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西江经济带产业战略布局

西江经济带产业战略布局

时间:2022-06-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西江经济带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承接产业转移的发展趋势,充分发挥西江经济带综合交通、要素成本、市场空间等方面的优势,建设西江经济带新兴加工制造业基地,主要布局的产业有:①汽车及零配件产业。以柳化集团产业集群发展为重点,大力发展桂林的橡胶化工产业、梧州与贺州的林业化工产业,积极发展林浆纸产业循环经济。

二、西江经济带产业战略布局

根据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各因素的分析评估,充分发挥西江经济带各城市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市场优势,西江经济带产业战略布局定位及其主要内容包括:

(一)新兴加工制造业基地

西江经济带综合资源禀赋得天独厚,流域内水能、森林、矿产等资源富集,围绕资源开发成长起来的优势产业,包括以水电开发为主的能源产业、以森林资源发展的林产林化产业、以矿产资源开发的建材和冶金产业、以农副产品为资源的食品产业、以生物资源发展的医药产业、以特色自然景观资源发展的旅游产业等,构成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的主体部分。同时,西江经济带产业基础较好,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汽车及零配件产业集群、食品产业集群、建材产业集群、医药产业集群、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临港产业集群等。2008年,西江经济带区域内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975家、国家大型企业18家,分别占广西的57.7%和62.3%。这些都是规划建设西江经济带新兴加工制造业基地的雄厚基础。

根据西江经济带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承接产业转移的发展趋势,充分发挥西江经济带综合交通、要素成本、市场空间等方面的优势,建设西江经济带新兴加工制造业基地,主要布局的产业有:①汽车及零配件产业。以柳州汽车基地、柳州和桂林的汽车零配件基地为主,优先发展系列中型轿车,巩固和拓展微型车国内领先优势,加快发展乘用车、客车、中重型载货车,扶持壮大汽车零配件产业。②机械产业。以柳工机械、玉柴机器为龙头,优先发展工程机械,大力发展动力机械、农业机械等。扶持柳州工程机械做强做大,加快建设玉柴配套产业园,引导西江黄金水道船舶机械产业集聚区建设。③有色金属及新材料产业。以柳州、来宾、梧州为重点,加快发展适应柳州装备制造业及汽车行业市场需求的有色金属产业,做强做大来宾铝加工业和冶金产业,建设梧州进口再生资源循环示范园区,大力发展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④建材及非金属矿产业。以贵港、柳州、玉林、梧州为重点,形成以台泥、华润、海螺等龙头企业带动的新型干法水泥产业,大力发展承接转移的建筑陶瓷、不锈钢等建材产业,积极开发大理石、花岗岩、重晶石等非金属矿产业。⑤化工产业。以柳化集团产业集群发展为重点,大力发展桂林的橡胶化工产业、梧州与贺州的林业化工产业,积极发展林浆纸产业循环经济。⑥清洁能源产业。以桂林、柳州、来宾、贵港、贺州为重点,科学开发以水电为主并与火电相结合的传统能源,大力发展核电、风力发力、燃气发电等清洁高效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鼓励发展生物能源、光伏发电、地热等新能源,努力建设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电力能源基地。

(二)国家级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1.承接产业转移的国内环境和区域情况评估

产业经历一定周期后走向梯度转移,这是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国际金融危机后,促使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发生重大变化,把生产环节配置到成本更低的区位就成为许多企业规避风险的必然选择。同时,随着国际国内产业分工深刻调整,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沿海地区产业结构正在进行大规模的调整升级,劳动密集型工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进一步加大,转移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中西部地区具有资源丰富、要素成本低、市场潜力大等比较优势,但也受到配套能力、物流体系、软环境等方面的制约,必须努力降低物流成本和交易成本,以增强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比较优势。为进一步指导中西部地区有序有效承接产业转移,国务院制定《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国发[2010]28号),要求依托中西部地区产业基础和劳动力、资源等优势,因地制宜承接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包括劳动密集型产业、能源矿产开发和加工业、农产品加工业、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要求把产业园区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引导转移产业向园区集中;要求完善承接产业转移体制机制,支持中西部毗邻地区之间合作共建产业园区,在中西部条件较好的地方设立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充分发挥其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在国家政策鼓励引导和产业调整优化推动下,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富士康2010年决定在河南郑州内迁落户,规划建设占地面积10平方公里、计划用工30万人的富士康工业园,将富士康核心业务之一的苹果手机整机生产项目由深圳搬迁过来,届时将达到日产苹果手机20万台的生产能力、年出口额达130亿美元,仅富士康一个厂的出口额就超过河南全省2010年约100亿美元出口额的规模。承接产业转移的效应略见一斑。

