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两融”搭起企业赢利平台

“两融”搭起企业赢利平台

时间:2023-06-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我看来,创业首先就是个聚合的过程,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融”。从2014年起,“众筹”一词持续升温,也先先后后出现了不少众筹网站。其中,最为经典的要数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以往美国总统选举,都会找那些财大气粗的大财团去寻求资金支持。可惜的是,奥巴马并不受这些大财团待见。只有克服了以上融资误区,企业才能真正借势,迅速发展。

在我看来,创业首先就是个聚合的过程,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融”。融资、融才、融资源、融渠道、融关系、融高才,等等。企业家作为一个中心,只有把这些都融到了,企业才能变成一个越滚越大的雪球。而这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就是融资和融才:没有钱,再好的商业模式都只能是空中楼阁、纸上方案;没有人,什么优秀方案都推行不下去,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可以说,企业融资是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而企业融才则是企业做大做强的核心要素。

1.融资

融资其实很好理解,从狭义上讲,它就是指一个企业根据自身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向投资人或者金融机构去筹集资金,以便资金的供应能够满足企业生产和发展的需要。经营一家企业,钱是很现实的因素,毕竟没有钱什么都做不成。很多企业管理者觉得,融资是一种无奈的行为,是企业发展到山穷水尽的无奈之举。这其实是一种传统的、守旧的利润观。以前是你有多少钱就能做多少事,如今是你能整合多少资源就能做多少事,其中就包括资金资源。作为企业老板,你必须明白,有钱人不一定是老板,老板也不一定非得是有钱人。老板要做的就是把一切资源和关系商业化,将其变成现金流,用别人的钱为自己赚钱。

从2014年起,“众筹”一词持续升温,也先先后后出现了不少众筹网站。其实,众筹就是融资的一种。我有一个好项目,但我可能没有资金、资金不足,或者资金有别的安排,那我就可以在网上摆出我的产品,写出我的商业计划,面向整个大众群体。然后如果你觉得好,那么你就给我投钱,我或者给你股份,或者直接给你一些我的产品。这样,就解决了我的资金问题。随着大家对众筹模式不断深入的了解,众筹范围也开始不断扩大。2014年,酷6网创始人、中欧商学院李善友教授开启了一种别开生面的招生模式。在招生计划中,李善友教授要求,参加课程的学员,其中包括黄太吉创始人郝畅、雕爷牛腩创始人孟醒、炮否科技创始人马佳佳等,他们的学费,必须一半自筹,一半众筹。于是,这些先锋新锐创业者们,虽然代表着中国新一代中坚创业力量,丝毫“不差钱”,但是也开始轰轰烈烈地发文为自己筹集“学费钱”。

这其实是李善友教授对学员们的一个考验,也是让他们真正面对和用互联网思维的一次尝试。这种“用互联网思维上学”的方式,不仅调动了大家的参与热情,也使得中欧商学院一时间名声大震,让其他众多商学院备感压力。

实际上,众筹在西方由来已久,别的不说,就是我们最为熟悉的美国总统选举,其实也运用了这种方式。其中,最为经典的要数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以往美国总统选举,都会找那些财大气粗的大财团去寻求资金支持。可惜的是,奥巴马并不受这些大财团待见。但可喜的是,社交媒体已经崛起,在社交媒体上,数以亿计的草根用户不仅可以表达对奥巴马的支持,也可以参与竞选筹款活动。结果,虽然绝大多数选民们捐出的都是不足100美元的小额数字,但聚沙成塔,奥巴马仍旧迅速筹集到了足以让他打败竞争对手的竞选经费。

当然,融资的方式还有很多,不同的融资方式也要掌握不同的融资技巧,这些内容在后面的章节中我会具体讲到,在此不做赘述。在这里,我想说的是企业家们不仅要有融资的观念,更要克服融资的误区,很多企业家在融资过程中存在着八大误区:

误区一:融资便是过度包装

很多中小民营企业一想到要去借款,便不惜一切代价去粉饰财务报表,部分企业甚至去造假,财务数据脱离基本经营收支状况,到头来使得企业面临风险压力非常大。

误区二:临时抱佛脚,找人借钱

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的老板,总是要等到资金周转困难之时,才想到去融资,却不了解货币资本的本性。货币资本的本性是逐利而不是救急的,更不是做慈善的。公司在正常经营运转时就应该考量融资策略,和资金方建立持续联系,一旦急需,才会从容不迫。

误区三:急于融资,忽视企业内部梳理

许多中小民营企业在融资时,只想到快快要钱,而忽视了一些基本财务管理工作。企业在融资之前,要学会先将企业财务状况梳理好、项目资金需求分析好,并理清企业产权、资产权属关系、关联企业间关系,清晰地把企业及公司主营业务展示在投资人面前,这样投资人才会放心,安心地把钱借给你。

