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综合评价结果与分析

综合评价结果与分析

时间:2022-06-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五)综合评价结果与分析1.综合评价结果利用前面各指标标准化后的数值,根据绿色富民湄潭建设考核评价模型,计算出各年份的综合评价值(表37)。图34 生产发展综合评价值及各指标实现程度从图34可以看出,从2006年新农村建设以来,绿色富民湄潭建设在生产发展方面稳步提高,年年增长,到2010年,生产发展的实现程度达到67%。

(五)综合评价结果与分析

1.综合评价结果

利用前面各指标标准化后的数值,根据绿色富民湄潭建设考核评价模型,计算出各年份的综合评价值(表3‐7)。

表3‐7 绿色富民湄潭建设综合评价结果

img17

“—”表示缺少该指标数据。

2..评价结果分析

本章的综合评价主要是围绕着“二十字方针”的要求来进行的,由于管理民主的指标数据是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获得的,在问卷中只是要求调查对象大致地评价绿色富民湄潭建设开始、中间和目前管理民主的状况,只能获取到管理民主状况2006年、2008年、2010年三个截面的数据,所以只能计算出这三个年份的综合评价值。从表3‐5的标准化数据发现,各项指标的实现程度基本上都在保持上升,其中有些指标到2010年的时候已经能够接近或者超过设定的目标值,实现程度达到了100%,这些指标分别是:农业劳动生产率、农村恩格尔系数、农村人均受教育年限、通公路行政村比重、对村务公开的满意程度,还有村民自治制度完善率。

根据表3‐7数据绘制了图3‐2关系曲线,这样能更直观地看出从2006年到2010年绿色富民湄潭建设的进程状况。

img18

图3‐2 2006—2010年绿色富民湄潭建设综合评价值

从图3‐2可以看出,从2006年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绿色富民湄潭建设总体进程呈进步趋势,总体综合评价值从起始年的0.67,增长到2008年的0.72,再到2010年的0.81,根据制定的综合评价标准,2010年湄潭县初步实现新农村建设标准。从图3‐2中可以看出,在2006年到2010年的五个准则层中,生产发展的实现程度最低,一直处于最后一位,然后到生活宽裕,再到村容整洁,乡风文明和管理民主的实现程度则比较高。另外,还可以看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也都处于上升趋势,并且逐年增长,其中生产发展和村容整洁的进步幅度最大,从起始年到2010年进步了19%;生活宽裕进步了17%,实现了“富民”的目标,这是难能可贵的;管理民主进步了12%。而乡风文明虽然从图形上看,处于逐年下滑的趋势,但是下滑幅度不大,下滑6%,并且每年的乡风文明实现程度仍保持在较高的水平,都达到了90%以上,这种下滑趋势主要是由于个别指标的下滑所导致,后面具体分析。2010年管理民主的实现程度最高,达到了98%,生产发展的实现程度最低,为67%。

另外,根据表3‐5和表3‐7的数据,通过计算后绘制了图3‐3,主要是绿色富民湄潭建设2006年、2008年、2010年的总体评价值与当年各指标实现程度的标准偏差的情况。

img19

图3‐3 湄潭绿色富民发展动态

从图3‐3可以看出,绿色富民湄潭建设综合评价值不断在提升,而各指标当年实现程度的标准偏差值则在不断下降,这说明绿色富民湄潭建设进程在进步、水平在提高,并且各项指标正逐渐地齐头并进,各指标之间的实现程度的差距正在缩小,指标正在均衡发展。从总体上看,绿色富民湄潭建设的进程是良好的,下面按“二十字方针”分析各指标的情况。

