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城市主体功能的基本含义和主要特点

城市主体功能的基本含义和主要特点

时间:2022-06-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有关城市功能问题,我们在第二章的“城市功能”一节中已经有所交代,这里着重谈谈城市主体功能的基本含义和主要特点。城市主体功能,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指在城市功能体系中发挥主要作用的功能。比如,上海市的城市主体功能定位,既是国际金融中心,又是国际航运中心,同时还是长三角城市群的中心城市等。②城市单一主体功能是由不同功能板块构成的。

有关城市功能问题,我们在第二章的“城市功能”一节中已经有所交代,这里着重谈谈城市主体功能的基本含义和主要特点。

(一)城市主体功能的基本含义

众所周知,城市社会是由诸多要素构成的复杂体、有机体,与之相应的、要素之间所表现出来的功能作用,同样具有复杂性、多元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保障城市正常运转的功能体系。城市主体功能,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指在城市功能体系中发挥主要作用的功能。就像一部汽车一样,发动机、车轮、车厢、大架子等共同构成了汽车的功能体系,那么,汽车的主体功能就可以称为“载人行驶”的功能,其在功能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就是发动机的行驶引擎功能了,因为其他功能再有效,如果发动机功能失去了作用就跑不动了,也就不能称其为汽车。这里,紧密结合我们所要研究探讨的领域,为了更全面地理解城市主体功能的含义,还是让我们回到本章一开头对城市主体功能的概括性阐释上来,并分下面几个层面来进一步解读。

1.城市主体功能是城市的集聚能力和对周边区域辐射带动作用的集中体现,它也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

这是城市主体功能的本质内涵。我们在前面谈论城市特征时已经讲过,城市的最本质特征就是集聚,即集聚经济社会资源。这是城市与乡村社会最本质的区别。那么,当一个城市在不断集聚经济社会资源的过程中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如人才、资本、技术、产业等集聚到一定的规模和层次的时候,就会形成溢出效应,或扩散效应。此时的溢出效应我们特指“跨域溢出”,就是对周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或者说,当一个城市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并在产业调整升级发展过程中于某一领域形成了非常明显的“跨域外溢”效应,并且有强大的资源优势支撑时,就说明这个城市的主体功能作用已经显现,需要不断地完善提升。比如,上海的金融中心主体功能地位,是在长期的金融资源集聚过程中形成的,如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产业的集聚等,由于国际上各大金融机构总部的入驻,使得外汇融资、外资银行服务已经由上海布局到全国各有关城市并延伸至海外,随着金融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日益显现。

再来看城市的核心竞争力,这里主要是指城市所表现出的主体功能具有排他性的比较优势,是其他城市难以复制的资源性优势,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长期保持着一种超越其他城市的“向内”集聚能力和“向外”影响力,即核心竞争力。就是说,城市的主体功能优势,可以转化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比如,北京市在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主体功能地位,决定了它在与其他城市的发展比较中具有集聚人才、资本、商业服务业的绝对优势,具有辐射带动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中心地位,其表现出的核心竞争力是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当然,还有一些诸如资源输出、航运中心、金融中心、交通枢纽、区域中心等主体功能突出的城市,其主体功能所表现出的城市核心竞争力也是非常明显的。

2.城市主体功能是城市内向功能和外延功能的集中体现,代表着一个城市的综合实力和核心优势,反映了城市之间的差异性和层次性

这实际上是第一层意思的延伸,我们试图进一步说明的是,城市的主体功能不仅是城市内向功能和外延功能的完善与强化的集中体现,更反映了城市的差异性和层次性,是一城市与另一城市进行比较的主要“标签”。差异性主要表现为主体功能作用的不同,如金融中心与航运中心的功能作用不同;层次性主要分两个层面:①城市主体功能的确定是由国家级,还是由地方级,或者城市自身确定的,即功能定位的纵向层次问题。②城市主体功能作用所辐射的范围,有辐射国际地区范围的,如面向太平洋、东北亚、东南亚等;有辐射国内区域范围的,如长三角区域、珠三角区域、京津冀区域等,辐射范围有国家规划确定的,也有地方和城市自身规划确定的。总之,处在不同层次的城市主体功能,其所表现出来的强度和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比如,上海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是由国家级定位的,其设施建设、环境塑造、人才引进、技术水平、产业发展等,就要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一流水平的标准,使其在融入国际竞争的大环境中能够长期保持这一功能地位,提升核心竞争力。同样是城市的主体功能,但它是有层次性区别的,不同的层次在决定功能强度和作用的同时,也决定了在构建这一主体功能的过程中城市品质、功能板块的建造水平、风格、标准是不同的。只有认清这一点,才能做到胸中有数,有的放矢。