广东省较早地作出了产业转移的决策。2005年,广东省开始实施“腾笼换鸟”的产业转移战略,制定了《关于广东省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江三角洲联手推进产业转移的意见》,2008年出台了《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俗称“双转移”,计划从2008年至2012年用5年时间安排400亿元资金加以推动。广东“双转移”成效明显,2010年与2007年相比,东莞和佛山两市劳动力分别缩减14%、22%,珠三角地区劳动力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当前,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产业转移以劳动密集型、资源型及高能耗产业为主;扩张型企业的转移大大超过完全性外迁企业;加工贸易型企业主要在省内及向周边省区转移;产业链条整体转移、“抱团转移”成为新趋势;共建产业转移园区成为有效形式并力度加大,珠三角地区政府与粤北、粤西共同建设33个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同时广东与周边省区也在规划共建产业转移园区。这为广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既带来了机遇,更带来了挑战和竞争。

2.广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现状评估

广西把承接产业转移作为促进产业升级、增强经济竞争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2003—2007年,广西实际引进区外单项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2462亿元,年均增长66%,其投资来源主要为东部地区的广东、浙江、福建等省。2007年,为进一步加大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力度,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制定了《关于推进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决定》(桂发[2007]18号),以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为主攻方向,广西承接产业转移速度明显加快。2007年以来,广西累计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实际到位资金1480多亿元,占广西引进区外境内资金总额的30%;珠三角产业转移项目总数、投资总额、实际到位资金,分别占广西引进区外境内项目的45%、33%、30%,是广西引进项目和资金的主要来源地之一。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广西注重承接产业和方式的多元化,由早期的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为主,发展到现在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并存的局面,产业领域不断拓宽到电子信息、机械、汽车、物流等产业;注重承接转移产业同本地现有产业的对接与合作,使转移产业与当地特色产业紧密结合,促进了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和产业集聚;注重引导珠三角转移企业开发利用当地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特色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通过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了广西经济的加快发展。

广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取得了较好成绩,但全面客观来看,不仅面临广东本省及周边省区的强大竞争,而且自身在规模与质量上均存在较大差距。从数量上来看,珠三角向中部省份鄂湘赣3省产业转移规模约1万亿元左右,而作为珠三角近邻的广西,2007年以来承接产业转移总量只占鄂湘赣3省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总量的15%左右。从质量上来看,2007年以来广西累计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签订引进合作项目4658个,实际到位资金1480亿元,平均单个项目投资规模为3177万元,中小项目占80%以上。并且,广西交通基础设施和园区设施建设滞后,产业配套能力不足,企业外购配件的物流成本在生产经营成本中占据很大比重,从某种程度上抵消了转移过来后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低的优势。广西承接产业转移的生产要素综合成本优势并不明显。以上情况说明,广西承接产业转移还有很大潜力和空间可挖。

3.建立国家级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从广西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形成发展的历史来看,以梧州、玉林、贵港、贺州4市为核心的桂东经济区,其区域发展定位一直就是:建设西南地区向东出海的门户和通道,充分发挥“承东启西”作用,接受粤港澳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成为承接产业转移前沿和外向型加工贸易基地。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2007年在《关于推进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桂东4市要“率先建成广西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基地”。根据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国发[2010]28号),明确要求“在中西部条件较好的地方设立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支持在条件成熟的地区“培育和建设一批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经过广西积极申报,国家发改委于2010年11月批复了《广西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方案》,明确在广西桂东地区(梧州、玉林、贵港、贺州市)设立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国家商务部也于2010年12月批复梧州作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我们要很好抓住国家批准建设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这一历史机遇,做好产业转移这篇大文章。

