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基于不同理论视角的关系风险研究与比较

基于不同理论视角的关系风险研究与比较

时间:2022-06-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基于不同理论视角的关系风险研究与比较(一)基于交易成本理论“联盟”是一种市场交易外的包含很多种企业间合作形式的大概念。该理论认为企业加入跨国联盟是因为可以降低交易费用,但是从根本上说他们最终关注的是自身利益。公平是所有类型的经济活动的基础,特别是对于必须要面对大量内部和外部不确定性的跨国联盟来说则更为重要。

二、基于不同理论视角的关系风险研究与比较

(一)基于交易成本理论

“联盟”是一种市场交易外的包含很多种企业间合作形式的大概念。该理论认为企业加入跨国联盟是因为可以降低交易费用,但是从根本上说他们最终关注的是自身利益。交易成本理论受到了经典合同理论和自身利益角度的启发,主要考虑效率优先和减轻伙伴方机会主义和价值挪用方面。文献中对于联盟的解释关注完全所有权、市场合同以及媒介地位所带来的优势之间的折中选择(Contractor and Lorange,1988;Hagedoorn,1993;Osborn and Baughn,1990)。联盟会产生协调以及相互依赖的问题,交易成本理论特别关注这些问题。Chiles和McMakin(1996)辨析了交易成本理论中的两个角度:其一是长期进化角度,目标交易成本决定了最适管理模式的存在;其二是短期管理选择角度,管理者管理基于不同风险看法和评估的人为成本。后者解释了为什么在类似环境下的企业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贸易选择。

根据交易成本理论,信赖是转移成本的结果,是从特定投资中产生的。也就是说,在一个给定的联盟外,这种信赖就可能一文不值(Williamson,1975)。虽然合伙关系的目的在于创造联合价值,但是存在着机会主义的信任风险。这种风险可能导致伙伴方在单一企业内部进行整合活动,例如通过资产销售并购或是合资,以获得对机会主义的更好控制(Joskow,1985;Williamson,1975)。但是不同企业间的非整合的契约联盟比整合的具有以下优势:单独企业对于各自的生存责任具备更强的动机,分工企业之间生产的规模效应(Williamson,1975)以及更强的构造灵活性即意味着产品之间成本分摊的效率更高。

(二)基于资源依赖理论

资源的观点认为资源的特质决定风险的特征和管理方式,企业结盟是为了掌握关键资源,提高别人对己方的依赖,降低己方对别人的依赖,从而在伙伴关系中产生一种不平衡(InkePen and Beamish,1997)。这种不平衡将会使合作伙伴产生对合作另一方的未来行为不确定性的担心,因而出于保护己方的资源不受侵占的动机,双方之间潜在的关系风险便会产生。该理论是一个比较开放的系统框架,认为必须从外界获得资源以保证组织的存在和繁荣,这种必要性导致了组织对外在单位的依赖。同时他们认为组织都在争取获得对关键资源的控制以降低对外在单位的依赖,提高其他组织对自己的依赖,也就是说提高自己在自己所处的关系网络中的权力。资源依赖理论更强调互补型资源的重要性,认为通过资源的组合可以更好地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比如公司可以通过将彼此主要的人才联合起来,或联合不同的市场力量,形成更大的竞争优势,这样的优势往往是一个公司所做不到的。

