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核心城市能级偏低,现代化功能尚待提升

核心城市能级偏低,现代化功能尚待提升

时间:2022-06-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2.4 核心城市能级偏低,现代化功能尚待提升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工业城市和港口城市,也是长江三角洲都市经济圈的首位城市和核心城市。服务长江三角洲地区、服务全国的功能和作用不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明显薄弱。

1.2.4 核心城市能级偏低,现代化功能尚待提升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工业城市和港口城市,也是长江三角洲都市经济圈的首位城市和核心城市。历史上上海曾经产出全国1/6的工业产值(1970年)、1/5的财政收入(1981年)、1/3的出口贸易额(1970年)、1/2的港口货物吞吐量(1965年)。但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格局的变化以及长江三角洲地区各城市的快速发展,上海在国内经济中的比重已经下降,与周边城市的比较优势也在变化,在现代化功能的发挥方面与纽约、伦敦、东京等世界城市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

经济体量偏小,区域核心地位趋弱。从发展速度上看,上海近几年来经济增长的态势与苏浙两翼相比明显有所趋缓,在长江三角洲地区中的经济份额与核心地位均有待进一步强化。从2001年始,上海GDP的年均增长率已连续8年位居长江三角洲地区16城市的倒数第一位,1978—2009年上海GDP占苏浙沪的比重从42.3%降至20.76%,下降一半多;与国外大都市圈中心城市GDP要占1/3—1/2的能级要求更是存在着相当的差距。上海GDP占全国的份额也逐年降低,2008年仅有4.6%。而2004年前后巴黎GDP占法国的比重为18%,伦敦GDP占英国的比重为22%,纽约GDP占美国的比重为24%,东京GDP占日本的比重为26%。中心城市上海的经济体量小且占长江三角洲地区GDP的份额小,两项因素的叠加,就直接影响和制约了长江三角洲地区都市圈经济体量的扩张和区域能级的提升。

产业结构尚未达到高级化,现代服务业成为明显不足。2003年以后,上海第三产业比重连续三年出现回落,重新退回到了“二、三、一”的产业发展格局,虽然2009年已回升到59.36%,但与纽约、东京、伦敦、巴黎等世界五大都市圈中心城市的产业高度均在80%以上,差距悬殊。特别是在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经济运行机制和地方保护的政策体系的影响下,上海在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科技咨询、信息服务、广告营销、商务中介等领域对周边地区的服务功能和辐射作用均有待进一步提高。服务长江三角洲地区、服务全国的功能和作用不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明显薄弱。

商务成本居高不下,边际效益递减。上海地域面积狭小,人口、产业、生产要素高度集中,寸土寸金,土地的瓶颈制约作用十分明显,造成上海在资源、市场和拓展空间上的有限性。由于上海土地的级差地租高,导致商务成本居高不下,传统产业部门未能适时地转移,高成长性、高增值潜力和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又没能有效跟进,导致边际效益。

全球竞争压力加大,诸多发展要素均不占先。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外国资本和跨国公司的大举入驻,既有力地促进了上海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能级的提升,但同时也给上海原有的优势产业、支柱产业在产业升级和资源、技术、市场等方面带来了越来越激烈的全球竞争压力。此外,与其他省市相比,上海在影响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众多领域和因素上并不占先占优:市民的整体文化素质、受教育程度和科技创新的能力以及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均不及北京、深圳,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和制度创新能力不及广东,市场机制的培育和民营经济的发展不及浙江,企业的集群规模与核心竞争力不及苏南,等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