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人口评估机制的甘肃实践

人口评估机制的甘肃实践

时间:2022-06-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人口评估机制的甘肃实践1.主体功能区和人口发展功能区规划对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关系的系统梳理2007年甘肃省委省政府响应国家号召,开展了主体功能区规划研究,2008年省政府在主体功能区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人口发展功能区划研究。

三、人口评估机制的甘肃实践

1.主体功能区和人口发展功能区规划对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关系的系统梳理

2007年甘肃省委省政府响应国家号召,开展了主体功能区规划研究,2008年省政府在主体功能区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人口发展功能区划研究。这两个研究前者从总体上对甘肃全省的发展功能区做了详细规划,后者从人口发展角度对全省人口发展做了规划。

主体功能区以可利用土地资源、可利用水资源、环境容量、生态脆弱性、生态重要性、自然灾害危险性、人口集聚度、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优势度五个主要指标对甘肃省各区域发展的主体功能给出了评价。提出了酒泉、嘉峪关重点开发区,张掖重点开发区,金昌、武威重点开发区,兰州、白银重点开发区,天水重点开发区和陇东重点开发区六个重点开发区。河西西部荒漠生态保护限制开发区、祁连山水源涵养限制开发区、河西走廊中段农业限制开发区、石羊河下游沙漠化防治限制开发区、黄河沿岸灌溉农业限制开发区、陇中黄土丘陵水土保持限制开发区、临夏黄土丘陵旱作农业限制开发区、西南山地丘陵旱作农业限制开发区、陇东北部黄土丘陵水土保持限制开发区、陇东南部农业限制开发区、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和陇南山地生态限制开发区12个限制开发区。甘肃安南坝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甘肃瓜州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甘肃盐池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甘肃小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甘肃子午岭自然保护区和太子山森林保护禁止开发区9个禁止开发区。主体功能区研究指出了各功能区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明确了开发范围和空间,为今后发展指明了方向。

主体功能区和人口发展功能区研究是在对为甘肃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关系的系统梳理,为甘肃发展作出了贡献。

2.人口评估机制在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中的探索性建设——以兰州市为例

(1)为兰州市轨道交通建设提供人口基础数据

2009年兰州市启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市人口委及时参与,提供了兰州市人口规模、居住状况在内的人口分布信息,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了依据。从人口规模看,兰州市现辖8个县区、61个乡镇、52个街道,2008年年末,常住人口331.01万人。近郊4区(城关区辖25个街道150个社区19个村、七里河区辖2个乡4个镇9个街道76个社区65个村、西固区辖4个乡2个镇7个街道79个社区41个村、安宁区辖8个街道46个社区12个村)辖6个乡6个镇49个街道、351个社区137个村,常住总人口208.0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7.02万人,非农业人口162.98万人,流动人口18.09万人。全市人口总量逐年增加,年均增加1.37万人,特别是城镇人口持续增加,年均增加4.39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由2005年的52.94%增加到2009年上半年的55.36%,增加2.42个百分点,人口城镇化速度逐渐加快,人口规模逐年增大,并向城郊发展,人口分布逐步向城区及城郊集中。

从居住状况看,根据全市人口计生部门城市人口以现居住地管理最新摸底统计,近郊4区城市常住人口居住较密集的地区为以下几个区域:一是盘旋路至西关什字东西带状区域(包括东岗西路街道、嘉峪关路街道、皋兰路街道、广武门街道、酒泉路街道、张掖路街道、临夏路街道),常住人口数量超过30万人。二是城关区雁滩及周边地区(包括雁南街道、雁北街道、高新开发区、渭源路街道),常住人口数量超过23万人,今后还将进一步增加。三是城关区火车站周边(包括火车站街道、铁路西村街道、铁路东村街道),常住人口数量超过13万人。四是城关区五里铺桥以东地区(包括东岗街道、拱星墩街道、焦家湾街道),常住人口数量超过10万人。五是城关区白银路街道、五泉街道,常住人口数量超过9万人。六是城关区黄河北地区(包括靖远路街道、草场街街道),常住人口数量超过9万人。七是七里河区文化宫至秀川街道带状区域(包括西湖街道、西园街道、敦煌路街道、建兰路街道、西站街道、土门墩街道、秀川街道),常住人口数量超过24万人。八是安宁区(包括培黎街道、西路街道、十里店街道),常住人口数量超过10万人。九是西固区(包括福利路街道、西固城街道、先锋路街道、临洮街街道、西柳沟街道、陈坪街道、四季青街道),常住人口数量超过25万人。建议城市轨道交通网线规划充分考虑以上人口居住密集区域,缓解当前交通压力,为群众出行和生产生活提供便捷。

