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东贸易发展现状

中东贸易发展现状

时间:2022-06-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自从发现石油以后,中东地区的命运就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随着“石油美元”的不断涌入,中东地区产油国投入巨额的资金,开始全方位的经济建设和发展。中东地区的各个国家根据本国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所拥有状况,以及石油工业和石油经济的发展程度,制定了不同的石油发展战略,并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

自从发现石油以后,中东地区的命运就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石油的价格暴涨,财富源源不断地涌入中东,从而使中东地区的产油国从赤贫发展到暴富。特别是全球最大的产油国沙特,1971年政府的财政收入只有14亿美元,而目前却已经超过了1000亿美元。随着“石油美元”的不断涌入,中东地区产油国投入巨额的资金,开始全方位的经济建设和发展。现如今,中东地区的现代工业已初具规模,沙漠农业有了新的发展,现代化城市也逐步地建立起来,四通八达的道路为交通运输创造了便利条件。由于财政收入的增加,中东产油国近年来纷纷把财政盈余用于偿还国内债务和基础设施建设。比如,海湾六国随着外国企业加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相继开工,项目融资的资金需求庞大。在沙特,仅电力项目在今后的十余年就需要1000亿美元的资金,另外还有道路建设等,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总之,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相对优越的自由贸易条件,使中东地区成为国际贸易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商品集散、贸易转口的重要场所。其中,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全球化与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宗教的影响等。

(一)经济全球化与一体化的影响

1.经济全球化对中东地区的经济贸易的影响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东国家的贸易发展模式面临机遇和挑战。就机遇而言,在全球化的条件下,国家之间的合作已成为主流,这有利于促进和深化各国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有利于缓解中东地区的冲突和纷争,为中东地区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国际环境。在经济全球化的刺激下,私有化被中东地区视为经济改革的战略性选择,很多中东地区的国家相继开放了最初由国家垄断的银行、保险、电力、通信及交通运输等行业,允许和鼓励私人资金的进入,以减少政府的财政支出,提高企业的效率。中东地区的国家开始逐步迈向区域合作和区域一体化,尤其是海合会的成立,大大地促进了中东地区的区域一体化和区域化合作。

同时,全球化的冲击也给中东地区带来了挑战,首先挑战了中东社会的伊斯兰属性,伊斯兰教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在长期传统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适合自己的社会政治秩序。而科技革命和西方先进生产方式的引进,以及市场经济、工业化和网络化信息等,迫使中东地区社会的转型,使社会形态处于一种高分化、低整合的状态。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新旧矛盾相互交织在一起,不稳定的因素不断涌现。其次,在全球化的冲击下,信息网络化为思想文化的交流提供了条件,各国的距离从空间上缩小了,思想文化的交流速度加快了,同时各国交流的力度增强了,通过网络信息和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使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等可以穿越国界,对此国家已很难进行有效干预,这冲击着传统的中东地区的社会政治体制,在某种意义上促进了中东地区的民主化进程。[38]

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尤其是产油国,迫使他们调整石油的发展战略,以适应经济全球化。中东国家在建立和加强石油工业的过程中,主要受到的影响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外向型经济加剧了本国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中东产油国的石油部门产值在GDP中占很高的比例,以石油工业和石油收入为主体的石油经济,使中东产油国特别是海湾国家在市场、资金、技术等方面对外部的依赖性加强,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相对弱化。其次,石油领域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国际石油竞争的方式和手段多样化,国际石油公司组成集团公司联合开发,在合作中争取各自的最大利益已成为当今石油生产经营活动的主要方式,大量的国际石油公司实行兼并收购,以增强争夺石油资源的实力,使这种激烈的竞争趋势对中东产油国的石油工业发展、石油出口以及政府财政收入的压力大大增加。再次,新兴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建立和迅速向全球范围内扩展,当前和未来世界新经济、高新技术在社会、经济、军事等各个领域的应用和发展,以及网络信息系统在全球范围的逐步建立,从资金、技术、贸易、人力资源等方面,对中东地区的国家加强石油工业及推动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形成了巨大的挑战。最后,国际石油领域的供需结构、价格形成机制、市场交易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建立新的国际石油体系已成为必然趋势。欧佩克同世界石油消费国之间的对话、磋商、协调等趋势加强;非欧佩克石油生产国在石油生产和出口等方面,与欧佩克的矛盾及合作更加明显,世界各个国家或经济集团,都需要面对国际石油领域的重大变化,并进行调整。

