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企业文化的内容(上)

企业文化的内容(上)

时间:2022-06-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企业文化由企业哲学、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形象和企业制度等要素构成。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应该能够:理解企业哲学、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的概念,了解其特点、内容,以及在企业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来源 李治国.“三个导向”引领宝钢突围.经济日报,2012-03-23.http://paper.ce.cn/jjrb/html/2012-03/23/content_198838.htm.企业哲学,又称经营哲学,是企业文化内外张力的核心,是学习企业文化必须了解的一个重要概念。

【学习目标】

企业文化由企业哲学、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形象和企业制度等要素构成。本章介绍前面三个要素,下章讲述后面三个要素。

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应该能够:理解企业哲学、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的概念,了解其特点、内容,以及在企业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导入案例】

经营之道:“三个导向”引领宝钢突围

2011年,宝钢集团(宝钢集团有限公司的简称,亦称宝钢)在我国钢铁行业赢利水平减弱的情况下,利润总额达到187亿元,净资产收益率为5.8%。宝钢是如何在行情趋冷的情况下实现业绩增长的?

集团董事长徐乐江表示,宝钢的应对之道主要是“三个导向”:以提升产品赢利能力为导向,推进产品结构优化,提高独有及领先产品的市场份额;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导向,加大研发投入,完善研发到新产品的转化机制;以服务带动制造业为导向,通过为用户提供一体化的全面解决方案,提高集团对市场快速反应的能力。正是基于这三个导向,宝钢的创新型产品才层出不穷。

“现在钢铁行业已步入微利时代,我们要跻身国际化舞台,必须向高端制造要市场,通过贴身服务要效益。”宝钢无缝钢管厂副厂长金大勇告诉记者,宝钢打破了国外垄断,自主研制出适应新疆地质特征的“超级13铬”高合金油井管,并得到客户认可。

谈及整个行业今后的发展形势,徐乐江并不乐观。他说,过去一年感受最大的压力是原材料成本高涨,下游需求增速放缓,这一情况短期内不会改变,中国钢铁行业的微利运营状况还将持续两三年时间。

不过,对宝钢等钢铁企业来说,并不是完全没有发展的机会。徐乐江说,工业化、城镇化作为我国当前阶段发展的主题没有改变,我国钢铁工业在中长期内仍有发展的空间;本轮国际金融危机将进一步促进制造业和钢铁工业的重心向中国等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转移,并将促进我国钢铁下游产业大规模向国际化发展;尤为重要的是,面对资源环境紧张的现实,追求可持续发展,实现低碳经济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和国家的政策导向。

“宝钢下大力研发成功的高强汽车用钢、自主研发的取向硅钢,这些都为钢铁这一传统基础材料拓展了新的应用空间。”徐乐江表示,在钢铁微利时代,宝钢将继续坚持“精品+规模”的发展思路,并将通过从钢铁到材料、从制造到服务、从中国到全球的三大转变,实现微利时代的全面突围。

来源 李治国.“三个导向”引领宝钢突围.经济日报,2012-03-23.http://paper.ce.cn/jjrb/html/2012-03/23/content_198838.htm.

企业哲学,又称经营哲学,是企业文化内外张力的核心,是学习企业文化必须了解的一个重要概念。

一、企业哲学的含义

我们知道,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重在帮助人们解决用什么方法去认识世界。人们生活在世界上,每时每刻都要同周围世界的各种事物打交道,要接触它们,认识它们,对它们要有一定的看法,并形成一定的观点。这种观点的形成需要相应的方法,研究这种方法的学说就是哲学。

企业从事生产经营也是如此,需要同方方面面的人和物打交道,需要认识周围的人和事物,处理各种经济关系,研究认识与处理这种关系的方法,就是企业哲学,也称经营哲学。

企业哲学就是在企业生产经营与管理的范围内,在人和物及经济规律之间寻求和谐,对企业中人与物、人与经济规律的关系问题作出回答,以形成对人、物和经济规律的根本关系的认识。它所需要回答的问题包括:企业中人的本质是什么?企业的主体是谁?作为企业主体的人在生产经营活动和其他物质活动中的地位、作用如何?企业客体的物对主体有什么制约性作用?主体在被制约的过程中如何保持并确定其应有地位,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体如何遵循和利用市场规律、生产经营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等等。

实践表明,凡是对上述问题回答得好的,企业凝聚力就强,企业就兴旺发达;反之,则企业凝聚力弱,企业发展困难。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的“水库哲学”,即企业要蓄势,只有蓄势才能有冲击力;美国GE公司(即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的“变革哲学”,“在需要变革之前做出变革”;海尔公司的“争一流哲学”,“要么不干,要干就要争第一”;华为公司的“绝不让‘雷锋’吃亏,奉献者定当得到合理的回报”;北京蓝岛大厦的“诚信为本,情义至上”和“以情显义,以义取利,义利结合”等,都是对根本关系的认识的生动诠释,对企业的经营与发展起到了较好的指导和引领作用。正是如此,美国管理学界才认为,企业哲学与企业经营的因果关系,就像火车头与火车厢的关系一样,企业哲学在企业中所占的比例虽不大,却是推动这列火车前进的动力。

对于企业哲学的作用,托马斯·彼得斯和小罗伯特·沃特曼在其著作中,引用美国IBM公司(Internationa Busines Machine Corporation,国际商用机器公司或万国商用机器公司的简称)总裁小托马斯·沃森(Thoma Watso Jr.)的话作了如下评价:“一个组织的基本哲学对它的经营成果的影响,要远比技术力量、经济资源、组织结构、革新和选择时机这类因素大得多。”[1]

总之,企业哲学是企业行为的根本指导思想,它的根本问题是企业中人与物、人与经济规律的关系问题,是一个企业特有的从事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的方法论原则。如果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没有企业哲学作指导,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就失去了灵魂,就会迷失方向。

【小案例2-1】

美国丹纳公司一页经营哲学声明改变局面

丹纳公司(Danahe Corporation,亦称丹纳赫公司)是一个销售额为30亿美元的公司,主要生产那些毫无情趣可言的产品,如黄铜螺旋桨叶片和齿轮箱等,其范围基本上属于为汽车和卡车制造业提供协作件的中间产品。在很多人眼里,这是一个没有什么前景、相当乏味的市场,往往会被人们归入亏损行业之列。可是,在20世纪70年代里,这家老式的中西部公司竟然在总的投资收益率方面名列《幸福》杂志的美国前500家公司中的第二名。20世纪70年代初,丹纳公司的人均销售额大致与整个工业行业的平均水平相当;到了20世纪70年代后期,尽管并未进行大规模投资,丹纳公司的人均销售额却增长了两倍。这样一个大型企业在一个未来前景黯淡的行业里却能如此迅速地提高生产率,确实是创造了非凡的纪录。而且,丹纳公司的工会力量很强,大部分工厂都有联合汽车工人工会的组织。但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10年里,该公司工会提出不满的次数只是整个汽车工会平均数字的很小零头。

丹纳公司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发挥人的作用,提高生产率,既简单又彻底。1973年麦克费森走马上任的时候,他采取的第一批行动之一是废止原来的厚达22.5英寸①的公司政策规章汇编,而代之以仅有1页长的一个经营哲学申明。它的主要内容如下所述。

(1)要发动职工群众,增强信任感或激发工作热情,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面对面的交流和交换意见。反映公司经营成果的各项数字都应向全体职工报告,并请他们发表意见,这一点至关重要。

(2)公司有责任和义务向为公司贡献自己力量的每个职工提供培训和发展的机会,只要他们愿意和希望改进自己的技能,增加自己在工作中取得成功的机会,哪怕只不过是想进一步接受普通教育。

(3)使本公司职工享有职工保障是基本和起码的前提。

(4)奖励制度应以职工的工作态度和成绩为基础,但尤其要注重新思想、新建议,这样才能真正起到鼓励先进的作用。

在丹纳公司,居第一位的是经营哲学,但是这主要体现在人们自愿地接受和传播公司的经营思想上。

麦克费森的经营哲学发展成为这样一种价值观:每一个人都应当动脑筋,出主意,想办法,而不是仅仅跟上生产线的节奏而已。麦克费森强调说:“怎么样才能保证你的思想常青,活力常在呢?出去走走看看,要倾听别人的意见,同职工们接触,问问他们在想些什么。”

来源 [美]托马斯·J.彼得斯,小罗伯特·H.沃特曼.成功之路——美国最佳管理企业的经验.余凯成,钱冬生,张湛,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

[小思考2-1] 你认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企业哲学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二、企业哲学的基本观念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经济实体,肩负着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基本社会责任,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科学地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与不断发展的客观规律,凝练具有企业特色的经营哲学。因此,企业哲学一般应包括或体现以下基本观念。

1.人本观念

毛泽东曾经说过一句名言,这就是,“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2]。人是生产力要素中最活跃、最积极、最重要的因素。人本观念,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爱护人、理解人、关心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都为了人。它是经营者在处理人与物之间的关系时应具有的基本哲学思想。企业以人为本,就是要求企业经营者牢固树立“企业发展为了人,企业发展依靠人,发展成果属于人”的基本观念。这里的“人”,既包括企业员工,也包括消费者,还包括社会民众。

2.市场观念

市场是经营者与消费者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市场观念是企业作为经营者在处理自身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时所应具有的哲学思想。消费者是上帝,消费者的需求,既是企业经营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企业赖以生存与发展之源。企业生产什么、向社会提供什么服务、生产多少产品或提供多少服务、什么时候生产或服务,以及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以什么方式去满足消费者的基本需求,等等,构成市场观念的基本内涵。

