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研究问题概述

研究问题概述

时间:2022-06-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学家周雪光也由此引入组织社会学的视角,进一步指出了在芝加哥的热浪灾害中,改进与发展相应的公共政策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是政府和公共组织管理必须重视的问题。

2.1 研究问题概述

2.1.1 概念界定

1.研究问题概述

在一定程度上,研究问题(Research Problem or Research Question)是所有科学研究(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的核心,它源自现实世界和人类生活等客观存在,却又必须依据科学的方法寻求解决,探索事物的本质特征。

通俗地讲,研究问题是指社会研究所要回答的具体问题,是可以通过研究进行解答的问题,它常常是现实生活中的某种社会现象或某种社会问题,却又通常比社会世界中的社会现象或问题更为集中、明确。(2)Chava Frankfort和David Nachmias则指出,研究问题是需要通过科学质询的方式回答的、能够产生特定知识的问题。它与特定研究者相联系,由研究者赋予特性与意义,进而探寻分析其间的因果关系(3)可以说,作为具体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起始的研究问题是指源于社会现实的,需要通过观察、描述等基本方法论证、解释的具体现象和问题。

2.研究问题与研究主题

研究主题(Research Subject or Research Topic)是指社会科学研究的现象或问题领域,是具有宽泛和一般特征的概念。研究主题与作为社会科学研究具体问题的研究问题既紧密联系,又容易混淆,需要区别开来。在公共管理研究范畴中,诸如公共组织、政治参与、政府公共服务电子化等属于研究主题,而诸如“公共管理研究的逻辑起点是什么”、“公共服务电子化的不足之处有哪些”等则属于具体的研究问题。一项研究主题一般包含许多不同的研究问题,具体研究问题的选择也源于不同的研究主题和范畴,既能从研究主题中选择较有意义的研究问题,又清晰区分两者的不同价值与范畴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是一项基本研究原则。

3.公共管理研究问题

作为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公共管理是一个大规模协调人类共存与合作,具有社会管理工程特性的学问。(4)作为不以营利为目的,旨在追求有效增进和公平分配社会公共利益的调控活动,公共利益是公共管理研究的逻辑起点,它追求用公共政策和公共管理的方法解决人与人、人与社会、社会与社会甚至社会与环境之间的问题,是一个博大的领域,需要对特定的问题开发出自己独有的方法,它注重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环境之间互动效益的协调,大到国家组织的运行,小到小组、社团或基层组织的运作,在追求高效率的同时,注重目标、文化环境、经济能力、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历史传承、行文习惯等。因此,公共管理的具体研究问题往往依托于其交叉性、独立性兼具的学科特征,与政府、非政府组织的公共机构(非营利部门、第三部门)、私人部门等主题对象相互对应,或研究政协民主监督、村民自治,或研究社区治理、基金会运作,或研究妇女参政、行业协会运作等。

2.1.2 来源分析

“选好了问题等于完成了研究的一半”,而“依靠丰富的想象创立并发展一个可行的研究问题则是研究工作中最为困难的一部分”,可见研究问题选择的重要性和困难性,公共管理作为以公共性为基础与核心的旨在追求有效增进与公平分配社会公共利益的调控活动的社会科学,在“政策管理”法、制度性描述与改进法、实证研究法(5)三大研究方法指导下,其具体的研究问题主要来源于现实社会生活、个人的经历与积累、文献与前人研究等。

