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建立以投入—产出价值为基础的贡献计量模型

建立以投入—产出价值为基础的贡献计量模型

时间:2022-06-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建立以投入—产出价值为基础的贡献计量模型1.贡献计量的基本思路我们已经确认了人力资本参与收益分配的依据是它在企业资本收益创造中的贡献,那么这个贡献该如何测算呢?作者认为,只有以投入—产出价值为基础来计量人力资本的贡献水平,将人力资本的内在价值通过当期投入成本和当期创造的新价值体现并进行计量,才是切实可行的。

二、建立以投入—产出价值为基础的贡献计量模型

1.贡献计量的基本思路

我们已经确认了人力资本参与收益分配的依据是它在企业资本收益创造中的贡献,那么这个贡献该如何测算呢?显然,从前述国内外人力资本价值计量的研究现状来看,概括起来主要有两大类方法:一类是按人的内在价值计量,另一类是按人的未来价值计量并加以贴现。所谓按人的内在价值计量,是指按蕴含于人体内的能力、智力、学历、资历等因素来确定人力资本价值量,而这些因素将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因为具有相同条件的人,由于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不同也不尽相同。因此,按人的内在价值计量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所谓按人的未来价值计量,就是以人的工资、津贴等收入计量未来价值并加以贴现,这种未来价值也受到未来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并且以未来预期的工资、收入通过贴现来计算人力资本创造的资本收益是不够准确的,这是因为工资收入其实是人工成本,本身不能代表人创造的资本收益(价值),所以计量的价值可能与实际不符,计量结果可以作为预测、决策的参考,而不能作为计量的依据,按这种思路同样是不可能解决人力资本在资本收益创造过程中贡献计量问题的。

对此,作者研究了国内外多种价值计量模型,并对这些模型一一进行实证测算,测算的结果与实际均有较大的差距,因为这些模型由于是按人的内在价值和未来价值的思路进行设计的,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无法反映人力资本对资本收益创造客观实际的贡献,很难应用于实践。

由此,作者在我国学者李世聪教授提出的“人力资本当期价值法”的基础上有所改进,提出“人力资本投入—产出计量模型”。作者认为,只有以投入—产出价值为基础来计量人力资本的贡献水平,将人力资本的内在价值通过当期投入成本和当期创造的新价值体现并进行计量,才是切实可行的。当劳动者将自己的知识、技能投入到企业的经济活动时,也就是将凝结在人力资源上的资本投入了企业。员工在当期投入的人力成本通过工资和福利费用进行补偿,实际上是投入价值的转移,而通过与物质资本的结合发挥作用为企业创造出的价值,就构成当期的新增产出价值。所以依据投入—产出价值进行会计计量,是比较现实和科学的,并且可以会计报表中的利润和工资、福利费用数据作为计量的基础数据。另外,以企业人力资本投入成本和产出的归属于人力资本的新价值之和[11]作为企业人力资本当期已实现的价值,符合传统会计按历史成本计价的原则,且类似于一般产品价值构成(产品成本+税金+利润),产品成本相当于人力资本投入成本(对应会计报表中的工资、福利费用和招聘管理费用等),税金和利润则相当于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产出的新价值。

投入价值和产出价值都是当期实现的价值。投入价值是当年人力资本实际投入的价值,比如吸收成本、使用成本、安置成本、追加成本、流动成本、机会成本、沉没成本、重置成本乃至原始成本等,都是可考虑的因素;产出价值是当年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共同作用创造的新价值,其中一部分归属于人力资本的贡献。投入—产出价值计量方法比按蕴含于人体内的资历、学历、能力、智力等因素进行计量和按工资、津贴、收入等内容进行计量要更加直观和准确。

企业产出是指企业创造的新价值,这部分新价值是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本共同创造的。但是为了计量人力资本贡献价值,必须两者分离开来。解决该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先建立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都存在的投入产出模型,得到同时投入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时的产出值;然后将物质资本因素予以剔除,得到新的产出值,两者的差额可以归功于人力资本的贡献,从而最终将企业人力、物力共同创造的新价值分离出来,也就实现了资本收益的重新分解。

2.贡献分离模型的构建

为构建“人力资本投入—产出计量模型”,作者需要对其构建的前提条件进行以下基本假设并对计量模型进行解释。

(1)人力资本在当期创造的总价值体现为当期人力资本投入的成本所形成的转移价值和当期创造的已实现的新增价值之和,这是建立“人力资本投入—产出计量模型”的基础。

(2)人力资本在资本收益创造过程中的贡献价值是企业投入与产出的函数。一方面,企业的产出是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共同作用形成的结果,应当共同分享剩余价值,因而有必要对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所作的贡献进行分割和计量;另一方面,企业通过对员工进行培训和提高员工的待遇,在增加企业投入的同时会更大幅度地提高企业的产出,因此企业对人力资本的投入与获得的产出之间存在函数关系。

