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纵向互补知识及其交换

纵向互补知识及其交换

时间:2023-06-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0.4 纵向互补知识及其交换纵向互补知识是指某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互补知识。基于增长极的纵向互补知识是以极核为中心呈放射状向周围双向转移的知识扩散过程。图10-1 基于“增长极”的纵向互补知识图10-2 跳跃式纵向互补知识图10-3 双向式纵向互补知识

10.4 纵向互补知识及其交换

纵向互补知识是指某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互补知识。本文将其分为基于增长极、跳跃式和双向式三种类型。基于增长极的纵向互补知识是以极核为中心呈放射状向周围双向转移的知识扩散过程。极核的知识带动或引导产业链上下游知识的发展,与此同时,周围知识又对极核的知识形成补充与提升,如图10-1。跳跃式纵向互补知识是从一地呈跳跃式传播到另一距离较远的地点,主要原因不仅是地区知识势能差,而且是产业链其他环节的知识与其形成互补,如图10-2,这也是形成产业集聚的主要原因。Venables(1996)在两国经济模型中,阐述了由于供求关系和中间品的贸易成本,公司愿意定位在靠近上游供应商或下游购买者的地方,上游和下游厂商的相互靠近的位置优势,将吸引该行业其他公司集中在一地或几地。德国巴斯夫(Basf)、拜耳(Bayer)及中国万华等将其聚氨酯原料MDI生产转移到上海、浙江一带,主要是因为当地聚氨酯下游工业的蓬勃发展。双向式纵向互补知识是知识(甲)从A地转移到B地,与B地知识(乙)形成互补,知识(乙)经发展后又传回到A地,对知识(甲)又形成补充的知识扩散过程,如图10-3。它是跳跃式互补知识的一种更高形式。典型例子是,德国聚氨酯原料MDI、TDI技术首先转移到日本,与日本原有的合成革技术形成互补,使日本的聚氨酯产业升级;后来日本先进的合成革技术又转移到德国,与德国的聚氨酯产业形成集聚。

img55

图10-1 基于“增长极”的纵向互补知识

图10-2 跳跃式纵向互补知识

图10-3 双向式纵向互补知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