1.现实社会生活

“处处留心皆学问”,应该说,丰富客观的现实社会生活是公共管理研究最根本的来源,为公共管理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公共管理研究既包括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在内的管理主体,比如政党、立法机构、行政机构、司法机构、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等,也包括包含各类公共事务在内的管理客体,如国防、道路、桥梁等有形可见的公共设施,如法律、制度、政策、环境保护、天气预报、意识形态等无形的社会存在。因此,对于各种社会现象与现实,尤其是社会热点、难点乃至社会问题,都是公共管理研究应该保持高度敏感性和责任感的研究问题。1995年7月中旬的芝加哥“热浪”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这一道理。1995年7月中旬,异常的高温热浪袭击了芝加哥,这种盛夏高温对位于美国中北部的芝加哥并不陌生,然而芝加哥却在短短一周左右时间有700余人因为高温中暑死亡而一度成为“死亡城市”(the City of Death)。对此,社会学家埃里克·克兰纳伯格(Erick Klinenberg)以其《热浪:芝加哥灾难的社会解剖》(Heat Wave:A Sociological Autopsy of Disaster in Chicago)一书,从社会学的角度对这一重大灾难事件进行“社会解剖”,在流露出对社会弱势群体同情关切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析了个人的生活环境、都市社区、社会服务机构、市政府、公共领域中的新闻媒体机构的相关责任,从而将对这一自然灾害的研究提升至社会问题乃至公共管理力度和策略的层面。社会学家周雪光也由此引入组织社会学的视角,进一步指出了在芝加哥的热浪灾害中,改进与发展相应的公共政策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是政府和公共组织管理必须重视的问题。(6)在中国,2003年的“非典”事件打破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使社会突然转入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状态”,更加暴露出政府的政策、体制和传统工作模式的诸多弊端,促使公共管理研究必须深思危机管理方式、法制建设进程、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等重要问题。因此,社会现象,尤其是难点、热点和社会问题,往往是公共管理研究最基础的来源,社会现实的发展客观上也要求公共管理必须对此保持密切的关注。

2.个人的经历与积累

对于社会现实,尤其是其中的热点、难点和敏感问题,固然是公共管理研究的本质来源,然而个人的经验、阅历的积累则直接决定了公共管理研究问题能否被发掘以及在何种程度上被分析研究,个人好奇心、个人经验阅历、个人知识的积累在作为其自身生活的特定记录的同时,更对其认识、发现、理解社会问题、社会现实发挥重要作用,是发掘公共管理具体研究问题的关键要素。

个人的好奇心往往激发人们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驱使人们对社会现实和问题进行调查和进一步的思考,这往往是研究的良好开端,而个人的经历和知识积累则较为关键地决定了研究问题选择的科学性、可行性和顺利成功开展,从更高的层面上对研究问题进行较好把握,是公共管理研究的重要基石。

3.文献与前人研究

除了上述社会现实生活素材和个人经验阅历的积累,研究领域中的文献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也对公共管理研究问题的选择和把握发挥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充分获得并梳理文献资料和前期研究成果不仅是研究问题的来源,也是决定研究进展质量的关键影响因素。前期研究既可以帮助研究者明确一定研究领域已有的成果,确定自己研究问题和研究领域的价值和意义,也能敦促研究者深思之前研究的空白、不足乃至缺点和错误,进而深入展开独立的弥补空白、开拓深入、提出批判等研究问题,这是学术研究的生命力和关键,也是社会科学承继性的根本特性。

目前,国内外社会科学研究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为公共管理研究提供了较好的平台和参考,相关的文献、书籍资料较为丰富有助于研究者充实头脑,开阔视野,更好地确定研究问题。这些期刊资料包括《中国社会科学》、《公共管理研究》、《中国行政管理》、《公共管理学报》等专业期刊,这些专门资料常常是有助于研究者寻找研究问题的重要来源之一。就是从一些非专业的、综合性的,甚至是大众性、通俗性的文献中,有时也能发现这样的火花,找到合适的研究问题。(7)