建立国家级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要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打造西江黄金水道,加快推进沟通珠三角地区的高速铁路、高速公路、高等级内河航道,形成快速直达的人流、物流、信息流通道,降低综合物流成本。要加强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承接转移产业的承载能力;着力打造若干集群产业转移示范区,做好集群式产业转移的文章;学习借鉴成功经验,加快与珠三角地区产业转出地政府合作建设一批重点园区,发展共建共享、互惠互利、收益分成的“飞地经济”。要推动产业转移和技术转移相结合,促进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优化升级,改变产业分工中处于低端环节、低附加值的不利格局。要加强桂东4市在承接产业转移工作中的协调,对转移产业在产业布局、土地供应、环境保护、金融支持、人力资源培训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优质的服务环境。

(三)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

近年来,广西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以南宁、柳州、桂林、梧州等为代表的一批中心城市发展迅猛,广西城镇化率由2005年的33.6%提高到2010年的40.6%,但与全国的平均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着眼于加快城镇化发展,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了《关于加快推进我区城镇化跨越发展的决定》(桂发[2010]33号)和《关于加快建设南宁柳州超大城市桂林特大城市的意见》(桂政发[2010]81号),提出广西“十二五”城镇化增长速度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到2015年城镇化水平达到50%左右,接近全国平均水平。西江经济带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规划建设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西江经济带7市国土面积占广西的45%、人口占广西的54%,人口密集、乡镇成带,建设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意义重大。

根据广西城镇化跨越发展决定对各城市的发展规划:西江经济带7市中,柳州定位为现代工业名城,致力于打造国内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西江经济带龙头城市,2015年城市建成区人口规模达到230万人左右,成为超大城市;桂林定位为中国山水历史文化名城、旅游业发展龙头城市,实施“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的发展战略,2015年城市建成区人口规模达到120万人左右,迈入特大城市行列;西江干流城镇带发挥承东启西作用,依托西江经济带开发开放,大力承接产业转移,加速与珠三角地区经济融合,形成具有重要区域影响的城镇带;梧州定位为西江干流中心城市,贵港定位为西江流域港口城市,玉林定位为区域性中心城市。

规划建设西江经济带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一是进一步加强柳州超大城市建设。利用柳州与南宁两市之间的现代城际快速交通体系,打造200里“南柳工业走廊”,推动柳州与南宁两个超大城市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建设“南宁—柳州”大都市圈和沿线城镇带;加强柳州与来宾、贵港等周边城市所辖城镇的联动,加快推进柳州—来宾一体化发展,发展柳州沿柳江城镇带。二是进一步加强桂林特大城市建设。发挥区位和旅游优势,将桂林建成华南地区重要旅游交通枢纽之一,建成带动柳州、贺州、梧州大旅游圈的龙头城市;建设桂(林)—贺(州)旅游城镇带,发展贺州山水园林旅游城市。三是进一步加强西江干流城镇带建设。发挥梧州作为西江干流中心城市的作用,努力推动贵(港)—梧(州)、玉(林)—梧(州)、玉(林)—贵(港)走廊在西江流域率先崛起。四是以特大城市和中心城市带动县城、重点镇发展形成城镇经济带。进一步做大特大城市、中心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功能,合理调整行政区划,采取撤县设区、并镇强市、撤村设居等办法,将中心城市周边具备条件的县、镇并入城区,拓展城镇化发展空间,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配套带动能力。五是加大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力度。以扩权强县为抓手和工业化为支撑,着力建立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的发展机制,加快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步伐;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落实中小城市、小城镇落户条件政策,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等;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国际旅游开放综合实验区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快发展服务业,包括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积极发展消费性服务业,明确提出“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桂林、南宁、北海、梧州旅游目的地和游客集散地”。在西江经济带7市规划布局国际旅游开放综合实验区,优势突出、特色明显,主要包括桂林作为国际旅游名胜城市的影响力、辐射力;梧州、贺州作为对接粤港澳国内最大旅客群体的前沿“桥头堡”;柳州、来宾为核心的多民族风情旅游资源;梧州、玉林、贵港为代表的宗教文化品牌;桂林、柳州、梧州、贺州比较集中的自然风光景点景区,等等。

