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世纪年代服装海外加工业的兴起

世纪年代服装海外加工业的兴起

时间:2022-06-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2 20世纪60年代服装海外加工业的兴起纺织服装产业在国际上被誉为“第一制造业”。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劳动力成本很高,劳动密集型的服装制造业部门面临国际竞争力下降的压力,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服装制造业开始出现结构调整。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服装制造业转移对失业的影响,务实的美国人同时采取了两种策略。

1.2 20世纪60年代服装海外加工业的兴起

纺织服装产业在国际上被誉为“第一制造业”。它既古老又年轻,因为具有历史意义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就是在英国纺织业中发生的,直到现在,纺织服装产业还是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就业人员最多的制造业。纺织服装业是孕育近代工业化的产业部门,也是最早全球化的产业部门。

早在英国工业革命时,英国就从美国、印度等国进口棉花等农产品原料,加工成棉纱棉布或者制成服装再出口到世界各地。但是,20世纪60年代以前,纺织服装业的国际贸易仍然属于传统的产业间国际分工,即发展中国家提供棉花等原材料,而工业发达国家出口布料或服装等制成品。

在贸易保护盛行的时代,尽管发达国家在服装制造环节并不具备劳动力比较优势,但是由于高额关税、进口配额的限制以及交通通信技术的不发达,致使跨国采购的交易成本及协调成本太高,劳动密集的服装加工制造环节无法与服装设计及品牌营销等环节分离,大量的服装制造企业得以在发达国家维持生存。

从20世纪60年代早期开始,服装业的国际分工开始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劳动力成本很高,劳动密集型的服装制造业部门面临国际竞争力下降的压力,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服装制造业开始出现结构调整。一些服装零售企业和品牌企业纷纷向海外低成本地区订购服装。

与此同时,许多发展中国家开始转向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加之电子通信、集装箱、航空运输等新技术的广泛采用,跨国交易成本及交易时间大幅度降低,发达国家的一些服装企业开始将服装生产转移至发展中国家。有些服装企业甚至一开始就只是从事服装设计及品牌营销活动,而在海外建立自己的服装供应体系。这些海外外包先行者的成功,促使更多的服装企业加入海外分包的行列,最终形成了当今的全球服装价值链分工。

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服装制造业转移对失业的影响,务实的美国人同时采取了两种策略。一方面,美国以“扰乱市场”为由,对纺织服装进口开始实施进口数量限制,并积极推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于1961年实施“短期棉纺织品安排”,随后“短期安排”成为“长期安排”,并于1974年被《多种纤维协议》所取代。另一方面,为了保障美国具备优势的纺织业就业,美国于1963年开始实行的一项名为“生产分享项目(production sharing scheme)”的政策,其主要目的在于鼓励美国企业在将服装制造转移到国外的同时,能够利用美国的纺织面料。不久,其他欧洲发达国家也开始效仿美国,实施了类似的鼓励海外加工政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