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社会生活及其方式研究

社会生活及其方式研究

时间:2023-06-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社会生活及其方式研究对于人类而言,“生活”与“社会生活”实际上是一个同义的范畴。社会生活方式有两个相当重要的特性值得我们特别的重视。二是横向的差别性,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社会制度,甚至是不同的阶层、年龄层、社会群体、地域社区,其成员的生活方式都是不同的。生活方式一经形成,便会成为一种在社会中自发起作用的行为规范,而同时它又是人们思想意识的外在表现。

二、社会生活及其方式研究

对于人类而言,“生活”与“社会生活”实际上是一个同义的范畴。社会生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而对于广义和狭义的社会生活,各学说的理解都不统一。

有些学者从社会生活的范围来划分,认为广义的社会生活指的是人类在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一切社会实践活动,包括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政治生活等。狭义的社会生活指的是在一定的生活共同体内的集体生活和个人生活,如文化生活、消费生活、家庭生活等种种社会日常生活。有些学者从社会生活的内涵来划分,认为广义的社会生活包括人类社会的一切生存活动,指人们在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领域内的一切活动,包括物质生产和非物质生产的劳动、消费过程,也包括政治行为、家庭与个人日常生活等等;而狭义的社会生活是把社会生活视同为与“社会生产”相区别的另一社会领域,认为是人们消费物质生活资料和精神产品的活动。

以上对社会生活的界定,并不存在冲突,只是其角度和所在的层面不同罢了。社会生活本身就是多样化的,硬要将其包容到一个定义当中是不切实际的,应当分层次来认识社会生活。从最高的层次来看,社会生活是人类物质和精神领域内的一切活动,属社会全体生活范畴;其次,从较低的层次来讲,它是一定的社会共同体内的人际交互,是社会集体生活的范畴;再者,从最低层次上讲,社会生活可以被认为是个人的日常生活。这三个层次之间,是层层包含的关系,较高层次包含着较低层次的内容。而之所以要将较低层次从较高层次当中分离出来,是因为在学术上有对其进行独立研究的价值,而在管理实践中也有必要对不同的层次区别对待。

除了层次性的差别以外,社会生活还有类别性的差别。首先它可以分为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政治生活三部分。社会物质生活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活动;社会精神生活包括科学、哲学、语言等精神产品的生产活动,以及文娱、社交、体育等精神产品的消费活动;社会政治生活是有关民族、阶级、政党等之间的活动。这三个部分是有机统一的,物质生活是根基,是社会生活首要的和最根本的内容,其他两个部分是在其制约下发展的。当然,按照不同的标准,社会生活还可以有不同的分类。例如按社区标准,可以分为城市社会生活和农村社会生活;按年龄标准可以分为青年社会生活、老年社会生活等等。

社会生活方式所关注的是“人们怎么生活”的问题,它是指在一定社会客观条件的制约下,社会中的个人、群体和全体成员为一定的价值观念所指导,表现出的各种较为定型和稳定的社会活动形式或模式。它一方面表现为一种价值观,所反映出的是人们的生活观念、态度和目的等;另一方面,它又表现为一种生活的手段、方法和形式。

社会生活方式有两个相当重要的特性值得我们特别的重视。一是纵向的传承性,在每一个历史时期,人们的社会生活都要利用从上一个历史时期、上一个社会发展阶段遗存的物质生活资料和精神生活资料,人们的生活观念也都要受到社会历史传统的影响。二是横向的差别性,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社会制度,甚至是不同的阶层、年龄层、社会群体、地域社区,其成员的生活方式都是不同的。

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是在他们所处的各种客观条件的制约和他们自己的主观生活意识的支配下形成的。生活方式一经形成,便会成为一种在社会中自发起作用的行为规范,而同时它又是人们思想意识的外在表现。因而我们在此研究社会生活方式,有助于我们了解和掌握实际而丰富的社会生活的内容,了解在一定社会发展时期各种生活共同体内的人们生存发展的状况,从而实施有效的社会管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