企业间建立联盟的主要原因是对其他企业资源的依赖,可以是财务或物质等有形资源,也可以是技术、商誉文化以及商业机会或渠道等无形资源,从联盟获取知识、降低学习成本更是形成联盟的主要动力之一。联盟价值链中合作者之间通过信息交换、知识共享和联合投资等来共同创造联盟的价值,从而形成一种特殊的企业间交易关系。但对于跨国联盟来讲,重要的资源是与Prahalad和Hamel的“核心竞争力”有关的资源,或者是Williamson所定义的“专用性资产”以及Jensen和Meckling所指的专门知识。这样的资源在一个公开的市场交易中是不可能获得的,往往需要采取非市场的交易形式来获取。尽管联盟中的企业能够认识到合作的潜在价值,但是合作者的自利会给联盟带来风险,因为任何合作者在决策中都会考虑资源投入的套牢问题;为避免套牢,任何企业都会尽可能避免专有资源的过多投入,这是影响联盟不稳定性的最主要原因之一。Barney(1995)认为厂商可以使用三种资源——信任、声望和谈判能力作为企业的管理手段,但是,这三种资源并不都可能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其中,信任的作用最为明显,但如果能够和其他的管理手段相结合,那么就会更加有效。

该理论的缺陷在于低估了公司独立创造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无法解释企业为什么要形成跨国联盟,又如何获得资源从而保证组织竞争力的发展。

(三)基于公平理论

YaDong Luo(2008)运用公平理论来研究跨国联盟中的合作关系。公平包含结果公平和过程公平,研究合作关系更加注重过程公平。过程公平通过加强关系联结来减少关系风险,从而增加了合作的产出。过程公平通过由公平产生的信任增加而获得间接效应。比起合同关系,过程公平更有助于合资企业获得更出色的表现。

公平是所有类型的经济活动的基础,特别是对于必须要面对大量内部和外部不确定性的跨国联盟来说则更为重要。过程公平关心动态决定过程的公平程度(Lind and Tyler,1988 )以及决定过程影响相互关系质量的方式(Greenberg,1986),这对于联盟伙伴间的行为和相互贡献具有指导意义。同时,过程公平经常用于确定联盟每一方的可信程度和对不确定的环境的忠诚度(Johoson,Korsgaard,and SaPienza,2002)。

由于联盟各方对于另一方的可信度和忠诚度没有足够的信息,也无法确定各自最终所能分享的收益,因此,他们会求助于过程公平来决定各自的参与程度。因为在关系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存在,很难预测联盟的收益,由此可见过程公平可以作为促进长期合作的基石(Parkhe,1993;Reuer and Koza,2000)。

有效的过程公平强化了合作组织中的忠诚度,抵消了由于不同组织规范、价值和文化分歧所产生的“脆弱效应”(Lind and Tyler,1988)。ShaPiro和Brett(2005)指出过程公平(包括一方在决定选择之前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有助于联盟各方感受到各自的利益可以不受任何一方的机会主义倾向所影响,从而使利益得到保障。在战略决策过程中,过程公平可以放大新的内部组织规范的接受程度并减小在管理方式中的差异(Johnson,1997)。通过这种内部化,各方的合作能力和忍受程度可能会得到加强,这也就巩固了反应的一致性(Das and Teng,1998;Doz,1996)。

公平理论强调了过程公平是信任和忠诚的重要来源(Brockner,2002),这为企业间的合作带来了新的视点。同时,集团或是社会特征规范,例如公平、尊重、利他主义和礼貌在公平理论中被视为是企业间关系的重要纽带,对于伙伴间的情感、冲突管理以及知识共享都是极为重要的(Allen and Meyer,1990)。

(四)基于网络理论

Jarillo(1988)首先提出了“战略网络”的概念。他认为战略网络不仅是一种组织模式,而且是一种关系网络,是获取企业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资源和知识的关键渠道以及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Johanson和Mattson(1988)提出了全球化的网络模型。该模型把市场看做企业之间的关系网络,通过企业之间的相互交流获取广泛的知识,从而来开展经营活动。由于知识分散在不同企业,企业需要持续地交易和维持长期的关系才能确保获取这些知识,而这正是网络模型下关系风险存在的基础。

