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原创的个人支撑平台

原创的个人支撑平台

时间:2023-06-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经济学上又提出了“机会成本”的概念,泛指主体在一定的时限内因为做某一件事情而不得不放弃做其他事情所付出的代价。在人生的道路上,无时无刻不在跟机会成本打交道,它就像人的身影与躯体浑然一体,不能分离,要不人的一生怎会有那么多的决定、决策乃至生死抉择。对应于机会成本那就是我们所做一件事情的投入和付出了,即消费的经历。

一、原创的个人支撑平台——管理者的个人资本

(一)购买成本——消费的经历

成本泛指主体为达到某一目的而付出的代价。古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以及“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道出了真谛:有付出不一定有收获,但没有付出那就肯定没有收获。威廉·詹姆士说过: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沃伦·巴菲特说,价格就是你付出了多少,价值就是你得到了多少。经济学上又提出了“机会成本”的概念,泛指主体在一定的时限内因为做某一件事情而不得不放弃做其他事情所付出的代价。生活中人们经常会面临两种选择,即:做或不做某件事情。老实讲,在这种情况下,你无论做出何种选择都会抱憾的。

在人生的道路上,无时无刻不在跟机会成本打交道,它就像人的身影与躯体浑然一体,不能分离,要不人的一生怎会有那么多的决定、决策乃至生死抉择。在人生的岔道口我们时常犹豫、徘徊、举棋不定,当我们冥思苦想的时候,时间便从我们的思绪中悄悄溜走。机会成本随即产生,如同幽灵一般,神出鬼没,来无影、去无踪。然而也许彷徨、瞻前顾后的机会成本,可以避免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将来付出更大的机会成本,因此“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也是必要的。机会成本虽然与我们形影不离,但也并非想象的那么可怕。

对应于机会成本那就是我们所做一件事情的投入和付出了,即消费的经历(购买成本)。即便是北欧的高福利国家从“摇篮到坟墓”的生活水准,个人的购买成本依然存在,只是政府代替了个人进行买单。而政府的钱来源于何处?道理很简单:羊毛出在羊身上。人一出生购买成本随之产生,比如:医疗、保险、教育、住房等等,从根本上说作为个体的人首先得占据一定的、必不可少的资源才能生存。由于历史、地理、环境的局限,以及每个家庭的差异性,各个群体之间、各个地区之间、各个国家之间乃至各大洲之间,个体购买成本决不会相同,支出结构也决不会雷同。

由于购买成本的差异以及购买结构的不同,于是形成了千姿百态的消费经历。严谨求实、寻根究底的消费方式为治学铺平了道路;精打细算、一叶知秋的消费方式为商海扬起了风帆;诙谐幽默、不烂之舌的消费方式为雄辩带来了雏形;在数字和电波的迷宫中去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消费方式,为数学家、破译专家这类天才人物的培养提供了泥土。天才和疯子并非“风马牛不相及”,也并非完全绝缘,其实疯子要是多一点理性可能成为天才,而天才要是多一点非理性也可能成为疯子,天才与怪才常常是一对孪生兄弟。

消费的经历构筑了一个管理者的品质、气质、性格等作为个体所特有的东西,它是人生一笔巨大的财富,这种潜移默化的东西可能不会一下子释放出来,但会给管理者的成败带来致命的冲击。

(二)机会选择——生活的阅历

彼德·德鲁克说,成果是利用机遇创造的,而不是通过解决问题创造的。自然与人生,有许多机缘遇合。黄河遇到了李白,才会有“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千古绝唱;长江遇到了苏轼,才会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盖世辞章。真诚的抑或虚伪的,善良的抑或邪恶的,这是你的道德选择。伟大的抑或渺小的,高尚的抑或猥琐的,这是你的人格选择。从政的抑或经商的,打工的抑或种田的,这是你的生存选择。求名的抑或求钱的,求权的抑或求闲的,这是你的价值选择。