3.城市主体功能并非意味着城市单一功能,它的形成来自于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产业实力、科技进步、人才集聚等

这是从城市主体功能的形成要素来理解它的基本含义,就是说,城市主体功能往往是一种多功能的表现形式,这是因为一个城市的自然社会资源优势并非是单一的,是具有多样性的。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①一个城市可能具有多个相对完善的主体功能。比如,上海市的城市主体功能定位,既是国际金融中心,又是国际航运中心,同时还是长三角城市群的中心城市等。②城市单一主体功能是由不同功能板块构成的。比如,上海的国际航运中心功能,就是由仓储物流、港口码头、商务办公、交通枢纽、造船维修等功能板块共同构成的,起主导作用的是“轮船”的载货运输功能。

4.城市主体功能是由不同层次的规划来确定和定义的,又是在区域和城市发展过程中动态变化的

可以这样讲,城市的主体功能真正要发挥作用,还必须站在更高的层次、更大的范围内来确定、来布局,以避免城市间的同质化发展和同区域竞争,搞好市场经济下的分工协作和共赢发展。因此,国家要从全国区域范围的发展战略布局中规划确定不同的主体功能区,在此规划的指导下,各省级政府还要规划确定本省行政区域内的主体功能区,进而用于指导各城市的总体规划。如果要申报国家级主体功能区,那么,在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后,还要按照有关程序报省政府、国务院审批。在经历了这样一个审批程序后,由城市总体规划进一步确定的城市主体功能,就是置身于更高的层次、更大的范围确定的、定义的、具有权威性的主体功能概念了。当然,只有当城市发展具备了这个主体功能条件,或者是这个主体功能已经得以初步的显现,才能够被国家级规划所认可、所确定。总之,一般意义上的城市主体功能可由国家规划确定为国家层面上的,也可由地方规划确定为地方层面上的,还可由城市自身规划确定为城市层面上的,并且可以实现由低一级向高一级层面的转化,最终提升至国家发展战略层面。国家发展战略层面上的城市主体功能构建是本章要讨论的重点。

同时,我们说城市主体功能还是随着区域和城市的调整升级发展而不断变化的。这个变化主要反映了规划调整的变化,也反映了城市主体功能的存在是有生命周期的,即经历了起步—快速构建—成熟—衰微全生命周期后,就会被新的主体功能所取代,它是此起彼伏、新旧交替的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大体上可分两种情况:一是城市自身转型升级发展过程中的被取代。比如,上海在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末,始终是作为国内金融中心来定位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上海市国际金融资源的长期集聚,进入21世纪以后已经具备了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的地位,因此,国务院在批准上海市的城市规划时就将其主体功能定位为“国际金融中心”城市。二是城市之间横向比较发展过程中的被取代。比如,前面讲的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世界金融中心地位被英国的伦敦所取代,后来又被美国的纽约华尔街所取代等。

(二)城市主体功能的主要特点

从城市主体功能的基本含义中可以归纳出几个主要的特点,用于进一步理解其含义的本质。

1.具有自然属性和经济社会属性的统一性

这是从城市的整体环境条件来讲的,因为城市主体功能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整体形象。同时,它又是将自然地理条件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条件优势的结果,是城市地域所具有的自然属性和经济社会属性相融合、相统一的产物。换句话说,城市主体功能的构建过程,就是城市自然资源、经济资源、社会资源三大资源要素不断整合、优化、提升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够形成一个(或多个)持久的、强劲的、具有区域中心地位的城市主体功能,脱离了其中的一项就不是完整的城市主体功能概念了。这是其最本质的特点之一。实际上,任何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总要先分析比较城市所在地域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优势,然后考虑如何将其转化为城市的经济社会条件和优势,这是正常的发展逻辑,也是城市发展的规律,因为只有自然资源是与生俱来的、独特的、不可复制的。当然,产业发展、科技革命、社会进步等的力量,在构建城市主体功能过程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彰显着主体功能的核心价值和持续动力。就是说,城市主体功能既反映着自然属性和经济社会属性的统一性,又代表着其中之一的个性地位和龙头作用。比如,地处黄海之滨的青岛市,其自然地理条件优势是海洋,借助这一自然条件大力开展对外贸易和国际交流,不断开发以增强港口码头航运功能为主的海洋功能,实施外向型经济带动战略,全方位引进国际型人才和技术,不断实现产业升级发展,构建形成了区域“航运中心”,面向东北亚的“国际邮轮母港”等的城市主体功能地位。这就是自然资源(如海洋)、经济资源(如外向型经济)、社会资源(如人才、技术)相融合、相统一的结果,同时彰显着外向型经济的实力和航运运输能力。如果脱离了海洋这一自然资源的基础地位,其主体功能就是另一回事了,如果脱离了“外向型经济”或“人才和技术”等强大的支撑作用,其主体功能就很难发挥其持久的、强劲的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因为地处海洋之滨的城市有很多。