(2)制定兰州新区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十年发展规划

兰州新区建设是事关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在兰州新区建设中,兰州市人口委提前规划,于2010年底完成了兰州新区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十年发展规划。规划从总人口数量、人口城乡结构、流入人口规模、总人口性别比、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文化结构、已婚育龄妇女构成、已婚育龄妇女节育情况、出生人口性别比九个方面对兰州新区人口发展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未来10年人口发展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控制人口与发展经济“两手抓”,稳定现行生育政策,统筹兼顾,综合治理。统筹兼顾人口的数量、素质、结构和分布,统筹兼顾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体现以人为本,优质服务。

根据《兰州新区规划建设方案》,到2015年,随着新区建设全面推进,总人口达到30万人,总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72人,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0‰以内。到2020年,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城市人口达到50万人,长远达到60-80万人,总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620人以上,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0‰以内,全面建立健全以“以房管人”为主要方式,户籍地和单位相和配合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机制,建立《兰州新区全员人口和育龄妇女个案信息库》(P&WIS系统)。兰州新区计划生育管理和技术服务体系全面建成并启用。符合政策生育率达到95%以上;出生人口性别比稳定在正常值范围内;80%的农村实现基层群众自治;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人群覆盖率达85%;农村育龄妇女规范的生殖健康服务率两年达到100%;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市民化比例达85%。

《兰州新区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十年发展规划》提出了人口总量适度增长,为新区发展提供支撑;优化人口年龄结构,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证;提升人口文化结构,大量引进高素质人才;总人口性别比平衡,保持社会稳定;降低出生缺陷发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改善人口城乡结构,适应新区发展需求;提高已婚育龄妇女综合节育率,稳定低生育水平;坚持综合治理,力促出生人口性别比保持平衡;流入人口规模增大,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八项发展重点。

《规划》指出要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积极应对老龄化;逐步完善人口政策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着力深化综合改革,推动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加快推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创新,全面实施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加强计划生育服务站所建设,做到量上的全覆盖和质上的大提升;加大综合治理力度,有效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势头;深入开展出生缺陷干预工作,努力提高人口素质;加快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建立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九项主要任务。

(3)在突发事件中的应用

兰州市各级人口计生部门在全员人口信息系统全面建立的同时,主动为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人口基础数据,先后为第四版兰州市城市规划、兰州市市民卡工程、“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以及公安、民政、卫生、教育、人社、统计等部门在制定“十二五”规划等工作中提供了翔实的人口基础数据,为公共服务事业机构及公民自治组织等提供了人口信息服务,在应对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全员人口信息系统数据公信度进一步提升。2009年5月,兰州市九州开发区石峡口山体滑坡,摧毁石峡口小区一栋六层楼的两个单元,灾害发生后,当地人口计生部门迅速通过全员人口数据库调取了倒塌楼房人员居住情况,为抢险救灾的及时开展提供了准确信息。

3.建立人口评估机制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建立人口评估机制是新时期人口发展形势提出的新要求,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从人口评估机制的运行流程看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1)对人口评估机制重要性的认识有待逐步提高。人口评估机制是自上而下涉及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运行机制,一方面需要政府以主导者的身份积极推动,另一方面也需要社会各界全力配合。

(2)各项配套制度和保障措施有待进一步完善。人口评估机制作为新生事物,近两年才进入人们的视野,促进其顺利运行的各项保障措施和配套机制尚在探索完善中,需要各级政府积极推动工作开展。

(3)各级在进行人口评估实践时需要考虑区位条件的特殊性。

【注释】

[1]Clemenst F E. Rseacrh methods in ecology Nebraska:Univesrity Publishing ComP,1905

[2]Holhtus,Pnal.Sustainbal eDeveloPment of Ocenas And Coasst:The Role Of The Private Secotr.Nuatral Resoucres Forum,1999,23(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