(3)人力资本贡献价值计量具有一定的空间范围和时间范围。对于空间范围而言,是指这里所计量的人力资本贡献价值是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本群体贡献。因此,计量的研究对象应以一个企业实体为限,不考虑这个范围以外的内容,例如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只包括企业的实际支出,不应包括社会和个人承担的费用[12];对于时间范围而言,人力资本贡献价值主要是对一个年度当期实现的新增价值进行计量,这也与现行会计、统计核算制度的年度规定相一致,便于采集数据和操作。

(4)我们在求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对企业的产出贡献时,所采用的生产函数是有效劳动投入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简称有效劳动模型:

Y=AKαLβ

其中:Y为企业的资本收益或产出价值;L为有效劳动(在这里指人力资本)投入;K为物质资本投入;A为技术水平参数。

该模型引入人力资本投入水平因素,充分考虑了人力资本具有的生产功能特性,为计量人力资本在企业产出中的贡献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分析框架。我们可以通过对该模型的估计检验,初步判断人力资本对企业产出效益的贡献大小。虽然该模型运用的是生产要素总量贡献估算方法,但同时它也是企业生产和分配模型,所以同样适用于微观企业。根据上述基本假设,构建出以下模式。

从有效劳动投入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入手:

img36

其中,Lt卢卡斯所说的有效劳动投入,并且无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即α+β可以不为1。

对(1)式两边关于时间t求导数,得

img37

将(2)式变为差分方程,为

方程(3)式的左边即为企业产出增长率指标,右边img39为综合要素生产率(全要素增长率)img40为物质资本增长率img41为人力资本投入增长率。则img42分别表示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贡献份额。

对生产要素产出弹性的α,β估计采用行业数据回归检验法,为了将指数函数转换为线性函数,并且使得数据处于同一数量级,我们对(1)式两边同取对数,可以得到

img43

回归分析的步骤为:

(1)确定回归分析的各要素关系模型,常用的模型就是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

(2)选择样本,收集整理有关数据,利用所得的数据对参数进行估计;

(3)对要素变量的估计值进行显著性检验。

这里回归得到的α,β为行业平均的要素产出弹性系数,再利用该系数将本企业当年实际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投入代入方程式(1)中,就可得到在行业平均产出弹性下,本企业估计的产出水平Y∧。那么企业实际的Y与按行业平均水平估计的Y∧之间的差额就反映了企业与该行业平均产出水平的差距,如果Y-Y∧是正值的话,就说明本企业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产出效益超过了行业平均水平;相反,如果Y-Y∧是负值的话,就说明本企业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综合产出效益欠佳,还没有达到行业平均水平。

为了分离企业当年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贡献,我们可以再构造一个方程式:

img44

在方程式(5)中,我们将人力资本的投入省去,在投入产出函数中只考虑物质资本的作用,然后同样以当年行业数据进行回归,得到γ为行业平均的物质资本产出弹性系数。利用该系数γ我们再将本企业当年实际的物质资本投入额代入方程式(5)中,求得在行业仅有物质资本投入下,平均产出弹性所决定的新产出Y∧'。这样,我们用Y-Y∧'就可以得到剥离物质资本的影响因素后人力资本投入的贡献水平。

其中,方程式(1)中的参数按如下方法确定:

(1)对于产出Y的数据,我们可以采用利润数据或者是采用工业总产值数据,由于利润数据容易从财务报表中取得,所以一般都采用利润数据。在这里,我们选用税前利润加上利息作为经济增加值Y(利息可以从企业现行财务报表的利息支出中直接取得)。

(2)物质资本的投入我们采用企业在当年年初资产总额和年末资产总额的简单平均数。

(3)人力资本的当期投入计算较为复杂一些,我们在这里没有选择资产负债表中的应付工资和应付福利费作为人力资本的投入,因为这个数据不能真实代表人力资本的实际投入,“应付”并不能代表实际支付,并且人力资本投入远远不止工资和福利费用。所以,我们认为人力资本投入成本应该包括当期实际支付的工资和福利费用、工挂企业提取的新增效益工资、职工培训费用、保险费用、离职费用、本年支付的医药费、本年企业支付的职工住房费用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