2.具有较强的外显性

这是我们在定义城市主体功能所重点强调的主要方面,即主要指城市对周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的作用,属于城市的外延功能。尽管我们说城市主体功能是城市内向功能和外延功能的集中体现,但实际上,只有城市内向功能完善和经济社会发展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其城市的外延功能才能够一定程度的显现,才具备一定的对周边区域发展辐射带动的能力和作用。因此说,城市主体功能具有较强的外显性。这个“外显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城市区域以外的广泛影响力。这个广泛的影响力,要具有一定的影响深度和广度。其中,影响深度指它在“业内”的影响力,即行业内的影响深度,这是最不可或缺的条件。比如,说一个城市具有“区域金融中心”地位,那么,这个“金融中心”地位就要表现出对这个区域内的金融行业规则、交易价格、交易数量、市场波动、发展方向等有较大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否则,就不能称其为“中心”。而影响广度,则是指它的“跨业”和“跨域”的影响力,即跨行业、跨区域的影响作用。我们还是以“金融中心”为例子,就是说将它作为主体功能地位,不但要在金融行业内具有较深的影响力,还需要具有跨行业、跨区域的影响力,如国民经济各行各业都需要金融业的支持,以保持现金流量,就是社会事业中的教育医疗文化科技,以及老百姓个人理财等也需要金融业的支持,它的跨业影响力之大,中心地位之强势就可想而知了。同时,它的这些影响力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某个区域,而是延伸至整个国内金融市场、区域性国际金融市场,即跨域影响力也是非常明显的。当然,在实际运行中,跨业、跨域影响力二者有其一,我们就说他具备了主体功能的地位。比如,专业性非常强的“奥帆中心”,它尽管在帆船行业以外(跨业)缺乏认知度和影响力,但是却在全世界帆船行业内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即跨区域影响力已经具备,我们就可以确认它具有城市主体功能的外显性特点。

(2)在城市区域以外的较高知名度。一般情况下,知名度是伴随着影响力而产生的,就是说有多大的影响力就有多大的知名度。在行业内、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大家都知道谁是行业的引领者、谁处于龙头地位,或者做什么事都知道应该到哪里去等。比如,进行蔬菜交易大都知道要到山东的寿光去,那里规模大、品种全;进行小商品交易展示要到浙江的义乌,理由是一样的。这些城市的知名度彰显了其主体功能的辐射力、作用力,是城市主体功能外显性的主要表现。

3.具有明显的排他性

我们说,城市的主体功能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具体体现,这个核心竞争力必须具有排他性的特征,是其他城市不可复制、不可比拟的,起码处于鼎盛时期是这个样子的,否则,就不能称其为核心竞争力,相对应的城市主体功能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也就会失去其中心地位。同时,我们也指出,城市的主体功能是动态变化的,如果发展到一定的时期,这个城市主体功能的排他性特点不明显了,或弱化了,那也就说明这个城市的主体功能地位正在被取代,已由鼎盛时期进入了衰微阶段,一个城市主体功能的生命周期就快要终结了。

4.具有一次性的生命周期

这个命题我们在前面已经有所论述。因为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所以还是单独列出来谈一谈。主要是想按照城市主体功能的全生命周期,即起步—快速构建—成熟—衰微,来将其细化分解为两种情况:一是城市主体功能的构建生命周期,二是城市主体功能的运行生命周期。这里,从起步开始到快速构建期再到成熟,我们称它是一个城市主体功能的构建过程,即这个生命周期是特定城市主体功能构建的生命周期,并且以城市规划的正式确定为起步期的开始。同理,从成熟开始到进入衰微期止,我们称它是这个主体功能运行的生命周期。就是说,城市主体功能是在构建过程中达到成熟期,到了已经全方位、高水平、高效率的发挥功能作用时,才能称得上这一主体功能“运行”生命期的开始。进入衰微就说明它运行的生命周期已经终结。并且对于特定主体功能来说,这个生命周期是一次性的,只能被其他功能所取代,而不是重复的、循环的(当然,斗转星移,几百年后可能重现,这就超出了我们这里所研究的范畴了)。也可以说,城市主体功能的构建是个过程,是孕育、培育主体功能的过程,而主体功能的成熟则是个结果,这个结果的诞生意味着主体功能运行生命期的开始,意味着主体功能构建过程的终结。

