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出口遭遇世界压力的反思

中国出口遭遇世界压力的反思

时间:2022-06-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案例研讨 中国出口遭遇世界压力的反思一、美国轮胎特保案2009年4月20日,应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申请,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中国输美轮胎发起特保调查。美商务部将于2010年3月作出倾销终裁,美国际贸易委员会将于2010年5月作出倾销部分的产业损害终裁。

案例研讨 中国出口遭遇世界压力的反思

一、美国轮胎特保案

2009年4月20日,应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申请,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对中国输美轮胎发起特保调查。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在2009年4月提起的一份申请,申请指责近年来中国乘用车和轻型货车轮胎对美出口激增,扰乱了美国国内产业市场,造成工人失业增加。

2009年6月2日,ITC就中国涉案产品对美出口是否构成市场扰乱举行听证会

2009年6月18日,ITC6位委员以4∶2的投票结果认定,中国轮胎产品进口造成或威胁造成美国内产业的市场扰乱。

2009年6月17日,美国轮胎工业协会发表声明,反对限制中国轮胎进入美国市场的做法。

2009年6月29日,ITC提出救济措施初步建议。

2009年7月17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代表美国政府,在北京与中国政府就ITC提出的救济措施建议进行磋商。

2009年8月初,在美方听证会上,多数作证的美国业界代表认为限制进口中国轮胎将得不偿失。

2009年8月3日,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组成产业代表团,赴美进行沟通,进一步宣传中方立场。

2009年8月中旬,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钟山率团赴美,就轮胎特保案与美国有关部门进行交涉。

2009年9月3日,轮胎特保案建议被呈交至奥巴马。

2009年9月12日,奥巴马宣布,从9月26日起,在原有正常3.4%~4.0%关税基础上,对中国轮胎加征惩罚性关税,税率第一年为35%,第二年为30%,第三年为25%。此前,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建议对中国产轮胎征收为期三年的惩罚性关税,幅度分别为55%、45%和35%。“中国生产的轮胎中有40%出口,而其中三分之一出口美国。最高征收高达35%的关税,意味着第一年中国的轮胎产品将不能出口到美国了。据初步测算,这将影响到10万左右工人的就业,损失约10亿美元出口额。”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会长范仁德说。

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2009年9月12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对中国出口轮胎采取特保措施,违背承诺、违背规则、违背事实,是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不仅损害中美经贸关系,也损害美国自身利益。陈德铭说,近一段时间以来,中美双方就轮胎特保案进行了密集和多层次的磋商,但由于美方要价过高,双方最终未能达成一致,中方对此深表遗憾。陈德铭强调,中国政府坚决反对美方采取特保措施,这是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不但违反WTO规则,而且违背了美国政府在G20金融峰会上的承诺,是对特保条款的滥用,向世界发出了一个错误的信号。“美国对中国出口轮胎采取特保措施缺乏必要的事实依据。”商务部公平贸易局有关负责人认为,“中国涉案产品主要供应美国的维修市场,而美国自产轮胎主要供应原配市场和替换市场,两者并不存在直接竞争关系。”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美国国内轮胎产业的经营状况在中国产品进入美国市场前后并无明显变化,即使在中国产品出口增幅最大的2007年,其盈利情况也表现良好。中国政府将坚定维护国内产业的正当利益,保留作出进一步反应和采取相应措施的权利。

2010年12月13日,WTO驳回中国提出的美国对其销美轮胎征收反倾销惩罚性关税的申诉,仲裁小组表示美国在2009年9月对中国销美轮胎采取“过渡性质保护措施”征收惩罚性关税未违反WTO规定。

2011年9月5日,世界贸易组织(WTO)裁定中国败诉。

二、美国油井管案

美国当地时间2009年9月9日,美国商务部就对华油井管反补贴案作出初裁,从9日起对从中国进口的油管预征至多30.69%的关税。对此,中国商务部发言人姚坚表示,美方的裁定不符合WTO《补贴与反补贴协议》,中方对美商务部在初裁中仍继续沿用其在之前案件中的错误做法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

美国商务部在9日的一封简短的电子邮件声明中称,初步认定中国出口至美国的环形焊接碳质钢管(标准钢管)存在补贴,美国将对从中国进口的油管加征至多30.69%的关税。美国商务部预计在11月初做出中国油管是否存在倾销的初步裁定,但是美国海关从9日起预先收取相关款项。

