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集群研究各领域的主要特点

集群研究各领域的主要特点

时间:2022-06-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集群研究各领域的主要特点(一)封闭型小企业集群应该说封闭与相对开放型产业集群是集群研究历史以来学者们所关注最多的产业集群,它们具有很多共同的特点。墨西哥Leon制鞋小企业集群便是典型的例证。跨国型大公司利用集群的形式来组织、协调和控制其内部各子公司的生产活动。应该指出这类集群极其少见,是集群中的另类,并非研究的主流。

二、集群研究各领域的主要特点

(一)封闭型小企业集群

应该说封闭与相对开放型产业集群是集群研究历史以来学者们所关注最多的产业集群,它们具有很多共同的特点。从形成原因上分析,大多数小企业集群以乡缘、亲缘形成的纽带为人文网络,以本地的资源禀赋、传统的手工业历史为基础自发演化而成,因此可称之为内生型产业集群。从行业和技术特点来看,小企业集群大多以专业化市场为依托,以专业化分工为基础,以专业化产品为主业,集中于充分竞争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并以生产中低层次的特色产品为主。

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集群与外界联系的程度。封闭型小企业集群以地方性内部知识流的创新与扩散为动力,与外界的联系以产品流为主,交流并不密切,其外部的市场范围也主要集中于国内市场或国外的局部区域市场。20世纪初马歇尔所观察到的产业区是这类产业集群的典型代表,当时的全球经济地理界限还非常明显,集群的区域经济远远没有纳入全球化的网络,因此集群与外界的联系仅仅局限在产品销售和出口上,而且其市场也往往局限在国内。尽管这类小企业集群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由于专业化分工、密切的地方性交流与合作所带来的高效率生产力繁荣一时,但从长期发展而言,由于集群与外界联系的程度低,缺少外界知识的更新与补充,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其市场范围的扩张受到技术升级制约的限制,而且集群中,小企业由于资金不足,无力进行营销网络的建设与产品国际范围的扩展,也限制了市场容量的进一步扩大。根据斯密定理,分工受到市场范围限制,该类集群内的分工难以在进一步演化中纵深发展,因此封闭型小企业集群的外向经济辐射能力不强,其后续发展潜力不足。历史上为数不少的一些曾经繁荣的小企业集群无声无息地凋零下去,应该与缺少外界的联系所导致的无法持续创新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小企业集群可以依靠地方“黏性”的空间获得柔性生产化的优势从而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然而经济增长的长期发展不仅取决于地方集聚的外部经济性和人文化社会网络,还依赖于外界信息与知识对集群发展的不断更新。相对封闭型小企业集群缺乏外界的新鲜养分供给,其长期发展缺乏持续竞争力。墨西哥Leon制鞋小企业集群便是典型的例证。墨西哥Leon制鞋集群历史悠久,具有一定的规模,并具有邻近美国的出口优势,然而随着时间的发展,其竞争力却不断在下降。分析其原因,不难发现该集群不仅后向联系较弱,而且集群的市场运营与商业化程度低,生产厂商对终端市场的信息一无所知,缺少信息。尤其是关于设计、流行趋势和质量反馈的信息。集群内部信息闭塞,企业犹如井底之蛙,大大影响了产品的设计和质量,限制了集群的发展。Rabellotti(1995)将墨西哥制鞋产业集群的低效率归因于其封闭性,并指出,长期发展而言,封闭型的知识系统不利于集群保持和发展竞争优势。

(二)相对开放型小企业集群

小企业集群作为一种重要的空间生产组织方式,其地方网络系统的竞争优势一直成为经济学家所关注的重点(Marshall,1922;Kugman,1991;Porter,1990,1998)。然而在强调本地化网络优势的同时,Bell(1999)认为集群作为动态和开放的系统不应该被忽视。对于相对开放型小企业集群,其产生的时代背景是经济的全球化。资本和经济活动的跨界转移越来越频繁,区域之间的相互依赖性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成为一把通行的尺,使彼此相隔万里的集群区域不再孤立发展,而是彼此联系,彼此竞争。

