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经济变量的决定

经济变量的决定

时间:2022-06-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一定的物质生产条件和社会关系下,经济机制的运行结果,表现为一系列能够观察到的经济运行变量,如价格、利润率、供求数量等等。有的人认为,西方正统经济学主要是研究作为现象形态的、可以直接观察到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和相互关系,而马克思主义主要研究的是经济过程中的一些本质关系,或者说,一些本质变量,如价值、剩余价值等。

在一定的物质生产条件和社会关系下,经济机制的运行结果,表现为一系列能够观察到的经济运行变量,如价格、利润率、供求数量等等。或者说,经济机制运行的过程,就是一系列经济变量取值的决定过程。在此过程中,经济活动的二重性和经济运行机制的二重性,决定了这些经济变量的二重性和经济变量决定的二重性。

经济变量,相对于物质生产条件、物质需求偏好和社会经济关系等基本经济因素或者所谓经济背景条件来说,才是真正的现象形态(这并不是否定在各种经济变量之间也有不同层次的区别),其特点就是反映和体现着经济的各种基本因素,由所有这些基本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所决定;它们是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具体表现。而经济活动的二重性,也自然体现在各种经济变量中——体现在决定经济变量取值的二重因素当中:它们既由物质生产与物质需要的关系或人与物的关系所决定,也由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人们之间的利益矛盾所决定。比如价格,一方面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价值)或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具体劳动与物质需要之间的关系。[9]又如利润率,一方面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水平,取决于社会技术水平的高低和生产资料或物化劳动在物质生产(使用价值的生产和实现)过程中的作用的大小[10];另一方面,也取决于资本家与工人的利益矛盾的“二律背反”的斗争(马克思,1975:《资本论》,第1卷,第262页),取决于在一定的劳动生产率下,资本家能够历史地、社会地把必要劳动压低到何种程度[11],等等。

经济变量及其取值的决定的这种二重性质,在不同的理论中,获得了二重的考察——不同的理论着重研究了决定经济变量的某一方面的因素。例如价格,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着重强调了它所体现的社会生产关系,指出了价格对价值即社会必要劳动的依存关系;而正统经济学则着重从使用价值的角度对它进行分析,认为它取决于效用和生产技术、资源稀缺性。又如利润,马克思主义强调地指出了它体现着工人与资本家的阶级矛盾关系,平均利润率则进而体现着资本家之间的利益矛盾,因此,它根本上由剩余价值决定,由剩余价值的瓜分所决定;而正统经济学则强调了利润率与物质要素边际生产率,与生产函数的“凹凸性”(边际报酬递增或递减的关系)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凯恩斯主义理论中)心理预期状态等非客观因素在决定利润过程中的作用。

各种经济理论之间的差别,最终往往正是表现为在说明各种经济变量如何决定,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上。有的人认为,西方正统经济学主要是研究作为现象形态的、可以直接观察到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和相互关系,而马克思主义主要研究的是经济过程中的一些本质关系,或者说,一些本质变量,如价值、剩余价值等。但是,这种观点不能解释以下的事实,即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的,也是要说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可以观察到的那些经济变量;否则,经济学就失去了它的意义,也就不能称其为经济学。[12]而正统经济学,也同样给予大量的篇幅研究那些不能直接观察和直接测量的本质变量,如效用偏好(使用价值的关系)、心理预期等等。(前面已经提到过,有些西方正统经济学家认为马克思分析了一些不可观察到的经济因素,而他们研究的东西都是可观察到的,这事实上是他们的一种误解,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解,也是对他们自己的误解。)事实上,各种经济理论的最终目的,都是要说明经济现象,说明现实中的那些经济变量是如何决定的,它们变动的规律及其相互关系;各种经济理论的差别,则是在于分别着重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在那些同样对经济变量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中,特别地侧重于分析了某一方面因素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