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年嘉兴服务业发展形势分析与展望

—年嘉兴服务业发展形势分析与展望

时间:2022-06-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012—2013年嘉兴服务业发展形势分析与展望□ 朱莹莹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同时,新认定嘉兴综合物流园、月河古街商贸集聚区等10个首批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目前共有县级以上70多个服务业发展平台。

2012—2013年嘉兴服务业发展形势分析与展望

□ 朱莹莹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十二五”期间,嘉兴将进入人均GDP7000美元至10000美元的发展阶段,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将会发生加速转变。在这工业化中后期转型的重要时期,加快服务业发展是顺应经济发展规律和阶段性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也是经济发展稳中求进的关键之举和结构调整的重要突破口。2012年,全市坚定实施服务业优先发展战略的决心和信心,出台了《嘉兴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从产业布局、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等方面为服务业发展指明方向,全力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更上一个新台阶。

一、2012年嘉兴服务业发展概况

(一)服务业总体增速稳步提升

2012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114.07亿元,同比增长10.2%,增速高于全省平均0.9个百分点,高于GDP增速1.5个百分点。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例稳步提升,2012年达38.6%,比去年提高1.7个百分点。服务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3.1%,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3.7个百分点。全年完成服务业投资842.3亿元,同比增长19.1%,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8.7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为51.3%,首次超过50%。

(二)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

生产性服务业包括交通运输和仓储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等6个门类。投资总额达239.59亿元,占服务业投资总额的28.4%。

(三)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全面开展

2012年,嘉兴市制定了《嘉兴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2011—2015)》和《嘉兴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认定管理办法》,全市规划建设40个市级服务业集聚区,省级产业大平台、省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和市级服务业集聚区三个层次梯度推进的良好局面已初步形成。2012年新认定嘉兴国际创意文化产业园等4个第二批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目前全市省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达到8个,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同时,新认定嘉兴综合物流园、月河古街商贸集聚区等10个首批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目前共有县级以上70多个服务业发展平台。通过享受推进重点服务业企业加快上市、鼓励支持金融服务业企业发展、增大对现代物流项目建设补助以及财政支持、规费减免等各项政策,集聚区不断完善和提升这些平台的内涵,使之真正发挥集聚和示范效应。

(四)服务业招商引资不断强化

2012年,全市以服务业集聚区为载体,突出抓好集群招商、区域招商和对口招商。举办了“嘉兴市浙商创业创新洽谈会暨服务业发展(上海)推介会”,签约21个服务业项目,总投资达407亿元;召开了全市服务业发展大会暨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推进会,举行了服务业重大项目银企对接签约仪式;在台北举行了旅游文化发展、现代物流二场服务业发展恳谈会;此外各县(市、区)也纷纷开展服务业专题招商活动。2012年,全市共举办服务业招商活动30多次,引进外资项目88个,实际利用外资4.68亿美元;引进浙商回归项目550个,实际到位资金175亿元。同时,各地开始了服务业招商的重要项目和客商资源库建设。

(五)服务业项目和品牌建设大力推进

建立服务业重点建设项目库,加大服务业投资力度。全年共列入重大服务业项目27项,共争取了国家级、省级资金支持近2000万元,名列全省前列。服务业投资“百项百亿”工程计划完成301.8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10%。制定出台了《嘉兴市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管理办法》,2012年共获得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项目1个,省级服务业标准化项目6个,市级服务业标准化项目7个。大力推进服务业“个转企”,制定出台了《关于支持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的实施意见》。引导服务业企业注册商标,开展“品牌服务进民企”活动,全年新申报服务商标注册413件,核准356件,累计达2780件。按照空间布局和产业链集聚一批相关产业,做大做强服务业品牌。积极组织申报和认定省、市级服务业名片著名商标,累计创建浙江服务名牌19个、嘉兴服务名牌46个,浙江省著名商标7件、嘉兴市著名商标25件,涉及旅游餐饮、现代物流、综合商贸等多个服务领域。

二、嘉兴服务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服务业整体规模偏小

尽管当前嘉兴已基本进入工业化后期,“工业经济”开始向“服务经济”转型,但服务业的发展仍滞后于工业。尽管服务业各项指标同比均有所增长,但从全省排名情况来看,与先进地区相比,仍居全省中下游水平。2012年嘉兴市服务业增加值总量和增幅在全省分别排名第7位和第4位,占GDP比重居全省第10位,仅为38.6%,低于全省平均水平6.5个百分点。

