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金川矿区建设发展简史

金川矿区建设发展简史

时间:2022-06-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金川矿区建设发展简史一、概述金川镍矿被发现于1958年。矿山一期扩建工程主要有二矿区井下及地表工程、龙首矿深部开拓工程、露天矿三角矿柱开采和石英石矿、砂石场建设等五项工程、142个子项目。矿山重点工程项目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为实现金川二期工程的建成及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的总体奋斗目标奠定了基础。目前矿山重点及生产急需项目有5项,设计总工程量183万立方米,计划投资28.1486亿元。

金川矿区建设发展简史

一、概述

金川镍矿被发现于1958年。1959年,国家即决定进行开发建设,1963年采出了第一批矿。地质勘探表明,金川镍矿是特大型的超基性岩型硫化铜镍矿,矿床长约6.5公里,整个矿区自西向东分为Ⅲ矿区、I矿区、Ⅱ矿区、Ⅳ矿区:矿石中伴生有钴、铂、钯、金、银、锇、铱、钌、铑、硒、碲、硫、铬、铁、铊、镉等元素,其中可供回收利用的有价元素有14种。

1959年金川一期工程开始建设,1968年竣工投产,建成了万吨生产规模,金川一期矿山工程主要建设项目是一矿区东部的龙首矿和西部的露天矿,龙首矿的一期生产规模是日出矿1200吨。1985年完成了一期扩建工程。矿山一期扩建工程主要有二矿区井下及地表工程、龙首矿深部开拓工程、露天矿三角矿柱开采和石英石矿、砂石场建设等五项工程、142个子项目。矿山掘进量22761米、工程量48万立方米。

为解决镍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供不应求的状况,国家于1984年批准建设金川二期扩建工程,并相继被列入国家“七五”和“八五”期间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金川二期工程建设1985年4月开工,矿山部分由中国、瑞典合作设计,采用竖井——皮带斜井和主斜坡道的联合开拓方式,从瑞典、芬兰、德国、美国境内引进了凿岩、爆破、装载、运输等无轨机械化设备,同时采用大规模机械化盘区水平进路下向分层胶结充填采矿法。主要建设二矿区1250米水平以下系统工程,二期工程基建工程量设计为59万立方米,掘进巷道28公里,二期工程矿山总投资11.4亿元。矿山重点工程项目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为实现金川二期工程的建成及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的总体奋斗目标奠定了基础。

2009年2月18日,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杨志强到矿山重点项目现场调研后听取了矿山单位对建设项目进展情况的汇报,对矿山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度重视矿山生产管理工作,高度重视损失贫化管理工作,高度重视矿山探矿工作,高度重视矿山基建工作。目前矿山重点及生产急需项目有5项,设计总工程量183万立方米,计划投资28.1486亿元。虽然近几年矿山重点工程掘进逐年增加(2006年0.87万米/15.73万立方米,2007年1.06万米/16.45万立方米,2008年1.31万米/20.97万立方米),但技改工程的总体进度仍然滞后较多,仍然不能满足矿山稳产的要求,矿山采掘失衡的矛盾日益突出。

二、采矿生产单位

(一)龙首矿

1.概况

龙首矿始建于1962年6月,因地处金昌市东南5公里的龙首山下而得名,是金川公司投产最早的老矿山。龙首矿于1963年开始小露天开采,1965年转入地下,开采范围为8—18行,设计能力800吨/天。但是,由于当时历史原因,产量较低。1978年,龙首矿深部开拓工程开始建设。1990年二矿区一号矿体向西延伸部分及露天矿转井下部分,划归龙首矿开采,成为龙首矿的东采区和西采区。加上原来的中部采区,龙首矿的开采面积由原来的中部采区扩大到了整个一矿区,包括了中、东、西三个采区。2009年6月三矿区贫矿开采工程划归龙首矿管理,成为龙首矿的西二采区,龙首矿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1988年,新2号井、10行斜井、大批措施工程和通风工程先后实施,采矿方法进一步完善,龙首矿生产能力迅速提高,到1989年突破了1500吨/天。而后,随着二矿区1号矿体西延部分和西部露天转井下工程划归龙首矿,回采范围进一步扩大,形成了东、中、西三个采区,同时改造老1号井为箕斗井,并在采场引入无轨设备,使设计生产能力达到了3000吨/天,跨入了百万吨大型矿山行列。现在实际生产能力已达4200吨/天,成为金川公司的主力矿山单位之一。龙首矿矿体除含铜、镍金属之外,尚伴生金、银等贵金属元素,尤其是龙首矿东采区矿石,富含金、银、铂、钯等贵金属元素。

