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国内学者有关产业集群的研究

国内学者有关产业集群的研究

时间:2022-06-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2.4 国内学者有关产业集群的研究1.早期的主要研究在波特有关产业集群的理论被中国学者了解之前,一些有关中国工业化发展模式的研究已经注意到了产业集群现象。这些早期研究开启了国内产业集群研究的热潮,众多学者开始从不同角度探讨产业集群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此外,许多有关浙江省产业集群的实证研究为文献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也奠定了本书的研究基础。

2.2.4 国内学者有关产业集群的研究

1.早期的主要研究

在波特有关产业集群的理论被中国学者了解之前,一些有关中国工业化发展模式的研究已经注意到了产业集群现象。张仁寿和李红(1990)是较早提出“温州模式”的学者,他们注意到“温州模式”中广泛存在的产业集群现象,并且细致地描述了产业集群内部的分工协作关系。王缉慈(2001)是国内较早从理论上对产业集群进行总结的学者,在《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一书中,王缉慈对中国改革开放后的产业集群发展状况进行了详细分析和总结,并且在理论上系统、全面地论述了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王缉慈认为,产业集聚从三个角度提升了区域竞争力:(1)产业集聚可以带来外部经济;(2)相互邻近的企业在长期交往中能够建立起信任机制,从而降低交易费用;(3)相关企业集聚可以促进专业化知识的传播和扩散,尤其是隐含经验类知识的交流,从而不断促进创新。仇保兴(1999)是另一位较早关注产业集群的学者,在《小企业集群研究》一书中,仇保兴根据集群的结构状况将产业集群分为市场型产业集群、锥型(中心—卫星工厂型)产业集群和混合网络型产业集群。这些早期研究开启了国内产业集群研究的热潮,众多学者开始从不同角度探讨产业集群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2.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

仇保兴(1999)系统分析了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制约因素及其创新意义和演化趋势,认为小企业集群是东方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的规模效益之间妥协的产物。叶建亮(2001)从知识溢出角度分析聚集现象,认为知识溢出是导致集群形成的重要原因。朱希伟(2005)在Krugman模型基础上引入新变量,从分工与交易角度探讨专业化产业区的形成机理。何雄浪和李国平(2007)扩展了Krugman贸易成本的范围,将要素流动成本包含其中,并且进一步引入了前后向产业的联系,发展出一个可解的“中心—外围”模型。

3.产业集群的创新机理

王珺(2002)认为技术创新是以传统产业为主的中小企业集群兴衰的关键,在中小企业内生创新动力与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在引入外部创新源中应该扮演重要的角色。魏江(2003)提出,为实现理想的集群技术能力增长模式,必须在集群企业网络中构建一个基于技术学习分工的技术能力增长机制。该机制包含途径机制和动力机制,本质上体现为学习过程和学习动力两个维度。张杰、张少军和刘志彪(2007)通过构建空间动态博弈模型,考察产业集群中领先企业与跟随企业间的多维技术溢出效应对双方企业创新动力的影响,他们发现在单向溢出效应和双向溢出效应两种不同情形下,对企业创新动力的激励有着根本不同的表现。朱秀梅(2008)则研究了高技术产业集群的创新机理,她认为隐性知识溢出和社会资本对高技术产业集群技术创新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其他许多学者做了类似的研究(如:盖文启、朱华晟,2001;夏兰、周钟山,2006;蔡宁、吴结兵,2007;盖文启,2007)。

4.产业集群的升级和转移

童昕和王缉慈(2003)以东莞“商圈”现象为例研究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产业集群,他们分析了“生产者主导”和“订户主导”两种全球价值链模式对沿海出口加工型产业集群升级的影响。其他学者从类似的角度研究了全球价值链对中国产业集群升级的影响(如:徐康宁,2001;陈佳贵、王钦,2005;孙文远,2006;张辉,2006;陈谦,2007;江青虎、颜清阳和张慧,2007)。张杰和刘东(2006)分析了我国地方产业集群的四种形态(蜂窝型、专业市场领导型、主企业领导型和混合型)后指出,地方产业集群的转化和升级是组织架构、外向关联度、社会资本和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协同转化进程。郭金喜(2007)认为传统产业集群作为一个由路径依赖性质主导同时又不断受到外部冲击影响的复杂系统,其升级并非单纯源于集群自身的主动建构,在多数情况下是外部冲击所导致的。陈耀和冯超(2008)着重分析在劳动力成本上升和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沿海地区产业集群迁移的影响因素、可能的迁移倾向和应对策略。

此外,许多有关浙江省产业集群的实证研究为文献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也奠定了本书的研究基础。盛世豪和郑燕伟(2004)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经济发展的过程,考察了浙江省10多个产业集群发展的历史,揭示了浙江省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特点。钱平凡(2003)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调研报告中指出,浙江省是产业集群主要聚集地,这些产业集群主要分布在农村和小城镇,集群内企业绝大部分是非公有制的中小企业。朱华晟(2002)在博士论文中梳理了产业集群理论发展脉络,并从地方创新网络视角,深入研究了浙江省产业集群的发展背景、机制及意义。

总的来说,产业集群研究受到了国内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但是相比于国际上的研究,目前国内的研究存在三个问题:(1)大部分的研究还是以介绍国外理论为主;(2)已有的案例研究以故事描述为主,缺乏理论提升;(3)有一些研究构建了非常有洞见性的理论模型,但是未能采用翔实的数据进一步检验理论假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