3.竞争观念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竞争经济,竞争就是博弈,是经营者之间为了争取有利的产销条件、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而展开的角逐。竞争观念是企业在处理自身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关系时所应具有的哲学思想。市场竞争具有排他性,是残酷的,也是公平的,企业对此应当具有清醒的认识,并应表明自己的态度。这种认识和态度,就是企业竞争观念的显现。

4.效益观念

经营者就是要力求在投入产出相抵后,获取最佳的经济效益。效益观念是企业在处理自身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时所应具有的哲学思想。企业如同一个资源转换器,以一定的资源投入,经过技术生产与加工,转换出社会和市场所需要的产品与服务,并力求产出大于投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效益观念涉及投入与产出的综合平衡、产品与服务的适销对路,以及处理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关系问题。

5.创新观念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组织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创新观念是经营者在处理现状和变革之间的关系时所应具有的哲学思想。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者的创新就是企业家抓住市场的潜在机会,对经营要素、经营条件和经营组织进行重新组合,以建立效能更强、效率更高的新的经营体系的变革过程。企业的创新观念主要体现在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和组织创新等方面,包括变革原有的组织形式、建立新的经营组织。变革有风险,守旧也有风险。对于变革与守旧风险的认识和所持的态度,体现了企业创新观念的本质。

6.长远观念

企业是持续经营的,但是企业持续经营的历史长河是由若干阶段所组成的。长远观念是经营者在处理自身近期利益与长远发展关系时所应具有的哲学思想。近期利益和长远发展是一对矛盾统一体,资本的本质在于增值,商品生产的特点是扩大再生产。但是,投资者和职工的近期利益必须考虑。经营者如何兼顾和处理好这对矛盾,体现出企业的长远观念。

7.社会观念

企业是社会的细胞和经济实体。社会观念也称生态平衡观念,是企业在处理自身发展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时所应具有的哲学思想。企业之所以能够存在,就在于能对社会做出某些贡献。除了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与服务外,还肩负着对国家、生态环境、文化教育事业、社区发展、就业职工福利和个人发展等方面的众多责任。社会观念的本质,就是谋求企业与社会的共同发展。企业发展为社会做出贡献,社会发展又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由此形成良性互动,故称社会观念为生态平衡观念。所以,社会观念就是指企业与所有利益相关者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观念。

8.民主观念

民主既是现代社会的基本观念,也是现代经营的基本要求,是企业领导在决策过程中处理与下属及职工关系时所应具有的哲学思想。决策是企业经营的核心问题,现代企业的经营决策必须走科学化、民主化之路。企业的广大职工中蕴藏着巨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企业领导者如何把这种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出来,予以加工提炼,是民主观念的核心。

应当指出,这里介绍的是企业应具有的基本哲学观念,并不排除其他观念在一定条件下的重要性。比如,有的学者认为,企业经营哲学包括“市场观念、和谐观念、创新观念、竞争观念、效益观念、社会观念、应变观念和诚信观念”[3],也不排除其他的一些企业哲学观念是上述观念的派生观念,或者上述观念被认为是其他一些企业哲学观念的派生观念。

【知识窗2-1】

企业哲学结构

通常,企业会在企业文化的企业理念系统部分,详细地阐述其关于企业哲学的三大命题:为什么存在、成为什么及如何存在(见表2-1)。

表2-1 企业哲学三大层次

第一层即核心层是“企业为什么存在”。问题是解决企业存在的价值,即“我是谁”的问题,就是企业的使命、企业存在的价值或者说意义。它是跟企业的发展阶段、企业家的精神密切相关的。这个结论跟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是相吻合的。当一个企业刚刚成立时,要更多地考虑企业的生存问题,就是如何去赚钱,即需求层次中最底层的生存需要;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的生存价值也就慢慢提升,直到最高一层——自我价值的实现。彼得·德鲁克(Pete Ferdinan Drucker)认为,创办企业的第一问题就是“本企业是个什么样的企业”,这个问题貌似简单,但回答起来就不那么简单。

企业哲学的第二层是“企业的发展目标”,就是“成为什么”即愿景的问题。一个公司的愿景是全体人员为之奋斗的目标,它必须是前瞻性的、挑战性的,而又必须是宏伟的,就是说它既具有艰苦性又具备可操作性,也是激励人心的。

企业哲学的第三层是“企业如何存在”,即“怎样”,就是经营理念的问题。这一层次涉及的内容最为广泛。它根据企业所处的行业、地域、关注点的不同而不同,大致上可包括市场、客户、员工、产品、管理意识等方面的价值观。

企业哲学是一种存在,而企业文化是一种现象;企业文化是基于企业哲学辩证思考之后确立的基本假设,并由此产生的价值观,以及价值观所指导下的行为模式(这其中包含了行为实施影响下的物化环境);企业文化是企业哲学的外在表达,企业哲学是塑造企业文化的根本。

支撑上述企业文化三大哲学概念的是处理企业矛盾的辩证思维模式,不掌握这样的辩证思维模式,就难以运用企业文化的核心要素来指导企业运作,三大哲学概念最终将成为空中楼阁。不站在这样的哲学高度看问题,就难以突破企业文化研究的瓶颈,要不就是就文化表层而论文化,企业文化永远都只是装饰得非常漂亮而摆设于企业一角的盆花,这样的视角最大的例子就是仅仅从企业形象战略来看文化;要不就是陷入组织行为学的怪圈,就行为而论行为,企业文化永远都只是那些缺乏足够支撑的数据模型,只能是拿着西方企业的量化指标对着中国企业往里套;要不就是以点带面的文化实操方式,只局限于价值观、愿景或者学习型组织的研究,这样的方式更无助于真正构建企业文化战略管理的体系。

企业哲学理论对于企业文化业界的最大贡献在于占据了高度、突破了瓶颈、跳出了文化、构建了体系,并且在哲学的终极核心的指引下整合哲学、文化学、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的学术资源,以综合的视角和研究方法为企业运行提供借鉴。

三、企业哲学的形成

关于企业哲学的形成,普智经盛管理咨询(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叶生先生认为,企业哲学在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与企业家文化联系非常密切,企业家文化在企业哲学中的地位与企业的发展规模存在着较高的关联度。企业家文化是否就是企业文化,或者说企业文化是不是老板文化,这是一个很有争议性的话题。但有一点毋庸置疑,就是所有的企业家都努力想将他的个人文化转变成企业文化,而所有的企业文化都必然凝聚企业家文化的精髓,这是一种客观事实。基于此,叶生先生根据企业规模大小和企业家文化在企业哲学中所占比例两个维度,将企业哲学的形成分为以下四个阶段(见图2-1)。[4]

图2-1 企业哲学形成图

从图2-1可知,企业哲学的形成有幼稚期、发展期、反思期和稳定期四个阶段。随着企业规模由小变大,企业家文化在企业哲学形成的各阶段所起的作用如下。

1.幼稚期

幼稚期的企业哲学正处于发展的初期。企业规模较小,企业家对企业的影响是决定性的。这一阶段,反映企业家文化的途径一般比较直接,企业家文化在本阶段是最强势的,企业家文化在企业哲学中所占的比例几乎是百分之百。在此阶段,企业文化的基本特征就是企业主要的甚至是所有的管理决策及行为基本上是企业家行为,其他成员由于相对很少或很弱势,绝大部分的人围绕企业家意志办事。“一言堂”是这一阶段企业哲学的象征,真正意义的企业哲学还没有形成。

中国现在的企业基本上都停留在这个阶段,企业家文化不成熟、企业管理水平较低、授权不充分、产权制度不完善都影响了企业哲学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企业家文化就是企业文化在中国企业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发展期

在这一阶段,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核心团队不断融入新的成员,他们的加入对企业家文化带来新的内容和冲击,通常伴随而来的是管理难度的大幅增加,企业家文化在管理过程中会受到挑战或质疑。因为长期的文化惯性,企业家文化的强势依然持续,在企业哲学中所占的比例仍保持绝对优势,一般在50%以上。

在我国,处于发展期的典型代表是华为公司。据说有一次华为公司高层领导在会议上讨论人事问题,说到其中某个人的任职问题时,公司董事长恰好路过,就走进去说此人不能胜任这个岗位,此时公司总裁就说:“老板,您不了解某某人,他是能够胜任这个岗位的。”听到这个回答,作为公司第一把手的董事长也就没有说什么,结果此人以后升迁为华为公司副总裁。从这个事例可以知道,像这类规模较大的企业,企业家对于公司的管理已经需要通过团队合作的形式实现,企业家文化可以通过企业家在核心团队的影响力渗透进来,但却无法全部体现,这是因为企业哲学的内涵已经融入到了其他公司领导的哲学理念里了,但公司董事长对企业文化的影响仍然是决定性的。

3.反思期

处于反思期的企业家文化,往往有两种主要的情况。一种是企业家对自身文化的自觉性反思。他们会思考如何在新的不确定性环境下提高自己适应公司战略发展的需要,而强迫要求他们对自己的文化做出变革,对公司战略重新进行审视,因此企业家文化在企业哲学中所占的比例处于低谷。一般企业中会出现例如职业经理人,或者有咨询公司介入,在某种程度上会在局部改变企业哲学。另一种是由于外部市场的变化,公司战略层发生重大变化。公司主要高层变化导致企业家文化的变革,这时的企业哲学可能会陷入低谷。

这个阶段的典型案例应该是2005年前后的联想集团。2005年董事长在选择接班人时认为,具备企业哲学思想是当选人的第一必备要素,但在公司战略和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就算是董事长本人的经营哲学也受到了质疑,而总裁在业绩下滑的背景下更加成为企业文化批判的焦点。可以说,那时的联想集团企业文化正受到企业哲学的严峻考验,能否重新确立企业哲学是当时联想集团企业文化重塑的核心问题。

