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旅游环境影响分析

旅游环境影响分析

时间:2022-06-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近年来海南加快实施旅游要素的国际化改造,目前已具备3 000万人次的年接待能力。目前全省已在企业、区域、社会三个层面,以及工业、建筑、交通运输、能源、旅游等行业和公共机构中扎实推进循环经济各项工作,为全面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和生态省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发展旅游对海南的生态环境有哪些积极影响?这是旅游者活动对环境积极影响的突出表现。

任务二 旅游环境影响分析

人们对旅游与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的关注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只不过当时研究的范围比较窄。到8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人们才对旅游的环境影响做系统的专门研究。如1993年11月在土耳其安塔利亚市召开的“地中海海岸环境国际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专门安排了两个分组会议讨论旅游与环境以及旅游开发的环境效应评估问题。从而看出,旅游与环境的关系问题已经成了人们十分关注的领域。在我国,人们也开始注意到了旅游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并且也正在重新认识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在旅游发展过程中,旅游者活动在给地区或国家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还会不同程度地对环境造成影响,这种影响有可能是积极的,也有可能是消极的。旅游产业活动主要是旅游企业的经营活动和旅游企业对旅游产品的开发活动,不论是经营活动还是开发活动,主要目的地都是为国家、地区和个人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但正是这种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的思想,使经营者们忽视了甚至根本就不管这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是否遭到破坏。如果是过度性开发或掠夺性开发,被破坏的不仅是环境,旅游业的发展也会受到损害。

旅游的环境影响是指旅游者的活动和旅游产业活动对环境产生的种种利害影响。最初发展旅游时,人们往往认为旅游是“无烟产业”,于是大力开发,却从不考虑其所带来的后果。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旅游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表现得越来越突出,于是人们开始研究旅游与环境之间到底存在怎样的利害关系,应该如何使旅游和环境协调发展。

一、影响旅游对环境影响的因素

旅游对环境的消极影响有时不是马上就表现出来的,并且同样的旅游活动在不同的环境里,其影响程度也不同。这就是说环境影响程度的大小是受不同因素制约的。

(一)生态系统的恢复力

每个生态系统都有自身的恢复能力,但并不是所有情况下都能恢复。任何生态系统的承载力都有一个阈值,超过了这个阈值,生态系统就无法再恢复。而在这个阈值内,生态系统会凭借自身的恢复力,慢慢地恢复遭到破坏的生态环境。旅游所产生的最坏的环境影响往往发生在最脆弱的生态系统中,如海岸、湿地等。而就是这样一些地方,却往往成为人们进行旅游开发非常热衷的地方。恢复能力强的生态系统,旅游对环境影响程度弱;而恢复能力弱的生态系统,旅游对环境影响程度强。

(二)景区的使用强度

使用强度与影响程度存在正向关系,如果人为地对景区的使用强度过大,而对客流、持续时间等不加以约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高度开发了的旅游地的中心区域在形式上会发生根本的变化。使用强度大,则环境影响程度大;使用强度小,则环境影响程度小。

(三)开发动机

旅游企业经营者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大都是为了获得经济效益,这本无可厚非,但这不应该是作为开发的唯一目的或动机。经营者应该了解旅游开发行为对整个环境产生的深远影响。真正对长期经营负责的企业,也会更多地关注环境的变化。

二、旅游对环境的影响

无论是旅游者活动还是旅游产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通常表现在对自然生态系统、环境质量以及对人文环境等的影响。旅游对环境的影响也包括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

【案例分析】

海南借建设国际旅游岛之势,大力发展服务型、开放型、生态型经济,目前,以旅游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特色经济结构正在形成。由于近年来海南加快实施旅游要素的国际化改造,目前已具备3 000万人次的年接待能力。以三亚市为例,全市共有180多家星级酒店,2009年共接待国内游客近1 000万人次,国外游客百余万人次,旅游业收入占全市总收入七成以上。而农民自办的“农家乐”也成为农民经济的重要来源。 “绿色青山资源有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必须剔除粗放发展,走节约能源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经济之路”,这是海南人的共识。目前全省已在企业、区域、社会三个层面,以及工业、建筑、交通运输、能源、旅游等行业和公共机构中扎实推进循环经济各项工作,为全面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和生态省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小思考】发展旅游对海南的生态环境有哪些积极影响?

