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文化对沈阳经济发展的贡献

文化对沈阳经济发展的贡献

时间:2022-06-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经济指数中,由于文化产业平稳较快发展,文化产值成为经济发展指数新的支撑点。沈阳杂技团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文化出口企业”、“全国文化体制改革优秀企业”、“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是全国唯一一家荣获“三位一体”殊荣的文化企业,成为沈阳市文化市场上的一面旗帜。

经济指数中,由于文化产业平稳较快发展,文化产值成为经济发展指数新的支撑点。近年来,沈阳市文化产业增加值每年都以20%的速度递增(表3.1)。

以2009年为例。2009年,沈阳市以文化资源为依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重点项目为载体,积极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产业的规模、总量进一步扩大,实现了健康、稳步发展的态势,日益凸显出在区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表3.1 近年来沈阳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资料整理

2009年,沈阳市文化产业发展总体呈现出稳步发展的势头。据测算,全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93.6亿元,比上年增长20.8%,增幅高于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7.9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54%,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见表3.2)。

表3.2 2009年沈阳市文化产业增加值情况

续表

资料来源:沈阳市文化局,2009年沈阳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分层情况:从文化产业组成的三个层次规模来看,2009年,以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为主的传统意义上核心层实现增加值59.7亿元,在三个层次中增速最快,比上年增长26.2%,占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30.8%;以网络、休闲娱乐和其他文化服务等新兴文化服务为主的外围层实现增加值51.9亿元,增长18.9%,占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26.8%;以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为主的相关层在三个层次中规模最大,实现增加值82.0亿元,增长18.2%,占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42.4%(见图3.1)。

图3.1 沈阳市文化产业三大层增加值构成

分类别情况:在文化产业包含的9大类别中,从总量规模看,实现增加值位居前3位的是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这3个类别增加值分别为49.5亿元、32.5亿元、31.7亿元,合计为113.7亿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58.7%。从增长速度看,除新闻服务外的8大类别增速均高于10.0%,其中文化艺术服务增速最快,达36.0%,比上年提高13.6个百分点,高于文化产业平均速度15.2个百分点(见表3.2)。

在诸多文化产业的发展中,沈阳市的演艺娱乐业、新闻传媒业、文化会展业、文化旅游业、动漫业等发展较好,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

(1)文化演艺效益逐年攀升

在体制改革的基础上,“转企”后的国有演出院团成为沈阳演出市场上的主力军,并在不同程度上走出了生存的困境,演艺娱乐业呈现出以往不同的景象。在整合设备资源的基础上成立沈阳演艺集团,并在演艺集团下成立“沈阳市艺盛杂技艺术有限公司”,发挥集团整体优势,共同打造“梨园剧场”品牌,成立“沈阳梨园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每周定期演出京剧、评剧、鼓曲、二人转、评书、相声等节目,积极培育戏剧演出市场和固定观众群。努力使之成为沈阳戏剧常年演出的阵地和沈城北部地区的文化亮点,形成“看戏剧,到梨园”的品牌效应。集团成立的“沈阳满风清韵演艺有限公司”,重点打造常年演出的大型综艺晚会“盛京红磨房”;成立了“沈阳曲歌蔡三宝飞车特技艺术有限公司”,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蔡氏飞车”重新落户沈阳。

演出市场也相应活跃起来。以“盛京红磨坊”的演出为例,从2006年12月20日“盛京红磨坊”开业以后,在剧场连演一年,创造了全国专业艺术院团在同一剧场演出时间的纪录,全年有约二万人次观看了演出,提高了沈阳演出市场的活跃程度,《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新闻媒体相继进行了报道,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沈阳演艺集团精心打造舞蹈诗画《满风神韵》,演出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受到观众高度认可。现代评剧《我那呼兰河》获第九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并已连续演出一百余场,取得艺术成就和艺术市场的双重成功。

沈阳话剧影业传媒有限公司排演的话剧《潘作良》作为爱国主义教育题材剧目,在演出市场上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沈阳京剧院发挥了“全国重点京剧院团”的优势,在京剧展演中取得成绩,排演的多部剧目被文化部选调,其中新排京剧《青石山》赴北京长安大戏院演出,得到业界专家的肯定。称其“音乐有创新、布景很好看、灯光很亮丽、武打很精彩”。成立于1951年的沈阳杂技团一直是沈阳演艺市场的主角,倾力打造《天幻》、《龙幻》、《梦幻》、《美幻》等“幻”字号系列精品晚会,抢占国内及欧美国际市场,其市场占有份额一直以来高居首位,并且不断刷新纪录。以2007年、2008年、2009年三年为例,沈阳杂技团完成产业收入2400万元,实现利润160万元,净资产总额达到3031万元,比2004年增长24%;职工年人均收入4.2万元,比2004年增长了近一倍。因其产值大部分为海外演出所得,海外市场有了进一步的拓展,长期在以色列、德国、瑞士、美国、巴西等国驻外演出近千场,观众达百万以上。沈阳杂技团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文化出口企业”、“全国文化体制改革优秀企业”、“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是全国唯一一家荣获“三位一体”殊荣的文化企业,成为沈阳市文化市场上的一面旗帜。

