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北魏前中期对河西的统治和张掖经济的发展

北魏前中期对河西的统治和张掖经济的发展

时间:2022-06-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北魏前中期对河西的统治和张掖经济的发展公元426年,魏军攻克夏都统万。但河西地区的各民族对北魏统一后的统治是非常陌生的。北魏占领河西地区后,在租调、徭役的征发上,采取了与其它地区不同的标准。至北魏中期,由于河西发生兵乱,优抚政策仍时有推行。这些政策的推行,有效缓解了河西各民族和北魏统治者之间的矛盾,为张掖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

第一节 北魏前中期对河西的统治和张掖经济的发展

公元426年,魏军攻克夏都统万(今内蒙古乌审旗南)。为避免河西吏民受到惊扰,北魏太武帝派李顺入凉州抚慰北凉君臣,册封沮渠蒙逊为凉州牧、凉王,准其统辖武威、张掖、敦煌、酒泉、西海、西平、金城七郡。北魏延和二年(433年),李顺又两次出使沮渠氏北凉。“世祖遣李顺迎蒙逊女为夫人”,李顺到姑臧时恰巧沮渠蒙逊死,并由其子沮渠牧犍即位。牧犍遵循其父“遗意”亲自送他的妹妹到平城嫁于太武帝。九月,太武帝派遣李顺“拜牧犍使持节,侍中,都督凉沙河三州、西域羌戎诸军事,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领护西戎校尉,凉州刺史,河西王”。后来,太武帝还把妹妹武威公主嫁给了牧犍。从表面上看,双方关系似极为密切,实际上北魏实行的是“欲取之,必先予之”的麻痹敌人的策略。后来双方交恶乃至北凉被灭,正是北魏策略的体现,从而证明了这种友好仅仅是表面上的。

实际上,早在北凉时期,北魏政府已和河西地区建立起了藩属关系,虽然在当时,那只是一种松散的政治关系。但河西地区的各民族对北魏统一后的统治是非常陌生的。为有效控制和更好地管理河西地区,尊重当地民风、民俗、稳定民心便成为北魏政府经营河西的基本方略。魏初统治者认为,河西地区,历史上“多有兵难”,原因是这里民族众多,而且强悍,要想让这些地方的诸民族称服,不能只凭武力,而应推行恩信。如:在消灭北凉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原南凉宗室、秃发傉檀之子源贺在羌人和鲜卑中的影响,让他为向导。攻姑藏前,又令他去晓喻散处在城外的“四部鲜卑”,“招慰部下三万余”。以后又令他“分略诸郡,杂人降者亦数十万”。

北魏占领河西地区后,在租调、徭役的征发上,采取了与其它地区不同的标准。如:对于已经占领的秦陇以西地区,北魏统治者的办法是:“召集豪右,以利民为先,益国为本,随其风俗,以施威惠。其有安土乐业,奉公勤私者,善加劝督,无夺时利”。这样以来,实际上就是设立宗主督护制,以维持地方秩序,保护百姓正常的生活和生产。但在河西地区,魏太武帝曾下令:“安慰初附”具体到秦雍,曾在公元430年一次“赐复七年”。至北魏中期,由于河西发生兵乱,优抚政策仍时有推行。如:公元472年,六镇敕勒反,波及河西,为防止民心骚动,孝文帝下令“曲赦”秦、泾、凉州诸镇。这些政策的推行,有效缓解了河西各民族和北魏统治者之间的矛盾,为张掖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

北魏统治河西后,非常重视“五凉”时期河西经济发展的基础,并在此后的50多年的时间里,大力推行“农职之教”。在孝文帝颁布三长制和均田制前后,张掖农业的发展处于一个平稳和上升时期。特别是公元485年,均田令使张掖境内的各民族均依例授田,从而使小农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公元488年,北魏统治者又下令,取州郡户十分之一兴办屯田。这样一来,在粮食、桑麻等生产方面,张掖农业经济的地位更为突出,成为北魏军粮供给的主要地区之一。

公元429年,魏军从腾格里沙漠突入河西境内,在“分烟搜讨”中,从张掖水(弱水)到北边的山区,见到被遗弃的马、牛、羊到处皆是,仅此就获战马一百万匹。北魏初期,“以河西水草善,及以为牧地”,将河西地区被征服的畜牧民编为牧户、牧子,课其畜牧。长年养马二百余万匹,骆驼近一万峰,牛羊等杂畜多至无法统计,到太和年间达到极盛。北魏在河西的官牧场开辟后,张掖等地便成为中原战马、牛羊和皮毛的供给地。北魏的军事力量也因此而进一步增强。

北魏张掖属西凉州,户口殷实,商业进一步发展,魏初实行的“不设科禁,买卖任情”的政策和西域交通的畅通,“商胡贩客,日奔塞下”,张掖又成为东西贸易的重要集散地之一,城镇更加繁华。特别是在民族贸易方面,汉族商人以手工业品与柔然、高车等民族交换牲畜、皮张,同时还将从西域商人买来的货贩运至少数民族地区,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其商业经济的繁荣也推进了货币经济的发展。北魏建国后,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货币在中原没有流通。但在河西地区,因西域商人携大量金银,其中包括本国金银货币,到河西进行交易,所以金银从一开始就在河西的流通领域中充当着货币的角色,从而也更进一步推动了张掖商业经济的繁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