姚坚认为,美方不接受中国政府提供的客观信息,继续认为中国油井管生产商无论是从国有企业,还是从私有贸易公司购买圆钢,都构成政府补贴,这一裁定不符合WTO《补贴与反补贴协议》。美方在补贴认定和计算方面的错误做法,导致人为计算出高额的补贴税率,极大损害了中国企业的利益,是中国政府和产业界所不能接受的。中方敦促美方在终裁中纠正其错误做法。

2008年,中国对美出口油井管产品金额为32亿美元,涉及93家油井管生产和出口企业。2006—2008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石油管材量增幅超过200%。

美商务部将于2010年3月作出倾销终裁,美国际贸易委员会将于2010年5月作出倾销部分的产业损害终裁。中国多家大型钢企及出口大户如天津钢管集团、华菱衡钢等正积极准备材料应诉,不少中小钢企则选择放弃。中钢协已经委托律师所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初裁展开应对,抗辩的重点将集中于“受损原因是否由进口中国产品造成”上。

三、欧盟与中国鞋的反倾销税

2009年,根据欧盟委员会的一份报告解释,其调查显示在欧洲的皮鞋制造行业调整结束之前,中国和越南的出口仍将可能持续的威胁到其本土的产业发展。报告结果表示为了防止这一结果的出现,欧盟委员会建议继续对中国和越南出口的皮鞋继续征收反倾销关税,延长至少15个月。

2006年欧洲皮鞋制造商控诉中国和越南对其国内的皮鞋制造商提供了不公平的补贴,导致欧洲的生产企业失去了竞争优势,当年,欧盟首次对中国和越南出口到欧洲的皮鞋分别征收高达16.5%和10%的关税,这一措施持续了两年。由于增加的反倾销关税成本一般由进口商消化,而目前欧盟鞋类进口商的利润在15%~20%之间,此次欧盟对中国出口皮鞋征收反倾销税,将使进口商的利润几乎为零。大进口商可以凭借实力支撑,而一些实力较弱的进口商则无法消化反倾销税成本,开始将订单转向印度和巴基斯坦。

自从2006年以来,中国出口到欧盟的皮鞋数量不断下滑,尤其是来自广东省的,再加上2008年经济危机的影响,该行业受到不小的打击。欧盟皮鞋反倾销应对委员会秘书长郭炜文告诉中国日报记者,“我们一定会与欧盟成员国沟通,和他们交换意见,拿出我们并没有倾销的证据,其实我们才是真正的受害者。”“我们本来期待着这一措施实施两年期满后我们的日子会好过点,现在看来,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真的担心有些国内的企业都没有信心做下去了。如果真的实施了(继续延长措施),企业将会受到很大的伤害”。

在2009年11月3日之前,中国政府以及相关官员有机会去回应,在此之后,欧盟贸易官员将会就此讨论。

四、俄罗斯的“灰色清关”

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各地市场商品供应极为紧张,俄政府不得不大量从国外进口商品。为鼓励进口、简化海关手续,俄罗斯海关委员会允许所谓的“清关”公司为货主代办进口业务,提供运输和清关捆绑在一起的“一站式”服务。这种服务被称为“灰色清关”,具体方式包括“包机包税”、“包车包税”或“包柜包税”。这种方式对到俄罗斯做生意的商人的有利之处是进口手续简便,货主只要向“清关公司”缴纳一笔费用,自己不用与海关打任何交道,“清关公司”就会把所有俄罗斯海关报关手续办好。俄罗斯在同土耳其、韩国、西班牙、意大利和德国等许多国家的贸易实践中,也都广泛使用“灰色清关”。

多年来,俄主管部门对“灰色清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打击也是时紧时松。“灰色清关”几乎一度成为俄罗斯进口的惟一路径,并被各国商人看成是抢占俄市场的无奈手段之一。事实上,俄罗斯政府也非常清楚“灰色清关”的弊病所在,但一时又下不了彻底取缔的决心。这里面的原因很复杂,牵扯的因素也非常多:直接或间接参与非正规贸易的俄罗斯人很多,突然关闭这一渠道,会导致很多人失业;通过“灰色清关”途径进口的商品价格相对较低,关闭这一途径的直接结果是导致俄罗斯日用品价格上涨,进而直接影响老百姓的正常生活;同时,“灰色清关”已经形成一个盘根错节的利益集团链,这个受益群体在俄罗斯很有势力,关闭“灰色清关”等于断了他们的财路,因此,他们要利用手中的一切资源竭力拖延非正规贸易的消亡。

近几年来,随着俄罗斯经济形势的逐渐好转,俄高层开始考虑对“灰色清关”说“不”。但是,俄罗斯的每次“严查”,似乎都给人以“雷声大、雨点小”的印象,这使得“灰色清关”现象屡禁不止。“灰色清关”的贸易方式,在历史上对促进中俄两国民间贸易的发展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俄国内的“灰色清关”这张看不见的大网中,华商是利润率最小、风险最大、稳定性最差的一环。所以,俄高层每次清剿“灰色清关”时,损失最大的就是华商。