中东国家的经济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它们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制定、实施和调整石油战略,每个国家都有其不同的战略重点,为加强石油工业及实现经济发展的长远目标而遵循具体的、阶段性目标和任务。中东地区的各个国家根据本国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所拥有状况,以及石油工业和石油经济的发展程度,制定了不同的石油发展战略,并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以下是几个主要产油国具体的发展战略。

沙特是世界上最大的产油国,但是由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石油价格几度低迷,使沙特的石油收入下降,沙特政府确定了建立强大的石油天然气工业体系,在此基础上推进经济结构多样化转变的石油经济发展战略,并进行了一系列战略性的调整:首先,扩大石油加工能力,发展炼油和石化工业,对以石油为基础原料,实现石油资源的开发增值,增加石油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促进多样化的经济发展;其次,随着经济的发展,沙特国内石油制品消费需求迅速增长,进一步加快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再次,实施跨国经营石油经济的发展战略,改变石油经济发展的单一模式,建立石油工业国际一体化,采取购买股份、建立新合资企业、合营或租用等多种方式,重点集中在石油的下游工业部门,如炼油厂、销售网、贮油设施;同时,沙特对外资开放石油下游工业市场,加强了沙特石油加工和石化工业的发展,其外资投资项目的经营方式,是由外国公司提供专家、技术和资金,沙特提供天然气资源、稳定的投资环境和日益熟练的技能。

伊朗是欧佩克的第二大石油生产国,也是中东地区最先找到石油的国家,石油工业起步较早,它最早通过实行“租让制”来获取矿区使用费,也最早实行“国有化”政策。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伊朗为了实现石油发展目标,在石油工业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增加储量,扩大产能;利用国外贷款来建设石油工业,改变了过去伊朗政府不向国外借贷的传统做法,向外资开放石油领域,建立合资项目;改革单纯的过分依赖石油经济的状态,实现多样化的经济结构,并进行价格整治体系,改革税收机制,取消高消费补贴,加快国营企业私有化等措施,并尝试将部分石油收入投向其他领域;发展天然气工业,提高天然气消费,政府将致力于改变能源消费结构,把天然气作为主要燃料。

埃及是中东地区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油气储量在非洲居第4位。近年来,埃及政府调整实施石油可持续发展战略:鼓励阿拉伯和世界石油公司开发、利用埃及陆地和海洋的石油资源,重视与拥有高新技术的石油公司合作,采取灵活的政策和方式,同时改进公共服务设施和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石油发展战略,实施石油资源保护,应用高新技术进行石油生产,不断改进生产方式,加快石油开发,以期实现石油储量和开发之间的平衡发展;加快发展石化工业,提高石油炼化技术的标准、效率和炼油质量;发展天然气工业,促进消费和推动出口,在此基础上,埃及还推动了纺织、人造橡胶、塑料制品、建筑材料等工业的发展。

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因此,中东国家也不例外,全球化的力量势不可挡。一些中东国家加快经济改革和建设的步伐,以期适应全球化的发展。另外,中东地区国家间在经济上有一定的互补性,比如,产油国和相对贫穷的非产油国之间在劳动力、资金和市场方面可以互补,以产油国的资金和市场来换取非产油国的劳动力,以石油和天然气来换取其他资源,等等。另外,随着中东地区和平进程的加快,也会推动中东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进程。

2.经济一体化对中东经济的影响

二战以后,在世界范围内涌现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东地区早期的经济一体化,主要是在阿拉伯国家的内部进行,而他们的初衷是为了建立统一的阿拉伯共和国,这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最后以失败告终。随着世界贸易越来越自由,越来越开放,在大势所趋的情况下,中东地区也不断涌现出经济合作和自由贸易区,从而加强了中东地区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

中东地区的经济一体化的组织主要有: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阿拉伯国家联盟、大阿拉伯自由贸易区等区域化组织。

