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与知识产权制度创新

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与知识产权制度创新

时间:2022-06-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没有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自由贸易区往往会沦为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避风港。作为中国第一个自贸试验区,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对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制度创新提出了严峻挑战,自贸区高标准、全方位的改革和开放,为自贸区知识产权创新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创新任务。

自1547年世界诞生了第一个自由港——意大利里南那港以来,自贸区作为一种经济发展的手段和途径,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目前,世界上共有1 200余个自由贸易园区。在世界林林总总的自由贸易园区中,其称谓与功能都不尽相同,如美国为对外贸易区(Foreign Trade Zone),欧盟为自由区,新加坡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Zone),中国台湾为出口加工区(Export Processing Zone),中国香港为自由港(Free Port)。依功能定位的不同,自贸区又分为自由港型、转口集散型、贸工型、出口加工型、保税仓库型、商业零售型和自由边境区等类型(陶蔚莲,2014)。

自由贸易区是世界上市场开放与贸易自由化程度最高的区域。其他国家或地区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实践已经表明,保护知识产权是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支撑条件,高效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是自由贸易区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没有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自由贸易区往往会沦为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避风港。放眼全球市场,自由贸易区内实行更趋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形成共识(王宇,2015)。

近几十年来,我国知识产权立法进程很快,法律体系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整体水平已经达到了TRIPS协定的国际义务要求。但是相比于国际先进的实践做法,我国的知识产权体制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盗版、仿冒的问题仍然猖獗,商业秘密保护力度不够,知识产权执法体制效能不高、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滞后”等,这些问题对我国对外开放的制约影响愈加凸显。

毋庸置疑,知识产权制度创新在自贸区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中国第一个自贸试验区,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对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制度创新提出了严峻挑战,自贸区高标准、全方位的改革和开放,为自贸区知识产权创新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创新任务。

首先,近年来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成为国际贸易摩擦的高发区,美日欧已经越来越不满足于TRIPS协定所确立的保护知识产权的国际义务,有意绕开WTO,另起炉灶,以双边或区域性协议等方式制定超出TRIPS协定义务的国际贸易知识产权保护新规则。包括现在已经达成的TPP和还处于谈判阶段的TTIP,以及虽然夭折但已经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反假冒贸易协定》(ACTA),都囊括了更多内容的知识产权权利,以及更为严格的知识产权执法措施,大大超出了TRIPS协定义务。这表明未来国际贸易中不断加强对知识产权保护将是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中国必须予以正视并预先防范,在知识产权保护规则上与超TRIPS义务存在过大差距,势必会削弱中国今后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优势,甚至会在贸易格局中陷于孤立地位。针对这一严峻情况,上海自贸试验区作为中国在全球贸易格局下突围的重要一棋,可以成为我国应对超TRIPS义务的桥头堡,在园区内试用与超TRIPS义务接近的知识产权保护规则,总结经验,为今后中国无论是应对还是参与国际贸易知识产权保护的新规则的制定做好准备。

其次,相比于此前的各地建立的综合保税区,作为先行先试的上海自贸试验区的规划建设起点将更高,重在制度性突破即定位制度创新的“蓄水池”。从启动阶段度来看,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不仅要聚焦贸易、投资与金融创新建设,也要将知识产权创新建设任务纳入其中,并且要先行一步。上海自贸试验区将实施“一线逐步彻底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区内货物自由流动”的创新监管服务新模式,这不仅对区内知识产权管理与执法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境内关外”的特点也势必要求对知识产权规则的区域性适用与协调作出安排。从中长期看,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将会明显提升上海贸易自由化的程度,促进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进一步开放,自由贸易区将成为重要的高端制造、研发基地,以及汇集国际知名品牌的购物天堂,而这些都与知识产权保护密切相关,会极大地提高国际上对自由贸易试验区知识产权保护的关注度。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必须按照国际通行的知识产权保护体例,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和力度,惟有如此也才能吸引和发展高端现代化的知识产权服务业和制造业。从这个角度来看,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的“质”更多地取决于给国际社会产生的知识产权保护的形象。

再次,就上海本地发展而言,2012年7月上海颁布的《上海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11—2020年)》中所提出的上海成为亚太知识产权中心城市的目标与上海自贸试验区知识产权建设的要求也相吻合。因此,上海自贸试验区的规划建设应率先结合上海亚太知识产权中心城市的目标任务,积极推动自由贸易区的知识产权资源集聚、推进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机制体制创新以及探索发展现代知识产权服务业,不断提升上海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形象,促进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全面展开。

此外,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上海始终立足国内、放眼全球,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向建设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具体落实这一目标,不仅对上海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至关重要,对上海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做出应有的贡献,也具有重要意义。充分发挥上海自贸试验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叠加优势,推进知识产权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发展现代知识产权专业服务,完善知识产权生成、运用和保护机制,无疑对全球创新要素聚集与自由流动,形成开放合作创新新局面,将上海建设成为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总之,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的主要任务是要探索中国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服务全国的发展。因此,上海自贸试验区知识产权制度创新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支撑与促进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成功建设,更在于能够积累可复制与可推广的经验,从而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体制深化改革提供有益的成功范本,推动中国知识产权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