4.稳定期

当企业哲学进入稳定期时,经过外来文化或者自省之后的企业家文化受到了团队和外来文化的洗礼,开放性的文化氛围使得企业家文化逐渐成为企业核心团队文化的综合体,企业家文化在企业哲学中所占的比例又上升到50%以上的水平,具体比例,既与企业体制及企业规模相关,也取决于企业家的心胸。

中国目前绝大部分企业的企业哲学还没有进入这个阶段,这既与企业发展历程短有关,也与中国企业家们不太愿意为此而放弃自己在企业的权力与地位有关,还与企业产权制度与职业经理人市场不成熟有关。

四、企业哲学的类型

如果在企业哲学形成的基础上做进一步分析,可以认为,影响企业哲学的因素,除企业家文化外,还有外在环境和员工行为两个方面。因此,可以得出企业哲学的形成模型,如图2-2所示。[5]

图2-2 企业哲学形成模型图

按照企业家文化、外在环境和员工行为这三大因素对企业哲学的影响程度,可以将企业哲学划分为以下不同的类型。

1.企业家型企业哲学

企业家型的企业哲学(见图2-3),一般处于企业哲学的发展初期。这是一种以企业家文化影响为主的企业哲学。它的主要特点是以企业家文化决定企业哲学的内容。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为:企业家文化、独断性强。企业家事必躬亲,员工主动性差,一切以听从企业家指挥为主。企业代表类型为初创型的中小型企业。

图2-3 企业家型企业哲学

2.环境型企业哲学

在企业哲学的影响因素中,外在环境是除企业家文化之外的第二大关键性因素。属于这种类型的企业,企业家文化在其重要的决策及其他管理行为中,不能改变环境对于公司发展的决定性影响,决定了企业对于内、外部矛盾的协调方式主要取决于外在环境的变化。所以,这类企业哲学称为环境型(依赖型)企业哲学(见图2-4)。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为:变化式的企业文化、依赖性强。企业代表类型为泡沫经济影响后的IT行业企业。这类企业的特点是:人员流动性大,知识技术更新速度决定企业成败。

图2-4 环境型(依赖型)企业哲学

3.团队型企业哲学

在众多成熟的企业中,其重大决策及管理行为基本上由核心团队讨论决定。在这类企业中,团队的决策效率及水平取决于他们对新知识的学习能力,企业家文化必须通过集体决策及团队执行才可能成功。这种企业哲学称为团队型企业哲学(见图2-5)。它是一种以员工行为影响为主的企业哲学,员工的自我学习、协作是影响企业哲学的主流。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为:协作式的企业文化、沟通渠道畅通。这种企业强调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团队凝聚力较强。企业代表类型为稳步发展的大中型企业。

图2-5 团队型企业哲学

从以上三种不同的企业哲学模式可以看出:员工行为、企业家文化和外在环境之间的关系,它们从不同侧面对企业哲学产生着影响。企业所追求的应当是团队型企业哲学,它代表着企业以人为本的团队精神,昭示着企业的稳定与健康发展。

[小思考2-2] 你所熟悉的企业(组织)的企业哲学处于哪个发展阶段,是哪种类型?

五、企业哲学的培育

企业哲学作为企业经营实践在企业文化中的高度总结和概括,从本质上反映和表现企业的价值观念及企业文化中的其他内容,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实践及企业文化的建设起着指导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成败、企业文化建设的好坏,都取决于企业哲学能否确立。因此,企业应当运用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培育先进的、积极向上的哲学思想,以指导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增强企业活力,实现企业目标。通常情况下,企业哲学的培育可以运用下列思想方法。

1.普遍与特殊相结合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普遍与特殊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互为存在的前提条件。

培育企业哲学,就是运用普遍与特殊相结合的方法,将哲学理论运用于企业文化研究,将企业文化及管理理论上升到哲学层面。一方面,哲学理论作为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对企业哲学具有指导作用,企业哲学的形成,就是一个将哲学理论用于指导企业文化建设和生产经营管理,提炼出具有企业特色的哲学思想、哲学观念与哲学方法,成为引领企业前行的精神力量,让哲学走进企业的过程;另一方面,通过用哲学理论指导企业哲学,使企业文化建设与经营管理的实践及理论,登上哲学的大雅之堂,丰富和充实哲学理论体系,使哲学理论成为具体的行动指南。

2.历史与逻辑相统一

历史指客观现实的历史发展过程。逻辑指历史发展过程在思维中概括的反映。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是指思维的逻辑应当概括地反映历史发展过程的内在必然性,它要求我们在建立某一科学理论体系时,要充分揭示事物发展过程的历史规律性,使之符合事物的历史发展本质。

企业是一个持续经营的经济实体,在其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了自己的观点、思想和风格,积淀着厚重的文化元素。但是,这些企业文化元素又是零碎的、杂乱的,甚至是相互矛盾的,必须运用逻辑的方法加工处理。企业哲学的培育,要尊重历史,在充分占有历史和现实资料的同时,从中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揭示企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使企业文化元素升华为系统的企业哲学理论与方法。

3.分析与综合相统一

所谓分析与综合,就是在认识中把整体分解为部分和把部分重新结合为整体的过程和方法。分析是把事物分解为各个部分、侧面、属性,分别加以研究。综合是把事物各个部分、侧面、属性按内在联系有机地统一为整体,以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分析与综合是互相渗透和转化的,在分析基础上综合,在综合指导下分析。

培育企业哲学,也应当运用分析与综合相统一的方法,深入分析与企业哲学相关的企业文化要素,把握各自的内容及本质特点,在此基础上,再把它们相互综合起来,形成科学的企业哲学思想。

【知识窗2-2】

一种新的企业哲学正在形成

1985年,世界经济论坛基金会主席斯蒂芬·加瑞利博士在第四次企业管理国际讨论会上指出,为了对付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一种新的企业哲学正在形成,它包括以下七条原则:①重新思考本企业的一些基本问题,如什么是本企业的“拳头”产品、哪些人是本企业的忠实顾客,以便使企业更好地满足顾客需要;②加强灵活性以适应迅速变化的环境;③发展公司文化,即让全体职工共同拥有一种对其产品质量、服务等方面的自豪感的价值观;④把产品质量放在第一位;⑤把产品和服务当做一个整体;⑥简化组织机构以解决企业中信息阻塞、反馈失灵的问题;⑦培养企业家,在各个层次保护企业家和冒险精神。

来源 一种新的企业哲学正在形成[J].上海企业,1985(3):32.

[小思考2-3] 你认为,企业哲学的培育还应当运用哪些思想方法?

企业价值观,又称价值观念,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因素,是学习企业文化必须了解的又一个重要概念。

一、企业价值观的含义

要弄清价值观,首先必须明确什么是价值。价值一词,除马克思所说的“商品价值”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6]这一含义之外,还有着十分广泛的意义。比如,有时候人们讨论某一问题时,会有人出来说:“不用争了,讨论这个问题毫无价值。”这里所讲的价值,是指客体对于主体的意义,也就是说,这个问题(客体)对于参与者(主体)没有什么意义。又比如,人们有时候会说,这些资料很有参考价值、粗制滥造的作品毫无价值、共同探讨人生的价值,等等,这里所讲的价值,是指人们对事物所发挥的作用或有用性的评价。因此,价值是反映人与外界事物关系的一个范畴,是指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外界事物的客观属性对人所发生的效应和作用以及人对这种效应和作用的评价。所以,任何一种事物的价值,从广义上说应包含着两个互相联系的方面:一是事物的存在对人的作用或意义;二是人对事物有用性的评价。[7]

明确了价值的概念,再来看什么是价值观、什么是企业价值观。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对金钱十分看好,有的人以地位为尊,有的人对权力非常青睐,有的人重视名誉,有的人以工作为荣……为什么人们的认识会有这么大的差别,这是因为他们的价值观不同。

价值观是一个哲学范畴,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它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8]

价值观的主体既可以是一个人、一个集团、一个阶级、一个社会,也可以是一个企业。这表明,企业也有价值观念的问题。任何一个企业都必须解决好干什么、怎么干,以及干得好坏的评价标准等问题。企业价值观就是企业及其员工的价值取向,是指企业在追求经营成功过程中所拥有的共同信念和判断是非的标准,是企业员工对企业存在的意义、经营目的、经营宗旨的价值评价,是企业全体员工共同的价值准则。

20世纪80年代,托马斯·彼得斯和小罗伯特·沃特曼对美国的优秀企业进行认真研究后得出结论:“我们研究的所有优秀公司都很清楚它们主张什么,并认真地建立和形成了公司的价值准则。事实上,如果一个公司缺乏明确的价值准则或价值观念不正确,我们就很怀疑它是否有可能获得经营上的成功。”[9]

国内外不少成功企业的经验表明,企业的价值观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意义和发展方向。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社会学家菲利浦·塞尔兹尼克(Philip Selznick,亦译为菲利浦·塞尔日利克)认为,“组织的生存,其实就是价值观的维系,以及大家对价值观的认同。”正因为如此,他们都十分注重企业价值观的塑造,号召企业员工创造性地工作,自觉推崇和尊重自己企业的价值观。

海尔公司“真诚到永远”的企业价值观,表明了对股东负责、对客户负责、对员工负责和对社会负责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提出“最佳服务精神”,把为顾客提供世界上第一流的服务作为最高的价值信念……凡此种种,说法虽然各异,但都表明了员工对企业价值的看法,并以此增强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凝聚力,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存在价值,回答了为谁生存、为谁发展、怎样生存和怎样发展的问题。

顺便指出,有的学者认为,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哲学由公司愿景、使命及核心理念(亦称核心价值观)三部分构成。诚然,这是一种学术的论争,我们基于企业价值观的重要性,将其独立于企业哲学之外专门论述,并不意味着对这一观点的否定。

[小思考2-4] 你认为,企业价值观究竟是什么,与企业哲学的关系如何?