生产发展。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重头戏,是各项要求的排头兵,没有生产的发展,农民的生活就谈不上富裕,就没有条件享受精神文化生活,也没有经济收入来建设美好的村容环境,管理民主就更加成为一纸空谈。根据表3‐5和表3‐7绘制了生产发展综合评价值及各指标的实现程度图(图3‐4)。

img20

图3‐4 生产发展综合评价值及各指标实现程度

从图3‐4可以看出,从2006年新农村建设以来,绿色富民湄潭建设在生产发展方面稳步提高,年年增长,到2010年,生产发展的实现程度达到67%。指标人均GDP的实现程度相对比较低,实现程度尚未超过40%,而人均粮食产量则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基本保持在77%以上。人均GDP、农业劳动生产率、单位面积农用机械总动力、农村非农产业劳动力比重,这四个指标均在逐年上升,并且增长趋势良好,其中绿色湄潭建设以来增长幅度比较大的指标为单位面积农用机械总动力增长了37%,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了33%,人均GDP增长了19%,农村非农产业劳动力比重增长了9%。这些数据能够说明,自绿色富民湄潭建设以来,农业现代化正在稳步发展,农村劳动力结构不断优化,农业生产能力正在逐步提升。人均粮食产量和有效灌溉率这两个指标则在某段幅度内上下波动,其中人均粮食产量的实现程度在77%~90%之间波动,从2006年的77%上升到2009年的90%后,2010年的人均粮食产量有所下降,这可能与2009年末2010年初贵州大部分地区旱情比较严重,影响了粮食产量有关,所以导致了人均粮食产量的降低,但是湄潭县人均粮食产量在全省范围内还是属于比较高的水平,基本能达到人均500千克左右。不单单是粮食产量高,在大米的质量和品牌上更是略高一筹,湄潭“茅贡”牌优质大米连续五年荣获全国优质稻米博览会金奖,被誉为“中国第一米”。有效灌溉率从2006年52%的实现程度缓慢增长到2008年62%的实现程度后,有效灌溉面积在2009年有所减少,导致了2009年有效灌溉率的实现程度稍微有所下降。根据湄潭的统计公报,2009年湄潭县有效灌溉面积为12780公顷,比上年减少1416公顷,这也可能与当年的旱情有关。到2010年,有效灌溉率的实现程度又出现了反弹,达到了新农村建设以来最高的实现程度64%。从新农村建设以来,湄潭县就以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为重点,先后实施了高新农业示范园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水毁复垦、河道治理等一大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尤其是结合“烟水配套工程”的实施,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为绿色富民湄潭建设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总的来讲,绿色富民湄潭建设生产发展势头良好,各项指标正在稳步增长,这与湄潭走“产业强县”的道路是分不开的。湄潭县结合实际,提出“突破茶叶产业,稳定烤烟产业,巩固畜牧产业,做大做强茅贡米业”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按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从抓农业基础设施、产业基地、品牌宣传和扶持龙头企业等方面着手,全力发展绿色、有机特色产业。通过近年来的倾力打造和精心培育,湄潭农业产业化进程日益加快,全县“茶、米、烟、畜、油、椒”等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生活宽裕。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各项要求的发展终究是为了让农民过上有保障的比较宽裕的生活,只有通过“富民”使农民生活有保障了,农村社会才会稳定。根据表3‐5和表3‐7绘制了生活宽裕综合评价值及各指标的实现程度图(图3‐5)。

img21

图3‐5 生活宽裕综合评价值及各指标实现程度

从图3‐5可以看出,2006年至2010年间,湄潭农民的生活宽裕程度也是在逐年提高,从2006年62%的实现程度提高到了2010年79%的实现程度。指标每千农业人口乡村医生和卫生员数与指标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实现程度相对较低,都在60%以下,但是两个指标均在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相对要快,指标每千农业人口乡村医生和卫生员数增长比较缓慢,这说明从设定的目标来看农村卫生资源的拥有量还是比较贫乏。从全省范围来说,贵州省农村医疗卫生资源与其他省份相比是不足的,但是自新农村建设以来,湄潭的农村卫生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由表3‐4可以看到,该指标从2005年到2006年比其他年份有较为明显的增长,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覆盖湄潭全县,覆盖率为100%,2010年的参合率达到了95%以上。指标农村恩格尔系数和安全饮用水比重的实现程度则保持在较高的水平波动,实现程度均在80%以上,2010年农村恩格尔系数从新农村建设以来首次降到40%以下,达到了预定的目标,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湄潭农村社会在这一年达到了富裕型阶段。安全饮用水比重在2008年稍微下降,其他年份均保持在97%以上。农村人均住房面积、农村百户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水平、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这三个指标的实现程度处于较快增长趋势,其中增长幅度较大的指标是农村百户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水平和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增长幅度分别为46%和48%,这说明湄潭农村居民的住房条件和生活水平正在逐步提高,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农民生活有保障,2010年湄潭农村百户家庭就拥有31辆摩托车、106台彩色电视机、93台洗衣机、53台电冰箱、165部手机,农村人均住房面积33平方米。特别是绿色富民湄潭建设以来,湄潭着力打造的“黔北民居”新村建设,更是成为了绿色富民湄潭的标志,湄潭农户的砖混结构黔北民居建房风格,引起了各级领导和国内外人士的广泛关注,特别是以田家沟为代表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通过中央电视台、人民网、新华网、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后,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总的来说,绿色富民湄潭在“富民”(生活宽裕)方面,湄潭农民的日子正一天比一天好,各项农村社会事业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正如湄潭县的宣传语:“走,到湄潭当农民去!”