规划建设国际旅游开放综合实验区,一要充分发挥桂林作为旅游龙头城市的作用。借助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实验区”的机遇,进一步挖掘开发桂林丰富的自然与人文资源,扶持发展文化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建设“再现中国传统山水人文景观特色,探索中国现代旅游新内涵”的旅游改革实验区。强化桂林的旅游龙头作用,充分发挥桂林中心旅游城市的旅游辐射功能,将柳州、贺州等周边城市纳入桂林大旅游区的规划建设,形成更有影响力带动力的大桂林旅游圈。二要充分发挥梧州作为西江流域中心城市的“桥头堡”作用。梧州作为对接粤港澳旅游客源的最前沿城市,要突出宗教历史文化名城与生态山水休闲品牌,全力打造粤港澳的休闲旅游后花园与西南旅游出海东通道,建设西江旅游中心城市;精心打造桂林—贺州—梧州—广东的自驾车旅游带,重点开发贵港—梧州—广州—香港的西江客运旅游专线。三要大力打造西江经济带精品旅游线路,全力建设精品旅游景点。建设梧州、玉林、贵港“桂东宗教历史文化旅游区”,与云浮市禅宗六组宗教旅游胜地、肇庆市龙母太庙旅游景区等有效对接,联手打造西江历史文化旅游走廊,与贵港市桂平西山、容县都峤山、玉林云天文化城等联合打造桂东宗教文化旅游线路;完善梧州—贺州—桂林生态山水旅游精品线路,建设梧州白云山、石表山,贺州姑婆山、黄姚古镇等旅游景点景区;完善桂林—柳州—来宾民族风情旅游精品线路,有效对接和分流粤港澳游客群体,打造成南中国知名旅游区,建成桂林、柳州、梧州、贺州等旅游目的地和旅客集散地。

(五)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

西江经济带7市是传统的农业生产区,资源富集、劳动力丰富,面向粤港澳发展现代农业市场空间广、错位潜力大,有利于建设成为广西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要立足于西江经济带特有的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农业基础,以提升优势特色农业产业体系为核心,以发展特色农业、品牌农业、生态农业、外向型农业为方向,以培育粮食、果蔬、畜禽等一批特色农业示范区为载体,努力成为引领广西全区、面向粤港澳的特色农业示范区。

西江经济带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规划布局:一是建设粮食与经济作物优势产区。建成以桂林、玉林、柳州、梧州、贵港为重点的“优质稻米优势产区”、“饲料玉米优势产区”、“出口马铃薯优势产区”和以柳州、来宾、贵港为重点的“甘蔗生产优势产区”。二是建设水果蔬菜优势产区。建成以桂林、柳州、贺州、梧州、玉林为重点,以柑橘、砂糖橘、沙田柚等为主要品种;以玉林、贵港为重点,以荔枝、龙眼为主要品种的水果优势产区。面向粤港澳市场,以建设供港蔬菜基地为带动,以梧州、贺州、桂林、玉林为重点,努力发展成为有机蔬菜优势产区。三是建设畜牧水产优势产区。努力构建“五条特色养殖带”,即以桂林为中心的禾花鲤特色渔业养殖带,以桂林、柳州、来宾为中心的草食畜禽养殖带,以玉林、梧州、贵港、贺州为中心的优质家禽养殖带,以玉林、贵港、贺州、桂林为中心的瘦肉型猪养殖带,以梧州、贵港、来宾为中心的大水面网箱高效养殖带。四是建设特色林业优势产区。广西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一片海”之称,是全国速丰林和经济林基地建设重点省区。西江经济带林业资源十分丰富,建设特色林业产区优势突出。要建成以桂林、梧州、柳州、贺州为重点的速丰林和经济林基地,以梧州、贺州、贵港、来宾为重点的油茶、八角、肉桂特色经济林基地,以梧州、贺州、贵港为重点的马尾松湿地松林化原料林基地。