华商俄罗斯“灰色清关”遭难大事记

1998年11月:俄罗斯税警部门查抄“兵营”中国商贸中心,上百家中国商家通过“包机包税”方式运入俄罗斯的中国商品,由于拿不出货物通关证明,全部被作为无主财产没收。

2000—2003年:查抄事件上百次,给华商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

2004年2月:俄内务部侦查委员会警察突查莫斯科市区南部的大环公路旁的“艾米拉”大市场。两天后,在荷枪实弹的警察弹压下,政府查抄华商上千万美元的货物。

2005年3月12日,晚上11点多,大批俄罗斯莫斯科税务部门打击经济犯罪的警察,突然来到约距莫斯科市南区14公里的萨达沃特花鸟市场,拉走了储放在萨达沃特花鸟市场的中国鞋集装箱仓库里价值8000多万元人民币的鞋子,其中6000多万元的鞋子为温州产,涉及22家企业。

2005年7月:俄大批警察前往莫斯科市中心“39仓库”查扣中国鞋,总货值近千万美元,其中多为温州鞋。后经过多方努力,次日俄方同意华商交付12万美元“罚金”赎回货物。

2008年10月:俄对莫斯科的切尔基佐夫斯基集装箱大市场进行突击检查,查封了华商在仓库里的鞋、服装袜子等日用品,货物价值大约21亿美元。这是近几年来在俄华商损失最大的一次事件,也再次凸显中俄民间贸易走出“灰色清关”的紧迫性。

“灰色清关”是中俄两国共同关心的话题。为解决中俄民间贸易中“灰色清关”这个“瓶颈”,中俄两国政府在2004年就成立了“中俄政府规范贸易秩序工作分委会”,开展相关工作。胡锦涛主席2009年6月访俄期间,与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共同发表了《中俄元首莫斯科会晤联合声明》,声明中强调,“双方表示,在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框架下即将成立的海关合作分委会,对进一步提高两国经贸合作水平、加强两国海关部门合作,具有重要意义”。这些都对中俄民间贸易告别“灰色清关”、实现双边贸易正规化起到了促进作用。

目前的中俄关系正处于一个最好的时期,两国在许多重大国际问题上持相同的观点,经贸关系也在稳步发展。如果说过去一段时间有哪件事情带来了一点点不和谐的声音的话,俄罗斯关闭切尔基佐夫斯基大市场的事情让中俄双方都意识到了海关合作的重要性,因为它的症结就在“灰色清关”问题上。经过两国海关部门紧锣密鼓的工作,2009年10月普京访华,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签署海关部门签署合作议定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和俄罗斯联邦海关署关于规范通关监管秩序的合作备忘录》,这标志着中俄海关合作正式启动。

五、2013年钢材反倾销案

进入2013年,我国钢材出口接连不断遭遇发达国家的贸易救济措施。2013年1月15日,加拿大国际贸易法庭对中国热轧钢板日落复审做出终裁,决定中国热轧钢板产品反倾销税将被延长征收5年。2月4日,美国决定对我国热轧钢产品发起全面日落复审,以确定取消反倾销税是否有可能导致实质损害的继续或再度发生。2月12日,澳大利亚正式立案对来自中国等地的热轧钢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并对来自中国的产品发起反补贴调查。2月16日,欧盟委员会又发布公告,对原产于中国的无缝钢管发起反倾销调查。由于全球经济复苏缓慢,2011年来中国钢材成为发达国家反倾销的“重灾区”。

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至2012年9月,中国共遭受国外贸易救济调查案件758起,涉案金额684亿美元。中国已连续17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6年成为全球遭受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按照WTO统计方法,2003年至2012年9月,我国共对外发起反倾销调查案件131起,反补贴调查案件5起,涉及进口金额近200亿美元。

问题:

中国政府和中国企业应该如何应对来自世界的反倾销压力?

基本概念

重商主义 绝对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新贸易主义理论钻石模型 第一进入者优势

思考题

1.请阐释什么是重商主义,重商主义后来为什么没落了?

2.简述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的要点。

3.请举例说明阐述新贸易理论中的第一进入者优势。

4.你如何理解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中的高级要素?

5.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在其各个经济部分都处于竞争劣势。这些国家技术水平低,人口素质不高,市场机制也不完善。因此,与这些国家开展国际贸易是不必要的。你认为这种观点正确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