自建矿以来,龙首矿所用采矿方法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完善,先后采用了分层崩落法、分段崩落法、上向胶结充填法、留矿一次充填法,于1974年推广了“下向倾斜进路分层胶结充填采矿法”,首次实现了无矿柱连续回采。在后来的生产中,再次对采矿方法进行了改进,实现了“下向高进路(正方形)胶结充填采矿法”,使采场日生产能力大幅提高。1986年,依据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龙首矿科技人员运用仿生学原理,首创了国内外尚无先例的“下向六角形进路胶结充填采矿法”,使采空区砼充填体呈蜂窝状镶嵌结构,从而改变了采场的受力状况,提高了稳定性,有效地控制了地压,彻底克服了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其它采矿方法工艺复杂、安全状况差、损失贫化大的缺点,使采场生产能力由初期的20吨/天提高到240吨/天以上,在技术方面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安全、优质、高产、高效”。

2.现有生产系统

龙首矿现有的开拓系统为新1号竖井、新2号竖井、4行盲竖井和西部辅助斜坡道联合开拓,并正在新建混合井,以扩大1220米中段以下矿体的开采规模。

新1号井位于矿体下盘,为箕斗井,井筒净直径4米,钢丝绳罐道。采用JKM3.25×4型多绳提升机,配Z560×3A型电机功率800千瓦,7立方米箕斗带平衡锤,提升速度8.47米/秒。该井于1995年投入使用,专门用于提升矿石,设计提升能力为3000吨/天。该井井口标高1702.7米,箕斗装矿点标高为1170米,提升高度为566.31米,提升最低水平为1220米。在1220米中段以下分别设有1191米破碎水平、1171米皮带道装载水平、1126米粉矿回收水平。

新2号井位于矿体下盘,11—12行勘探线之间。新2号井为罐笼井,井筒净直径6米,钢丝绳罐道。该井装备了2台提升机,1台为JKD2.8×4型提升机,配ZD2—174—1B型电机,功率800千瓦,提升容器为3300毫米×1450毫米双层罐笼带平衡锤,一次可提升两辆2.3立方米固定式矿车或者一次提升50人;另1台为JKD1.85×4型提升机,配ZD2—132—28型电机,功率250千瓦,提升容器为3300毫米×1150毫米单层罐笼带平衡锤,一次可提升两辆0.7立方米固定式矿车。提升高度509米,井口标高1729.5米,最低提升标高为1220米,分别在1460米、1400米、1340米、1280米和1220米中段设有马头门。该井于1988年投入生产使用,用于提升人员、材料、废石和部分矿石。新2号井是龙首矿的主要进风井。

4行盲竖井为罐笼井,井筒净直径4.5米,钢丝绳罐道。采用JKM2×4型提升机,功率272千瓦,提升速度为6.45米/秒,提升容器为3300毫米×1450毫米单层罐笼带平衡锤,一次可提一辆2.3立方米固定式矿车或者两辆0.7立方米固定式矿车,一次可提人员25人。4行盲竖井提升机硐室设在1280米中段,井口标高在1220米水平,最低服务水平为850米中段,最大提升高度为370米,分别在1220米、1160米、1100米、1040米、980米、920米和850米中段设有马头门,承担东采区矿石、废石、人员和材料的提升,东采区矿石经该井提升至1220米水平,经过倒运破碎后由新1号井提升至地表。设计提升能力在1160米水平为800吨/天,在1160米水平以下为500吨/天。

斜坡道位于西部贫矿上盘,地表出口处在露天坑西端,标高为1574米,现在已经开拓到1280米中段,长3455米。1280米—1220米斜坡道正在施工,长569米。斜坡道承担龙首矿中西采区部分人员、材料、废石的运送,并兼做采区进风通道。