(六)南贵梧、柳来梧、梧肇广沿江发展轴

西江黄金水道是西江经济带形成发展的重要依托。根据国家交通部颁布的《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2006—2020),西南出海水运主通道为“一干线三通道”。“一干线”指西江航运干线(南宁至广州航段,全长854公里,其中广西段570公里);“三通道”为西南出海水运的右江南通道,北盘江—红水河的中通道,柳江—黔江的北通道。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出台的《广西西江黄金水道建设规划》,远期目标到2020年,将连接南宁、贵港、梧州、百色、来宾、柳州、崇左7市的1480公里的内河水运主通道全部建成1000吨级以上航道(其中南宁、来宾、柳州以下2000吨级航道,贵港以下3000吨级航道),形成以贵港、梧州、南宁主要港口为核心,百色、来宾、柳州、崇左等地区性港口为重要补充的内河港口体系。西南出海水运主通道和广西西江黄金水道的规划建设,为形成沿江产业发展轴奠定交通基础。

“十一五”期间,广西加大了西江黄金水道建设的力度,为依托西江巨大的运输能力和低廉的运输成本优势,建成西江联通珠三角与大西南工业、商业、物流、人流的“黄金通道”,构建以西江为纽带、以西江内河航运为支撑的西江经济带发展主轴,打造西江经济带产业集聚优势,提供了根本保障。广西西江黄金水道“十一五”建设成果如下表:

表2-5 广西西江黄金水道“十一五”期间建设主要成果

数据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

1.规划建设南贵梧沿江产业发展轴

南(宁)—贵(港)—梧(州)沿江产业发展轴主要建立于西江航运干线基础上。经过多年的西江航运工程建设,西江航运干线基本建成。南宁至贵港280公里达到三级航道标准,常年可通行1000吨级船舶;贵州至梧州290公里建成二级航道,常年可通行2000吨级船舶;2011年即将建设南宁至贵港2000吨级二级航道。现在,西江航运干线贵港至广州段近600公里航道已建成可常年通行2000吨级船舶的“水上高速公路”。同时,南宁至广州高速公路于2010年7月实现全程通车,南宁至广州高速铁路将于2012年底建成通车,高等级内河航道与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构成南宁—广州的交通轴,为形成沿江经济发展轴提供了快速直达的人流、物流、信息流通道。

南宁是广西的首府城市,是北部湾经济区的核心。广州是广东省的省会城市,是珠三角经济区的核心。850公里的西江航运干线及高速铁路、公路把两个省区的经济中心连接起来,南宁港、贵港港、梧州港、肇庆港、佛山港又是西江航运干线规划建设的5大内河港口。我们要利用西江航运干线为主的立体交通轴,按照《广西西江经济带发展总体规划》关于“优先形成南宁—贵港—梧州的集聚区段”的要求,在西江流域广西核心区段南(宁)—贵(港)—梧(州)布局发展沿江产业轴,进一步对接珠三角产业转移,推动沿江区域积极向先进生产力靠拢,将沿江区域打造成机械装备、有色金属、建材、化工、造船、现代农产品加工等产业为依托的“工业走廊”和“物流通道”,通过“江海联动”实现西江经济带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联动发展、协调发展。

2.规划建设柳来梧沿江产业发展轴

柳(州)—来(宾)—梧(州)沿江产业发展轴得益于打造西南水运通道为主的立体交通轴。国家规划西南出海水运主通道“一干线三通道”中,北盘江—红水河的中通道和柳江—黔江的北通道直接与柳州、来宾相关。根据《广西西江黄金水道建设规划》,远期目标到2020年,西江流域柳州、来宾以下建成2000吨级航道,其关键工程是上马大藤峡水利枢纽。大藤峡水利枢纽坝址位于黔江下游桂平市大藤峡峡谷出口,水路下距桂平三江口约12公里,上距来宾市174.9公里、柳州市272.6公里,是经国务院批准《珠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确定的流域防洪关键性工程,是《红水河综合利用规划报告》规划的10个梯级开发方案中的最后一个梯级电站。根据《大藤峡水利枢纽项目建议书》,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估算静态总投资280亿元。枢纽工程建成后,其回水与柳江红花梯级、红水河桥巩梯级相衔接,形成398.9公里深水航道(其中柳江213.5公里、红水河185.4公里),达到国家高等级航道标准。根据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航运功能达到总量1.5亿吨的标准优化设计,柳州以下建成可通航2000吨级船舶的二级航道。同时,黔桂铁路接柳州—梧州—肇庆—广州的铁路,贵阳—柳州—广州的铁路,柳州—贺州—韶关的铁路;柳州—梧州—肇庆的高速公路,柳州—来宾(武宣)—梧州—广州的高速公路等一批铁路、高速公路正在规划建设,届时将形成柳州—来宾—梧州—广州的水路、铁路、公路综合运输带。

