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项目后评价的反馈机制

项目后评价的反馈机制

时间:2022-06-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5.3.3 项目后评价的反馈机制评价成果的反馈是项目后评价的主要特点,评价成果反馈的好坏是后评价能否达到其最终目的的关键之一。后评价信息的反馈是一个动态过程,即通过后评价信息的表述和扩散使其不断地返回到已有和新建的土地整理工作中去。因此,反馈将取决于信息扩散的策略和实践,取决于建立一个使后评价结果能够进入项目管理周期的反馈机制。

5.3.3 项目后评价的反馈机制

评价成果的反馈是项目后评价的主要特点,评价成果反馈的好坏是后评价能否达到其最终目的的关键之一。因此,反馈机制是后评价体系中的一个决定性环节,它是一个表达和扩散评价成果信息的动态过程,同时该机制还应保证这些成果在新建和已有项目中以及其他土地整理工作中得到采纳和应用。因此,后评价的关键取决于所总结的经验教训在项目和土地整理工作中被采纳、应用的效果。这些经验教训可供项目在不同阶段管理中借鉴和应用,如立项阶段的项目选择、项目准备阶段的设计改进、在建项目问题的预防和对策、完工项目运营中管理的完善和改进等。

后评价信息的反馈是一个动态过程,即通过后评价信息的表述和扩散使其不断地返回到已有和新建的土地整理工作中去。因此,反馈将取决于信息扩散的策略和实践,取决于建立一个使后评价结果能够进入项目管理周期的反馈机制。后评价信息反馈的责任和功能要满足不同决策层对信息使用的要求,反馈必须是及时的、易接受的、简明扼要的、有针对性的、系统的、形式多样的和便于操作的,这就要求在机构设置上形成反馈的环链。反馈机制的建立应以立法的形式确立,用正式和非正式的手段使后评价获得的经验教训,能在新项目和新计划的制订过程中得到应有的重视。反馈机制应主要与4个方面建立紧密的联系,即与政策制定的联系、与计划管理的联系、与投资执行过程的联系、与人员培训系统的联系。

反馈过程有两个要素:一是评价信息的报告和扩散,其中包含评价者的工作责任,后评价的成果和问题应该反馈到决策、计划规划、立项管理、评估、监测和项目实施等机构和部门;二是后评价成果及经验教训的应用及改进、完善土地整理相关的政策,这是反馈最主要的管理功能。在反馈程序中,必须在评价者及其评价成果与应用者之间建立明确的机制,以保持紧密的联系。

项目评价报告有组织、有计划地分发扩散,是改进投资活动的计划和执行的重要手段。评价者应按照任务委托或合同协议的要求,根据不同的对象报送正式报告或摘要报告。在不同的情况下,扩散的形式有很大的差别,这主要取决于评价执行者的地位和经验,评价者对扩散和范围的理解,对服务对象的认识,以及来自各个方面对信息的需求。扩散形式不一定仅限于发送评价报告,也可以用其他方式如发送评价年度报告、综合研究专题报告或简报等,还可以举办学习班、研讨班,举行新闻发布会和专业会议等多种形式。通过扩散机制将评价的信息,包括问题、结论、建议和经验教训及时扩散,直接为评价委托者服务。

保证土地整理项目后评价成果能及时反映到拟建项目的决策和管理过程中:首先,要建立和健全投资管理的法规,从法律、制度、程序上形成体系,建立必要的执行和管理机构;其次,要建立项目管理的信息数据库,从项目筛选、立项、实施、完工到运营全过程进行监测管理;第三,要培训和发展后评价的队伍,在实践中运用与国际接轨的评价理论和方法,不断提高后评价质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