(1)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简称海合会)

1981年5月25日,海湾六国的元首在阿联酋举行会议,宣布成立海合会。根据会议章程,该委员会的宗旨是:加强成员国之间在各个领域内的协调、合作和一体化,以实现它们的统一;加强和密切成员国人民间的联系、交往与合作;推动六国发展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建立科研中心,兴建联合项目,鼓励私营企业之间的经贸合作。

海合会成立后,每年轮流在六国召开首脑会议,会议主要是商讨六国和海湾、中东地区面临的政治、经济、外交和安全等重大事务,以做到互通情况、协调立场、共商对策和联合行动。六国的外交、国防、内政和财经等大臣或部长也定期召开会议。

海合会自成立以来,不仅加强了各成员国之间的合作,而且促进了各国的经济发展。1999年11月,海合会第20届首脑会议就建立海合会关税同盟达成了共识,决定于2005年3月1日起实行统一税制,其中,食品和医药等重要的工农业产品免税,一般生活必需品的关税为5.5%。奢侈品,包括黄金和电子产品等消费品的关税确定为7.5%。[39]会议还围绕当前国际经济和石油市场的形势及海合会国家的对策,进一步推进海合会经济与军事一体化进程等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海合会成员国位于海湾地区,他们的地理位置相近,居民之间的亲缘关系悠久,六国居民信仰同一种宗教,各国的消费水平也均等,而且海湾国家的经济结构类似,都以石油工业为主导,有相同的产业结构和政策,这为它们建立地区性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前,阿拉伯国家联盟签署的协议或协定大部分是出于当时政治方面考虑达成的,因此,在区域经济合作方面取得的进展不大。9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和区域一体化的浪潮的高涨,加之1995年关贸总协定发展为世界贸易组织,大大促进了阿拉伯地区经济贸易的发展。

中东与欧盟在地缘上紧密相连,特别是在地中海沿岸与西班牙、意大利、法国、希腊等国隔海相望。在经济方面,中东和欧洲的互补性很强,中东是欧盟能源的重要供应地,欧盟大部分的石油和天然气是从中东进口的,欧洲对中东石油的依赖程度甚至超过美国,且这种依赖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将会继续加深,中东地区丰富的矿产资源,也是欧洲发展的重要资源。欧洲先进的科技和管理方式是中东国家经济发展所必需的。双方开展区域经济合作,具有双赢的意义。

中东与欧盟开展经济合作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海合会与欧盟的经济合作。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海合会与欧洲共同体进行了广泛磋商,就经济和政治方面合作的可能性及前景做了分析。1990年,双方最终达成的合作协议,是海合会与欧洲共同体发展经济合作的框架基础,扩大了双方的经济合作,对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有一定的作用。

欧盟成立以后,海合会与欧盟进一步合作,1995年,欧盟在《巴塞罗那宣言》中明确提出要建立“欧盟—地中海”伙伴关系。经过协商后,海合会从1998年开始加快了统一关税的步伐,于2001年建立了关税联盟。海湾国家还积极争取欧盟取消征收能源税的计划。目前,海合会与欧洲间经济合作的范围已包括能源、环境、工业、标准化、关税、人力资源和投资等多个领域。通过合作,海湾国家获得欧盟的技术转让,促进经济的多样化发展。欧盟也有效地保障了自己的能源基地,双方形成了一种内在的真正融合。

(2)阿拉伯国家联盟(简称阿盟)

1945年3月,在埃及的倡议下,埃及、叙利亚、黎巴嫩、伊拉克、约旦、沙特和也门等七国在开罗举行会议,通过了《阿拉伯国家联盟宪章》,宣布成立阿拉伯国家联盟,简称“阿盟”。到2008年增至22个国家,其宗旨是要实现阿盟成员国在经济、财政、交通、文化、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密切合作,各成员国相互尊重各自的政治制度等。