乡风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单单是建设生产发展、物质生活宽裕的农村,而是既要物质生活宽裕又要精神文明的新农村,建设乡风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根据表3‐5和表3‐7绘制了乡风文明综合评价值及各指标实现程度图(图3‐6)。

img22

图3‐6 乡风文明综合评价值及各指标实现程度

从图3‐6可以看出,乡风文明的综合评价值一直保持在很高的水平,每年都达到了90%以上,但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变化幅度不大,下滑幅度仅为6%。通过观察发现,这种下滑趋势是由于文教娱乐支出比重和万人刑事案件立案件数两个指标的下降而另外三个指标的微增长导致的。尽管如此,并不能由此推断出湄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乡风文明程度越来越差。其主要原因在于:第一,由于刑事案件立案件数是从《湄潭统计资料汇编》上获取的,没有区分刑事案件是在农村社会还是在城镇社会发的案,该指标使用的是全县数据,对农村社会的说明性并不是太强。根据我们的访谈可知,湄潭县80%的刑事案件发生在县城,因此该指标对乡风文明的权重比较低。第二,万人刑事案件立案件数这个指标在2009年以前的实现程度都达到100%,只在2009年和2010年两年有所下降,但是实现程度仍比较理想,保持在80%以上的实现程度。第三,文教娱乐支出比重虽然下滑幅度比较大,但从统计资料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中发现,农村每年文教娱乐的消费是在增长的,这种矛盾是由于农民快速增加收入的消费主要在修建住房和耐用消费品等改善生活条件方面上,文教娱乐消费的增长速度比不上总消费的增长速度,所以文教娱乐支出比重才会下降,这种大幅度的下降导致了乡风文明综合评价值在其他指标增长时出现了很小的下降。第四,农村人均受教育年限、计划生育率和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三个指标的实现程度都逐年增长,这至少说明了农村居民的人口素质在提高,生育观念在进步,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这三个指标之所以是微增长,是因为从2006年开始,这三个指标的实现程度就已经达到了92%以上,保持在很高的水平上,增长空间比较小。从表3‐7还可以发现,这三个指标从2005年到2006年是有比较明显的增长的,这说明绿色富民湄潭建设前后相比较,乡风文明程度是有进步的。总之,不能因一两个指标数值下降导致乡风文明的综合评价值的小幅度下降,就推断出湄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乡风文明方面出现了退步的趋势,绿色富民湄潭建设乡风文明的综合评价水平与其他几个准则相比较,是保持在最高的。在实践过程中,湄潭县根据农村发展的需要,采取寓教于乐的形式,精心组织“文化进村活动”,通过“书画进农家”、“农家书屋”、“农民文化家园”、“家训倡文明”、“格言树新风”以及文艺演出等,用先进文化教育广大农民,让农民群众在享受文化发展成果的同时,接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文明礼仪教育,这些举措对于农民的文化熏陶和农村的文明进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村容整洁。村容整洁是新农村建设的标志,是新农村建设的外在表现,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象。社会主义新农村应该具有整齐、干净的村容村貌,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生产发展、生活宽裕都需要通过村容整洁来直观地展现出来。根据表3‐5和表3‐7绘制了村容整洁综合评价值及各指标实现程度图(图3‐7)。

