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管理发展趋势

管理发展趋势

时间:2022-06-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管理发展趋势一、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企业和企业管理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随着企业性质的改变,管理工作也会发生一系列相应的变化,管理的未来趋势可简要列述如下:1.管理哲学的“外向化”和“主动化”。这种系统化观念,仍将是未来管理的不变趋势。

第一节 管理发展趋势

一、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企业和企业管理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随着企业性质的改变,管理工作也会发生一系列相应的变化,管理的未来趋势可简要列述如下:

1.管理哲学的“外向化”和“主动化”。外向化,是未来的管理趋势,必将更加注重对外界环境的预测,包括经济预测、技术预测和社会预测。主动化,是必须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能为环境所支配,企业必须发现机会,创造机会。

2.企业价值的“社会化”。工商企业的存在价值,将被认为是它对社会的贡献,而不再只是赚钱的机器而已,因此,企业必须对社会负责任,解决社会问题。企业生存和决策所依据的价值标准,包括了社会的成本及社会利益在内。

3.管理观念的“系统化”。企业对系统原理将更为重视。企业机构可视为由营销、生产、财务、开发研究等子系统所构成的庞大系统。另外,企业本身可视为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在系统观念下,各种管理方式将应允而生,诸如整体规划、管理情报系统、系统分析等。这种系统化观念,仍将是未来管理的不变趋势。

4.管理范围的“国际化”。未来管理的范围,必然向着“国际化”的方向扩展。将以全球性的眼光,来做全球性的计划、组织及控制等管理活动。

5.管理原理及方法的“普通化”。“普通化”是认为管理的问题,应该是人类社会所遇到的一种极为普遍的问题,而不限于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工商企业。

6.管理决策的“科学化”。这主要是根据客观而普遍的实际资料建立起有关因素间的相关原则。而且,采取这种科学化的决策方式,有赖选择与分析相关的情报,由于电脑的出现,大大地便利了情报的处理工作。

在“传统管理”、“科学管理”、“行为科学”及“管理科学”之后,管理历程中又出现了几种新的管理理论,代表着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主要有人性化管理、参与式管理、自动管理、例外管理、整体规划、动态管理、项目管理、情报管理、国际企业管理等。

二、现代企业组织的发展趋势

现代企业组织除了规模不断扩大外,为应付变化无穷的环境因素,其发展呈现出下列几种趋势:

1.组织将面临剧烈的变化,它们必须不断地进行变革和调整。

2.组织将日益庞大和复杂,部门的划分将会更加精细,专业化程度将会更高,有着较高的独立性和自主权并将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对外开放。

3.组织的层次将有所减少,组织将逐步从金字塔结构向蜂腰形结构转变。

4.组织中各类成员的比例将会发生重大改变,管理者和业务专家的比例将大大提高,他们对组织的影响力也必将增强。

5.组织目标将会日益增多,组织的活动内容也必将发生变化,从单纯追求利润等向追求顾客的信赖方向转变,从单纯地考虑组织目的向全社会的需求方面转变。

6.领导权与所有权日渐分开。领导者多非股票持有人。

7.推行分层负责制度。授以部下以较大的权力,确定组织内各层人员应负的责任。

8.分权工作集中控制。①各部门主管人员参加最高管理当局决策。②授予各部门主管人员以高度的决策权力。③集中控制各部门的业务。

9.辅助部门更趋重要。其理由有二:①董事会内部设立各种委员会,司管调查研究各项专门问题,以利决策。②总经理下设各种委员会,为协调及控制各种活动之机构。

10.股票持有人之选择。①股票售与公司员工,可提高工作情绪,也可延长其服务时间,故员工往往拥有较多比例的公司股票。②售予有关顾客,保持顾客利益,吸引顾客继续与公司交易。

11.研究发展及公共关系机构越来越引起公司的重视。

12.国际性的组织形态更加普遍和多样化。

13.以信息为基础的组织代表一种趋向。未来的组织是一种以信息为轴,以信息为栋梁的结构。以信息为基础的组织结构是扁平的,管理层次比传统结构要少得多,并且使“管理幅度”原则失效,代之而来的是一种新的原则——沟通幅度。是指向一个上司汇报的下属人数的限额,只是取决于下属人员承担向上、向左右、向下沟通和联系之责任的意愿。德鲁克在《管理的前沿》一书中写道:“以信息为基础的组织,实际上并不需要先进的‘信息技术’。它所需要的只是愿意提问:谁需要信息,需要什么样的信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200多年以前,英国人统治印度,其所拥有的高技术不过是羽毛钢笔,但他们询问这些问题,结果出现了世界上最为扁平的组织结构:4个管理层次配备了不到1000名英国人——大多数是羽毛未丰的小伙子,以及低中层管理人员——有效地统治着一个次大陆。”

传统的组织基本依赖于命令权,命令是自上而下。以信息为基础的组织依赖于责任,信息沟通是自下而上,然后再自上而下的一个循环。因此,以信息为基础的组织系统要想发挥作用,只有每个人、每个单位都承担起责任才可。为他们的目标和首要任务,为他们的联系,为他们的沟通,承担起责任。每个人都必须自问,在绩效和贡献方面公司对我期望是什么,我要承担的义务是什么?在组织中,谁都必须清楚他在做什么,以便和我有效地配合,干好工作?在组织中,我必须依靠谁来获取信息、知识以及专门技能?我必须支援谁,反过来,我又向谁寻求支援?