对管理者来说,机会选择或机遇跟消费经历同等重要,常常所哀叹的“生不逢时”很大程度上也就注定了主体的悲剧。屈原不幸碰上了楚怀王,只能以投河自尽的方式来表达他的爱国、忧国、忧民的情节;周瑜幸好碰上了孙权,才有了“火烧赤壁”确立三足鼎立的机会,同时借到了东风,否则“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魏征幸好遇上了李世民,言路大开、畅所欲言,留下一代名谏的美名;岳飞就非常不幸了,碰上了赵构和秦桧,被“莫须有”的罪名扼杀,从而“长使英雄泪满襟”。

生活的阅历同样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管理者如果没有丰富的阅历,就难以灵活处世,做到游刃有余,即便是满腹经纶也将无济于事,甚至走上极端——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红军长征就是王明所犯的“左”倾错误所致,把中国革命带到了生死攸关的边缘。有了丰富的阅历并不够,还必须用理性做正确的指导,否则难免逃得脱经验主义的藩篱,同样也会给管理者的事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三)意志修炼——人格的塑造

林肯说男人到四十岁就应该板着面孔说话。他的意思是一个人在四十岁之前,是依赖自己的容貌长相这些先天因素取悦于世,而到四十岁后就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气质学养、才华智慧塑造出自己独特的个性魅力,从而活出自己的本色,而不要再去仰人鼻息。

人格泛指个体在生活中所造就的独特的个性、气质、性格等方面的东西,它是个体健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意志是非理性因素的一部分,反映了个体持续努力、坚持做某一件事情的能力。古语“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则反映了人格塑造的重要性,甚至可以说健全人格是管理者获得成功的底线,毕竟“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朱熹解释,格物就是人们自己努力认识事物“当然之则(即天理)”的过程,格物是“取”,而致知是“得”。人们通过格物,得到了这个当然之则,所以格物与致知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穷尽事物之理”。“致,推极也;知,犹识也,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致知所以求为真知,真知,是要彻骨都见得透。”

有关人格的形成,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本能表现为两种基本需求。一是性的需求,指快乐的追求和满足;另一种是死的追求,通过破坏性回到事物的初始状态。其中“本我”代表人格中最原始的部分,它是与生俱来的,受唯乐原则支配,不考虑理智、逻辑、道德的约束;“超我”奉行至善原则,是社会规范、道德标准、价值判断等内化的结果;位于“本我”和“超我”之间的“自我”,按照现实原则调节“本我”和“超我”的矛盾,以现实环境允许的方式满足“本我”需要,并管理不为“超我”所接受的冲动。另外埃里克森提出了人格发展的阶段理论:(1)人格的发展扩展到人的一生;(2)强调社会关系在人格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关系扩展使人格成熟;(3)人格发展任何阶段都有两种趋势,只有克服每一阶段的危机才能形成健康的人格。

★小资料:方与圆、诚信、宽容、内敛

方与圆。方,就是做人的正气,方具备优秀的品质。圆,就是处世老练、圆通,善用技巧。正如人走路,直走不行就可以想办法绕过走。一个人如果过分方方正正,就像生铁一样,一拗就容易断;但一个人如果八面玲珑、圆滑透顶,总想让别人吃亏,自己占便宜,久而久之,谁还愿与这种人打交道呢?这种人自然是人生的失败者。这个圆绝不是圆滑世故,而是一种宽厚、融通,是大智若愚,是与人为善,是居高临下、明察秋毫之后的心智的高度健全和成熟。不因洞察别人的弱点而咄咄逼人,不因自己比别人高明而盛气凌人,任何时候也不会因坚持自己的个性和主张让人感到压迫和惧怕,任何情况都不会随波逐流;要潜移默化别人而又绝不会让人感到是强加于人……这需要天生的素质、很高的悟性和技巧,这是做人的高尚境界。做人就必须方外有圆、圆中有方,外圆而内方。圆的压力最小,圆的张力最大,圆的可塑性最强。方是做人之本,是堂堂正正做人的精神脊梁,这个世界上最受欢迎、最受爱戴的那些人物无不具有“方”的灵魂。“圆”是处世之道,仅仅依靠方是不够的,还需要圆的包裹,需要掌握为人处世、有效说话等技巧,才能无往不利。老子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故坚硬的事物往往都不能持续长久。老子又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即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而攻击坚强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胜过水,真没有可以代替它的,因此管理者就要像水一样善于以柔克刚。

