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鼓励进口替代,发展出口贸易

鼓励进口替代,发展出口贸易

时间:2022-06-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辛亥革命后,中国掀起抵制洋货、提倡国货以发展民族经济的热潮。在民众的推动下,袁世凯政府制定了鼓励进口替代和发展出口贸易的方针。为鼓励商品出口,提高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北洋政府降低了一部分出口商品的税率。通过参加赛会,中国工商业者的商标、广告意识得以增强。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中国出口商品质量,扩大了生产规模,增加了产量,对出口贸易起了推动作用。

辛亥革命后,中国掀起抵制洋货、提倡国货以发展民族经济的热潮。在民众的推动下,袁世凯政府制定了鼓励进口替代和发展出口贸易的方针。

1913年11月,张謇在国际公法学会上发表演说,明确提出“加税免厘”、“改变出入口不合理税率”的主张。次年,农商部颁布通令:“自欧战以来,出口呆滞,入口锐减,亟应提倡国货制造,凡出口足抵外货者优给奖励。”[15]同时积极鼓励进口替代,1915年3月,农商部颁令:“凡日用品向由外国供给,而为本国所能仿制者,此类工厂,尤应特别保护,并给予奖励,已有各厂货物之可用者,设法扩充其销场,拟就教育用品、军用品、交通用品等,以公家力量,宪订购墉,以重国货……此外如发明改良工艺品,业经订有奖章,予以特许之权,藉以督促国民技术之增进。”[16]同时在各省设立商品陈列所并举办国货展览会,使各地优质产品集中展现,推动国货的销售及品质改良。

为鼓励商品出口,提高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北洋政府降低了一部分出口商品的税率。1914年10月大总统袁世凯批准减轻大宗出口商品——茶叶出口税。1915年1月,北洋政府对商人贩运棉布出口减轻税厘;2月,免除7种工业品出口关税;对出口的草帽缏、地席减税50%;通花绸巾、抽通花夏布、发织髻网、蜜汁果品等,无论进出口,一律暂行免除各税。

同时为进一步开拓中国商品的国际市场,北洋政府还积极组织中国商品参加国际博览会。1913年6月专门成立了筹备巴拿马赛会事务局,事务局还颁发了《办理各处赴美赛会人员奖励章程》,规定“凡各处办理出品人员征集出品赴美能得到大奖章3种以上,由本局呈报农商部转呈大总统分别核给各等勋章;能得金牌10种以上或银牌20种以上、铜牌40种以上、奖状50种以上者,由本局呈请农商部分别给各项褒奖以示奖励”;“凡办理出品人员赴美赛如能改良国际商品、倡导海外贸易确有成绩著述者,由本局查实呈请农商部转呈大总统核奖各等勋章”。巴拿马赛会事务局明确提出参加世界博览会的目的:“多多输出土产,从此扩张海外销路,以抵制欧美之输入……即为我国挽回利权之一大好机会。”[17]

全国18省组织了10万件商品参展,中国展品获得各种大奖74项,金牌、银牌、铜牌、名誉奖章、奖状等共1 200余枚,居31个参展国之首。通过参加国际博览会增加了世界对中国种类丰富、品质优良、工艺精湛、价格低廉的名优产品的了解,展示了中国商品的竞争优势,由此推动了此后相关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战火蔓延,生产遭受严重打击,欧洲商品匮乏。巴拿马运河的开通大大缩短了太平洋到大西洋的航程,使美国从中国进口物资转运欧洲方便快捷。巴拿马博览会后,纽约、旧金山等地银行、贸易行、大公司、丝厂等纷纷派代表来华考察,组织货源,转销欧洲;同时对于一些紧俏的产品,如生丝等,美国还提出改进意见。1915年中国对美国出口丝、茶叶及桐油即较上年共增加6 000万美元。一些原来不为人知的特产开始进入世界市场,如产于甘肃、东三省、直隶、云南等地的地毯价廉物美,原来每年出口额不过10万两白银,博览会后,销售额增加几乎10倍。

此外,中国还参加了1914年4月日本东京的大正国际博览会,1927年美国费城展览会等。北洋政府组织景德镇、宜兴、博山的陶瓷制品,浙江的纺织、染织品,河北、山东、甘肃的毛毡,湖北的棉麻织品,北京、天津的景泰蓝等工艺品参展,有70余件产品获得奖章,使外商增加了对中国优质商品的了解。

通过参加国际博览会,不少名优特的中国商品获得了国际声誉,打开了这些商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渠道。在不断参与国际竞争中,一些中国产品也暴露出款式陈旧、品种单一、技术上缺乏创新中国商人营销手段落后等问题。如大宗出口商品茶叶,中国以手工制造,而印度的红茶和日本的茶叶生产均使用机器制造的绿茶因而色香兼美,规格整齐,比中国茶叶更有吸引力。再如生丝是中国传统的出口产品,而意大利丝和日本丝由机器制造,光泽、洁白度及弹性等远远超过中国产品,这引起了中国参会人员的注意。他们发现日本产品之所以畅销,主要在于其有很强的模仿力,致使其产品不仅质量优良,且兼具东西方特色,“凡欧美之物,一经出世,日本即模仿之,始则似是而非,继则收有成效,因其速也,故易于畅销”。参赛人员回国后,纷纷建议政府出台政策鼓励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通过参加赛会,中国工商业者的商标、广告意识得以增强。

北洋政府为改良主要出口商品品种、提高质量先后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如丝业方面,1916年,农商部将美国丝业公会编的《改良中国生丝办法》转发给沪、江、浙、皖丝茧总公所和苏、杭、宁等各地商会及广东丝业研究所等机构,令他们“切实改良,而兴丝业”。[18]随后江苏无锡、丹阳、高淳等地先后设立蚕桑实验场,取得初步成效。茶叶方面,1915年农商部派出官员到主要产茶区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在上海、汉口和福州成立茶叶检查所,规定所有外销茶也必须接受茶叶检查所的检查,由茶叶检查所确定等级及质量是否合格,一方面杜绝伪劣茶叶出口,另一方面对优良品种予以奖励,以促进生产者对茶叶品种择优改良,提高中国茶叶的国际竞争力。此外,北洋政府针对棉花、大豆等出口产品也采取了一些相应提高品质的改良措施。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中国出口商品质量,扩大了生产规模,增加了产量,对出口贸易起了推动作用。如由于在东北推广大豆,使大豆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中国跃升为世界最大生产国,为出口提供了充足的货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