二、企业价值观的构成

企业价值观作为企业员工共同的价值判断标准,它是一个由员工个人价值观、群体价值观和企业整体价值观构成的多元体。

1.员工个人价值观

一个人生活和工作在一定的组织中,总会在求生存、求发展的同时力求实现自我价值,企业员工也是如此。员工个人价值观是员工在工作、生活中形成的价值观念,包括人生的意义与工作目的,个人与社会、与他人、与企业的关系,以及对金钱、职位和荣誉的态度,等等。这些观念形成了员工在工作上不同的价值选择和行为方式。

员工个人价值观的形成,受其年龄、个性特征、需求结构、生活经历、生活方式、学识、能力、人生理想、兴趣爱好、社会风气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亚伯拉罕·哈罗德·马斯洛(Abraha Harol Maslow,1908—1970年)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提出了著名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 hierarch o needs),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①。这种理论把人的需求归纳为由低级到高级的五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生理需要;第二层次是安全需要;第三层次是感情和归属需要;第四层次是地位和受尊重的需要;第五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即发挥最大潜能,实现自身价值,成就其所能达到的最大人生目标,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人们通常按照需要的层次等级去追求需要的满足。

一般来说,在现代社会,人们追求低层次需要的满足已经不再是难题,而主要追求个性的发展、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企业员工个人价值观的多样化和复杂化不可避免。而员工个人价值观是企业整体价值观的基础。

2.群体价值观

群体价值观,是指特定群体在较长的历史进程中经逐渐积淀、升华而确立起来的作为文化体系的核心内容而存在的社会意识形态。具体地说,群体价值观,是以一定群体为主体,在一定的文化传统、历史条件的影响和制约下,基于群体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对事物持有的基本看法和态度。

群体价值观对内部社会成员的心理意向、行为模式从总体上发挥着持久、稳定的约束作用,直接影响到个人和组织的行为,是社会稳定运行的重要调节手段。

通常情况下,群体价值观既可以是正式的小群体所拥有的价值观,也可以是非正式的小群体所拥有的价值观。

正式的小群体是经过有计划地设计的组织层次,如企业内部的行政科室、生产车间和班组等。一般说来,它能强烈地反映出管理者的思想和信念,反映出企业的整体价值观。诚然,企业内部不同的正式群体有自己的职权范围和相对独立的价值准则和利益要求,因此与企业价值观有时可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摩擦与矛盾。但是,这种摩擦与矛盾是由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不完全一致而产生的,是一种非根本性的、目标一致的矛盾。企业管理者要善于从根本上进行协调,把企业内部不同群体的目标融入企业整体目标之中,使企业员工充分认识到只有实现了企业整体目标,各个群体的自身目标才有实现的可能,这有如“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的道理一样。

非正式群体,是指企业员工在共同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共同的情感、利益等人际关系因素而自然结成的一种联合体。在其内部,各成员配合默契,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企业组织的经济行为。非正式群体通常因为血缘、地缘、情感、利益等原因形成,血缘型如家庭群体,地缘型如老乡群体,情感型如“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等等。企业非正式群体一旦形成,必然有其相应的价值取向,并发挥一定的作用。当非正式群体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一致时,必然加速企业目标的实现,促进企业管理功效的加强,畅通信息交流的渠道,促进企业素质的提高,推进企业的发展。当两者的价值观发生矛盾时,非正式群体必然抵制企业正式群体,有碍企业经营管理的正常运行。企业管理者一方面要因势利导,发挥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为企业正式群体所用;另一方面,要正视非正式群体组织中出现的各种负面因素,善于化解由此而产生的各种矛盾,逐步把小群体价值观升华为大群体价值观,使之融合到大群体之中。

3.企业整体价值观

所谓企业整体价值观,是指企业全体成员共同认可的价值取向,是企业群体共同价值观念的反映。它是企业管理者和全体员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并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活动发生深刻影响的价值观。

企业整体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它具有综合性和高层次的特点。一方面,它是一种明确的哲学思想,它所包含的价值理想必须是远大的、必须符合企业长远和根本利益;另一方面,企业整体价值观是对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社会责任目标,以及员工全面发展目标的一种综合追求,以全面体现企业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一致性。它是员工个人价值观与群体价值观的统帅,对其发挥着指导与制约作用。企业员工和群体只有确立了整体价值观,才能使企业上下确立整体信念,使企业目标变成全体员工的共同抱负,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使企业成为全体上下追求共同目标的“自由王国”。

【知识窗2-3】

企业价值观的组成

作为企业哲学的共同价值观的形成,确立企业价值观是建设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的中心环节,这种共同的价值观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文化认同,包括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及企业良好风尚的树立、员工的归属感和共同的行为准则。②认识求同,指企业在发展方向、竞争策略、企业建设诸方面有一个共同的认识,以协调步调。③动作协同,即在取得了共同认识的基础上,全体员工齐心协力,心心相通,彼此支持,各部门共求进取,汇成一股合力。

具备以上三个条件,企业的共同价值观念就形成了,也就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哲学形成了。

【小案例2-2】

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把尊重雇员放在首位

尊重个人,是一个很简单的观念,但在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的管理中,它处于主导地位。

该公司制订了职业保障政策,使他们的雇员深受其惠。这一政策能尽量发挥雇员的才能,当工作要求改变时,仍然聘用他们;当发现他们在现时工作中有困难时,便给予他们另一种工作机会。对于那些最担心职业保障的人来说,公司这种能够避免被解雇和失业的政策,增强了雇员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对工作的献身精神。对职业保障的重视,是人们愿意为公司效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除了职业保障外,该公司对雇员极其尊重。在公司的管理工作中,处理人事问题所花的时间比处理产品问题的时间还多。作为一个企业,要考虑利润,但他们始终把人员放在第一位。因为他们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问题、志向、才能、挫折和目标,公司希望做到每个人都不会因经理人员的偏私和个人喜恶而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在这方面,他们创立了所谓“开门”的政策,即任何人员都可以直接向公司最高领导提出申诉。多年来,公司的福利,对于服务期限相同的所有雇员,不论其职位高低,都一视同仁。

在人际关系方面,该公司另一项重要的措施是不断提供晋升的机会。由于公司异常迅速地发展,提供了许多晋升的机会。公司的管理人员很少不是从所属单位中最低层挑选上来的,这是保持士气旺盛的一个要素。

来源 [美]托马斯·彼得斯,小罗伯特·沃特曼.寻求优势——美国最成功公司的经验[M].管维立,译.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5.

三、企业价值观的作用

俗话说,“有为才有位”。企业价值观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其重要地位是通过以下作用体现出来的。

1.精神支柱作用

企业价值观有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确立精神支柱的作用。企业价值观是企业领导者与员工判断事物的标准,一经确立并成为全体成员的共识,就会对成员产生长期的影响,甚至成为几代人共同推崇的信念,对企业具有持久的精神支撑作用。当员工个人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一致时,员工个人就会把为企业工作看做是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总要经历顺境和坎坷,一个企业如果能使其价值观为全体员工所接受,并受其引导,那么企业就具有了克服各种困难的强大的精神支柱。

2.导向和规范作用

企业价值观的导向和规范作用,是指企业价值观对企业及员工行为具有导向和规范功效。企业价值观是企业中占主导地位的群体意识,规范着企业管理者及员工的共同行为,使企业成员能够在具体问题上达成共识,从而可以大大节省企业的运行成本,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企业价值观对企业和员工行为的导向和规范作用,既是通过蕴含企业价值观的制度、规章等管理手段来实现的,更是通过群体意识和共同信念的引导来实现的。

3.凝聚激励作用

企业价值观的凝聚激励作用,是指企业价值观能产生凝聚力,具有激励员工释放潜能的功效。企业活力源于企业合力作用的结果。企业合力越强,所激发的活力就越旺盛。企业价值观的确立与认同,既是一个企业全体成员上下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的过程,也是一个凝聚合力、激励斗志的过程。首先,企业价值观并非天生,需要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不断地灌输与宣传,经过日积月累地潜移默化后,才能逐渐被接受并内化为企业价值观。这当中,需要企业管理者的宣传与倡导,以帮助全体成员深化对价值观的认识。其次,企业价值观以体现企业价值观的文化传统、时代意识和基本信念等来塑造企业精神,据以凝聚企业成员。最后,企业应健全配套机制,将企业价值观渗透到企业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每一环节,以此激励全体员工,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和日益繁荣。

【知识窗2-4】

企业价值观重要性语录

(1)主管人员,特别是高层主管人员是企业风气的创立者,他们的价值观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方向。

(2)经营者必须确立公司的理想和使命感,并不断以此勉励自己和员工。

(3)有正确的使命感,才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

(4)只有以使命感作为基础来经营公司,才会有发展的希望。

来源 (1)[美]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管理学[M].9版.郝国华,等,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3:325.

(2)[日]松下幸之助.经营管理全集[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3.