诚信。林肯说:“你能在所有的时候欺骗某些人,也能在某些时候欺骗所有的人,但你不能在所有的时候欺骗所有的人。”亚当·斯密曾经指出“荷兰的商业最发达,那里的人们也最注重诚信”。他解释说这并不是所谓国民性的问题,而是出于利己主义的原因,“当人们很少往来的时候,某种程度上就存在欺骗别人的倾向,因为坑蒙拐骗的收益往往大于由此带来的损失”。商业声誉包括公司声誉、品牌声誉或者个人声誉等,都是建立在诚信基础上。太阳微系统公司的CEO斯科特·麦克内利指出诚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他认为:“直到人们履行自己的诺言之前,诺言还仅仅只是诺言。这也就是声誉产生的基础……同生活中一样,商业活动其实也是一种人格活动。人格是实实在在的,也就是诚信,它或许是无形的(有时候甚至还会受到欺骗),但丝毫没有减弱其真实性。”炒股大亨沃伦·巴菲特曾经说过,招聘员工时,希望他们具有三种品质:诚信、才能、活力。如果他们不具备第一种品质,其他两种品质有可能毁掉你。2002年2月美国出版的《百万富翁的智慧》一书,对美国1300名百万富翁进行了调查,在谈到为什么能成功时,受调查者竟没有一位归结于“才华”。而最普遍的一个回答是:成功的秘诀在于诚实,有自我的约束力,善于与人相处,勤奋和有贤内助。诚实似乎并非指某个人的禀性,而更在于一个企业或团队的共同的素质,一种生存的基因。

宽容。白岩松在《痛并快乐着》一书中写到:“拥有宽容,你就可以奢侈地消费他们。宽容能松弛别人,也能抚慰自己,它会让你把爱放在首位,万不得已才动用恨的武器;宽容会使你随和,让你把一些看得很重要的事情看得很轻;宽容还会使你不至失眠,再大的不快,再激烈的冲突,都不会在宽容的心里过夜,于是每个清晨,你都会在希望中醒来。”彼德·德鲁克曾说,唯有你不注意对手,或者忽视他时,对手的影响才具有威力。然而对手并不一定是敌人,宽容意味着要善待对手。对手是什么?最简单地说,你是一匹赛马,对手就是逐鹿场上的另一些赛马。你是一对拳击手套的这一只,那么对手就是另一只。你是一枚硬币的这面,那么对手就是硬币的另一面。因此尊重你的对手,尊重彼此之间的游戏规则,就是尊重你自己。1972年,水门事件最初被《华盛顿邮报》披露。为了惩罚和恐吓,总统尼克松表示只接受《华盛顿明星新闻报》独家采访,而把《华盛顿邮报》记者赶出了白宫。就在这时候,《华盛顿明星新闻报》却发表了一个大大出乎白宫意料之外的社论:它不会作为白宫泄愤的工具来反对自己的竞争者,如果《华盛顿邮报》记者不能进入白宫,他们也将停止采访该机构。

内敛。内敛是一种韬光养晦、厚积薄发、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还意味着不张狂。不张狂才是大人物之为大人物的品行所在,也是一位成功管理者所必须具备的素质。不张狂,是由于这些大人物眼光开阔、清楚山外有山楼外有楼;不张狂,是因为这些大人物阅历丰富,深知一时的得意忘形并不能主宰人世的沉浮;不张狂,是因为这些大人物思想成熟,知道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人世间的风风雨雨。不张狂不是简单的谦虚,简单的谦虚经常使人失掉锋芒;不张狂不是刻意的沉默,刻意的沉默往往使人沦落为无闻;不张狂不是幼稚的谨慎,幼稚的谨慎必定使人束缚住自己奔涌的信念。不张狂是成熟的内敛,成熟的人懂得避免那种无谓的风头,但是他却永远严阵以待;不张狂是深刻的圆通,深刻的人能容忍别人的不是,给别人空间就是给自己机会;不张狂是稳重的冲击,稳重的人总要有所作为,哪怕无为而无不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