柳州定位为西江经济带龙头城市,是广西的工业重镇、经济中心,工业总产值占广西总量的近四分之一,正在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和具有国际水平的“广西汽车城”。来宾市是广西区域性工业基地,已建成全国锰铁合金生产基地、全国铝精深加工基地及广西重要的火电与水电结合的能源基地,特色优势产业突出;来宾港宾港作业区规划建设10个1000吨级泊位,同时规划配套建设武宣港区、象州港区、合山港区等。根据《广西西江经济带发展总体规划》关于“通过梧州拓展到贵港、柳州拓展到来宾,带动经济带发育”的要求,规划布局柳(州)—来(宾)—梧(州)沿江产业发展轴,建成钢铁、汽车、冶金、机械、电力、建材等产业为主要内容的特色“工业走廊”,打通柳州作为广西工业中心与珠三角经济中心的“物流通道”,对推动柳州汽车、冶金、机械三大支柱产业做强做大,对做大广西工业总量、全面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对打通大西南与珠三角地区的物流通道,都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要意义。

3.规划建设梧肇广沿江产业发展轴

梧(州)—肇(庆)—广(州)沿江产业发展轴是西江航运干线上跨越两省区的产业布局。梧州至广州西江航道是西江航运干线的最重要区段。梧州界首至肇庆168公里(包括广东云浮市段103公里)已改造提升为二级航道,肇庆至广州113公里为一级天然深水航道,常年可通航3000吨级海轮。云浮市产业以硫铁矿、硫化工、石材、水泥等为主,称为“中国的硫都”、“中国石材基地中心”和“人造石之都”,这些产业对西江水运的依存度非常高。云浮市正在建设7个2000吨级泊位的云浮新港和占地3000亩的港口物流园,依托西江黄金水道加快发展临港产业。肇庆列为珠三角改革发展三大经济圈之一的“广(州)佛(山)肇(庆)经济圈”后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南宁—广州、贵阳—广州的高速铁路及柳州—梧州—肇庆的铁路均在肇庆会合并轨,对接上肇庆—佛山79公里的城际轨道交通和佛山—广州38公里的城际轨道交通,肇庆利用西江黄金水道加大了港口码头设施的建设力度,肇庆成为交通枢纽和西江水道核心港口。

梧州至广州西江水路280多公里、高速公路260多公里、高速铁路50分钟运行时间,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高速水路的建成,梧州真正融入1小时“广佛肇经济圈”。梧州作为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核心城市,是广西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桥头堡”,利用西江黄金水道建设承接产业转移已经取得很好成效,梧肇广沿江产业发展轴的规划建设必将进一步巩固提升梧州承接产业转移和经济发展的势头,梧州在“梧肇广沿江产业发展轴”中的地位和作用必将进一步增强。当然,规划建设梧(州)—肇(庆)—广(州)沿江产业发展轴,对3市产业发展来说也有竞争。根据广东省产业发展“双转移”的要求,分别在云浮、肇庆建设云浮(东莞)、肇庆(佛山)产业转移园区,让东莞与云浮、佛山与肇庆共建承接产业转移园区,引导东莞、佛山转移的产业、企业转向这两个城市。这对梧州做好承接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工作带来竞争和挑战,但我们认为机遇大于挑战。梧州作为西部大开发地区临近珠三角最前沿的城市,作为广西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核心城市,在政策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等方面都具有竞争力,完全能够在“梧肇广”沿江产业发展轴中大有作为。

【注释】

[1]黄伟宗:《珠江文化论》,第10页,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3。

[2]许桂灵:《中国泛珠三角区域的历史地理回归》,第64页,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3]五省七方编写组:《中国大西南在崛起》,第259页,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4。

[4]杨道喜:《论转轨时期的广西经济发展》,第553页,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5]许桂灵:《中国泛珠三角区域的历史地理回归》,第26页,科学出版社,200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