(二)结构调整速度不快

虽然服务业内部门类齐全,但企业层次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偏弱等问题较为突出。从产业结构看,批发零售、商贸餐饮、交通邮政仓储等传统服务业远高于金融保险、信息科技、中介服务等新兴服务业。从比较劳动生产率来看,比较劳动生产率最低的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批发零售贸易业和住宿餐饮业占了主体,而房地产、金融业、信息服务业等行业相对较弱,造成了全市服务业整体产出效益偏低。从企业规模看,缺乏带动力强的大型服务业企业,2012年全市尚无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企业,大企业培育成效不明显,影响了嘉兴服务业的综合竞争力。

(三)集聚区辐射带动功能不突出

近年来,全力着力于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成效明显,但整体而言服务业集聚区建设起步不久,各服务业集聚区未能有效整合。一方面,多数集聚区尚处于规划建设和招商阶段,部分集聚区依然采用传统的“铺摊子”方式发展,集聚、集约发展程度有待提高。另一方面,县(市、区)的集聚区前阶段以自发开发建设为主,对发展的重点不够明晰,对发展的内在规律缺乏研究,对集聚区的规划范围、产业布局、功能定位和政策措施还不够完善。此外,服务业集聚区仍以传统业态为主,全市现有40余家服务业集聚区中专业市场占三分之一左右。新型服务业态仍处于缺乏规模效应的成长阶段,知识密集型的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创意设计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相对滞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占服务业集聚区比重较小,服务业集聚区功能单一,辐射带动功能不明显。

(四)要素瓶颈约束依然突出

土地方面,尽管2012年以来积极开展全市范围的“退二进三”工作和市区的城市有机更新工作,为经济社会大发展腾出了空间,但总体而言,全市服务业土地供应量下降明显,流拍流挂情况时有发生。流拍用地26宗,总面积达40.3公顷。1—11月全市累计供应服务业用地140宗,共294.8公顷,同比减少47.8%;服务业供应量占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的16.62%,同比下降超过10个百分点。资金方面,投资结构仍不合理,新兴服务业投资后劲明显不足。如1—11月,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完成仅6.4亿元,占服务业投资的0.8%;租赁和商务服务投资仅完成40.9亿元,占服务业投资的0.6%。人才方面,尽管近几年来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成绩显著,但就总体而言,对劳动力的吸纳程度较低,人才队伍层次不高,特别是在金融、现代物流、服务外包、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领域的高层次人才领军型人才匮乏。

三、2013年嘉兴服务业发展趋势预测

(一)服务业增速逐渐趋稳

预计到2013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将突破120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5%左右,高于GDP增速1个百分点以上。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提高1.2个百分点,服务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左右,全力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和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服务业投资高速增长

预计2013年,全市将完成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左右,继续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1个百分点左右,总额将达到1000亿元,占全部投资比重将高于50%。其中,现代物流、设计研发、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的投资将成为重点,占服务业投资总额的比重将高于2012年2个百分点左右。

(三)大项目和大平台建设不断强化

继续实施“百项百亿”投资计划,2013年总额将占到服务业投资的40%左右。逐步完善充实全市“十二五”动态管理的服务业项目储备库。加快集聚平台建设,重点抓好省、市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建设,积极培育第三批省级示范区,组织认定第二批市级示范区,预计新增省、市级示范区13家左右。

(四)服务业企业培育加大力度

2013年重点扶持5家省级重点服务业企业,认定100家主营业务突出、市场竞争力强的市级服务业重点企业,培育近100个成长企业、100个小微企业作为监测扶持对象,以点带面,推进服务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同时,加快企业主辅业务分离和小型企业培育,2013年服务业“主辅分离”和“个转企”各达100家左右。

(五)“退二进三”和有机更新稳步开展

2013年积极实施城市有机更新和“退二进三”工作,近百个“退二进三”项目的实施,将腾出土地近3000亩,有力保障服务业发展用地。完善市域总体规划、片区发展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以城市功能转换和有机更新加强规划控制和资源统筹,实施联动开发,拓展城市功能和优化产业结构。