(一)旅游对环境的积极影响

1.保护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有些好的旅游资源如果长期得不到开发利用,有可能被人为破坏或自然损毁。旅游企业通过适度、合理、科学地开发,使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被有效地保护起来,并为广大旅游者所观赏,既可获得经济效益,又保护了资源。有了资金以后,许多自然保护区和历史古迹又可得到及时维护、恢复和修整。

2.改善环境

旅游的发展既能改善地方的基础设施,如机场、道路、通讯、公共设施等,又可促进当地休闲娱乐、住宿餐饮等服务设施的建设,从而使地方经济水平得以提高,人居、人文环境得以改善。

3.提高环境质量

为发展旅游业,地方政府和旅游产业部门采取一系列措施,动员全社会力量来绿化美化环境,建设花园城市、园林城市,建立自然保护区等。同时通过控制空气污染、噪音污染、水体污染、垃圾污染和其他环境问题,促使环境的全面净化。另外,高素质旅游者的活动也促进了环境质量的提升,他们通过自身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动,自觉维护景区和周围的环境质量,使一些景区较差的环境质量得到改善。这是旅游者活动对环境积极影响的突出表现。

(二)旅游对环境的消极影响

1.自然环境的破坏

旅游者活动和旅游产业活动对自然环境产生现实和潜在的破坏。主要有:

(1)污染。旅游活动的进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是多方面,有水质污染、空气污染、噪音污染和废弃物污染等。旅游企业排放没有经过处理的废水、油污、垃圾以及旅游者乱扔垃圾等,都可能严重影响水质,不仅破坏水体景观的旅游价值,而且还损害人类的健康和危及动植物生存;大量车辆的排放物会导致空气污染;大量交通工具、旅游娱乐设施和旅游活动会产生噪声污染。

北京颐和园某个“十一黄金周”期间共接待游客65.7万人次,每天保洁员收集的垃圾超过50吨,是平时的3倍。游客遗留的白色垃圾,乱扔的瓜子皮、水果核、冷饮包装随处可见,平整的草坪被游客践踏、毁坏,攀爬、折枝现象到处可见。

(2)破坏自然生态系统。

旅游企业对旅游资源的不加节制的开发导致森林植被遭破坏,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受影响,珍稀野生动植物的生存受到威胁。旅游者的活动和旅游企业的活动可能导致猎杀动物、损害河岸、损害地质特征(突岩、洞穴等),造成生物种群的减少。而由于旅游活动产生的潜在影响还可能有地下地表水的耗竭、为旅游活动提供能量的矿物燃料的耗竭等。

2.人文环境的破坏

(1)导致过度拥挤。

过度拥挤是旅游对环境比较明显的影响。其表现为一是交通拥挤、停车场供不应求;二是人流拥挤。这些拥挤造成交通阻塞,不仅影响旅游活动的质量而且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2)影响城市环境质量。

处于旺季的旅游目的地,由于大量的旅游者活动导致人流、车流的相互阻碍及停车场的供应脱节,造成交通阻塞,给人居环境带来明显的负效应。另外,基础设施的超负荷运转,会造成设施的损毁及供给不良。这些都影响了城市的环境质量。

(3)损毁文物古迹。

旅游目的地长期大量接待来访的旅游者,如果保护不利,会使当地历史文物古迹的原貌甚至其存在寿命受到威胁。一些旅游者不仅用眼看、用耳听,同时还有用手拿的倾向,一些文物古迹和陈列展览品布满脏乎乎的手印,甚至还被刻上了“某某到此一游”的字样,这种触摸攀爬、刻画涂鸦、“顺手牵羊”等不良行为导致文物古迹严重毁坏。而且游客接待量的增加本身就会影响历史文物古迹的存在环境与寿命。

旅游环境的消极影响是目前每个旅游接待地、旅游景区景点都或多或少存在的问题。实行可持续旅游发展,是各级政府、各级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经营者们不断要考虑和重视的发展战略,保护环境应该是付出行动的时候了。

【小资料】

2012年,中秋与国庆“喜相连”,让我们过了史上“最长黄金周”,又逢全国首次实行高速免费通行。全国各条高速公路自驾出游车辆超常增加,全国各景区异常火爆,规模震撼。长假第一天,全国各大高速公路不同程度地出现拥堵现象。堵车时,似乎吃东西成了一种乐趣,冷不丁地就会从车窗飘出一只垃圾袋,或者一个矿泉水瓶、一个饼干盒等,红的、蓝的、白的……散落在原本干净的高速路面上,显得格外刺眼。

