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线性规划经济分析法的创立者佳林·库普曼斯

线性规划经济分析法的创立者佳林·库普曼斯

时间:2023-06-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佳林·库普曼斯,生于荷兰,1940年离开荷兰移居美国。他是线性规划经济分析法的创立者,于1975年和康托罗维奇同时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学术创新及主要贡献1.经济计量分析理论库普曼斯早年就对有关统计和经济计量分析的问题比较感兴趣。库普曼斯进一步定义了详尽的程序经建立经济计量分析方法。库普曼斯对行为分析的贡献由于许多原因而显得十分重要。

佳林·库普曼斯(Tjalling C.Koopmans,1910年8月28日—1985年2月26日),生于荷兰,1940年离开荷兰移居美国。1933年,库普曼斯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乌德勒支大学的数理系。次年,库普曼斯写出了关于量子力学的论文,获得了硕士学位。从此,他开始了他的科学院生涯。1936年他获得了荷兰莱顿大学的数理统计学博士学位。1955年,他到耶鲁大学任教,此后又受聘于哈佛大学。他是线性规划经济分析法的创立者,于1975年和康托罗维奇同时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学术创新及主要贡献

1.经济计量分析理论

库普曼斯早年就对有关统计和经济计量分析的问题比较感兴趣。罗伦· J.爱泼斯坦在对经济统计分析的发展做了仔细而全面的考察后指出早期的经济计量学家,如亨利·尔茨、简·丁伯根和拉格纳·弗里希,将他们的精力集中在需求和供给市场均衡的估计上,他们最初对回归分析的应用使他们开始考虑模型的定交、验证和估计趋势的问题,库普曼斯对丁伯根早期在大萧条期间发展的宏观经济体系模型很感兴趣。这个模型运用线性差分和微分方程建立了投资和产出的动态理论。

很快有人对这个模型在政策分析中的利用提出了批评。许多经济学家对模型的说明提出质疑。指出选择有意义的自变量的试误法会导致重要经济数据的重构。库普曼斯论证了这个问题使用的是归纳法,唯一的解决方法是用“先验的信息”来补充数据,或设立前提限制所考虑的假设。

库普曼斯进一步定义了详尽的程序经建立经济计量分析方法。分先赞同丁伯根的进论,回归方程必须限于先验信息。但他也倡导当结果不确定时,使用新的或旧的变量,他们不认为经济主量分析可以解释多个存变量之间的所有变化。但是,他希望收集到所有重要的自变量,将错误降到最低。关于这一点,库普曼斯认为,更重要的问题产生于估计的统计问题。他主要关心的是“通过明确地修改R.A.费雪的最大可能性研创台,重建惯常的估计程序。这很快成为实验科学领域中工人的准则”。这就是说,库普曼斯认为当可替代的结构性假设之间有差别时,抽样错误中的信息是重要的和不能忽视的。

2.行为分析理论

库普曼斯的又一重要理论是行为分析,如库普曼斯在耶鲁时的同事赫伯特·斯卡夫所说:“当存在几种相互竞争的技术时,行为被经济学家和行为学家用于选择最优生产技术。”这种分析同时适用于次本主义体系中的企业水平的中央计划经济中的国内水平。正是这项研究激起他对资源配置问题的终身兴趣。

如前所述,库普曼斯开始他的资源配置研究工作,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华盛顿期间,他掌握着关于船只的调拨和损失的详细记录。为了英国商业团和联合海运调整理事会,他最终设计了一个空船到达下一个地点是最有效率地到达目的地的规划路线公式。

为完全成这些工作,库普曼斯使用了一系列被称为线性规划或更常说的行为分析方法。这可以结合厂商问题总结如下:一个厂商的生产过程被一种生产关系定义,这种关系也就是投入使用水平与生产产出水平的关系。行为分析把适合一个厂商的技术分为一系列有限的生产过程,这反映在复杂的生产关系中。每个生产过程可以在许多不同的行为水平上执行,这决定着它的产出数量。例如,一个生产过程被定义为一个工人使用一架织布机用线织布。如果工人、织布机与线的组合可生产200码布,对于一个有固定资源数量的厂商,行为分析可用于确定使用这些资源的最大利润。考虑到每个生产过程的单位产出都会给厂商带来一定量的利润。资源投入是有限的,厂商便能决定一个行为水平,使每个生产过程的运行都能使利润达到最优。

更普遍地,我们可以用一个模型决定配置问题。在模型中所有的生产过程都由模型的一个向量表示。每个向量的坐标在一个生产过程中表示投入和产出两方面。假定每个生产过程都能在一个主观的较高水平上运行,在大多数行为分析的运用中,模型有许多行和列,有许多可能替代的生产过程与行为水平。

例如:一种同类商品分布于甲和乙两地,这种商品为三个目的地A、B和C所需要,两地需求量一定。船运可由行业分析模型表示,模型的最后一行表示一单位商品从给定产地运到给定目的地的费用。库普曼斯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法是将模型与价格向量相联系,这些价格使每个使用的生产过程利润为零,每个替代生产过程的利润小于零或等于零。使用这个原则,那些对自己的利润最大化定义感兴趣的经理们,可以将生产过程的选择用于分散的方式。这是一种对经理决策很有用的工具,不论对资本主义厂商还是对一个集中计划经济。

库普曼斯对行为分析的贡献由于许多原因而显得十分重要。正如他自己所说:“优点在于将经济原理、数量模型、数据收集的计算方法以及可用现代计算机运算的规律系统合并起来,确实是一个对不同专业成果的天才的合并。”这种论点多年来一直被许多经济学家认同。

3.最优经济增长理论

库普曼斯的效用最大化和超时最优资源配置理论,一般被称为“最优经济增长理论”。在著名的《论经济科学状况的三篇论文》中,库普曼斯高度评价了这一理论的重要性:“确保经济增长的稳定问题仍是研究资源配置的一个重要标准……稳定问题基本上是许多种决策间的一种平衡。假如我们要很好地判断在稳定经济增长率时将阻碍发展的那种知识的缺陷,就需要找到一种最好的分析方法。”

在总结增长模型的结构时,库普曼斯解释模型的第一步是定义“最优”或“最佳”。在弗兰克·提姆齐1928年给出最早的定义后,模型的目标是使从未来消费中得到的效用折现达到最大化(折扣因素是使从未来消费中得到的效用变小)。因此,这些模型的目标是配置稀缺资源,以便优化一系列生产的预期效用。在这个框架中,库普曼斯在其早期的行为模型分析以外又有了两个发展:第一,库普曼斯不局限于生产行为,又开始考察最优消费的轨迹;第二,他不局限于相对短期的计划,还考虑长期的、几代人的计划。

利用这一发展,库普曼斯和未来学者得以分析现代经济面临的如非再生资源的使用、对技术变化的调整和人口控制等问题。当然,这些模型不能深刻透视实际决策过程。但同许多其他经济学家一样,库普曼斯对此充满希望。

重要论著

《动态经济模型的统计推断》,(1950);

《生产和调度的活动分析》,(1951);

《资源的分配和价格制度》(1957);

《经济知识的构成》(1957);

《讨论经济学的工具与经济学问题之间的关系》(195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