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一直眷恋着南京这块美丽的土地

一直眷恋着南京这块美丽的土地

时间:2022-06-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直眷恋着南京这块美丽的土地新中国成立以后,刘伯承担任了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等重要职务,中共中央还准备调他进京,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一职。这既是刘伯承的心愿,也是中共中央经过慎重考虑后作出的重要决定。他把西南的繁忙公务迅速交接完毕,便登上了飞往北京的飞机。11月,中央军委正式任命刘伯承为南京军事学院院长。

★一直眷恋着南京这块美丽的土地

新中国成立以后,刘伯承担任了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等重要职务,中共中央还准备调他进京,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一职。

他听说这件事后,幽默而风趣地说:“我年纪大了,跑不动了,还当啥子总参谋长。总参谋长我已经当过四次了,总没有当好嘛!这次就不要再去当啰。我还是去办学校,搞教育,当教书先生吧!”

身居要职的他常在思考:我们的军队主要来自农民,靠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敌人。随着世界军事技术的进步和新型武器及装备的出现,中国人民解放军也应适应这个新的形势,所以必须提高全军整体素质。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标呢?办军事院校是其唯一的出路和选择。其实这种想法早在战争年代刘伯承就已在深深地思考了。1950年6月,经过深思熟虑,刘伯承毅然上书党中央,恳请辞去现有一切职务,希望能够专心致志地筹办一所现代军事学院,为造就大批掌握现代军事知识和能够指挥现代战争的指挥员而作出贡献。在信中,他恳切地写道:“要建设一支现代化的军队,最难的是干部的培养,而培养干部最难的又是高级干部的培养。我愿意辞去在西南担任的一切行政长官的职务,去办一所军事学校。战争已经结束了,我年龄这么大了,还是让我去办学校吧!”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欣然同意了他的请求。中共中央很快批准了刘伯承的要求,决定委派这位身经百战、德高望重的著名军事家去办学校、搞教育,把他那丰富的作战、建军经验传授给全军中、高级干部,从教育与训练上更好地完成人民解放军向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的转变。毛泽东和朱德给他写了亲笔信,让他把西南的行政工作移交给邓小平、贺龙负责,尽快到北京领导筹建“陆大”。这既是刘伯承的心愿,也是中共中央经过慎重考虑后作出的重要决定。而归根到底,则是历史的抉择,是历史把创建正规化、现代化高级指挥学府的使命,放在了刘伯承的肩上。

1950年10月23日,就在志愿军入朝作战的第四天,毛泽东给刘伯承发了一个急电:“伯承同志,此间恩来、总司令、荣桓、荣臻和我,希望你速来京主持筹建‘陆大’,你意如何?”

刘伯承接到这封电报,在重庆再也坐不住了。他把西南的繁忙公务迅速交接完毕,便登上了飞往北京的飞机。

刘伯承一到北京,便领导“陆大”筹委会加紧筹建工作。

首先是确定学校的校址。以前,中央军委曾考虑把校址建在东北。后来因为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又决定把校址建在北京或其他省市,具体地点授权刘伯承选定。

刘伯承考虑到,国家财政经济状况还没有根本好转,抗美援朝战争正在进行,百废待举,百业待兴,财力、物力都很紧张,要兴建这样一个大型的军事学校要花很多的钱,更需要一定的时间。为了早日开学,培养懂得现代战争的干部以支援朝鲜前线,也为了减轻人民的负担,他建议:学校的校舍暂时不动工兴建,找一个可以办学的地方先把学校办起来再说。他的意见得到筹委会的赞同。

刘伯承把目标投向了他曾经担任军管会主任兼市长的南京,投向了华东军区军政大学。

华东“军大”设在南京城的东南隅,原国民党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和国防部的院内,占地约3平方公里,房屋面积达47万平方米,各类设施也较齐全。

刘伯承任南京市市长的时候,就曾经去过那里,详细察看过那里的房屋、设施情况,并向中央专门作过汇报。那时,他就考虑过将来在那里办学校培养干部的问题。所以,他现在毅然决定向中央提出报告,建议把“陆大”暂时设在南京。

他的这一举措,既缩短了建校周期,又为国家节省了一大笔资金,受到党中央、毛主席的高度评价。

11月,中央军委正式任命刘伯承为南京军事学院院长。

刘伯承又一次来到南京。

1951年1月8日,南京军事学院正式开学上课。

在他亲自制定的“一切为了教学”这个原则的指导下,刘伯承身体力行,亲自广招军事教学人才、亲自组织教学大纲,有时还亲自为学员授课。刘伯承在战争年代就有“军神”之称,不仅具有丰富的作战经验,还曾深造于重庆将官学堂和莫斯科伏龙芝军事学院,因此授起课来得心应手,既深入浅出,又精辟透彻,深得学员钦佩。在刘伯承的领导下,学院很快发展成为全国的军事学术研究中心。

刘伯承日夜操劳,呕心沥血,在军事学院工作了近7年时间,赢得了全体学员和南京人民的衷心爱戴。

1957年9月,刘伯承奉调离开南京。

然而,他对在南京的2500多个日日夜夜却难以忘怀。在以后20多年的时间里,他始终关注着南京的发展,关心着南京的一草一木。

刘伯承戎马一生,足迹踏遍祖国大江南北、边关海防,唯独对南京这片热土情有独钟。

在弥留之际,刘伯承特别叮嘱身边的同志,希望将自己的骨灰一部分播撒在养育他的祖国山川大地上,另一部分安葬在他曾经工作、学习和生活近7年时间的南京。

1986年10月7日,刘伯承走完了他光辉的一生,现黄埔路2号,南京军区办公区内,在一片碧绿的苍松翠柏丛中,有一座洁白的花岗岩墓碑,作为南京市首任市长的刘伯承元帅就长眠在这块墓碑的下面,永远静静地躺在南京这片他深深热爱着的土地怀抱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