企业的传统组织是模仿军队的,以信息为基础的组织,更类似于交响乐团,需要高度的自我约束,它允许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但是,以信息为基础的组织并非是宽松散漫的,它是纪律严明的,它需要极为果断英明的领导:第一流的乐队指挥,毫无例外都是至善至美境界的追求者。

三、企业管理变革的新形势

当前,企业面临着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如果说,资本是工业经济时代企业生产的核心要素或基本要素,那么知识则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生产的核心要素或基本要素。知识将取代劳动力和物质资源,成为企业产品价值的主体,成为企业创造物质财富的主要资源。智力资源将取代货币资本而成为最大的财富,企业将从追求货币资本的最大效益转向追求智力资源的最大效益。这种新形势,必然对企业管理产生巨大的冲击,使企业管理出现诸多新的趋势。

(一)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作为一种新型企业管理,它具有不同于传统管理的显著特征。知识有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容易进行存储和掌握,而隐性知识则是存储于人们头脑中的经验、诀窍、灵感等方面的知识,难于掌握。知识管理就是既要掌握显性知识,更要促使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实现知识共享,把新知识、新概念、新经验加以培训,使其转化为新的生产力的管理。知识资源的多少,知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程度的高低,决定着企业的竞争优势和竞争力。因而,企业经营者的主要职责,就是既要以知识和创新作为人才取向标准吸纳人才、选拔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并且还要以知识创新作为价值取向标准来评价衡量人才,同时还要激活人力资源,为挖掘、使用、共享新知识,运用和发挥集体智慧,创造出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以便获取更大的创新能力、竞争优势和更高的经济效益,从而推动企业持续健康成长。

(二)组织结构柔性化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市场的瞬息万变,促使企业的运转节奏大大加快,对企业经营的灵活性和适应市场需求的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企业组织结构需要逐步由刚性向柔性转变,其具体要求如下:

1.为了使企业从长期提供大规模标准化无差异的产品和服务,转向适应市场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要求,要实行决策尽可能分散化的组织结构,即在企业内部应按设定许多独立核算的“经营体”的要求进行业务流程再造,同时还要使这些“经营体”具有很大的相对独立性,它们在其经营范围内对一切资源(人、财、物)要具有支配权和参与权;对所用资源(人、财、物)要负相应的经济责任,具有回收功能;要按其经营成果、经营业绩按约定的条款给予其收益。

2.为了使企业内部管理与外部市场有效接轨,要把企业内部各相关经营体(岗位、流程)之间的业务关系,由原来的单纯行政机制(即纵向单纯依靠自上而下的计划安排和行政指令,横向单纯依靠会议、调度和上级命令来协调,下级只服从上级的行政指令,只对上级负责)的被动执行型管理,转向为平等的买卖、服务和契约关系,通过这种关系把外部市场订单转变成一系列的内部市场订单(合同),形成同外部市场有效接轨的自行调节运行的群众性的创造型管理。

3.为了使指令下达和信息传递速度加快,使决策与管理有效进行,还应把金字塔式直线职能型垂直业务流程组织结构转变为层次尽量少的平行的流程网络结构。同时,还要依靠计算机技术,建立起完整的企业管理软件系统,保证组织结构柔性化推行。

(三)分配多元化

传统经济理论有一种观点,认为企业价值的创造有两个基本要素即劳动和资本,因而在分配上也存在两种方式,即资本所有者凭借资本从企业分得红利;劳动力所有者凭借劳动从企业领取工资。这就是传统的两种基本分配形式,即按资分配和按劳分配。但是,在新经济形势下,知识逐步成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核心要素。企业的成长及其效率、效益的提高,在一定意义上并不取决于劳动力和货币资本的投入数量,而是取决于才能和知识(科学技术知识和管理知识)要素的作用。知识经济时代稀缺的资源不是金钱,而是人才和知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获取具有先进科技知识和先进经营管理知识的人才,比获取货币资本越来越困难,他们越来越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资源。知识在使用货币资本保值增值的过程中越来越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

(四)管理重心转移

随着知识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企业管理中心也将逐步转移。如果说工业经济时代企业内部管理主要是注重有形资产的管理,如原材料采购、储存和使用的管理,产成品的管理,销售管理以及机器设备、厂房建筑物的管理等,那么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新形势,企业管理的重心将逐步转向专利、诀窍、商标、品牌、版权、先进的管理技术、企业形象等无形资产的智力劳动成果的管理。无形资产是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强大武器和获取高额利润的基础。因而,增加对无形资产的投入,加强无形资产的有效管理,就成为企业管理中越来越重要的内容。企业的投资战略,将由过去以机器设备、生产线等有形资产为主转向以投资于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以及激励创新等方面为主;企业的成长战略,将由过去主要靠规模经济谋求企业发展,转向主要靠无形资产的创造和增值来实现企业发展,由资本扩张转向智力扩张,等等。总之,人才和知识是企业发展的真正发动机,企业的竞争主要是人才和知识的竞争。

(五)虚拟经营

虚拟经营是一个企业一般应具有所研究开发、生产制造、销售、财务等功能,但是,企业体内却不具有完善的执行这些功能的组织。就是说,企业在有限的资源下,为了取得竞争中的最大优势,仅保留企业中的关键功能,而将其他的功能虚拟化,通过各种方式借助外力进行整合弥补求发展,而不追求功能组织“大而全”、“小而全”。虚拟经营方式主要有:

1.借助外部力量来改善自身较弱的部门的功能,使之与其他企业的优势功能相结合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避免因局部功能弱化而影响和阻碍企业的快速发展。

2.企业集中自己的资源,专攻附加值高的产品设计和营销,而其生产则选择或委托人工成本较低的地区的企业代为加工生产。

3.企业通过与其他相关企业的合作,各自发挥自身优势,联合开发新产品并将其快速推向市场,以满足顾客的需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