[小思考2-5] 你认为应当如何发挥企业价值观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四、企业价值观的类型

在西方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价值观经历了多种形态的演变,其中最大利润价值观、经营管理价值观和企业社会互利价值观比较典型,分别代表了三个不同历史时期西方企业的基本信念和价值取向。

1.最大利润价值观

最大利润价值观是一种最古老、最简单、局限性最大的价值观念。受这种价值观影响,企业全部管理决策和行为都必须服从最大利润这一终极目标,企业的利润率高低也就成为评价经营管理好坏的唯一标准。当利润和创新、信誉发生矛盾和冲突时,企业会很自然地选择前者,使创新和信誉服从利润的需要。这种价值观在18~20世纪初的工业化国家中盛行,目前仍有许多企业坚持这一观念。

从企业的发展阶段看,处于创业初期的企业一般容易选择这种价值观念,以获得最大利润,尽快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

2.经营管理价值观

经营管理价值观是指企业在规模扩大、组织复杂、投资额巨大而投资者分散的条件下,管理者受投资者的委托,从事经营管理而形成的价值观。一般地说,在这种价值观下,企业管理者除了尽可能地为投资者获得利润以外,还非常注重企业人员的自身价值的实现。也就是说,这是一种兼顾利润最大化与实现企业员工自身价值的企业价值观念。

从企业发展阶段看,这是企业发展到一定时期所持有的价值观。这个时期的企业的资本原始积累已经完成,企业发展进入成熟期,既要获得一定的利润,也要从企业的长远发展考虑,同时兼顾企业员工的自身利益。这样的企业,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中心,以关心人、爱护人的人本主义思想为导向,为员工提供适合个人发展的良好环境,给员工的发展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使企业获得长期发展的稳定人力资源与技术支撑。

3.企业社会互利价值观

企业社会互利价值观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一种西方社会的企业价值观,它要求在确定企业利润水平的同时,把企业、员工、社会的利益统筹起来考虑,不能失之偏颇。

企业不仅仅是为企业增加利润,为员工提供机会,为社会创造财富,还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以实现企业、员工与社会互利互惠的良性循环。正如美的集团提出的“为企业创造价值,为员工创造事业,为社会创造文明”一样,将员工、企业和社会三者利益统一起来,在创造价值、创造事业与创造文明中寻求平衡,求得共同发展与进步。

可见,上述不同类型的企业价值观,既是企业价值观在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三个不同阶段,也是企业在不同发展时期对企业的基本信念和价值取向所作出的不同选择与判断。我们所希望与追求的应当是企业社会互利价值观,这是目前为止企业价值观的最高境界。

【知识窗2-5】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本指引所称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应当履行的社会职责和义务,主要包括安全生产、产品质量(含服务,下同)、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促进就业、员工权益保护等。

第三条 企业至少应当关注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下列风险:①安全生产措施不到位、责任不落实,可能导致企业发生安全事故;②产品质量低劣,侵害消费者利益,可能导致企业巨额赔偿、形象受损,甚至破产;③环境保护投入不足,资源耗费大,造成环境污染或资源枯竭,可能导致企业巨额赔偿、缺乏发展后劲,甚至停业;④促进就业和员工权益保护不够,可能导致员工积极性受挫,影响企业发展和社会稳定。

第四条 企业应当重视履行社会责任,切实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互协调,实现企业与员工、企业与社会、企业与环境的健康和谐发展。

第二章 安全生产

第五条 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建立严格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操作规范和应急预案,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切实做到安全生产。

企业应当设立安全管理部门和安全监督机构,负责企业安全生产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 企业应当重视安全生产投入,在人力、物力、资金、技术等方面提供必要的保障,健全检查监督机制,确保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不得随意降低保障标准和要求。

第七条 企业应当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采用多种形式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重视岗位培训,对于特殊岗位实行资格认证制度。

企业应当加强生产设备的经常性维护管理,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第八条 企业如果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应当按照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妥善处理,排除故障,减轻损失,追究责任。

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应当启动应急预案,同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报告,严禁迟报、谎报和瞒报。

第三章 产品质量

第九条 企业应当根据国家和行业相关产品质量的要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切实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努力为社会提供优质、安全、健康的产品和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对社会和公众负责,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第十条 企业应当规范生产流程,建立严格的产品质量控制和检验制度,严把质量关,禁止缺乏质量保障、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产品流向社会。

第十一条 企业应当加强产品的售后服务。售后发现存在严重质量缺陷、隐患的产品,应当及时召回或采取其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或消除缺陷、隐患产品的社会危害性。

企业应当妥善处理消费者提出的投诉和建议,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

第四章 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

第十二条 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的规定,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建立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制度,认真落实节能减排责任,积极开发和使用节能产品,发展循环经济,降低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企业应当通过宣传、教育等有效形式,不断提高员工的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意识。

第十三条 企业应当重视生态保护,加大对环保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和技术支持,不断改进工艺流程,降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水平,实现清洁生产。

企业应当加强对废气、废水、废渣的综合治理,建立废料回收和循环利用制度。

第十四条 企业应当重视资源节约和资源保护,着力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防止对不可再生资源进行掠夺性或毁灭性开发。

企业应当重视国家产业结构相关政策,特别关注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要求,加快高新技术开发和传统产业改造,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

第十五条 企业应当建立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监控制度,定期开展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有关规定的,企业应当承担治理或相关法律责任。

发生紧急、重大环境污染事件时,应当启动应急机制,及时报告和处理,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五章 促进就业与员工权益保护

第十六条 企业应当依法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贯彻人力资源政策,保护员工依法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保持工作岗位相对稳定,积极促进充分就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

企业应当避免在正常经营情况下批量辞退员工,增加社会负担。

第十七条 企业应当与员工签订并履行劳动合同,遵循按劳分配、同工同酬的原则,建立科学的员工薪酬制度和激励机制,不得克扣或无故拖欠员工薪酬。

企业应当建立高级管理人员与员工薪酬的正常增长机制,切实保持合理水平,维护社会公平。

第十八条 企业应当及时办理员工社会保险,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保障员工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企业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做好健康管理工作,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按期对员工进行非职业性健康监护,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员工进行职业性健康监护。

企业应当遵守法定的劳动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确保员工的休息休假权利。

第十九条 企业应当加强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组织建设,维护员工合法权益,积极开展员工职业教育培训,创造平等发展机会。

企业应当尊重员工人格,维护员工尊严,杜绝性别、民族、宗教、年龄等各种歧视,保障员工身心健康。

第二十条 企业应当按照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社会需求,积极创建实习基地,大力支持社会有关方面培养、锻炼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第二十一条 企业应当积极履行社会公益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关心、帮助社会弱势群体,支持慈善事业。

注:此指引由财政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审计署、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10年4月15日联合颁布。

五、企业价值观的塑造

在如何塑造企业价值观的问题上,首先必须明确,塑造不是在为企业创造新的价值观,而是将企业已有的、模糊不清的价值观提炼出来,将原来的价值观中不适应企业发展的因素剔除出去。因此,在塑造企业价值观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以下基本指导原则。[10]

1.上下参与地提炼

企业价值观是在企业成员的思想意识中客观存在的精神元素,而不是从天而降的。企业领导者要善于从企业成员的言行中捕捉积极向上的思想火花,发动管理层和所有员工集思广益,对企业价值观做出详细定义。员工讨论得越充分,价值观内容就能定义得越细致,员工就越能准确地把握领导者和企业对他们的要求,明确他们需要努力的方向。

在提炼企业价值观时,不妨让企业全体成员思考下列问题:本企业领导和员工价值取向状况是怎样的,哪些对本企业有价值;本企业应该有什么样的价值观。企业所有员工价值观的一致是不可能轻而易举地达到的,应让大家共同参与讨论并提炼企业价值观,共享价值观一旦建立,其被员工接受和认同就会变得容易而且顺畅。

2.企业目标的反映

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发挥着巨大的影响作用。价值观的真实性和企业行为连续一贯符合价值观的程度要比价值观的内容重要。企业价值观应是公司长远目标的真实反映,两者具有内在一致性,让企业价值观指引和激励每一个人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奋斗。比如,通用电器公司的长远目标是:在我们服务的每一个市场中,要成为数一数二的公司,并且改革公司,拥有小企业一般的速度和活力;他们的核心价值观强调创新、强调个人——以科技及创新改善生活品质、个人责任及机会,就是与企业的长远目标完全一致的,是企业目标的客观反映。

3.生动具体地表达

企业价值观的塑造,是一个总结与提炼的过程。总结企业全体成员所共有的价值观,不可用生硬的概念和术语来表达,应该由领导表达为一幅生动具体的愿景,能够为所有员工认识并具有想象的空间。表达方式不同,激励效果就会不一样。只有将员工团结在为企业愿景奋斗的历程中,员工才能够深刻体会、认同并内化企业价值观。

4.简洁明了的语言

企业价值观可以用不同的方法陈述,但必须简单、清楚、直接而有力。宝洁公司注重产品品质和诚实经营的价值观是这样阐述的:“如果不能制造足斤足两的纯粹产品,去做别的正事吧,即使是去敲石头也好。”对员工和顾客,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倡导“给予每个员工充分的考虑,花很多时间使顾客满意”。沃尔玛的第一个价值观也十分明了:“我们把顾客放在前面……如果你不为顾客服务,或不支持为顾客服务的人,那么我们不需要你。”所有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5.坚持不懈地灌输

对企业领导者而言,企业价值观一旦确立,就要坚持不懈地向全体员工灌输。对有些与本企业价值观相背离员工的同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步一步地慢慢教化的过程。作为企业领导者,要不懈地向他的下属和员工灌输企业的价值观,唯有坚持才是正确的选择。

6.实实在在地转换

企业价值观不仅在于塑造和确立,还重在落实于全体员工的行动上。不能落实的企业价值观,只不过是一堆华丽的辞藻、一句空洞的口号,无人执行,难以信服。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必须树立起符合企业价值观的实实在在的榜样人物,领导带头学习,以身作则。领导者带头执行才能使一般员工信服,并应引导他们按照企业价值观的要求行事,长久则能使企业价值观内化为每个员工个人的价值观,并进一步“习俗化”,发挥企业价值观在经营管理上的作用。在这方面,大庆油田以“铁人”王进喜为榜样,推行“铁人精神”;北京百货大楼以张秉贵为榜样,践行“一团火”的企业精神,等等,都为我们做出了表率。

【小案例2-3】

一枚硬币的价值观

传说,香港著名企业家李嘉诚先生一次从家中出来,正当秘书为其开车门、他弯腰欲上车的刹那,不小心从上衣口袋掉出一个硬币。不巧的是这个硬币滚落到了路边的井盖下面。于是李嘉诚先生让秘书通知专人前来揭开井盖,小心翼翼在井下寻找该硬币。大约10分钟后,终于找到了硬币,于是李嘉诚先生“奖励”这位服务人员100元港币。有人不解,以为“落井”的这枚硬币有特殊身份,其实就是普通硬币。

李嘉诚先生这样解析:一枚硬币也是财富,如果你忽视它,它“落井”了,你不去救它,那么慢慢地财神就会离你而去;100元港币则证明李嘉诚先生对服务很满意,也是服务人员该得的报酬。

来源 一枚硬币的价值观.中华企业文化网,(2011-04-25)[2012-04-21].http://www.sinoec.net/Article/introduce/boss/Article_51636.html.