网络理论认为企业所处的社会环境是一个关系网,企业和网络参与者间的联系以及它们之间的资源关系都会影响企业各方面的能力。联盟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联盟是一种较为稳固的社会关系,它是企业的一种社会资本,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新技术资源储备。联盟网络是由企业所加入的一系列联盟所组成的网络(Bae and Insead),由于联盟中每一成员企业都具有独立法人地位,彼此之间不存在任何行政上的隶属关系,而整个联盟网络是靠共同的利益所产生的凝聚力暂时维系在一起的动态联盟。一旦这种利益关系产生失衡,传统实体企业内的行政管理职能就失效了,这就使得网络联盟企业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组织风险,或是关系风险。

跨国联盟作为企业间的网络化系统,其最大的着眼点是在经营活动中积极地利用外部规模经济。当企业内不能充分利用已积累的经验、技术和人才,或者缺乏这些资源时,可以通过建立跨国联盟实现企业间的资源共享,相互弥补资源的不足,以避免对已有资源的浪费和在可获得资源方面的重复建设。跨国联盟的建立可扩大企业对资源的使用范围,提高本企业的资源使用效率,减少沉没成本,从而降低企业的进入和退出壁垒,提高企业战略调整的灵活性。

网络理论认为跨国联盟内部由于存在组织规模的变化和异质化程度的改变会导致组织一致性成本的变化,组织一致性的成本越高,跨国联盟内在的不稳定性也就越高。这也就能够从一个角度来解释跨国联盟的高失败率。

(五)基于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认为,集团经济行为可以因为团队合作而变得有利。然而,交易关系中的经纪人追逐的是服务于个人的目标,所以必然要建立明确的契约并监督其执行。委托代理关系是一种显性或是隐性的契约。Reuer和Miller(1997)认为在联盟中盟主企业(或中心企业)作为联盟的发起人负责对联盟伙伴进行选择、管理和监督,其角色相当于委托人。而盟友企业(外围企业)则主要根据合作协议的内容开展各项相关的合作R&D活动,其角色相当于代理人。这种角色上的分配就有利于本书用委托代理模型来分析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而导致的关系风险。

Reuer和Ragozzino(2006)验证了委托代理理论可以部分解释厂商联盟扩张。根据委托代理理论,行为观察力和产出的不确定性被视为定义特殊联盟形式的两个维度(Eisenhardt,1989;Kirsch,1996)。Shan和Swaminathan(2008)实证检验了在跨国联盟中对过程和产出的控制能力对于信任、忠诚、互补性以及决定伙伴吸引力的资金产出方面所起到的缓和作用。

最早的双边道德风险概念由罗宾(Rubin,1978)提出。他还用这一概念研究特许权许可合同的安排问题。在这之后,温特(Winter,1980)和劳尔(Lal,1990)等人针对不同的具体问题构造了各异的双边道德风险的数理分析模型。由于双边委托—代理关系的复杂性,这些模型都是基于简化性假设条件而构造的。

(六)基于战略管理理论

战略管理理论,也就是基于资源观的理论,最初由Peneraf等人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经过Barney等人的努力,在80年代发展为主流的战略管理理论。其间经历了“资源—能力—资源与能力相结合”三个阶段,其中传统的资源学派与动态能力的观点最具代表性。这一观点认为:拥有关键性资产能够增强竞争优势。

在联盟之前,企业所面对的是依赖于自身资源和经验所能产生的一系列机会的组合。当联盟之后,联盟所面对的又是另一个不同的组合(Arthur,1989;Dierickx and Cool,1989)。这一组合可能产生的是乘数效应,而非加法效应。因此,资源合并被认为是导致跨国联盟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如果一个联盟能够为了利益最大化而有效运作,伙伴企业之间的资源就可以相互交流,而这种最大化的目标的基础是信任。如果信任由主观可能性来确认,即一方不会谴责另一方的依赖性,那么任何有助于这种主观可能性的事情都可以归为信任——任何限制一方的机会主义行为的实行。这可以包括一方通过合同、监管获知威胁(胁迫)对另一方行为的直接控制,可以包括用于限制一方(例如名誉保留权)的个人利益的动机(Weigelt and Camerer,1988)、当前对于从合作中获得的未来奖励的期望(Telser,1980)或是保护抵押权的需求(Williamson,1985)。的确,这些资源都包含在信任的含义中(Chiles and McMakin,1996),Williamson(1993)认为任何信任的概念都是基于升职或是对于自身利益的保护。