混合井位于矿体上盘、岩石移动带以外、一矿区10行勘探线附近,北距新1号竖井约1070米,井筒中心坐标X=7492米、Y=6026米、Z=1826米(井口)。从地表一直掘至750米水平,分别在1703米、1220米、1160米、1100米、1040米、980米、920米、850米、820米和790米中段设有双向马头门,750米水平不设马头门。其中1703米中段为矿石转运中段,1220米、1160米、1100米、1040米、980米、920米、850米中段为正常生产中段,在最低生产中段850米以下分别设有820米破碎水平、790米皮带道装载水平、750米粉矿回收水平。在混合井旁,从1100米~850米水平设有两条主矿石溜井,正常段净直径3.0米,矿仓段净直径5.0米。溜井分成两段,第一段1100米~980米水平,第二段980米~850米水平,并在980米、850米水平设置振动放矿硐室。

混合井采用钢丝绳罐道,井内装有两套提升系统。主提升机为JKD—3.25×4型多绳提升机、配用直流电动机,功率1600千瓦,提升容器为7立方米双箕斗,专门用于提升矿石。各生产中段的矿石装入2.7立方米侧卸式矿车后,由10吨电机车牵引卸入设置在混合井旁的二条主溜井内,经980米和850米中段的两段转载溜至820米中段破碎硐室的上部矿仓,通过PA75106低矮型破碎机破碎后经820米中段破碎硐室的下部矿仓溜至790米中段皮带道装载水平,经振动放矿机装入皮带,再通过分配小车进入计量装置,计量后装入7立方米箕斗,由提升机提至地表,再通过溜槽和地表矿石溜井溜至1703米水平平硐,经振动放矿机装入4立方米侧卸式矿车,由20吨电机车牵引至地表原有堆场卸矿堆存,再由准轨机车转运至二选厂。

3.重点技术改造工程

目前龙首矿的重点技术改造工程有三个,分别是龙首矿东采区扩能技术改造工程,西部贫矿开采工程,西二采区贫矿开发工程。

东采区扩能技术改造工程由长沙有色冶金研究设计院设计,该项目是提高龙首矿东采区富矿生产能力、弥补中采区减少的产量、确保现有生产系统持续稳产的重点技改工程,建成后可维持龙首矿132万吨/年的产量12年、99万吨/年的产量12年。设计工程量9.4万米/16.6万立方米,计划总投资2.1975亿元。工程概算投资2.2亿元,生产能力66万吨/年,设计工程量0.9394万米/16.5890万立方米,采用六角形进路胶结充填采矿法。工程于2004年7月10日正式开工建设,截至2009年10月累计完成掘进0.7560万米/12.8558万立方米,完成设计掘进量的77.5%。计划2010年年底该工程建成投产。

龙首矿贫矿开发利用项目估算总投资为7.1426亿元,建设工期为4年,采用机械化下向六角形进路胶结充填采矿法,设计规模5000吨/天,年出矿165万吨,回采服务年限23年,初步设计基建工程量为3.8038万米/59.5724万立方米,工程主要内容有新1号井改造、回风井、贫矿主溜井系统、富矿主溜井、辅助斜坡道及其联络道;1460米、1340米和1220米中段的车场、石门、有轨、无轨运输平巷、1448米/1328米分段、采准切割及生产探矿等工程。按计划该工程将于2015年竣工投产。截至2009年10月累计完成0.1260万米/3.8185万立方米,完成总工程量的6.5%,开工累计投资3251万元,完成总投资的4.6%。

西二采区贫矿开发工程于2003年9月8日正式开工,2009年2月从三矿整体划归龙首矿管理。项目总投资9.7696亿元,设计工程量45.327万立方米。设计生产规模前期为5000吨/天,年出矿165万吨;后期为3000吨/天,年出矿99万吨,服务年限20年。截至2009年10月底,累计完成2.5491万米/38.7785万立方米,完成设计量的85.6%。开工累计投资48651万元,完成计划投资的49.7%。计划2011年6月组织试生产,2011年年底全面建成投产,2013年达到设计规模。资源条件:矿石储量3277万吨,金属镍21.4万吨,铜14.4万吨,镍品位0.66%,铜品位0.44%。