img23

图3‐7 村容整洁综合评价值及各指标实现程度

从图3‐7可以看出,村容整洁的综合评价值在逐年升高,到2010年,综合评价值已经达到0.94,与2006年的0.75相比较,提高了19%,是五个准则中上升幅度最大的,说明自绿色富民湄潭建设以来,农村的村容环境正在逐渐变好。村容整洁五个指标的实现程度均处于上升状态,其中上升速度最快、增长幅度最大的指标为卫生厕所比重和垃圾集中处理率。两个指标实现程度的大幅度提升,说明了湄潭新农村建设整改农村“脏、乱、差”现象效果明显,但是距离目标值仍有一定的差距。在实地调查中了解到,湄潭新农村建设以前,农户基本上没使用过卫生厕所,上厕所都是使用猪圈、茅坑,新农村建设后,使用卫生厕所的家庭正在逐渐增多,主要是以水冲式厕所为主,现在在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使用卫生厕所的农户比重达到了80%以上,并且村中建有垃圾池,村民的生活垃圾大都集中处理。森林覆盖率指标保持在较高的实现水平,实现程度保持在88%以上,每年的实现程度都在提升,该指标是从自然环境角度来评价村容村貌的,湄潭县森林覆盖率是比较高的,自然环境也比较不错,而且湄潭县在退耕还林工作中“退出一种产业”思路很好,即“退耕还茶”。“退耕还茶”既提高了森林覆盖率,又促进了湄潭茶产业的发展,带动农民增收。通公路行政村比重指标的实现程度也比较高,在2009年,湄潭已经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的目标,并且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网正在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目前不仅仅是村村通公路,而且通油路(砼)路的村已达到了70%以上。清洁能源使用比重的实现程度从2006年的82%上升到2010年的92%,目前湄潭农村能源使用主要以电和沼气为主,烧柴禾做饭的农户基本上没有,湄潭新农村沼气池建设正在稳步推进,已建成2.8万口沼气池,每年以新增几千口的速度在增长。总之,绿色富民湄潭建设以村庄整治为重点,在农村交通和村容环境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管理民主。管理民主既是推动新农村建设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更是衡量新农村基层政治文明建设的硬指标,实施民主有效的乡村治理活动,是促进国家治理方略以及惠农支农政策等客观因素最终转化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内在驱动力。本章构建的指标体系,管理民主的指标只设立了3个,这主要是由于管理民主比较难以进行定量的评价,所设立的3个指标的数据均是通过在湄潭的实际调研所获得,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调研的,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100份,有效问卷99份。通过问卷调查,得到了管理民主3个指标在2006年、2008年、2010年三个截面的数据,根据表3‐7和表3‐5绘制了管理民主综合评价值及各指标实现程度图(图3‐8)。

img24

图3‐8 管理民主综合评价值及各指标实现程度

从图3‐8可以看到,管理民主的综合评价值及各指标的实现程度均在不断地提高,其中指标对村务公开满意度和指标村民自治制度完善率,在2010年时,已达到了所设立的目标值。管理民主的综合评价值和各指标的实现程度均处在较高的水平,变动不大,这说明湄潭村级民主政治建设的效果很好,村民参与民主管理和自治的意识在不断地提高,村民自治制度越来越完善。湄潭县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狠抓基层组织建设,把基层组织建设作为破解“三农”难题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先后投入资金1100万元,新(改)建村级办公楼88栋,实现了村村都有办公阵地的目标,并通过不断探索创新,不断改革完善,奏出了湄潭县深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改革的新“三部曲”,形成了一套比较全面、系统的长效工作机制,湄潭县在基层组织建设中取得的成绩还得到中组部、省委组织部的充分肯定。在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上,湄潭县进一步强化村民自治管理,坚持“一事一议”制,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尊重群众意愿,采取“海选”、“公推直选”、“两推一选”的方式选举村组干部,有序扩大基层民主。建立干部进村入户公开村务、撰写民情日记、召开村民集中诉求会议等制度,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得到了充分体现,增强了广大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意识,为农村创造了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总的来说,绿色富民湄潭建设在管理民主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