如Hirschman(1984)所指出,信任不像大多数的商品,它可以在使用中生长而不是耗尽。因此,习惯化成为了“无形资源”的一个部分(Itami and Roehl,1987),这使得未来的合作更加容易完成。Barney(2004)认为厂商可以使用三种资源——信任、声望和谈判能力作为企业的管理手段,但是,这三种资源并不都可能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其中,信任的作用最为明显,但如果能够和其他的管理手段相结合,那么就会更加有效。

(七)基于动态联盟理论

动态联盟又被称为虚拟企业(Byrne,1993),这是一种在高速变化的市场中寻求机会的暂时性组织。动态联盟之间往往采用契约的形式结盟在一起,是围绕项目进行合作的企业间的动态经济组织。根据这一特点,动态联盟中的每一个企业具备自主权和独立性,同时他们也会为了实现联盟整体目标提供相关核心能力。动态联盟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对市场变化做出快捷的反应,从而能够抓住转瞬即逝的机会。

Li和Liao(2004)认为动态联盟中的关系风险包含四个方面:信任风险,联盟双方之间的不信任增加了交易成本,降低了对市场机会做出有效反馈的能力,从而影响了联盟的合作和运营;道德风险,产生于合作伙伴的潜在机会主义行为,例如推卸、逃避、欺骗、歪曲信息、占有核心资源等;动机风险,联盟一方所承担的风险与其收益不成正比,从而对联盟失去信心;组织风险,联盟企业的组织结构不适应动态发展的需求,不同的企业文化会与联盟的管理模式发生冲突。

Peng和Shenkar(1997)认为动态联盟失败的原因大多可归结为联盟内部缺乏相互信任,由于知识外溢和知识揭露悖论的存在,更使信任成为合作成功与否的核心因素之一。动态联盟之间之所以信任缺失的根本原因还是来自于这一联盟的性质。动态联盟通过资源的组合为联盟成员带来利益,但是这种利益在很多情况下突出表现为短期利益,由于没有强大的合同上的制约,有可能会导致联盟伙伴之间分配的不公平,这两方面的原因就体现为动态联盟的关系风险。

(八)基于社会交换理论

根据社会交换理论(Blau,1964)交换和合作通常具有社会维度(内在效用)以及经济维度(外在效用)。经济学家倾向于将交换中的价值视为独立于交易而存在的事物。正如Murakami和Rohlen所说“关系本身的价值经常被忽视了,而总是假定交易的非人格性”。在内在效用中,交换的价值和交换过程本身以及交换产生的经济剩余有关。Buckley和Casson(1988)还验证了交换过程的重要性。人们可能将给予信任及其资源的交易视为道德规范、血脉关系、朋友关系以及移情。社会交换更多地依赖于非专有化的模糊责任,这些责任决定于共有的意图、信念以及道德体系,而不是共有的合同。这种认为交换包括非契约要素的思想可以追溯到Durkheim。

信任的经济相关性是指它减少了合同的详细规定以及监管,提供了合作的物质动机,摒弃降低了不确定性(Hill,1990),因此交易就更为便宜、适宜且方便。相比较而言,当条件变化时详细的正式合同较难修改条款(慢且耗费较大)。除了其自身的价值,信任可以支付这些费用,但是它同样有可能带来背叛的风险。

合作关系的发展类似于婚姻关系,一个稳定的关系直接与信任相联系(Anderson and Narus,1990)。先前的一些学者认为信任是影响关系发展的先决条件,但是Ganesan(1994)认为一个稳定的关系同样可以影响信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