采用主井、副井和辅助斜坡道联合开拓系统。主井净直径为5.3米,井口标高1738米,井底标高1070米,井深668米。内配14立方米双箕斗,主要提升矿石。按照金川公司的要求,提升能力要有一定的富裕,并考虑到今后龙首矿的贫矿有可能同时回采,因此提升能力考虑大一些,确定提升能力按7500吨/天设计,采用钢丝绳罐道。

副井净直径6.3米,井口标高1738米,井底标高1205米,井深713米。内配4200毫米×2400毫米双层单罐笼带平衡锤提升,钢丝绳罐道。副井主要提升人员、废石和材料,供风管、供水管、排水管、电缆均布置在副井内,马头门主要有1554米、1454米、1430米、1354米、1254米、1220米、破碎硐室水平(1165米)、皮带道水平(1120米)、粉矿回收道水平(1070米)。主矿石溜井2条,下部设观察天井。破碎硐室设于1165米水平,设一台1065/150型旋回破碎机。

有轨运输水平设于1430米水平,分别服务1570米、1470米两中段,采用穿脉装矿,运输任务为5000吨/天矿石和600吨/天废石,矿石采用14吨电机车双机牵引11辆6立方米底侧卸式矿车运输。下一个运输水平设于1220米水平,服务1370米、1270米两中段。设2个矿石卸矿站。运输巷道净断面尺寸为3.4米×3.3米。废石采用7吨电机车牵引16个1.2立方米固定式矿车运输。1220米水平副井车场旁布置井下水泵房和中央变电所。

在1430米水平主运输巷道中关键部位设一座防水门,在洪水来时必要时使运输巷道贮水,保护溜破系统和主副井系统。矿井采用副井、辅助斜坡道进风,风井、回风斜井(58#矿体)抽风的对角通风方式。新鲜风流经副井、辅助斜坡道进入1554米主层出矿水平,然后进入穿脉冲洗采场,污风回到上盘回风巷道,然后回到风井石门,由风井排出。

(二)二矿区

1.概况

二矿区为金川矿区中规模最大的矿区,占总储量的76.5%,共有大小矿体351个,其中以1号、2号矿体最大,占总储量的99.3%。二矿区是金川公司的主力矿山,于1966年开工建设。1982年试生产,1983年正式投产。1987年井下出矿首次突破百万吨大关。之后矿山年产量逐年以10%的速度增长,至1996年出矿量突破200万吨。矿山二期工程于1986年8月开工建设,1996年建成并投产。设计基建工程量59万立方米,总投资11.4亿元。设计年生产能力为264万吨,2002年全面实现达产达标。矿山改扩建工程于1998年开工建设,2006年建成并投产。设计基建工程量27.06万立方米,总投资3.5亿元。设计年生产能力为297万吨,2003年全面实现达产达标,2008年井下出矿量达到400万吨。目前,二矿区已成为我国有色金属地下矿山年生产能力最大、机械化、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充填采矿法矿山。

2.一期工程

一期工程基建工程量67万立方米,总投资1.8亿元,于1986年达到年产99万吨的设计生产能力,1987年产量突破100万吨大关,通过二矿区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挖潜改造,出矿量又以每年10万吨递增,到1992年产量达150万吨,平均每日出矿4000吨,1997年增长到220万吨。一期工程开采范围为东部2号矿体F17断层以西1250米中段、1300米中段矿体;西部1号矿体1250米中段等。一期工程采用竖井、平硐开拓,1966年以来共建成7条竖井,即东主井、东副井、西副井、西主井、36行措施井、16行充填井,2行进风井。一期工程采用的采矿方法为电耙子上向水平分层胶结充填采矿法、电耙子下向高进路胶结充填采矿法和机械化盘区下向水平分层胶结充填采矿方法三种。一期工程回采工作于1998年底基本结束。

3.二期工程

二矿区二期工程于1986年8月全面开工,1995年完成矿建工程,1996年全面投产。采用竖井、斜井、斜坡道联合开拓方案,设计日产矿石8000吨,年产矿石264万吨的能力。二期设计回采范围可采矿量约8000万吨,回采服务期限为32年。二期工程的重点工程主要有西主井、主斜坡道、1238米~1138米分斜坡道、井下破碎站、1150米水平环形运输道、1000米水平部分运输道、皮带运输道、1238米分段、1138米分段等工程。二期设计的采矿方法为机械化盘区下向水平分层胶结充填采矿法,由于采用了控制爆破技术、喷锚网支护技术、水平进路充填,并选用较大型的无轨采掘设备,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全部建成后,自动化、机械化程度将比前一期和一期扩建工程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将使我国的镍生产水平达到八十年代国际先进水平。

