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如何提升科学决策能力

如何提升科学决策能力

时间:2022-06-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科学预测的概念一般地讲,预测是对客观事物未来发展的预见和推测。科学预测是人类为达到一定的目的,依据科学的理论和准确可靠的信息,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客观事物未来发展的趋势所作的分析、判断和推测。这里的“更上一层楼”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应当有一个可衡量的指标体系,不然检验这种预测结果则是模糊的。

一、科学预测的概念

一般地讲,预测是对客观事物未来发展的预见和推测。预测活动是人类社会自古以来就有的一种认识活动。人类为了适应自然、改造自然,几乎每时每刻都在作预测。在远古时代,预测往往同图腾崇拜联系在一起,认为神主宰着未来,预测活动充满了神的色彩。人类社会阶级对立的出现,阶级斗争日益尖锐复杂化,这时的剥削阶级为了巩固其统治,将自然力量,统治阶级的意志进一步神化,因而出现了宗教。中世纪的欧洲,人们只能依据《圣经》和教会所支持的几种学说解释未来。近代科学技术的出现,对人类认识产生了巨大影响,预测从天国回到了人间。人类社会进入本世纪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客观环境更为复杂多变,人们强烈要求预测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以保证社会活动的秩序和效率,在这种情况下,科学预测应运而生。科学预测是人类为达到一定的目的,依据科学的理论和准确可靠的信息,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客观事物未来发展的趋势所作的分析、判断和推测。

从上述科学预测的定义中,可以概括出科学预测的三大特点:

1.事件的未来性

科学预测的对象是未来事件,这就排除了对已发生事件的推测、估计。预测是立足过去和现在,分析事物发展规律,去探索未来,预见未来。

2.事件的随机性

科学预测的对象主要是未来发展具有不确定性的随机事件,不包含必然事件(概率等于1)和不可能事件(概率等于0)。如“一切生物总是要死的”,或“一切生物会死而复活的”,虽然事件具有未来性,但前者是必然事件,后者是不可能事件,都不属预测对象。

3.预测的可验证性

预测的可验证性是科学预测的本质特征,如果不具备这种特征,预测就不是科学的。预测的可验证性包含两方面的含义:其一,预测结果的可验证性。作为科学预测不仅能揭示事物的未来发展趋势,而且能被实践检验是成功还是失败,这就需要预测标准必须明确,不能模糊不清。如“我们厂明年会更上一层楼。”这里的“更上一层楼”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应当有一个可衡量的指标体系,不然检验这种预测结果则是模糊的。其二,预测方法的可验证性,即预测必须依靠科学的手段和方法,而不是凭主观臆断和幻想。科学预测是预测结果的可验证性和预测方法的可验证性的统一。

二、科学预测的分类

1.内容分类

预测以内容为标志可划分为社会预测、经济预测和文化预测。

社会预测是对社会各种现象和活动发展趋势的预测,其目的在于选择社会发展的战略方针、政策,控制社会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预防社会发展的不良后果等。因此,社会形态、社会人口、社会环境、社会机构职能、社会管理、社会福利和公益事业、军事、政治外交等方面的发展变化,都是社会预测的内容。

经济预测是对经济领域未来发展变化的预测。主要用于研究经济增长的趋势或增长模式,经济体制和结构的改革、经济发展的目标和发展战略,工农业及其他行业的发展前景,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等等。对企业来说,预测的主要任务是具体地对市场需求、竞争对手的状况,原材料来源、成本、利润等进行预测,寻求最佳发展模式,以期达到最优的增长速度,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文化预测是对文化领域未来发展的预测,其目的在于研究人类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从而为整个社会提供适合需要的精神产品,超前培养各方面合格人才。因此,科学技术、教育、艺术、体育、新闻出版等都是文化预测的内容。

2.性质分类

预测以其性质不同分为探索性预测和目标性预测。探索性预测是指事先不提出具体要求和准则,只是通过对事物发展的客观实际推测未来的发展变化。目标性预测是指事先提出明确的目标准则,然后对目标实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变化及其后果进行分析推断。