阿盟宪章和合作条约构成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阿拉伯国家经济协调合作,主要是贸易、货币、投资和劳务合作的法律框架与基础。阿盟成立后,为了促进成员国的经济一体化进程,又先后建立了一些相关组织机构。比如,1968年阿拉伯产油国成立了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OAPEC),总部设在科威特,其主要目的是维护各国的石油权益,推动产油国经济的发展。1968年5月成立的阿拉伯经济和社会发展基金会(AFESD),总部设在科威特,其宗旨是协调阿拉伯国家的财政资源,通过贷款等措施促进阿拉伯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1977年2月,阿盟成立了阿拉伯货币基金组织(AMF),会址设在阿联酋的阿布扎比,宗旨是发展阿拉伯资本市场,解决成员国的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

(3)大阿拉伯自由贸易区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以及阿拉伯国家的共同努力下,2005年1月1日正式成立了大阿拉伯贸易自由区,使阿拉伯世界的经济一体化进程有了突破性的发展。截至2013年中旬,有18个阿拉伯国家加入,它们是叙利亚、沙特、阿联酋、埃及、巴林、伊拉克、约旦、科威特、黎巴嫩、利比亚、摩洛哥、阿曼、巴勒斯坦、阿尔及利亚、卡塔尔、苏丹、突尼斯和也门。其目标是:发展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商贸关系;增加阿拉伯各国共同经济收益;维护阿拉伯各国的经济利益;利用世界贸易体系的转变;发展与外部世界的经贸关系;为建立阿拉伯经济集团,在世界经济中占据一定地位奠定基础。

大阿拉伯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消除了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商品关税,有利于各国间的进出口,大大地促进阿拉伯国家贸易发展,打破了阿拉伯国家之间封闭的、单一的经济结构,促进了商品的交流,提高阿拉伯世界对竞争和产品质量的重视,促进其经济结构的优化和改革,对提高阿拉伯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有积极的作用。建立自由贸易区,将逐步消除阿拉伯各国间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的差异,有利于增加阿拉伯世界的凝聚力。为今后阿拉伯世界向经济一体化过渡奠定重要基础。

(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东地区经济的影响,不仅在产油国还蔓延到了非产油国。在产油国,主要表现在石油、石化工业等方面;对非产油国的影响主要是旅游和侨汇等。

1.对产油国的影响

由于2008年石油价格的攀升,中东国家的经济普遍高速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9年4月发表的《2009年世界经济展望》数据显示,2008年中东地区经济增长率为6.3%,超过世界平均增长率的3.2%,超过半数的中东国家经济增长超过2007年。2009年,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冲击,世界经济处于低迷期,欧美等石油需求大国的经济衰退,从而导致他们对石油的需求量大大下降,也使中东各产油国的经济贸易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经济增长率下降。

由于受国际石油需求量的大幅下降,使国际石油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从欧佩克市场监督原油一揽子平均价来看,在2008年7月间曾一度逼近每桶141美元的历史最高纪录,但11月24日已降为每桶44.48美元。[40]

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欧佩克采取了减少石油产量的政策,试图以此来阻止石油价格的不断下降,但油价仍然不断下降。欧佩克再次决定从2009年1月1日起削减原油日产量220万桶,以稳定国际市场的原油价格,但是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加深,减少石油的产量对油价的稳定作用是很小的。由于,中东地区是世界重要石油产地,中东产油国的经济大多都依赖于石油出口,例如,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有关数据,阿联酋在2008年石油收入占进出口总额的70%以上,沙特2008年石油出口收入占总出口收入的90%,伊朗石油出口约占总出口收入的80%,科威特石油出口收入占总出口收入的90%,阿尔及利亚的油气出口收入占总出口收入的96%。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加深,石油及原材料的需求大幅下降,导致中东地区对外贸易的下降。2009年中东地区的进口额减少,出口量减少,进出口货物的单价不断下跌,致使贸易条件恶化。尤其是产油国最为明显,沙特对外贸易量从2008年的2023亿美元减少到2009年的885.5亿美元,[41]出口货物和服务贸易出口占GDP的比重从2008年的7.0%下降到2009年的0.9%,进口货物和服务贸易占GDP的比重从2008年的10%下降到2009年的5%。阿联酋出口额从2008年的2105.1亿美元下降到2009年的1375.8亿美元。[42]阿曼出口额从2008年的377.1亿美元下降到2009年的217.6亿美元。[43]