2.1.3 方法与实例

对于公共管理研究问题的来源和选择,无论是源于对现实社会生活、社会现象问题的观察或体验,还是个人的经历与积累,抑或前人研究的启发,要发掘、确定研究问题离不开归纳、演绎、实地调查、类比对比、综合分析等重要的方法和策略,实际生活中,任何一项研究问题的选定,往往都是各种不同来源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非仅仅是某一单一的来源产生。通常,作为社会科学的研究者,往往因为社会责任感而对一些社会现实密切关注乃至高度敏感,对其产生兴趣,甚至结合自身经历深入思考,从而对这一现实的渊源、发展和趋势保持一定的熟悉。在此基础上,研究者可以结合自身情况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前人的研究,对比自己的思考进行总结,进而可以考虑深入研究,乃至确定选题并开展相关的实地调研,获得最为真实的材料,这些材料与研究者的思想观点结合、映照,无论一致、相悖或者偏离等结果都将对研究的继续开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下面,我们以湖北咸安乡镇体制管理问题与改革进程为例分析公共管理研究问题的发掘与过程。

咸安区位于湖北省东南部,原为县级咸宁市,1998年咸宁地区撤地设市时改为咸安区,但依旧维持县体制。全区国土面积1502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办事处),总人口46万人。属于湖北省38个贫困县(市、区)之一。像全国大部分乡镇一样,咸安区原有的乡镇体制存在诸多问题,引发了各种社会矛盾。具体表现如下:第一,乡镇机构设置庞杂,分工过细,职能交叉,政府越位、错位和缺位现象时有发生。有利益的事情“抢着干”,无利可图的互相推诿,责权利不统一,人浮于事,办事效率低下。第二,税费改革后,乡镇收支缺口大,债务沉重,财政运转困难。税费改革前,咸安区农村一年各种税费5000多万元,改革后核定税费1237万元,上缴财政转移支付1300万元,每年缺口高达3000万元。加上农村基金会负债9000万元,普九负债6000万元和村级负债400万元,咸安乡级财政已告“崩溃”,区级财政“摇摇欲坠”,已经明显影响了乡镇经济发展和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第三,经济基础脆弱,群众生活困难,社会矛盾突出。一是镇级社会化服务不足,群众要科技、要信息、要服务,许多乡镇干部却不知道怎么办,引起群众不满。二是困难的财政、巨额的债务驱使镇级政府变成与农民争利的利益集团,经常有群众封堵区委、区政府的大门,甚至出现群体性事件。三是干群关系不断疏远,群众与镇级政府之间的信任受到巨大破坏。

面对这些困境,咸安区委、区政府经过深入调研,认为落后地区之所以落后,关键不在于自然资源的稀缺和区位地理的偏差,更在于体制和机制问题。为转变经济落后局面,推进乡镇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咸安区大胆推出一系列乡镇体制改革措施。其中主要包括撤并党政机构、核定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党政领导交叉任职、两票推选、撤并事业站所、转变服务方式、实行“五保合一”、分流富余人员等措施,这一改革的成效体现在以下方面:大幅度精简机构,有利于节省财政支出、党政交叉任职有利于减少权力摩擦;实行“两票推选”有利于扩大党内民主、转变政府职能,有利于密切干群关系等。当然,这一改革留下诸多问题,比如乡镇干部身份如何定位,分流人员经济待遇如何解决,职工买断身份有关资金如何支付等。而咸安模式再一次给乡镇体制管理留下启示: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乡镇体制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整体推进式乡镇体制改革顺利进行的关键,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是乡镇体制改革的目标。(8)

早在20世纪80年代,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就提出“小城镇,大问题”的发展战略,今天,在中国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小城镇,大问题”已被提升到“小城镇,大战略”、“小城镇,大发展”的高度。中国发展的关键在于农村、农民、农业问题,这些问题的出路之根本在于加快小城镇建设,那么由此,公共管理研究工作必须深入小城镇和乡镇工作,从乡镇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解决现实问题,提升公共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上述的湖北咸安乡镇体制管理问题为公共管理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土壤和空间,咸安只是一个典型案例,它的情况折射了转型时期农村乡镇体制管理的弊病,这种弊病是公共管理研究必须重视的问题。那么,如何了解这种问题的真实情况,如何对症下药,如何着手解决,如何观瞻未来,这些都是公共管理研究中的重要研究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