3.方法分类

预测以其采用的方法不同分为定量预测和定性预测。定量预测是指对预测客体定量化,并采用一定的数学方法计算事件的未来发展。定性预测指用经验推断的方法,从事件的本质属性方面描述事件的未来发展。

4.期限分类

预测按时间长短不同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预测。这种期限的划分一般与目标计划时间的长短一致,例如宏观的长期目标为10年以上,对这类目标的预测就属于长期预测。

研究预测分类的目的在于根据不同的预测,选择不同的预测方法,以提高预测的准确程度。

三、科学预测在管理中的作用

科学预测是现代管理的实际步骤,它们之间有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被称为“经营管理之父”的法约尔讲过,预见性是管理的本质[1]。这是因为科学预测是决策的前提,而决策是管理的极为重要的智力活动,它渗透到管理的各项职能之中,不论是计划的编制、组织的设计,还是执行中的调节和监督,事先一般都要进行预测,并根据预测的结果作出科学的决策。所以,预测作为管理的实际步骤,一头联系着管理的对象及其所处的环境,一头联系着管理的决策。离开了预测,管理就缺乏预见性,就是盲目的管理。西蒙说:“管理就是一系列的决策”,“对未来进行预测和规划的目的应当是为今天要采取的决策提供某种基础。决策对未来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是不花费代价的,是不可逆转的,将影响未来的这个长时期。”[2]这就是说,决策是管理的核心,它的影响是重大的,不可逆转的,而预测则是正确决策的基础。其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避免决策的盲目性,提高决策的预见性

预测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过去和现状的分析、判断和推理,揭示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性,预测其未来发展的各种可能性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和后果。这样就可以提高决策者的预见性,为科学地确定各项决策提供客观依据,从而避免盲目性,减少决策的失误。

2.避免决策的片面性,确保决策方案的可行性

预测要对事物未来发展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作全面的、系统的分析;既预计其有利条件,又充分估计其不利条件;既科学地分析其成功的概率,又充分预测其风险;既分析实行各种方案的限制因素,又分析其潜在的危险。从而为决策者对各种备选方案的可行性研究和风险分析、综合效益分析提供依据,使决策者把握和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克服不利因素和影响,采取一切措施防止潜在的危险和失败,争取满意地实现预期的决策目标。

3.避免贻误时机,提高决策的及时性

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必然性往往是通过各种偶然性实现的。通过预测,既能充分认识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又尽可能估计事物发展的随机因素,这样就可以使决策者及早地作好准备,一旦时机出现,便不失时机地进行抉择,趋利避害,取得成功。

4.避免决策的多变性,提高决策的相对稳定性

决策的对象及其所处的环境是不断变化的,特别在当代,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环境显得更加复杂多变。决策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战略、方针、政策、方案、措施等不仅要反映而且会直接影响变化着的客观实际,这是因为决策本身是不可逆转的,一经决定并付诸实施后就必须对决策的对象和环境发生作用。如果实施过程中任意变更决策内容,就必将降低效率,造成损失。因此,决策要有相对的稳定性,除了少数情况下需要进行追踪决策外,一般不作根本性的变更,而只是在实施过程中使之完善。要达到这一要求,不仅要对决策的事物本身近期和远期发展进行分析和预测,而且还要对与该事物相关的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其对该事物的影响进行近期和远期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判断。只有在这种周密的、系统的预测的基础上所作的决策,才能适应变化着的客观事物及其所处的环境,保持决策的相对稳定性。

科学预测在管理中的作用,事实给了我们更有力的说明,经济预测在美国成为一种“工业”和“商业”部门,1977年销售总额3000万美元至4000万美元,而且还在迅速增加。[3]据美国企业统计,由预测所获得的利润大约是预测投资的50倍。内斯比特所经营的预测咨询公司的主要产品《趋势报告》每季1期,平均300美元1份,生意兴隆。他外出演讲,半天取售6000美元。我们可以想象,如果这些报告没有多大作用,人们是不会愿意破费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