4.矿山改扩建工程

二矿区1号矿体改扩建工程是对二期工程的进一步完善,主要包括1000米平面运输系统、盘区矿石、废石溜井系统、通风系统、充填系统、排水排污系统、废石运输提升系统、1150米~1000米行人系统、风水电动力系统等。改扩建工程设计工程量27.06万立方米(不含分斜坡道和措施工程量),总投资3.5亿元,建设总工期为5年,1998年开工建设,至2005年底主体工程已全部建成。

5.850米中段开采工程

850米中段开采工程是二矿区1号矿体1150米中段回采结束后的中段接替工程,2002年立项,由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设计,850米中段设计开采矿石储量4011万吨,平均品位镍1.81%,铜1.27%,镍金属量72.56万吨,铜金属量50.82万吨。原设计生产能力132万吨/年,2006年调整到200万吨/年,回采服务年限为20年。2004年该项目开工建设,截至2009年10月底累计完成掘进工程量1.7788万米/36.0283万立方米,完成设计掘进量的51.3506万立方米的70.2%;开工以来累计完成投资为3.3994亿元,完成计划投资7.3696亿元的46%。根据施工计划该工程到2011年年底建成投产。主要开拓工程有上盘主井工程,井下破碎站、矿仓、粉矿回收系统等工程,地表火车运输平硐、矿仓工程,850米水平有轨运输系统,主斜坡道、分斜坡道等斜坡道工程,700米水仓、水泵房工程,978米分段工程,盘区矿石、废石溜井系统工程,14行回风井延深、上盘进风盲井等通风系统工程。

(三)三矿区

1.概况

三矿区的前身是金川公司露天矿,主要担负一矿区西部贫矿开采,设计年产量为165万吨/年,1990年10月闭坑。主要经营两座辅助矿山,砂石厂及石英石矿等。2002年露天矿改名三矿区,进入集团公司主流程行列,正式管辖Ⅱ矿区2号矿体F17以东矿山开发,同时继续管辖两座辅助矿山—砂石厂、石英石矿。2009年Ⅳ矿区也划归三矿管理。

露天矿开采金川一矿区西部贫矿体,根据时间和空间分西部采场和东部采场。西部采场1964年初筹建,设计能力170万吨/年,1965年1月—1966年9月基建剥离,1986年10月闭坑。实际采剥矿岩4656万立方米,出矿2250万吨,平均剥采比4.6立方米/立方米,矿石镍品位0.473%—0.537%.东部采场于1982年10月开采,1990年7月闭坑。

2.2#矿体F17以西矿山建设

Ⅱ矿区2#矿体F17以西矿山属二矿区一期工程开采范围。1982年投产,1988年开始对顶底柱和边角矿体进行了大规模技术改造,截至2000年年底回采基本结束。为了充分利用现有生产系统、设备和人员,为集团公司发展提供原料支持,2002年年初开始,三矿区继续对Ⅱ矿区2号矿体F17以西遗留边缘矿体挖潜,年采出矿30万吨。

3.2#矿体F17以东矿山改扩建工程

Ⅱ矿区2号矿体F17以东矿山系金川矿山改扩建工程的组成部分。初步设计规模2000吨/天,结合集团公司发展、主井系统破碎提升能力和矿山开采面积等因素,开采规模可扩大到2500~3000吨/天(每年90~110万吨),设计生产能力66万吨/年。其中1100米水平以上按3000吨/天考虑,1100米—1050米水平矿体逐渐缩小,按2500吨/天考虑。矿山服务期限30年。采用主副井、辅助斜坡道联合开拓。东主井提升矿石兼作回风井,提升能力为3500~4000吨/天即132万吨/年;46行副井提升人员、废石、材料兼作进风井,废石提升能力为200吨/天;辅助斜坡道利用二矿区主斜坡道1428米水平以上段和F17以西现有的1428米~1200米水平斜坡道与F17以东采区斜坡道贯通,辅助斜坡道可为人员、材料、设备出入的通道。矿石提升运输系统中,中段运输为有轨运输,所有矿石均通过溜井下放到1050米中段装矿车。矿石由14吨电机车牵4立方米侧卸式矿车运至破碎站上部的卸矿站翻卸,破碎后经东主井提升出地表。采用六角形高进路下向分层胶结充填采矿法,铲运机出矿,划分为Ⅰ盘区(40—46)、Ⅱ盘区(46—52)两个盘区,每个盘区有4个独立的采区。充填利用原二矿区36行地表充填站,采用高浓度细砂管道自流输送充填工艺。通风选用地表主扇中央抽出式通风方式。46行副井进风,东主井回风,东主井在1250米水平经由联络道与回风盲井连通,扇风房设于地表东主井附近,总风量为95立方米/秒。