(六)与沪杭对接深入实施

作为长三角核心上海连接南翼杭州的重要节点,嘉兴具有临沪和沿湾,建设高技术产业、临港产业和商贸物流基地以及运河沿岸重要港口城市的优势。优越的区位交通条件,成熟的产业承接平台,加之大力实施“与沪杭同城”战略,嘉兴将借沪杭之力,成为承接上海、杭州总部经济、商务会展经济、科技研发和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平台。一方面,通过推介会和招商考察等多种形式,组织招商队伍赴上海、杭州开展重点企业、行业龙头、省外浙商商会的服务业专题招商推介活动。另一方面,保持与沪杭来禾投资商的交流联系,积极开展沪杭中介招商,提供优质的项目服务,促进以商引商。

四、加快嘉兴市服务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提升服务业结构层次

1.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重点发展现代物流、科技研发、商务服务、金融服务、服务外包和创意产业等生产性服务业。一方面,加大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如对相关项目建设用地优先安排,价格上予以优惠;扩大融资渠道,完善信用担保机构和风险投资基金;加强财政资金支持,降低税负水平,加大重点项目的补助力度。另一方面,要加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鼓励和引导企业实施主业、辅业分离,如支持生产制造企业将售后服务、后勤物业、餐饮和教育培训等内部服务功能剥离,整合组建专门的服务企业。引导企业逐步将发展点集中于技术研发、市场拓展和品牌运作,以核心竞争优势整合配套企业的服务供给能力,大力发展产业内部专业化分工。

2.提升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进一步提升旅游休闲、商贸、房地产业和社区服务业等消费性服务业的发展规模和水平。首先,围绕打造国内一流的旅游休闲城市,整合区域特色旅游资源,加大营销策划和市场开拓力度,加快建设长三角区域旅游集散地。整合区域内南湖、湘家荡、西塘、九龙山、南北湖、乌镇、盐官等一批重点旅游景区,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旅游,培育和推广一批文化旅游品牌,努力把嘉兴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长三角重要的旅游集散中心。其次,优化城乡商业网络,提升新兴业态比重,加强商贸中心、城市综合体、特色街区建设,加快市中心商贸区、江南摩尔、高铁中央商务区、中港城等现代商圈建设,提升服务环境和服务能力,增强辐射功能。第三,促进社区服务业健康发展。进一步完善以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市场提供的商业服务、居民提供的志愿互助服务为基本架构的社区服务的网络体系,推进社区工作者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支持引导各类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以多种形式投资兴办社区服务业。

3.加快发展高端特色服务业

重点发展现代物流、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现代金融、高端旅游等高端特色服务业。在发展布局上,着力打造以嘉兴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为代表的高端特色服务业核心功能区,以沿边古镇旅游和滨海生态旅游功能区、沿路港口物流功能区、科技商务服务功能区、市场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为代表的高端特色服务业综合配套功能区。在创新驱动上,通过知识创新、技能创新和管理创新,培育扶持知识密集型高端特色服务业,提供具有高技术含量、高人力资本含量、高附加值的服务产品,抢占发展制高点,提升市场竞争力。在产业融合上,依托高新技术和先进制造业优势,以延伸重点领域产业链为切入点,加快服务业公共技术及信息交流平台建设,推动产业发展的社会专业化分工,在更高层次上形成产业融合发展态势。在借力沪杭上,主动承接沪杭等周边大城市高端服务业的带动辐射和转移,引进国际优质资本、高端人才以及先进技术、管理理念、经营方式、组织形式,促进高端特色服务业的全面提升。

(二)抓好服务业重点载体建设

1.重点平台建设

服务业集聚区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突破口。一方面,要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一批服务业集聚区,重点建设中央商务区、总部基地、软件与服务外包基地、科技创业园、创意产业园、物流园区等集聚区。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配套服务功能,大力提升集聚区要素资源吸附能力、产业支撑能力和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要从嘉兴产业特点出发,以嘉兴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滨海新区为龙头,以嘉兴科技城、嘉兴现代物流园等一批省、市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为主阵地,打造服务业发展新高地。另一方面,尽快出台《嘉兴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规划》,包括全市集聚区的布点规划,打破区域局限,立足全市,对资源利用、产业布局、功能定位等各方面进行统筹考虑、统一设计、整体运作,引导资源有效配置和集约利用,以避免重复建设。此外还要包括每个集聚区内部的发展规划,以明确各自的发展目标、发展导向和业态分布,形成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结构合理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2.重大项目建设

