的需要联系起来

领导规范虽然是为领导活动的正常开展,维护集体利益而制定的,但是它融会、包含了其成员个体的需要。因为在社会主义领导活动中,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作为一个领导者要想把群体压力变为动力,就应当在规范所维护的集体利益中去发现其所包含的个体利益,去寻求集体需要与个体需要的结合点。

2.把领导规范的实施与成员个体的社会化联系起来

领导规范的实施过程,实际上是领导活动成员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因为实施领导规范,就是以社会行为模式去影响每个成员,使每个成员成为一个合乎社会规范要求的人,否则,就会成为一个不符合社会需要的人。另外,实施领导规范就是使成员个体按规范所规定的社会角色行事,使他们成为一个符合社会要求的社会成员。而领导活动成员个体努力,使自己适应社会,适应社会发展,成为一个社会集体所期待的人是至关重要的。领导组织和领导者想要把群体压力变成群体动力,就必须把规范实施过程与成员个体社会化的实施过程结合起来。为此,领导组织和领导者在实施规范过程中,一要对人们进行社会规范教导;二要培养人们的社会角色参与性;三要引导人们参与竞争。

3.把领导规范的实施与培养人们的良好形象结合起来

领导规范的实施,不仅可以使领导活动群体树立美好的形象,同时也培养了成员个体的良好形象。因为人们实施领导规范与一系列问题相关,诸如法纪问题、劳动问题、职业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等等。如果人们按领导规范行事,就等于树立了自己良好的法纪形象、劳动形象、职业形象、人际形象,等等。因此,领导组织和领导者在实施领导规范过程中,要把培养人们的良好形象结合起来。为此,一要培养人们的形象意识;二要引导人们认识实施领导规范与培养自己良好形象的关系;三要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群体形象与个体形象之间的关系。

(二)利用规范培养人们正确的价值观

在领导活动中,各级领导组织和领导者,绝不能仅仅为了规范而去制定规范和实施规范,而应利用规范的执行和实施,培养人们正确的价值观。

1.利用群众参与制定来培养人们正确的价值观

在制定领导规范过程中,让群众参与对培养人们正确的价值观是大有益处的。因为群众参与制定领导规范,一是可以听到各种不同意见,有利于人们在不同意见的比较过程中,进行正确的价值取向;二是人们知道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规定而不做出其他的规定,等于就理解了相应的价值关系,认识了某客体对领导活动群体的意义;三是人们对各种意见的讨论过程,也是一种价值评价过程,有利于人们掌握价值评价的尺度,从社会价值的角度来看问题。可见,各级领导组织和领导者在制定领导规范过程中,上至国家宪法,下至一个单位的规章制度,都要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立足于群众思想认识的提高。

2.利用规范实施,使硬规范向软规范发展

在领导规范中,法律、纪律、制度等属硬规范;道德、风俗、习惯等属软规范。硬规范具有外在的强制力,软规范具有内在的约束力。各级领导组织和领导者,一定要在规范实施过程中,注重硬规范向软规范发展。为此:

把规范的强制力变为人们的内在约束力。要让群众知道什么是领导规范,领导规范让群众掌握了,群众就会自动执行。

要注意群众习惯的养成。在领导规范的实施过程中,要使每个成员逐步养成按规范要求办事:一是要加强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即人们要从社会生活、社会需要、社会目标对个人的制约中来认识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从个人服从社会、服务社会的前提出发,来考虑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如果人们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就能从社会需要的角度去把握领导规范,执行领导规范就有了一个主动力。二是引导人们在执行领导规范过程中实行自我控制,自动把自己执行规范的思想行为与领导规范加以比较,找出偏差,并不断调整自己的内隐性和外显性的偏差。三是要引导人们从点滴做起,只要是领导规范,都严肃认真地加以对待,一丝不苟地加以执行。四是引导人们不断地总结自己执行规范的思想行为,使他们执行规范的自觉程度逐步提高。

3.利用领导规范的实施,使领导规范向价值观念规范发展

领导规范,不管是硬规范还是软规范,都是以价值观念规范为基础的。所谓价值观念规范,就是价值观念的“尺度”,即人们以什么样的准绳来认识和评价客观事物有无价值和价值的大小。人们执行领导规范总是以其价值观念规范做指导的,这是最深层、最内在的规范。在领导规范的实施过程中,各级领导组织和领导者,要利用价值观念规范的这种指导作用,使人们从执行规范发展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规范。为此,一要引导人们在实施规范过程中追求真理、执行真理;二要引导人们在实施规范过程中去认识和适应社会进步的需要。

(三)利用规范来开展领导活动

制定领导规范,目的是使领导活动顺利开展,取得好的效果。因此,各级领导组织和领导者利用规范,就要善于利用它来开展领导活动。为此:

1.自觉依据规范来履行职能

领导活动有决策、用人、领导思想政治工作等职能。各级领导组织和领导者要很好地履行这些职能,就必须以领导规范为依据。而要做到以领导规范来履行领导职能,就必须做到:

在履行领导职能时,首先要掌握有关规范的信息,研究有关规范的内容,认识规范与履行领导职能的关系。

其次要考虑规范的制约性。任何一项领导职能的履行,都有相应的规范做出有关规定,这些规定就制约着领导职能的履行。领导职能的履行应当在规范所许可的范围内进行。

再次要考虑领导规范的影响性。也就是在履行领导职能过程中,要考虑将会受到领导规范什么样的影响和作用。实际上只有受到领导规范的保护和促进,职能履行才得以顺利实现。

2.自觉依据规范来处理领导活动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

在领导活动中会出现种种问题,一点问题都不发生的领导活动是不存在的。解决领导活动中问题的途径,不外乎靠经济手段,或是靠行政手段,或是靠法律手段,或是靠思想政治工作。在这些手段中,领导规范都有相应的规定。要依靠领导规范来处理领导活动中的问题,必须注意:

用规范来衡量问题的是非。实践是检验是非唯一的标准。而领导规范所做的规定,正是实践的总结,用规范衡量与实践检验是相统一的。

用规范来判定问题的性质。在领导规范中,对有关问题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领导活动中发生的问题属于什么性质,要根据规范的规定来加以认定。

从规范中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领导活动中的问题要得到解决,就要看问题是何时发生,在哪里发生,谁的责任,问题要得到解决的条件是什么,而类似这些问题,在领导规范中都做出了原则性的规定,因此,要从规范中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3.运用规范来保护领导活动

实际上,领导规范具有对正常的领导活动的保护功能。因此,领导组织和领导者要学会运用法规来保护领导活动。

运用规范来保护正当权益。在领导活动中,领导活动群体、领导组织、领导者、成员个体都有正当的权益。这些权益在规范中都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因此,各级领导组织、领导者以及领导活动全体成员,应当了解规范赋予自己哪些权益,树立权益意识,知道如何用规范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运用规范来保护自己的正当手段。为了达到领导活动的目的,就要采取一定的手段。对于正当的手段,规范当中也有明确的规定。领导活动成员、领导者、领导组织应当明确实现领导活动目的的正当手段是什么,规范做出了什么样的规定,如何加以运用。

运用规范来开展竞争。随着竞争机制作用的发挥,领导活动竞争是激烈的。各级组织和领导者要学会运用规范来开展竞争。诸如,在规范许可的范围内,竞争条件的利用、竞争策略的施展、竞争手段的采用、竞争利益的获得,等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