此外,活跃在沈阳演出市场上也不乏非国有体制的演出院团,其中赵本山的辽宁民间艺术团影响较大。该团已在沈开办三家演出场所,每年的演出收入达9660万元,上交税金1752万元,被评为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在辽宁省民营演艺十强中,沈阳市占5席。有的民营企业除经营好主业之外,还向相关领域延伸开发,走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之路。作为沈阳市文化产业品牌“十台大戏”之一的南风俱乐部除经营演艺广场外,还兼营KTV、迪厅和剧场。

(2)新闻传媒出版发行产值增幅显著

新闻传媒文化产业中,沈阳日报、沈阳电台、沈阳电视台三家媒体的经营部分与宣传分开后,分别组建的沈阳报业集团有限公司、沈阳广播电台广告有限公司、沈阳传媒网络有限公司、沈阳北方电视购物有限公司、沈阳电视实业发展总公司等文化企业,这些文化企业是沈阳新闻传媒产业的中坚力量。实行产业化经营后,传媒在量能上得到了很大提高。2009年底统计,《沈阳日报》的零售量达到2万份以上,日总发行量达到20万份。沈阳网已成为国内首家全流程、全媒体数字报—《沈阳日报》、《沈阳晚报》,初步形成了拥有24个频道、3种数字报刊、上百个专题的大型网站。沈阳电视台连续两年营业收入突破亿元大关,在全国省会电视台中名列前茅,进入第一集团。通过扩大与国内外电视台的交流,沈阳电视台在全国城市电视台排位明显前移,被国家广电总局指定为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城市电视台会长单位,近几年投拍电视剧有《沙家浜》、《错爱》、《漂亮的事》等6部162集,在电视购物和电视制作上取得新的突破,基本实现了电视产业多样化经营和发展。

2006年至2008年三年中,沈阳广播电视为主的传统产业核心层共实现增加值50亿元。其中,2006年比上年增长10.4%,2007年比上年增长19.8%,2008年,虽然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以网络、休闲娱乐和其他文化服务等新兴文化服务为主的外围层增速提升,产值仍比上年增长24.3%。2009年,沈阳日报集团等三家媒体的年营业额达到8亿元,占全市文化产业总值的20%。沈阳传媒网络有限公司2008年有线电视用户突破120万户,发展数字电视用户30万户,实现经营收入2.18亿元,同比增长6.8%,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网络运营商。

(3)电影产业不断壮大

沈阳电影有限公司联合中影集团,投资新建了哈尔滨、齐齐哈尔,葫芦岛、沈阳百联新东北影城。以“新东北”为品牌,向外拓展市场,走连锁化经营之路,开办连锁影城。在沈阳现已建成华臣影城(华府店)、新东北影城(中兴店)、万达国际影城、中影百老汇影城、光陆影城、星美影城等12座现代化的影城,一些大规模的影城在建设之中,几年后,沈阳的大型影城数将达30家。沈阳的电影市场有巨大的上升空间,2007年,沈阳的电影票房不到4000万元,2008年超过了7000万元,2009年达到了1.1亿元,全年的观众人数接近300万人次。沈阳出版发行集团转制后建成发行大厦、成立电子出版社、做强书刊批发市场、出版图书1742种,2007年资产总额达5.4亿元,是改革前的3倍。

(4)文化旅游业特色鲜明

在已经形成的沈阳故宫方城文博旅游区、棋盘山文化旅游区两大文化产业集群基础上,进一步规划建设和完善了东部棋盘山影视文化基地,铁西工业文化游成为新的增长点,而且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

铁西工业旅游是在传统的工矿企业的基础上发展,使旧的工矿厂房机械等成为人们体验和追忆过去的场所。同时,工业旅游实现了工人及其后代实现“重新在公园中就业”的梦想,对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繁荣和进步,具有更广泛的意义,已成为全国工业旅游的标杆。2007年接待游客3.1万人。铸造博物馆、工人村生活馆、名人馆、蒸汽机博物馆、劳模纪念浮雕、沈阳工人会堂等一批蕴含着丰富工业文化印记和传承工业文脉的标志性建筑场馆成为旅游的新景区,对观众有相当的吸引力。其中的蒸汽机车博物馆建成后集参观、旅游、展览、会议等功能为一体,成为沈阳市工业的标志性建筑物。现代化的沈鼓、沈阳机床新厂区,绵延数公里的工业开发大道,可口可乐工业旅游、配套设施完善的现代化工业园区等等,都已成为铁西工业文化旅游的名片。铁西文化游展示了铁西从工业生产到工业文化的完美转变过程。

