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总框架与创新点

总框架与创新点

时间:2022-06-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基于上述理论与现实背景,本书力图从解决范式问题入手,重构经济增长与制度问题相关理论。为探寻适应经济增长内在要求的具体制度形式,本书进而讨论了产权制度这个基本经济制度实现形式。

基于上述理论与现实背景,本书力图从解决范式问题入手,重构经济增长与制度问题相关理论。社会经济系统类似生物生态系统,马歇尔也认为“经济学家的圣地在于经济生物学”。为此,本书尝试在辨析社会经济系统运行与演化基本机理的基础上,借鉴生物生态学的理路和方法,深入研究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及其制度要求,重构相关理论逻辑,并据此分析中国经济发展和制度变迁的现实问题,从而推进学科发展和服务经济实践需要。

1.3.1本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这里先要明确一个概念问题。传统上将短期增长、长期增长都统称为“增长”,有关理论也都统称为“增长理论”,并未严格区分这种增长背后的性质,即没有严格界定纯粹的经济运行波动与经济系统的质的变化;另一方面,又将专门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问题的理论称为“发展理论”,似乎发展问题无关乎发达国家。本书认为:传统的经济增长概念是个广义概念,包括“增长(狭义)”和“发展”;其中狭义“增长”概念是指经济系统运行的量的变化,主要涉及经济均衡问题;“发展”概念应该是指社会经济系统的质的改进或变迁,而传统的发展理论则是“追赶的发展理论”,都属于经济进化范畴。在此明确,本书的“增长”概念沿袭广义内涵,它包含经济进化问题和经济均衡问题两个范畴。

本书拟研究的内容,包括四个层次:第一,分析经济学三大体系既有增长理论模型的主要差异、局限及根源,即问题发现的研究。第二,探索新的分析框架和相应研究方法,为具体研究经济增长内在机理及其制度要求奠定基础。第三,构建经济增长的生态学模型,以统一框架分析经济均衡与经济进化问题,对周期性波动、经济危机、经济干预和经济结构变迁、后发国家经济发展等问题提出生态学解释,揭示相关经济规律及其内在的制度要求;进而分析现实经济制度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变革思路和具体制度形式。第四,分析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即经济新常态的应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方略和政策制度建议。

研究难点主要在拟研究内容的第二、三部分。范式问题是学科前沿问题,其发展须有哲理上的某种突破。第三部分是本书的主体内容,需整合重构有关理论并厘清一些争议或模糊问题。为解决这些研究难点问题,本书将大量借鉴相关学科发展成就,运用文献研究法、跨学科研究法和整合研究法等方法来探讨社会经济系统基本机理并提出生态学方法;进而据此原理和方法,分析经济增长中的经济进化和经济均衡问题,基于简单普适的生态方程构建相关理论模型,揭示相关经济规律及其制度要求,讨论制度创新和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等问题。

1.3.2本书的技术路线与总体框架

本书通过对经济增长与制度理论研究发展现状的述评,揭示存在的问题及根源,说明亟需探索更完备的分析框架和方法进行理论整合重构。基于现代系统科学和整合心理学有关理论,构建社会经济系统的CAAS模型并提出生态学方法;基于CAAS模型,应用生态学方法,构建经济增长的生态学模型,据此揭示经济进化的机理及制度平等性要求;进而推导建立经济危机成因的生态学模型,揭示经济系统的积累耗散规律;由此规律分析发现传统产权制度存在代谢机制障碍,提出创新设立劳动股权的解决思路并探讨其实现路径;最后分析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与制度适应性变迁问题。本书的技术路线,如图1-1所示。

本书的总体框架亦如技术路线图所示,主体内容由6章构成,在结构层次上则分为四个部分,各部分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要点如下:

第一部分即第2章为问题发现的研究。在综述有关理论文献的基础上,分析既有增长模型的主要局限。主流经济学的模型基于均衡框架,不能导出危机理论,并将对立互补的自组织动力机制割裂,难以准确诠释经济进化。马克思经济学的研究涵盖经济均衡和经济进化,但其模型的数学形式仍属均衡表达。演化经济学主要基于非均衡框架讨论经济进化,而未充分考虑经济均衡对经济进化的反作用。因此,亟需找到某种能整合经济均衡、经济进化两种理路的分析框架和方法,重构增长理论。