一方面,继续编制实施“百项百亿”工程,做好服务业重大建设项目,着力推进一批服务业浙商回归和海洋经济重大关键性项目,争取一批重大项目,如阿里巴巴集团华东配送中心、世合国际新农村、海宁浙商总部开工建设,同时加快独山港煤炭中转码头、军民使用机场、嘉兴环球中心、桐乡平安养老等项目的建设,积极推进第一医院地块、百福弄地块等城市有机更新项目前期工作。另一方面,重点抓好项目统筹、实施、招商工作,组织好服务业项目融资推介会、银企洽谈会等活动,加快项目推进。同时,积极争列省服务业重点项目,力争在数量和质量上继续位于全省前列。

3.重点企业培育

重点培育和扶持一批品牌知名度高、创新能力强、社会贡献大、产业带动明显的服务业龙头骨干企业,积极扶持海宁中国皮革城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桐乡乌镇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浙江九龙山开发有限公司、浙江网娃动漫文化有限公司等省服务业重点企业的发展,同时积极认定发展潜力较大的市级服务业企业,充分落实重点企业享受的税收减免和资金补助政策。建立服务业企业梯度培育机制,监测扶持一批成长企业和小微企业。编制服务业品牌培育计划,进一步加强对服务产品和企业名片、商标、商号、老字号等申报、认定工作,同时积极开展其他多种形式的品牌创建活动。

(三)强化服务业要素保障

1.人才要素

现代服务业是高知识、高技术、高人力资本、高附加值的产业,人才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要加快现代服务业专业人才特别是服务业领军人物的引进和培养,促进现代物流业、服务外包业、商务会展业、金融业等重点行业的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实现人力素质的提升和高端人才的聚集。建立和完善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的优惠政策和激励保障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一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根据实际需要,制定现有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训计划,实施继续教育工程,选派专业人才赴境外培训,促进现有人才知识更新能力提升。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整合教育和培训资源,建立更多服务人才培训基地,支持在高校中新增设现代服务业相关专业和人才培训基地。二是优化人才引进环境。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引进的高端人才,给予个人所得税抵扣优惠。对为服务业集聚区作出特殊贡献的企业家、高级管理技术人员,给予其购房、子女入学、家属落户等方面支持。在人才的培养、引进过程中,同样要注重一业一策的政策,注重针对性。

2.土地要素

以“两退两进”为抓手,积极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提升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通过腾退低效用地、土地整治、有机更新保障供给,并在年度土地利用计划中加大对服务业用地需求的支持力度。加大批而未供土地消化利用和供而未用土地处置力度,加快推进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发展现代服务业,切实提高项目用地产出率。同时积极申报省级重点项目,解决服务业重大项目用地,建立重大产业项目用地保障机制,争取省级大产业项目土地奖励指标。

3.资金要素

完善财政支持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落实财政专项资金,做好年度服务业相关财政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和资金拨付工作。加大金融支持服务业发展力度,积极组织银企对接会,搭建银企合作平台,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发行短期融资、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多渠道缓解企业和项目建设资金制约,大力争取产业结构调整、产业振兴、中小企业技改、高技术产业发展等中央和省预算内扶持资金。全面落实营业税差额征税政策,继续做好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

(四)完善体制机制建设

1.强化政策引导机制

全面梳理落实近年来国家、省、市出台的一系列鼓励服务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解决好相关政策的配套、操作和协作问题,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和发挥实效。学习先进地区服务业发展经验,进一步完善加大服务业发展政策实施力度。深入调研,制定出台一批有吸引力的扶持政策,积极引导大型现代服务业企业落户。

2.强化统计考核机制

贯彻落实《嘉兴市进一步加强服务业统计工作的意见》,提高服务业运行情况分析的质量和效率。建立健全服务业集聚区和服务业重点行业统计,加强统计薄弱环节治理,做到应统尽统,定期公布“嘉兴服务业统计监测评价体系”。根据服务业“倍增计划”和《嘉兴市服务业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科学制定来年目标责任分解指标,定期组织开展对各县(市、区)、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商务区)、嘉兴港区和市级部门的督查与考核。

3.强化创新服务机制

通过不断借鉴学习广州、济南、武汉、天津等列入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经验,建立完善服务业创新体系、标准体系,努力在重点项目用地改革、水电气与工业同价、吸引建立现代服务业产业投资基金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创新审批管理与推进机制,建立服务业项目预评估机制,推行重大投资项目审批全程代办制度和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度。积极发挥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作用,根据行业特点,全力协调解决服务业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