[小思考2-6] 李嘉诚先生的上述作法对塑造企业价值观会产生哪些作用?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又一重要组成因素,是学习企业文化必须了解的又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一、企业精神的含义

企业精神是什么?要弄清这个问题,有必要先弄清精神的概念。精神,首先是一个与物质相对应的哲学范畴,指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它存在于人脑中,表现在言论和行为上。精神的另一种含义是宗旨,即主要的意义,或者说“内容实质”。人们通常说领会文件的精神,也就是要把握文件的主要意义——宗旨。又比如奥林匹克精神,就是相互了解[11]、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这就是对奥林匹克宗旨的表述。

明确了精神的概念之后,再来看企业精神的含义。

企业精神,是指企业员工所具有的共同内心态度、思想境界和理想追求。它表达着企业的精神风貌和企业的风气,是企业职工观念意识和进取心理的外化。正因为如此,日本企业界将企业精神称为“社风”,即企业风气。

海尔集团在其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形成的企业精神,充分反映了企业良好的精神风貌。在第一个十年提出“无私奉献、追求卓越”,反映了海尔人力争十年创业,使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造出中国最好的冰箱的共同心声。第二个十年,在国内市场取得长足发展后,开始聚焦国际市场,以当年海尔工业园落成为标志,提出了“敬业报国、追求卓越”,反映出作为现代中国民族企业代表的海尔人报效祖国的强烈愿望。第三个十年,遍布全球的5万海内外海尔员工、海尔创世界顶级品牌的目标,都需要一种全球视野的共享价值,海尔新的企业精神——“创造资源、美誉全球”应运而生。[12]

可见,海尔的企业精神,既反映了海尔人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共同内心态度、思想境界和理想追求,也引领着海尔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创造辉煌。

应当指出,关于企业精神的概念,在学界并未形成统一的认识。有的认为,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同义语,囊括了企业的全部精神现象和精神活力;有的人将企业精神等同于企业价值观。

本书认为,上面的两种观点都说明了企业精神在企业文化中的重要性。但是,企业精神不等于企业文化,它只是企业文化的一个方面。如前所述,企业文化不仅包括精神文化,还有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尽管企业精神并不等于企业精神文化,但企业精神是企业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说明的是,企业精神与企业价值观,以及企业哲学,都是企业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哲学与企业价值观是企业精神的指导,企业精神又是企业哲学与企业价值观的体现。可见,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独立要素,既不能与企业文化相混淆,也不能与企业价值观、企业哲学相等同。正因为如此,本书才将企业精神作为企业文化的一个单独内容进行专门讨论。

[小思考2-7] 你认为,企业精神究竟是什么?它与企业文化的关系如何?

【小案例2-4】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企业精神:爱国、创业、求实、奉献

1.爱国

爱岗敬业,产业报国,持续发展,为增强综合国力作贡献。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积极承担作为特大型国有企业的历史使命,努力发展壮大公司实力,致力于产业报国。中石油以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集团为目标,加快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通过合理开发和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尽快完成由国内石油公司向跨国石油公司的转变、由单纯的“油气生产商”向具有复合功能的“油气供应商”的转变。

通过持续有效的生产经营和资本经营,依法向国家缴纳税费,为出资者提供理想的投资回报,不断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油气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和能源安全,为增强综合国力作出更大的贡献;积极引导广大职工把强烈的爱国热情融入到振兴祖国石油工业、加快集团公司发展的实践之中;教育职工爱岗敬业、奋发有为、勤勉自励,为提高公司业绩多作贡献,这是爱国主义最直接最充分的体现。

2.创业

艰苦奋斗,锐意进取,创业永恒,始终不渝地追求一流。

艰苦创业是中国石油工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展历程的真实写照。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复杂、激烈的形势下,更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知难而进,勤俭节约,反对浪费,力求避免决策失误。

紧紧扭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放,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解决前进中的问题。锐意进取,发扬“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英雄气概,积极拓宽发展思路,创造发展条件,开辟新的增长领域,谋求集团公司更大的发展。

永不满足,创业永恒。以创业的精神对待每一项工作,把每一个成绩当做新的起点,不断进行新的实践。努力建设一流的职工队伍,以一流的标准、一流的工作、一流的业绩,塑造一流的企业形象。

3.求实

讲求科学,实事求是,“三老四严”,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科技水平。

以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尊重科学,勇于实践,开拓创新,这是集团公司致胜的法宝。其关键是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

坚持求真务实,力戒形式主义。努力形成重实干、讲实效、看实绩的良好风气。按照“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以“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依靠科技进步促进集团公司发展。以超前的意识加强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技术的开发,掌握更多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努力把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不断提高集团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4.奉献

职工奉献企业,企业回报社会、回报客户、回报职工、回报投资者。

积极引导广大职工以王进喜、王启民、秦文贵等先进模范为榜样,竭诚奉献企业。牢固树立人才兴企的观念,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把优秀人才集聚到集团公司发展的事业上来,为职工施展才干创造更加广阔的空间。

通过合理利用国内外资源,以持续有效的生产经营为社会、客户提供优质、安全、清洁的石油、天然气、化工产品及优质的服务,为投资者提供理想的投资回报。努力保护和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为社会的繁荣和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依法保障职工享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民主权利。鼓励职工通过诚实劳动获取正当物质利益,树立把国家、社会、企业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职工个人合法权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在企业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改善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使公司的经营成果惠及每一名职工,为职工奉献更加美好的生活。

来源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精神:爱国、创业、求实、奉献.[2012-05-14].http://www.cnpc.com.cn/cn/gywm/qywh/qyjs/.

二、企业精神的培育

企业精神不是从天上降下来的。起先,它是在企业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自发形成的,初步的、朦胧状态的意向。企业精神要成为一种科学的、完善的文化形态,就需要企业领导者、公共关系人员、全体员工有意识地探讨、研究,设计和培养,使之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概括,把少数人的认识变为全体员工共同接受的精神概念。上述这一过程,就是企业精神的培育过程。因此,培育企业精神通常要抓好以下三个环节。

1.分析总结

所谓分析总结,就是对企业创建以来,已经形成了什么样的传统作风、行为模式和特点,现有文化之中哪些是积极向上的、激励人们前进的,哪些是保守落后的、是与现代化进程相悖的,以及企业特点、人员构成、企业发展历史等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和总结。

2.定格物化

这里所讲的定格物化,就是在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把企业中最优秀的因素加以条理完善,加上必要的设计,并增添理论色彩,用富于哲理的语言表述出来,形成制度、规范、文件、口号。这样可使基本的信念更加鲜明、更加突出、更加强烈,从而督促领导人员身体力行,使各级人员心领神会。

3.实践提高

要想使一种良好的企业精神深入人心,使之成为激动人心、激发斗志的力量,应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重视建议。企业员工蕴藏着极大的工作积极性和各方面的知识及技能,每个员工都希望用自己的知识、技能提高企业的效益,作为一个高明的企业领导和公关人员就应适应这种需要,因势利导,完善合理化建议制度,让员工把自己的热情、知识和技能贡献出来,使他们在企业发展中实现自我价值,获取成就感,增强对企业精神的认同感。

(2)奖励先进。企业要善于及时发现员工的工作成绩,以各种方式给以奖励,包括精神的、物质的。这是调动员工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奖励是一种“积极强化”,通过这种强化作用,可以逐渐把全体员工引导到企业精神的方向上来。

(3)提供培训。这是企业关心员工成长的表现,也是培育企业精神的重要一环。进行培训应将技术培训与作风培训相结合,并注意通过培训选拔人才。

(4)开展活动。通过举行文体活动、组织假日旅行、开设员工之家等活动,培养融洽的团队气氛,增强员工内部的交流与沟通。

(5)出版刊物。这主要指专为内部员工编发的定期或不定期的刊物。其主要内容包括:宣传企业精神,报道企业生产经营和财务等方面的近况、企业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报道重要的人事和组织的变动;内部技术交流、新发明、新技术和新纪录;发布同行消息,报道有关晋升、获奖和处分等情况,报道某人的突出成绩,刊登合理化建议及一些有奖问答、征文比赛之类的兴趣项目,以沟通领导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关系。

三、企业家与企业精神

企业家是企业的主要精神支柱,在企业精神的确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因此,我们必须讨论:企业家的含义、企业家应当具备的素质,以及企业家在企业精神培育中的作用等问题。