图1-1 技术路线图

第二部分即第3章为范式整合转换、方法论和理论重构思路的研究。介绍范式研究的发展现状,基于现代系统科学与整合心理学的有关理论,提出社会经济系统的复杂能动适应系统(CAAS)模型,据此确定整合重构增长模型和制度理论的方法与思路:社会经济系统、生态系统都是非均衡复杂系统,所谓经济均衡实质是系统维系在“混沌边缘”内,可基于生态学方法构建经济进化模型并据此讨论经济均衡问题,揭示相关机理和规律;人的主观能动性主要体现在对规律的能动适应上,制度、技术的变迁则是为提升适应性而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自身系统的过程,故应基于机理和规律要求讨论制度;为避免数学滥用,引入复杂系统的饱和效应概念,据此分析了重构模型的有关数学实现问题。

第三部分是本书的核心部分,包括第4、5、6章,主要应用经济生态学方法具体整合重构增长理论,对经济进化、经济均衡和制度形式等问题展开探讨。

首先,基于简单普适的生态学方程,借鉴代谢增长理论、统一增长理论等理论的有关逻辑,构建了一个经济增长生态学模型,将复杂的经济运动抽象为状态变量x、系统饱和负载规模N及其潜在空间NH的立体运动。进而,据此模型探讨经济进化机理及其制度要求,分析经济结构变迁的一般机理和后发国家的特殊性,提出发展理论新观点;然后从促进技术进步、做大负载规模等角度,分析提出经济进化的制度平等性要求。

在说明马克思增长理论主要争议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导建立经济危机的生态学解释模型,揭示经济危机本质是强制耗散过度积累资本的一种自组织灾变,由此提出经济系统的积累耗散规律,从而厘清经济均衡问题的实质,赋予马克思危机理论的支柱“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以新内涵。进而分析经济干预、转型等适应性调整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并讨论了经济均衡的积累耗散规律与灾变机理所蕴含的制度要求。

为探寻适应经济增长内在要求的具体制度形式,本书进而讨论了产权制度这个基本经济制度实现形式。分析发现:传统产权制度存在代谢机制障碍,导致经济运行违背积累耗散规律,损害平等性,而问题根源在于纯粹基于“死劳动”确立产权;创新设立劳动股权,能较好地解决该问题,并破解“重建个人所有制”实现形式的难题;构建劳动股权和传统公有、私有等产权形式整合并存的新型产权制度,具有明显优势,这对当前国企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有重要意义。

第四部分即第7章进行应用研究。基于以上经济生态学研究结论,讨论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与制度适应性变迁问题。首先分析经济新常态的学理内涵和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性质,然后探讨中国经济实现较高速持续增长的条件潜力和基本方略,指出当前经济下行主要源于市场层面的负载规模紧约束,提出升级宏观经济驱动系统、立足制度变迁破解稳增长难题的具体建议。

最后,总括本研究的基本结论,说明主要不足和未来研究展望。

1.3.3本书的主要创新或贡献

本书通过构建社会经济系统的复杂能动适应系统(CAAS)模型确定基本分析框架,运用经济生态学方法来探讨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及其制度要求,由此实现用比较简洁的数学模型表达复杂的经济增长问题,并由此实现将经济进化、经济均衡两种理路纳入一个统一框架,或许这是本研究的最重要创新。从对经济增长机理及其制度要求的具体探讨来看,本书的主要创新点和贡献如下:

(1)建立经济增长生态学模型,创新地从“人”的表达维度出发,将经济系统的复杂运动抽象为状态变量、负载能力和潜力空间三个层级的立体运动,由此揭示经济进化既是个协同深化又是个代谢竞争的过程,并据模型推导出经济进化的制度平等性要求。

(2)通过对经济增长生态学模型的转换推导和分析,揭示经济危机的本质是一种强制耗散的自组织灾变,由此提出经济系统的积累耗散规律(经济均衡问题的实质),并赋予马克思危机理论的支柱“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以新内涵——资本统治下的饱和效应约束,从而发展了危机理论和厘清有关理论争议。

(3)基于经济系统的积累耗散规律,分析发现传统的产权制度存在代谢机制障碍,并提出创新设立劳动股权这一新型产权形式来突破该障碍,由此也部分解答了长期悬疑的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实现形式难题。

(4)基于经济生态学逻辑分析发现存在三类经济新常态概念,即后危机持续的饱和效应约束、系统质变引致负载能力跃变、后发经济体潜在增长步入动态递减阶段;由此明确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性质、条件和应对方略,并提出升级驱动系统、立足制度变迁破解“稳增长”难题的宏观经济管理新思路。

【注释】

[1]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M].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4.

[2]霍奇逊.现代制度主义经济学宣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167.

[3]拉兹洛.进化——广义综合理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1988:27.

[4]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874.

[5]肯·威尔伯.一味:译者序[M].胡因梦,译.深圳: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2010:3.

[6]西德尼·温特劳布.当代经济思想:若干专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2.

[7]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分析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2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