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影响西江经济带产业布局主要因素

影响西江经济带产业布局主要因素

时间:2022-06-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西江经济带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资源优势比较在“4+2”的西江流域经济区中,滇黔桂粤4省区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存在很大差异。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正是立足于实现西江流域经济区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西江“水上高速公路”的建设必将为西江经济带产业布局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影响西江经济带产业布局主要因素

西江经济带产业布局既要考虑7市的产业基础和发展情况,也要放到全流域上下游的大局中来谋划,综合分析流域经济水平、资源开发、交通方式、产业对接等多方面因素,以形成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一)西江经济带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资源优势比较

在“4+2”的西江流域经济区中,滇黔桂粤4省区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存在很大差异。改革开放30年广东省发展成为全国第一经济强省,云南、贵州、广西作为西部地区,经济总体上仍处于欠发达阶段。4省区经济发展水平如下表:

表2-1 2009年滇黔桂粤4省区GDP、人均GDP、产业结构情况表

数据来源:笔者根据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整理。

西江上游与中游地区的滇、黔、桂3省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总量较小,但3省区拥有丰富的能源、矿产等资源优势。西江下游地区的广东、香港、澳门经济发达、工业化程度高,但资源尤其是矿产资源相对匮乏。滇、黔、桂3省区资源优势情况如下表:

表2-2 滇黔桂3省区优势资源情况表

资料来源:五省区七方编写组:《中国大西南在崛起》,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4。

根据区域经济学理论,经济发展水平的梯度性有利于实现区域产业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增强流域上下游区域经济合作的互补性。西江下游的珠三角地区同上游地区之间经济水平与产业结构巨大的差异性、资源优势的互补性,客观上有利于流域上下游区域之间的产业转移与经济协作。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正是立足于实现西江流域经济区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同时,珠三角地区作为带动西江流域经济崛起的龙头,滇黔桂地区作为流域经济腹地,龙头与腹地建立紧密型的经济联系,为产业梯度转移、开展经济协作奠定了内在基础。

(二)西江经济带公、水、铁交通方式潜力与优势比较

“4+2”西江流域经济区中,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而市场需求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大量商品、物资、人员需要跨区域、长距离运输。交通方式对西江经济带形成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在西江经济带综合交通运输方式中,目前客运和货运以公路为主、铁路与水路为辅,但水运交通历史悠久、潜力巨大,几年来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如下表:

表2-3 2009年滇黔桂粤4省区主要交通方式与交通量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0)》,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在三种运输方式中,与其他省一样,广西的水路货运量虽然已超过铁路货运量,但所占比例仍然偏低。而水路货运周转量提升较快,已占到货运周转总量四分之一的比重。如下表:

表2-4 2000—2009年广西水路货运情况表

数据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广西统计年鉴2010》,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与此相适应,广西内河港口吞吐量从2005年的3200万吨提升到2010年突破6000万吨,接近翻一番。

img11

图2-1 广西内河港口吞吐量实绩表(万吨)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有关资料整理。

广西水路货运周转量和内河港口吞吐量虽然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与广西内河航运的优势及西江经济带的发展需求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从广西内河航运现状分析来看,一是内河航道基础设施总体水平落后。广西大小河流总长4.45万公里,通航河流共有53条、通航里程5591公里、占全国的4.5%。至2009年底,建成2000吨级航道290公里、1000吨级航道284公里、500吨级航道233公里、300吨级航道768公里。建成500吨级以上高等级航道仅占30%,1000吨级以上泊位仅有57个。二是内河船闸建设不到位导致内河枢纽通过能力不足。广西通航河流建有水利、水利枢纽145座,其中兼有通航建筑且能真正通航的只有19座,造成断航和区间通航里程占内河航道里程的64%。西江上游的右江百色水利枢纽、红水河龙滩水电站及岩滩水电站通航设施均未完成,导致上游“黄金水道”变成“断头水路”;西江中游航运干线上的长洲、贵港、桂平、西津等枢纽的船闸迫切需要进一步扩建或新建以提高其通过能力。三是水运与其他各种运输方式衔接水平低。目前广西大多数内河港口处于单一运输方式主导的初级阶段,水路与公路、铁路等其他运输方式衔接不畅、效率不高。广西内河港口中,只有贵港的猫儿山中转港建有进港铁路,该港口吞吐量2001年进港铁路建成之前平均每年为25万吨,2008年已超过250万吨,充分说明水陆联运衔接好坏,转运成本、效率、效益有天壤之别。

正是基于广西内河航运存在的突出问题,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了打造西江黄金水道的战略决策,加大西江航运河道整治与船闸改造,挖掘西江内河航运潜力,建设西江“水上高速公路”,到2015年西江港口吞吐量超亿吨,比2010年接近再翻一番的目标有望提前实现。西江“水上高速公路”的建设必将为西江经济带产业布局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西江经济带在北部湾经济区与珠三角经济区之间的联动作用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广西划分为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和桂西资源富集区三类区域,要求通过实施“两区一带”区域发展总体布局,实现区域互动、协调发展。广西“两区一带”区域总体布局,严格意义上讲就是“一带一区”即北部湾经济区和西江经济带,因为规划为桂西资源富集区的百色、河池、崇左市,分别位于西江上游的右江、红水河、左江流域,同为西江流域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是我国将要努力培育的沿海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珠三角经济区是我国已经培育的重要经济中心和世界制造业基地,西江则是贯通北部湾经济区与珠三角经济区的唯一一条重要河流。建设西江经济带,能够很好地将北部湾经济区与珠三角经济区联动起来。

首先,西江经济带推动北部湾经济区与珠三角经济区更紧密地对接起来。通过江海相通、水陆联运的综合运输网络,使北部湾与珠三角紧密联结起来,有利于促进广西沿海地区、西南内陆区域与珠三角的经济联动,拓展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空间;有利于更好地融入粤港澳经济体系,吸纳更多的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增强北部湾经济区的对外辐射能力,提高北部湾城市群在泛北部湾经济圈中的核心竞争力。

其次,建设西江经济带对促进珠三角经济区加快发展提供了广阔腹地。建设西江经济带,打造西江黄金水道,依托西江巨大的运输能力和低廉的运输成本优势,推动水路、公路、铁路无缝衔接,把西江建设成为联通珠三角与大西南的工业、商业、物流、人流的“黄金通道”,为珠三角经济区发展提供广阔的大西南经济腹地。在“西电东送”能源保障的基础上,西江经济带为珠三角经济区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矿产资源及广阔的商品销售市场空间,以形成“龙头+腹地”的经济区域合理结构。

再次,建设西江经济带能够更好地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建设西江经济带,实施“江海联动”战略,充分发挥西江经济带左右逢源、南北融通的独特区位优势,把西江流域经济区与东部经济发达的粤港澳地区紧密连接起来,构建江海联动、区域联动的发展格局,推动西江流域成为向先进生产力靠拢、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黄金走廊,加快西江流域沿岸地区的产业开发;同时,以北部湾经济区为跳板,推动西江经济带与东盟各国双向合作,形成互利互补、共生共赢的良好局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