在沈阳的旅游市场上,建成了以文化游为品牌的线路,如“一宫两陵”、“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抚顺平顶山惨案遗址纪念馆、抚顺战犯管理所、中共满洲省委旧址、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等都成为旅游点线之一。沈阳现在共有注册旅行社近200家。

(5)动漫产业发展较快

位于沈阳市浑南新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区)的沈阳动漫产业基地于2004年5月开始建设,目前,已经建成而且正在生产的动漫企业达到120家,其中有来自韩国、中国香港及国内从事动画制作、网络游戏、虚拟仿真、游戏运营以及技术培训的知名企业,其在原创企业占一半以上。2008年企业总产值已经达到了15亿元。至2008年底,沈阳立项原创动画作品近50部,10部制作完成并通过审查获得发行许可证,总片长8万分钟,动漫从业人员超过5000人。2009 年8月沈阳举办了首届“东北亚动漫电玩节”,集中展示了动漫产业发展的丰硕成果。至2010年底,动漫产业用房将达到20万平方米,动漫企业将达到160家,其中原创企业80家,产业链企业20家。原创动画片总长度将突破2万分钟,动漫产业产值突破25亿元,拉动相关产业产值200亿元,基地规模将进入国内前5名。

(6)文化会展业影响力不断上升

沈阳成为东北文化产业博览会承办城市,从第二届起东北文博会升格为国家级,展位数超过4500个,国内外800余家企业参展,推出文化投资项目214个,签约额达198亿元,是上届的50倍;观展人数超100万人次,参展企业知名度和交易实效等方面均达到国家级展会标准,成为国家重点打造的四大展会之一,受到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通报表扬。第三届文博会共吸引800余家境内外文化机构参展,推出文化产业项目451项,签约额达330亿元,超过上届67%,创历史新高。2009年第四届中国(深圳)文博会上,沈阳三大文化招商项目实现合同签约额22.9亿元,成为全国签约额最高的城市。

每年举办一次全国性的印刷设备展销会,第七届印展会吸引了国内外350家知名企业参展,90%的参展设备在展会被订购,签约额达15.8亿元,比上届展会增加10倍,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另外,连年定期举办的沈阳四季书市,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

沈阳的文化产业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文化产业初具规模,效益提高。从2006年开始,制定并不断完善《沈阳“十一五”文化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05年以来,我市直接投资兴建了世博园、棋盘山影视城等大型文化产业项目;国有企业积极引进战略投资,寻求互利共赢,借力扬帆,扩大市场份额,沈阳杂技团引入民资对所属南湖剧场进行股份制改造,引进韩资500万美元,打造异域风情歌舞秀《天幻秀宫》;市电影公司联合中影集团,分别投资新建了哈尔滨、齐齐哈尔、葫芦岛、沈阳百联新东北影城。民营资本的注入使文化产业的步伐不断加快,规模、层次均超过以往,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互相交融,形成了传统产业需要文化产业提升档次,文化产业需要传统产业支持发展的共生态势,2008年全市文化产业项目总数为297个(入住1家企业计1个项目),总投资额达85.23亿元。一些大体量、跨领域、多元经营的综合性文化产业项目纷纷落地,近几年,像华府天地、恒隆广场等在建或已建成的投资过亿元的文化产业项目多达20余个。

二是文化产业集团化发展趋势明显。在已经形成沈阳故宫方城文博旅游区、棋盘山文化旅游区两大文化产业集群基础上,进一步规划建设东部影视文化、南部动漫、西部包装印刷、北部现代传媒四大文化产业基地,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空间,拓展文化产业发展的空间载体,目前,沈阳市已拥有浑南动漫、棋盘山文化旅游、沈北华强文化科技和沈阳杂技演艺四个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截止目前,四大产业基地的规划用地已全部落实,至2007年底,四大基地共入驻企业120家,在建项目50个。沈阳市棋盘山开发区被命名为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文化产业的格局已经形成,所有制结构更加优化,在印刷、娱乐演出、网络服务、出版物发行、艺术品经营等一般竞争性行业,民营资本已成主体。

三是高技术带动了文化产业增长,广播电视传输、网络文化信息服务等具有高技术特征的文化服务业快速增长。动漫制作已形成了产业园区,制作能力已具规模。文化产业已开始了园区化发展,设计、生产、物流链式产业进一步完善。而促进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被视为沈阳这艘正在打造的“文化航母”的方向标。围绕建设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等战略重点,沈阳正在着力推动文化和经济的全面汇流,文化产业和传统产业的相互融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