1.什么是企业家

一般人以为,企业领导者就是企业家,其实不然。企业家是企业领导者,但企业领导者并不一定都是企业家。企业家一词是从法语中借来的,其原意是指“冒险事业的经营者或组织者”。在现代企业中企业家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企业所有者企业家,作为所有者他们也从事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另一类是受雇于所有者的职业企业家。更多的情况下,企业家只指第一种类型,而把第二种类型称做职业经理人。

目前,企业家一词还没有一个权威的、统一的定义,不同的专家学者会给出不同的定义。法国早期经济学家让·巴蒂斯特·萨伊认为,企业家是冒险家,是把土地、劳动、资本这三个生产要素结合在一起进行活动的第四个生产要素,他承担着可能破产的风险。英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认为,企业家是以自己的创新力、洞察力和统率力,发现和消除市场的不平衡,创造交易机会和效用,给生产过程提出方向,使生产要素组织化的人。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企业家是不断在经济结构内部进行“革命突变”,对旧的生产方式进行“创造性破坏”,实现经济要素创新组合的人。美国经济学家、“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也认为,企业家是革新者,是勇于承担风险、有目的地寻找革新源泉、善于捕捉变化,并把变化作为可供开发利用机会的人。

2.企业家应当具备的素质

企业家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他们既是企业的法人代表,又是企业的精神支柱。一个好的企业,必然有一个优秀的企业家。一个不思进取、思想保守的企业家,企业发展必然受阻,甚至衰败。浙江富润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赵林中对此作了十分精辟的概括:“办好企业,光靠厂长一人不行;但搞垮一个企业,一个厂长足矣。”[13]英国铁路局局长彼得·派克指出,企业家是一个充满创造意向和精力,承担风险和制造风险,掌握他人错失的机运,洞悉未来、掌握未来的人。可见,企业家素质对于一个企业的兴衰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一般说来,企业家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品格素质、工作作风、知识素质、能力素质、性格和个人气质等方面。

(1)良好的品格素质。大凡成功的企业家,无不体现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献身精神。企业家必须严于律己,率先垂范做廉洁自律的榜样,正所谓“公生明,廉生威”。一个企业家,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绝不能为了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追求企业的最大利益,而置社会公德和国家法律于不顾。企业家是企业经营管理的组织者和指挥者,在待人处事中,应具有广阔的胸襟,豁达大度,宽以待人;胸怀全局,目标远大,不计较一时名利得失;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胜不骄、败不馁;精诚合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奋斗。

(2)踏实的工作作风。企业家要有求实、务实、扎实的工作作风,要讲求实效、不空谈、实事求是;要有认真、踏实的处事作风,在处理繁杂的经营管理事务中,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以诚待人,光明正大;公正处事,不徇私情。

(3)系统的知识素质。企业家只有具有解决生产、供应、销售、管理、财务和其他需要解决的问题所必需的知识,才能胜任复杂的企业经营管理活动。

(4)过硬的能力素质。企业家应当具备的能力素质包括:分析能力、决策能力、指挥能力、协调能力、用人能力和开拓能力。

(5)坚毅理智的性格。只有百折不挠、意志坚韧的人,才能承受各种艰难险阻的考验,才能矢志不移地为实现企业的远大目标而努力奋斗。企业家还要有冷静的头脑,能够控制自我,把握自己,沉着、从容地面对各种复杂的环境,理智地处理各类棘手问题,做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6)鲜明的个人气质。企业家应当具有良好的人格魅力。企业家的个人形象代表着企业,在国际商务活动中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家和民族的对外形象。因此,企业家应在仪表、仪容和衣着举止上形成自己独有的风度,以气质和魅力博得公众好感,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总之,企业家应当跟随时代发展的潮流,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在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迫切需要,应当引起企业界及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3.企业家在企业精神培育中的作用

首先,企业精神的形成离不开企业家的总结和提炼。企业精神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对企业长期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总结提炼企业精神,需要企业家围绕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企业的发展愿景等一系列问题,本着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开拓进取的精神,总结过去、规划未来,从中探索、提炼出蕴藏在企业广大员工中具有规律性、本质性的东西。

其次,企业精神需要企业家倡导。企业精神形成后,并非一劳永逸,而是需要企业家继续倾注心血培育和浇灌,坚持不懈地倡导。这些工作包括动用企业的舆论宣传工具,向企业员工进行灌输,造成一种强烈的舆论氛围,使企业精神深入人心;重视企业员工的培训,提高员工的文化素质,提升对企业精神的认同感;将企业精神的内容具体化,落实到各个部门、各个层次的工作中,使企业精神在组织的各个部门、各个层次中生根、开花、结果。比如,希尔顿国际酒店集团的“今天,你对客人微笑了没有?”的企业精神,就是通过其创始人希尔顿不辞劳苦地奔走于世界各地的希尔顿分店,不厌其烦地宣讲才扎根于员工心中的。

再次,企业精神的内容需要企业家不断更新。时代的发展、形势的变化、企业生产经营实践的丰富,都要求企业不断地更新观念,给企业精神注入新的内涵,为企业增添新的活力。这就要求企业家要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对变化了的实际情况作出科学的分析与客观的判断,以形成新的观念、新的概念,提出新的企业精神。比如,海尔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提出不同的企业精神就是很好的例证。

最后,企业精神的贯彻需要企业家率先垂范。企业家提出企业精神后,需要自己身体力行,成为企业精神最忠实、最彻底的践行者。企业家要用自己言行一致、以身作则的模范行为影响干部、带动员工。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如果企业家说一套,做一套,“上梁不正下梁歪”,企业精神就会一文不值。

【小案例2-5】

今天,你对客人微笑了没有?

被誉为“全球旅馆业之冠”的美国希尔顿国际酒店集团的创始人康拉德·希尔顿绝对称得上是一个传奇人物。

1919年希尔顿离开家乡新墨西哥州去往得克萨斯州,以仅有的500美元作资本,买下蒙布勒饭店,开起了第一家希尔顿旅馆,开始创立希尔顿旅馆业王国,在不到90年的时间里,从一家发展到100多家,遍布世界五大洲的各个城市,资产达数百亿美元,并成功吞并了号称“旅馆之王”的纽约华尔道夫的奥斯托利亚旅馆,还买下了号称“旅馆皇后”的纽约普拉萨旅馆,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旅馆业NO.1。

有一天,希尔顿踌躇满志、颇为得意地向母亲谈起他如何赚钱有方。他母亲淡然一笑地说:“你拥有5 000万资金又有什么了不起,知道比这更值钱的东西是什么吗?”希尔顿被问住了,母亲又说:“我看,做生意除了要对顾客诚实之外,你还得想出一个简单可行、又不花钱、又行之久远的办法,去争取顾客的反复光临。只有这样,你的旅店才会前途无量,资金才能不断增加。”母亲的话让希尔顿苦苦思索,寻找那“简便”、“可行”、“不花本钱”、“行之久远”四项合一的赚钱之道。终于,他悟到了,那就是“微笑”。

希尔顿视微笑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唯一途径,并以此为基本企业理念,在员工队伍中大力提倡微笑服务。80多年来,希尔顿旅馆生意如此之好,财富增长如此之快,其成功秘诀就在于牢牢确立自己的企业理念,并把这个理念贯彻到每一位员工的思想和行动之中,旅馆创造了“宾至如归”的文化氛围,注重企业员工礼仪的培养,通过“微笑服务”体现出希尔顿的独有魅力。希尔顿自己则是在这80多年中,每天从这一洲飞到那一洲,从这一国飞到那一国,专程去了解希尔顿国际酒店集团的员工是否在贯彻着“希尔顿的礼仪”。他有一本专著《宾至如归》,而今已成为每个希尔顿国际酒店集团员工的“圣经”,而当得知希尔顿要亲自前来视察时,员工们就会立即想到希尔顿肯定会问你:“今天,你对客人微笑了没有?”

来源 张百章,何伟祥.公关礼仪[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知识窗2-6】

每个人怎样具备自驱力

美国有一本畅销书把激励分为1.0、2.0、3.0三个层次。

激励1.0假定人类是为了生存而奋斗,也就是说,如果我不去工作,我就没有饭吃、没有衣穿,这是迫于生存的压力;激励2.0则假定人类还会对其环境中的奖惩做出反应。激励1.0和2.0都是他驱动,是外部激励。而激励3.0是内在激励,自我驱动。其动力来自于为了让世界变得更好而不断地去学习和创造。具备了这种自驱力就会达到更高的境界。

激励3.0有三个基本元素:自主、精熟和目标。

“自主”有两个特征,一是自主驱动去做好应该自己做好的事;二是必须要有一个可以自主驱动、自主创新的平台。海尔现在推进的“人单合一”双赢模式(以经营人为主体进行核算,把传统的企业财务报表转化为自主经营体中每位员工的三张表——损益表、日清表和人单酬表),就符合这两个特征:一是可以自主驱动每个人的“人单合一”;二是创造了很好的平台,也就是海尔的“倒三角”组织(围绕为用户创造价值这一共同目标,打通企业内部的全流程体系,通过互相咬合承诺的机制,将企业内部所有人包括支持平台的人员整合起来,共同为离用户最近的一线人员提供资源支持),组织架构从层级结构变成了矩阵网络,大家形成了一个整体,每个人都是自己的CEO。

现在海尔的模式创新推进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也有很多人始终没有跟上节奏,没有跟上节奏的原因首先就是在自主阶段出了问题。自主的反面是不自主,不自主的表现形式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三自”:自恋、自负,最后变得自卑。所谓自恋,就是非常相信自己过去熟悉的那一套是对的,所以在模式创新推进上总是格格不入,有人甚至觉得新模式有什么必要呢,有什么价值呢?自然也就不能自主驱动进行新模式探索。在这个情况下可能就到了第二步,就是自负了,觉得自己的决策肯定没问题,我发布命令你们照着做就行了,结果导致失败,而失败之后就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老路走不通,新路又不能去探索,总是把自己夹在中间,觉得我怎么老是不行呢?也非常恨自己为什么做不上去,久而久之,就变成了自卑。