10月1日早晨,海南三亚大东海景区3公里海滩遍布50吨生活垃圾,有啤酒瓶、食品袋、卫生纸等。这些垃圾是市民及游客赏月时留下的,严重污染了海洋环境。三亚河东环卫局、大东海经营管理公司等单位出动600多人对沙滩垃圾进行清理,用了两个多小时才清理完毕。 2日,记者采访了三亚大东海经营管理公司相关负责人。据该负责人介绍,在中秋佳节的晚上来海边赏月、拜海是三亚当地的民俗。 9月30日晚,超过2万名游客和当地居民聚集在大东海的海滩上赏月,留下了大量的垃圾。

10月2日,由于前往陕西华山景区游览的游客数量激增,超过景区缆车运送能力,造成大批游客滞留山顶。 10月3日凌晨,滞留华山的游客已经下山。

江西庐山风景区继10月2日迎来客流高峰,特别是自驾车客流井喷之后,3日再现严重堵车现象,庐山南山、北山山顶至昌九高速通远出口的盘山公路出现两条20多公里的汽车长龙。

【实训】旅游黄金周能够拉动我国经济增长,提高旅游收入,但仍存在很多问题,请从旅游对经济和环境两方面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综合分析是否应该取消黄金周?

【知识链接】

九寨沟环境保护

九寨沟因沟内有9个藏族村寨而得名。素有“人间仙境、童话世界”的美誉。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在九寨沟呈“Y”字形结构的沟内散落着100多个大大小小的高山堰塞湖,当地人称海子。湖泊、瀑布、钙化滩流、泉水等各式美景或镶嵌或流淌在山谷之间,翠海、叠瀑、雪峰、彩林、藏族风情形成了“九寨五绝”。

1984年,九寨沟正式对外开放,很快名声大振,不仅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顺利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和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旅游者蜂拥而至。 2000年以来,每年游客量都超过100万人次。游客迅猛增加带来的不仅是地方丰厚的经济收入,还有生态环境的沉重压力

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葛宁至今记忆犹新的是“黄金周”里游客塞满九寨沟的景象。当时车队排成了长龙,足足堵了几个小时,有的游客在沟外排队排到夜里也没能进来,沟内沟外的旅馆均爆满,不少人睡在车上。

旅游业的兴旺让九寨沟伤痕累累。不讲规划的房屋大批出现,废弃的建筑材料随意堆置,土质和植被被伤害。宾馆饭店四周污水横流,垃圾丛生。 2000年,居然有人还在九寨沟的沟口修起了跑马场。水是九寨沟的灵魂,素有“九寨归来不看水”之说。但九寨沟管理局的监测结果表明九寨沟的水体已经有富营养化的趋势,湖泊有沼泽化倾向。

九寨沟危在旦夕。九寨沟管理局下了死命令,2001年5月1日起,景区内的宾馆饭店一律关闭,游客一律“沟内游,沟外住”。投资近百万元的跑马场也在一片责骂声中被拆除。很多人家刚刚建好的新房就要拆。农民自觉地退耕还林还草,64 000公顷的保护区,森林覆盖率恢复到63.5%。

保护九寨沟,先要给九寨沟减压。从2001年7月1日起九寨沟实行“限量旅游”,限制每天进沟的人数。所有旅行社都必须在网上预订。

九寨沟的生态保护行动一项接着一项:拆除景区内所有旱厕,取而代之的是28座生态厕所和8辆环保车载式流动厕所,粪便都收集起来送到景区外处理;诺日朗、火花海两座现代化污水处理厂启用;车辆不得进入景区,游客一律乘坐环保大巴;当地百姓不用再上山砍柴烧,全用上了电。管理局还委托四川省环境科学院制定了九寨沟环境保护规划和景区污染防治规划,建立了九寨沟环境监测站,开展水质、大气和噪声等监测。

人们常说“九寨归来不看水”,整个九寨沟给人的印象是如海子一般的纯净美丽,保持着自然原始的风貌,这正是它吸引游人的魅力所在。九寨沟管理者超前的环保意识和注重环保的景区管理模式,值得学习和借鉴。

【自测题】

1.旅游对目的地环境有哪些影响?

2.如何降低旅游对目的地环境产生的消极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