单从规划角度,我们可以这样确定城市主体功能在其全生命周期里的发展阶段,即在起步—快速构建—成熟—衰微的全生命周期里,由城市自身发展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主体功能,可以说是其构建处于起步期;到了国家级规划(或国务院批复文件)正式确定时,则可以说是进入快速构建的初期,即初步显现了其主体功能的作用;然后经历十年、几十年的努力,即不断的建设、完善、创新、竞争、优胜劣汰等,而逐步走向成熟;再经历几十年、上百年的运行,因种种原因就可能走向衰微,生命周期终结。

明确这个界限显得很有必要,它能够使我们进一步细分主体功能在构建生命期,以及运行生命周期的主要目标任务分别是什么,从而做到更加心明眼亮,未雨绸缪,有的放矢。比如,新加坡、香港的城市主体功能非常明显,即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地位,构建的过程我们暂且不去讨论,就说这些主体功能在运行中保持了持久的、强劲的功能作用和地位,靠的是什么。据有关资料评价,它们靠的是制度创新、科技引领、文化建设、高效管理、优质服务等的软实力建设,也就是说,要保持主体功能运行生命周期的持久性或生命力,主要的任务就是软实力的建设。

5.具有较高的层次性

这个命题也是我们在前面所讨论过的,因为它很重要,所以将其单独列出,并重点谈谈这个层次性的重要意义和可替代性。前面已经讲过,城市主体功能的比较主要分两个层面:第一是纵向层次划分问题。比如,国家层面就有:①国务院批准的、带有城市综合功能特点的主体功能区,如城市新区、自贸区等;②国家部委联合批准的、具有跨行业特点的主体功能区,如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等;③国家部委单独批准的、具有行业特点的主体功能区,如青岛邮轮母港由交通部规划批准等。还有地方层面、城市层面,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了。第二是横向范围的划分问题,比如,面向太平洋区域国家、东南亚、东北亚国家,或者面向国内的西北区域、东北区域、华东区域等。同时,横向范围的划分有国家级确定的,也有地方和城市自身规划确定的,如青岛是作为山东半岛城市群的龙头城市,就是山东省规划确定的,而面向东北亚的国际邮轮母港,则是青岛市规划确定的。从规划定位上来看,好像是不同的层次确定的规划定位与其辐射的范围没有直接的关系,我们认为,这只能是反映了人的欲望,即都在想着做大做强。在实际运行中,我们发现处在不同纵向层次的城市主体功能定位,所表现出来的影响力强度和发挥的作用是决然不同的,即它的真正的横向辐射范围是与功能定位的纵向层次是成正比的。这一点从前面的讨论中也可以看出,这里不再重复了。重点看看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转变的可能性,就是我们想强调的,城市的主体功能需要具有较高的层次性,只有这样才能够表现出令世人认可的、权威的、强大的功能作用。一般是要达到国家级规划确定的,才是具有真正意义的主体功能作用。否则,只能是说城市主体功能处在一个由城市自身发展说了算的起步或构建阶段,还未真正形成最具集聚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的主体功能,只有达到一定程度并由国家级规划认可,即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层面,才可以说它是一个处于最高层面上的城市主体功能。

这一由低层级向高层级的升级发展目标是能够做到的,这也是我们前面讲的。城市主体功能是一个城市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中所追求的目标,即城市发展不但要满足自身需求,还要确立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中心地位。所以,城市主体功能的构建首先是城市管理者主观能动性的体现。这样,当作城市规划时就已经认识到资源优势条件和未来发展的定位目标,并计划一步一步地按照规划去实现这些发展目标,当发展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时,在国家战略规划布局中就会得到认可或确认,就会上升至国家发展战略。就是说,要自己先干出个样来,然后才能得到国家的认可。从上面的全生命周期确定的各个发展阶段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所谓城市主体功能只有当其被纳入国家发展层面时,才能够进入快速构建期。当然,也有国家根据总体发展布局需要,鉴于这个城市优越的基础条件而直接予以规划确认的,而这之前城市发展总体规划里并没有准确的功能定位。不管是什么情况,一旦得到了国家的认可或确认,就说明这个城市的主体功能处在了最高的层次,可能面对的是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因此,主体功能确定的层次问题很重要,决定了主体功能的构建力度和作用强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