误区四:融资视野过于狭窄

企业要钱不只是找银行贷款或采用股权融资。当前企业融资的方式其实有很多种,比如信用担保、资产抵押、项目合作、委托贷款、银行承兑等。

误区五:急于融资,不考虑钱拿来何用

很多中小民营企业在融资时,表现很着急,一旦拿到钱,却不知道要干什么?因此企业一方面要考虑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同时也要考虑到投资方为自己的企业经营带来何种帮助,不要轻易去融资。

误区六:只顾融资扩张,不顾稳固企业管理与文化

很多企业一方面千方百计融资圈钱,使企业负债风险高企。要到钱后,却不重视企业管理强化与企业文化的落地,治理结构不完善,决策管控不科学,企业经营不规范,造成管理松散、粗放,最终使企业陷入更大风险之中。

误区七:低估融资难度,凭小圈子借款

有些中小民营企业常低估融资的难度,认为你不就是有钱吗?要知道任何投资家首先考量的是资金风险,然后才是投资回报。所以他们会仔细审定你的财务状况和项目可行性,包括诚信。而有些老板自以为亲朋好友、同学多,借钱容易,殊不知小圈子借钱风险更大,一旦项目失败或流产,对周边亲戚朋友的负面影响更大。

误区八:不愿花钱请专业融资顾问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这是企业经营的规律。很多中小民营企业把融资过于简单化,以为写份商业计划书,打几个电话给投资人就可以借到钱。其实,真正的融资顾问有较丰富的融资经验,较广阔的融资渠道,较专业的策划能力,且对资本市场有充分的认知与理解,对融资时所发生的各种问题有很好的解决方式,用专家才更放心。

只有克服了以上融资误区,企业才能真正借势,迅速发展。

2.融才

“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曾经说过:“即便现在剥夺了我的全部财产,如果还让我拥有原班人马,那么,四年以后,我将还是一个钢铁大王。”我们可以想一想,如今的企业老板有几个能拥有这样的底气?我们的底气在哪儿?恐怕很多老板即便嘴上不说,心里也在想:“即便现在剥夺了我的全部员工,如果还让我拥有我的全部财产,那么,无论什么时候,我都还是一个老板。”

人才层次决定事业格局。

没有高素质人才,

企业难成大事。

趾高气扬啊!

当然,毫无疑问,这样的人最终都遭遇了滑铁卢。一个人能聚合多少人才,他就能做成多少事,这是毫无疑问的。从古至今莫不如此。

刘邦一介布衣,“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不如韩信”,但就是因为他能把这些人团结在自己周围,为己所用,所以成就了帝王功业。

曾国藩幕僚多达400人,“国之重臣,悉出曾门” 、“凡于兵事、饷事、吏事、文事有一长者,无不优加奖借,量材录用”。这就使得他的帐下谋略人才、军事人才、经济人才、技术人才应有尽有。人才积聚若此,何愁大业不成?

今天企业管理同样如此。

小米创办初期,雷军80%的时间不是用在规划上,也不是用在决策上,更不是用在技术研发和商业模式的研讨上,而是用在找人上,这才有了如今的小米团队。

海底捞名声在外,但是和那些试图“一年出省,两年走向全国,三年走向世界”的企业相比,海底捞的门店并不算多,甚至就是与国内餐饮企业如呷哺呷哺等相比,海底捞的速度也都要差上很多。是没有资金吗?很显然,不是。张勇讲,没有人什么都做不成,我们不是没钱而是缺人,海底捞必须用符合海底捞标准的人,所以海底捞才能开一店火一店。因此,张勇有了标准,只要人员不到位或者不符合要求,就不开分店。

人是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永恒主语,也是企业中最重要的资源。有多少人,你就能做成多少事,有什么样的人才层次就有什么样的事业格局。对于企业经营来说,没有人,就失去了获取利润的现实根基,任你老板有天大的本事,也无法织成一张网络天下财富的网。每个人都肩负起企业发展的使命,一个人无法支撑企业的未来。成功的企业家要懂得借力使力,借助他人的力量来助自己发展。人才智本是企业的重要资产——企业间的竞争,其本质是人才的竞争。

当今时代是一个考验企业家整合能力的时代,而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时代的到来,也给企业家们融资、融才提供了更多的想象空间。越是好的项目、越是创新的形态,越能吸引资金和人才,体现出“融”的颠覆性力量。而这种力量,其实就在你的头脑、你的格局中。

知行合一,坐言起行:

目前来讲,你的融资和融才渠道都有哪些?你是否做到了资本创富和任贤用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