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开放型经济的新阶段

中国开放型经济的新阶段

时间:2022-06-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对外开放?利用外资对于中国经济发展及社会进步的贡献显著,但更多依靠优惠政策及压低要素价格的引资模式成本巨大,由此带来的资源、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中国开放的时间窗口,正是在全球价值链快速发展背景下开展的。

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对外开放?中国的开放型经济发展道路为发展经济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为其他后进国家提供了经验和借鉴。从改革开放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国这30年的发展特征可以概括为:在各级地方政府主导下,以简单融入国际分工体系和全球制造业体系为目标,以优惠政策和差别待遇为基础,以大量利用外资和大规模出口为主导,以低成本优势为主要竞争手段,以开发区为载体,从而形成庞大的生产制造能力以及大进大出的循环格局。

正是在对外开放的推动下,中国全面融入了国际分工体系,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第二大吸收外资国、第二大经济体、第三大对外投资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总体表现为:首先,外源型发展模式不可持续。由于国内生产对外商直接投资、国际市场需求、中间产品进口依赖程度较高,开放型经济发展对国内企业培育、国内市场开发及国内生产配套的拉动作用并不明显。其次,低成本的出口竞争模式不可持续。产品出口更多依靠价格竞争而不是品质竞争,对外开放的效益并不明显。全球金融危机以后,随着国外需求的疲软以及国内劳动力、土地等各类生产要素成本快速上升,原有出口模式难以为继。再次,低门槛的利用外资模式不可持续。利用外资对于中国经济发展及社会进步的贡献显著,但更多依靠优惠政策及压低要素价格的引资模式成本巨大,由此带来的资源、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

对于过去30年对外开放的总体评价应基于两个方面。首先,中国的开放型经济发展道路总体而言是成功的,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其次,中国的开放型经济发展道路是时代的产物,是顺应经济发展规律和全球化发展潮流的。中国开放的时间窗口,正是在全球价值链快速发展背景下开展的。在20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已率先完成工业化进程,为降低生产成本,跨国公司积极推动全球价值链分工,把加工组装环节大规模转移到低成本的发展中国家。而对于建设资金缺乏、工业基础薄弱、人均收入低下的中国而言,大力利用外资发展加工贸易,承接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以此融入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和生产体系,在当时看来实为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而现阶段面临的问题也是属于阶段性特征。

经历了30余年对外开放的成功后,我国工业基础更加雄厚,生产能力显著提升;居民消费水平日益提升,国内市场空间广阔;科技水平不断进步,人才教育快速发展。按照韩国、中国台湾地区的发展经验,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已完成全球价值链融入阶段,应加快进入全球价值链提升阶段,而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培育本土高级要素,加快实现增长动力由外源型向内生型转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