“精熟”就是把自主创新、自我导向的事情做到更好,直到极致。精就是精确,熟就是熟练。怎样才能进入这个阶段呢?也有两个条件,第一要参与,第二要经过痛苦的磨炼。

所谓参与就是要亲手去做,但绝不是越俎代庖,而是要真正悟透战略,找到正确的路径。所谓磨炼,就要不怕失败,但不是蛮干,而是为了尽量避免失败,把预算的工作做到前面去。荷兰的哲学家巴鲁赫·斯宾诺莎有一句名言:“如果你不想,会找一个借口;如果想做,会找一个方法。”如果不停找借口,就是不想做。

这个“目标”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数量的目标,而是要真正达到一个非常高的境界,可以理解为振兴商业、重塑世界,为此需要挑战自己的极限,去争取一个更大、更持久的世界级的目标。海尔现在的模式创新就符合这个要求。为什么呢?因为海尔的模式创新具备时代性和国际性的特点。所谓时代性,就是符合互联网时代的需要,但目前别人还没有做,他们率先探索了。所谓国际性,就是对所有的企业都有用,无论国内企业,还是国际企业都认可这个模式,而且可以学,并且学了还有好处。就像国际上大家都曾经学习的日本的全面质量管理(以质量为中心、全员参与为基础的管理方法),以及后来美国的六西格玛(用于描述在实现质量改进时的目标和过程,旨在于生产过程中减少产品及流程的缺陷,提高品质)一样,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给整个世界范围的企业管理带来非常大的变化。

所以,回过头来看以上三个元素,它们是逐级递进提升的。在自主阶段是自我导向去做好应该做的事情;到了精熟阶段,就是把事情做到极致;到了目标阶段,就是要做到世界级的水平,达到改善人类生活,让世界更美好的目标。

很多人一方面在理性上明白自驱力的重要性,但另一方面在实践中又觉得很难做到。我个人对自驱力的理解和感悟可以总结为两点,第一是要珍惜自己的工作机会,第二是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只有你才是你自己的心理医生。

自驱力来自人的内心,如果内心不能做到这一点,自驱力就很难实现和持续。1966年,我上高中的时候,所在的学校是山东省的重点中学。本来是很好的学习环境,但遇上特殊年代,到处停课闹革命。所有的同学一部分上山下乡,一部分支援到边疆,还有的就到了工厂。我算是比较幸运的,到了工厂,但是不管到哪儿都是到最底层。正是因为到了社会最基层,从基层干起,反倒成为我今天最宝贵的财富,这个经历可能比单纯的学历更重要。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不管碰到什么困难,只要你的目标明确,你就应该自己说服自己,自己激励自己。

来源 张瑞敏.每个人怎样具备自驱力.经济日报,2012-05-11.http://paper.ce.cn/jjrb/html/2012-05/11/content_207624.htm.

【本章小结】

企业哲学就是在企业生产经营与管理的范围内,在人和物及经济规律之间寻求和谐,对企业中人与物、人与经济规律的关系问题作出回答,以形成对人、物和经济规律的根本关系的认识。企业哲学一般应包括或体现人本观念、市场观念、竞争观念、效益观念、创新观念、长远观念、社会观念和民主观念。企业哲学的形成分为幼稚期、发展期、反思期和稳定期,可以分为企业家型企业哲学、环境型企业哲学和团队型企业哲学三种类型。企业哲学的培育应当注重普遍与特殊相结合、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和分析与综合相统一。

企业价值观就是企业及其员工的价值取向,是指企业在追求经营成功过程中所拥有的共同信念和判断是非的标准。企业的价值观,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意义和发展方向。它是一个多元体,一般由员工个人价值观、群体价值观和企业整体价值观构成。企业价值观具有精神支柱、导向和规范及凝聚激励作用。最大利润价值观、经营管理价值观和企业社会互利价值观是三种比较典型的企业价值观。塑造企业价值观,应当遵循上下参与地提炼、企业目标的反映、生动具体地表达、简洁明了的语言、坚持不懈地灌输、实实在在地转换等基本原则。

企业精神,是指企业员工所具有的共同内心态度、思想境界和理想追求;是企业文化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独立要素。培育企业精神要抓好分析总结、定格物化和实践提高三个环节的工作。企业家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品格素质、工作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性格和个人气质等方面。企业家在企业精神培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总结提炼、积极倡导、不断更新和率先垂范的作用。

【关键术语】

企业哲学 企业价值观 企业精神

【基本训练】

一、观念应用

运用“企业家是企业精神支柱”的观点,结合[小案例2-4]、[知识窗2-6],列举一至两位你所了解的企业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二、案例分析

案例:

企业家要树立正确财富观

山西煤老板又一次高调地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根据媒体报道,日前,山西煤老板邢利斌在海南三亚为女儿举办大型婚礼,嫁妆是6辆法拉利。在婚礼上,邢利斌还请来众多大牌明星开演唱会。婚礼总费用超过7 000万元,盛况堪比春节联欢晚会。

按理说,邢利斌花自己的钱为子女办婚礼,别人似乎无权干涉,更不能加以指责。不过,这场婚礼的花费毕竟不是一个小数目,对普通工薪家庭而言,几代人夜以继日地工作,恐怕都赚不来这个天文数字。这种豪掷千金操办婚礼的做法显然不合时宜,也难免遭到质疑。

尽管此后邢利斌本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上述“7 000万嫁女事件”做了一一澄清,但这一事件所产生的余波仍在持续发酵。在喧嚣的质疑声中,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和思考一个问题:企业做大了,钱袋子鼓起来了,企业家应该用什么样的观念和思维来对待这些财富?换言之,企业家的钱该怎么花?

企业家是一个拥有较多社会物质财富、较高社会地位和较强话语权的特殊群体,其言行举止在社会上具有一定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企业家也是企业的掌舵人和领航者,透过企业家的财富观及行为所展示出的企业家形象,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前途,也将对社会整体风气产生影响。

多年来,不少企业家特别是一些民营老板,迷恋于“钱生钱”的资本逻辑,热衷于炒房、炒农产品等投机行为,或者购置名车豪宅,在红白喜事中极尽铺张浪费之能事,给公众留下了极其不好的印象,也彰显不少企业家财富观的扭曲。

对于企业家而言,真正的财富不仅是金钱化的货币积累,更重要的是由信念、道德、品质、态度、方法及其实践整合成的具有丰富内涵的企业家精神。企业家要树立正确的财富观,首先要努力积累财富,但要取之有道,要守法律、讲道德、有诚信,这是企业家有能力、有勇气担当社会责任的重要基础。

有了财富积累以后,企业家要学会把钱花在“刀刃”上。这个“刀刃”,是指企业家要把钱花在企业自身的技术改造、扩大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劳动者收入等方面,努力推动企业和行业发展水平的稳步提高。这个“刀刃”,也是指企业家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家是我国先富群体中的一员,应该把创建和谐社会作为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应该继续保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作风,坚决杜绝铺张浪费、骄奢淫逸,不忘回报社会,特别是帮助贫困落后地区摆脱贫困,共同推动社会进步。

从政府层面来说,既要积极从思想上、文化上引导企业家树立正确的财富观,也要加快研究金融体制创新,积极搭建投融资平台,让企业家的财富拥有更多的投资渠道,引导企业家的资金更多地投向民生领域,使企业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对中国的企业家而言,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把自己的钱袋子用得恰到好处,恐怕比挖空心思赚钱更需要大智慧。

来源 林火灿.企业家要树立正确财富观.经济日报,2012-04-11.http://paper.ce.cn/jjrb/html/2012-04/11/content_202066.htm.

根据案例讨论下列问题:

(1)企业家应当树立什么样的财富观?

(2)企业家行为对企业文化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3)联系[小案例2-3]中李嘉诚先生对待一枚硬币的态度,应如何看待邢利斌为女儿婚事大操大办的行为?

[1][美]托马斯·彼得斯,小罗伯特·沃特曼.寻求优势——美国最成功公司的经验[M].管维立,译.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5:13.

[2]毛泽东.唯心历史观的破产[M]//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512.

[3]张燕?.企业经营哲学[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7.

[4]叶生.企业哲学模型 企业家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转化器.新浪财经,(2005-12-09)[2012-04-08].http://finance.sina.com.cn/leadership/jygl/20051209/17312187204.shtml.

[5]叶生.企业哲学模型 企业家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转化器.新浪财经,(2005-12-09)[2012-04-08].http://finance.sina.com.cn/leadership/jygl/20051209/17312187204.shtml.

[6]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资本论(第一卷)[M].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7]百度百科.价值.[2012-4-17].http://baike.baidu.com/view/208414.htm.

[8]百度百科.价值观.http://baike.baidu.com/view/135672.htm.

[9][美]托马斯·彼得斯,小罗伯特·沃特曼.寻求优势——美国最成功公司的经验[M].管维立,译.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5:139.

[10]王吉鹏.价值观塑造八项原则 提炼核心并非创造新的原则.新浪财经,(2005-11-18)[2012-04-21].http://finance.sina.com.cn/leadership/stragymanage/20051118/16102130879.shtml.

[11]亦译成“相互理解”。

[12]详见本书[知识窗5-2]海尔企业精神、工作作风的演变。

[13]卫铁民.搞垮一企业一个厂长足矣 两会代表委员一言集.新华网,2003-03-14[2012-05-14].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3-03/14/content_778042.ht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