2.对非产油国的影响

在以色列,金融危机致使其公共债务上升。以色列财政部数据显示,2009年上半年,以色列公共债务由2008年底时的1440亿美元增至1511亿美元,在GDP中的比重上升了4.9%。其主要原因是金融危机导致财政收支逆差扩大。据以色列媒体报道,以色列每年国家预算中支出最大的部分,既非国防也非政府转移支付,而是用于偿还债务,随着债务的增加,所需支付的利息也随之增长,更进一步抵减了政府用于医疗、教育、福利和国防等方面的资金。[44]以色列的支柱产业也受到影响,以钻石业为例,据以色列中央统计局统计,国际钻石市场需求锐减、价格缩水,已严重冲击以色列的钻石行业。2009年1—2月,以色列的钻石出口总额为8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23亿美元锐减了65%,进口总额为3.46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14.8亿美元大幅缩减了76%。[45]

全球金融危机也使埃及的经济大幅下滑,其中,侨汇和旅游业一直是埃及的重要产业。埃及侨汇收入在截至2008年6月30日达到85.6亿美元,是埃及主要外汇来源之一。埃及海外劳工主要分布在海湾国家,且主要从事低技术含量的工作,海湾国家经济下滑导致工作机会减少,埃及劳工的收入也大幅下降。[46]旅游业方面,2010年2月8日埃及旅游部部长祖海尔,在开罗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透露,根据埃及旅游部的统计,2009年来埃旅游总人数为1253万人次,比2008年下降2.3%;2009年实现旅游收入107.6亿美元,同比下降2%。[47]

受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东地区无论是产油国还是非产油国,经济都受到影响,政府都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抵御这次金融危机。

(三)宗教的影响

伊斯兰教对绝大多数中东国家,有着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仅体现在人们的日常行为和精神生活中,甚至影响到了中东地区的经济贸易活动。

从创教之初,伊斯兰教就十分关注人类的世俗生活,经商被认为是一项崇高而神圣的事业。伊斯兰教重商崇商,商业和商人的地位都非常高。广泛的商业实践使得穆斯林有了灵敏的商业头脑,并引导经济向其他的方面快速发展。在宗教思想的指导下,穆斯林除了积极履行必要的宗教功课外,还努力地追求现实的物质生活,在追求物质需求的同时,精神需求得到满足,这种思想为穆斯林在现代经济中提供了利益驱动力。伊斯兰教还有崇尚劳动、鄙视不劳而获的思想,为现代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伊斯兰教反对囤积财富和发放高利贷,认为自食其力的人远比那些依靠投机手段谋取暴利的人要高尚得多,这样的价值观对伊斯兰现代经济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它促使穆斯林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热爱生活。由于伊斯兰教提倡勤劳致富,反对发放高利贷,使大量资金和生产力能够迅速投入到流通和生产中去,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古兰经》认为,穆斯林所从事的每一项活动和职业都是真主早已安排好了的,无论是商人、工人、农民,都是为真主而工作,因此人人应当尽忠职守,努力工作,反对铺张浪费的生活,这是伊斯兰教为人们规定的经济生活的准则。在这样的前提下,又提出了各种准则来规范人们的经济行为和经济活动。《古兰经》的第24 章32节提到了相应的经济规范,如诚实交易,合法买卖,禁止高利贷,反对称量不公,正当竞争,反对投机倒把,反对垄断,等等,这些道德准则为人们追求经济效率和效益提供了精神动力,为穆斯林的经济活动提供了价值动因和规则支持。

伊斯兰教为人们积极寻求力量和慰藉,排解人内心的苦闷和顾虑,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伊斯兰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由经济现代化实践而引起的不良状况,因为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会出现对一些财富过分贪欲、职业道德感减弱、行业风气败坏、商业信用降低以及公私观念模糊等负面现象。对伊斯兰教精神的强调,可以从意识形态使人们感受到神圣力量的约束,使人们依靠最高的神来实现其基本精神,人们的一切活动最终要向真主负责,因此必须严格自律,洁身自好,克制私欲,刻苦经营,来寻求内心的安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