4.F17以东深部开拓与扩能技术改造工程

F17以东深部开拓与扩能技术改造工程是F17以东2号矿体矿山改扩建工程的生产接续工程,由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设计。设计可采矿量2000万吨,年出矿量120万吨,开采年限25年,出矿品位镍0.83%、铜0.5%。设计基建工程量0.8万米/10.7万立方米,计划投资1.642亿元。设计主要子项有1050米有轨运输道、1130米水平分段工程、斜坡道延深、溜矿井、充填钻孔、36行充填搅拌站扩能等,设计基建期2.5年。2007年11月开工,截至2009年10月份共完成掘进0.2028万米/2.9245万立方米,完成设计总量的27.3%,开工累计投资2785万元,完成计划投资的17%。根据F17以东的采场转段要求,2011年6月份基建工程要完成。

5.四矿区

Ⅳ矿区现在也属于三矿区的一部分,位于金昌市区东南5公里,省道212线河西堡—雅布赖公路从矿区通过,距离兰新铁路金昌火车站20公里,并与国道312线相接,沿312线向东350多公里可达省城兰州。2005年金川公司登记办理了Ⅳ矿区探矿权。Ⅳ矿区岩体长约1160米,最宽处450米,全部隐伏于第四系之下,覆盖层厚60—140米,以贫矿为主。矿石量和镍金属量分别占整个矿床的9.7%和4.3%。

1号矿体矿石储量5066万吨,平均品位镍0.489%,铜0.256%。含金属镍24.77万吨,含金属铜12.97万吨.26#矿体矿石储量820.06万吨,平均品位镍0.464%,铜0.256%。含金属镍3.80万吨,含金属铜2.10万吨,2号矿体矿石储量229.44万吨,平均品位镍0.516%,铜0.256%。含金属镍1.18万吨,含金属铜6087吨,19号矿体矿石储量31.80万吨,平均品位镍1.199%,铜0.521%。含金属镍3814吨,含金属铜1657吨。Ⅳ矿区合计总储量6147.99万吨,平均品位镍0.49%,铜0.258%。含金属镍30.14万吨,含金属铜15.85万吨。

Ⅳ矿区设计开采范围为矿区内所有可采矿体。其中1号、26号主矿体、1450米以上矿体形状不规则,水平面积狭小,矿石储量为179万吨,难以形成大规模开采,这部分矿石在矿山生产后选择适当时机进行开采。Ⅳ矿区贫矿埋藏在地下100米以下,不仅埋藏深,而且延深大,地表有大量的耕地,S212省道公路线和金川公司内部运输铁路从矿区通过,地表有很多工业设施和厂址,因此Ⅳ矿区贫矿采用地下开采方式。

目前,Ⅳ矿区贫矿工程已经完成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及开发利用方案设计工作,正在办理采矿权证。

6.砂石厂与石英石矿

砂石厂位于公司选冶化厂区东北部边缘,距二矿区8公里,勘探范围为3平方公里,共掘探井11个,砂卵石储量为3000万立方米,约6700万吨。是为金川矿山充填提供粗细砂料的辅助矿山,所产砂石全部供矿山坑内充填用。据说是亚洲最大的人工砂厂,由采场和破碎车间组成。砂石原料选用准轨铁路运输,铁路为环形线,外部运输也采用准轨铁路运输方式。砂石外部运输年运量为159.39万吨,其供点为二矿区西部砂石仓,另一处为龙首矿砂石仓,运距为10公里。车间下设采砂、碎矿、磨砂、机修、后勤、汽车等6个工段,主要设备为电铲、给矿机、破碎机、振动筛、压缩机、螺旋分级机、棒磨机、浓密机、桥式抓斗吊等。砂石厂建设分二期进行,初期投产时的生产能力为2140吨/天,以满足龙首矿的生产需要。后经改造,形成了细砂产能为150万吨/年。二期工程建成时规模为5250吨/天。

根据集团公司的发展规划,“十一五”期间金川矿山的生产规模达到1000万吨/年,为满足矿山系统充填用砂需要,2008年集团公司立项对砂石厂进行了扩能改造。2009年6月砂石厂已经建成了年生产棒磨砂430万吨/年磨砂生产系统。目前,正在对砂石露天采场进行扩能改造,预计该项目2010年完工。

石英石矿位于甘肃省金昌市高石咀,南距兰新铁路10公里,北距金昌市区8公里,由三矿区开采,是为火法冶炼提供熔剂的辅助矿山。1985年以前由八建公司采用小露天开采,为无剥离采矿。1985年以后由三矿区(原露天矿)转为正规露天开采。在此之前,1964年至1966年,在骆驼山曾有一座隶属龙首矿的简易石英矿,为一熔炼车间提供石英溶剂。1988年由西北冶金设计院按年产30万吨能力设计了属于金川二期工程建设项目之一的石英石矿破碎车间。该车间距石英石矿5公里,是石英石车间的附属车间。该车间建成后,使石英石矿形成了采矿—运输—破碎—成品的工艺流程,采出的石英石矿由自卸汽车运至破碎车间,经破碎、筛分、用火车运往冶炼厂。采矿采场长960米,宽180米,上部平均标高1840米,台阶高度12米,截至2004年回采至1780米水平。穿孔作业采用潜孔钻机,装载设备为4立方米液压挖掘机,运输设备为32吨自卸卡车。为保持和扩大石英石生产能力,满足公司对石英原料需求,保证集团公司的产量持续、稳定、高速发展,2004年由北京有色院按70万吨/年产能力做了改扩建设计,完成了深部勘探。该项目总投资2997.54万元,扩大后的生产规模可服务13年,项目建成后,年平均产石英石矿石70万吨。

三、科研工作及重大科研成果

金川科技联合攻关,把加快矿山建设作为主攻方向,在矿山先后开展了掘进与支护、采矿与充填等四个方面的专题研究,加快了矿山的掘进进度,为先进采矿技术在金川矿山的推广应用、大幅度提高采矿量创造了条件。自1978年以来,取得了多项重大科技成果。

金川矿区原岩应力测量和构造应力场的研究项目对金川矿区的原岩应力和构造应力场全面系统的进行了测量和研究,提出了巷道的合理走向和巷道断面的最优形状,为巷道设计与施工提供了理论依据,达到国内先进水平,1982年获冶金部科技成果三等奖。

龙首矿下向胶结充填采矿方法改进的研究,该项目采用高分层上下交错布置进路,结构合理、安全可靠。采场日生产能力由70吨提高到了103吨,生产能力提高了47.1%,为国内外首创,1982年获冶金部科技成果二等奖。

二矿区岩石力学的研究以研究岩体结构为核心,结合其变形特征、力学参数、受力条件及破坏机制,来评价岩体的稳定性,提出地压控制措施,它为金川矿区的开发和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1989年获有色总公司科技成果二等奖。

高浓度胶结充填料浆管道自流输送新工艺的研究解决了金川二矿区井下充填的技术难题,提高了矿山采矿工艺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为国内首创,并达到了国际水平,1984年获有色总公司科技成果一等奖,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二矿区机械化下向分层水平进路胶结充填采矿法的试验研究,该项目采用脉外斜坡道采准、大断面水平进路连续回采,若干独立工作区平行作业,在国内配套使用大型、高效凿岩、装药、铲运无轨设备,采场日出矿能力达到817吨,矿山年出矿能力突破100万吨,使金川矿山迈入了大型化、无轨化、自动化采矿的世界先进矿山行列,1989年获有色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

(说明:本文作者傅耀为金川公司镍钴研究设计院矿山分院高级工程师;吴小娟为金川公司镍钴研究设计院矿山分院工程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