因此Visser(1996),Nadvi(1996)指出外界的知识对集群的技术变化与发展动力具有重要的影响。开放型小企业集群的外界知识来源主要包括:顾客和销售商的信息与知识;原料、工艺和设备的进口;对外贸易与合作;高素质人力资源的外部迁入;外界的行业协会,咨询机构,培训组织的交流等等。此外相对开放型的小企业集群往往都是专业化产品贸易出口的突出中心。如印度的Triuppur针织集群,其产业链的前向联系非常成熟,市场代理商不仅积极疏通国内和国外的各种销售渠道,而且还密切关注企业的产品设计与质量,为企业提供详细的技术资料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与外界的动态联系使Triuppur针织集群不仅有着生产工艺所需的最新、最先进的机器,并保持着不断的更新,与国际设计款式和质量要求保持动态一致。1993年其针织品的出口总额达到9亿美元之巨。

在开放型小企业集群中,比较突出的有两种类型。一是“市场型”小企业集群,如意大利的佩札罗小企业集群和我国浙江地区的义乌企业集群,集群区域直接提供与外界市场信息交换和产品交易的平台。另外一种是给跨国公司做贴牌生产的小企业集群,如我国大唐袜业小企业集群,该集群的发展目前已经不局限于本地化的网络结构内部,它以贴牌生产为主,将低成本、高效率与外商的销售网络和品牌有机结合起来,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合作开发国际市场。众多的国内外袜业机制造厂家将大唐视为重要的销售基地与信息中心,1997年以来,在大唐建立加工基地的中外贸易公司达30家以上。

(三)相对封闭型跨国公司集群

这类集群的参与者为跨国公司,之所以将之视为相对封闭,是因为集群内的各个企业都是跨国公司内部的子公司或分支机构。集群与外界的联系实际上是通过公司内部跨区域之间的产品流、技术流、人才流实现的。跨国型大公司利用集群的形式来组织、协调和控制其内部各子公司的生产活动。应该指出这类集群极其少见,是集群中的另类,并非研究的主流。然而它的客观存在不能视而不见,至少从某个侧面,它仍然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学者McCann &Tomokazu(2002)分别在“产业集群、交易成本和跨国公司区位行为的制度因素”和“日本与美国跨国型半导体公司空间与层级组织”的文章中对Toshiba、NEC、MITSUBISHI跨国公司的区域集群组织方式进行了分析。文章指出当前对半导体集群研究大多集中在小企业,然而小企业集群往往只涉及产业链中的一个生产阶段。当前半导体行业中更多的是一体化的跨国型大企业,这些公司的空间和组织行为往往被忽略。不仅如此,跨国公司形成该类集群具有不同的原因和目的,与传统的集群理论分析并不相同。

文章首先说明了半导体产业的生产价值链环节,如表3-3所示。

表3-3 半导体生产过程

东芝公司(Toshiba)为例,跨国公司将生产第三阶段产品的工厂在地理上形成集群(如图3-2),并且不同的集群内的各个子公司集中生产不同类型的胶片。生产第三阶段产品的分厂或子公司向一个生产第二阶段产品的分厂或子公司直接汇报,而生产第二阶段产品的公司向总部直接汇报。生产第一阶段产品的工厂各方面信息相对保密,除了东芝在硅谷集群中建立了第一阶段产品的子公司,这一目的显然是为了获取硅谷集群中创新的溢出效应。然而对于东芝公司第二阶段生产方式的空间组织布局,其分支结构或子公司集群的方式并非为了获取信息的外溢效应,而是为了利用和保持严格的内部信息流,并减少工厂之间的运输成本。

不仅东芝公司如此,对于半导体产业中NEC,MITSUBISHI跨国公司,这类集群同样存在。McCann(2002)运用交易成本的观点,区分了三类产业集群,如表3-4所示。指出不同类型的集群对跨国公司具有不同的吸引力,跨国公司对区位因素的考虑包括组织、信息和制度三个方面的问题。并认为跨国公司内部子公司所形成的这类集群是为了保证跨国公司信息和行为的内部化控制,子公司或分支

图3-2 东芝公司内部子公司集群的空间组织结构

资料来源:McCann;Tomokazu,2002。

机构之间的关系稳定,因而这类集群属于产业综合体集群。而Simmie(1998)指出跨国公司的这种内部子公司集群的组织方式在制药产业也同样存在。

表3-4 产业集群分类,交易成本的观点

img22

资料来源:McCann(2002)。

(四)开放型跨国公司集群

这类集群最大的特点是跨国公司的参与,当然称之为跨国公司集群是为了与中小企业集群区分开来,而并非否认这类集群中不存在中小企业。现实经济中,许多高科技产业集群如硅谷,印度的班加罗尔集群,跨国公司的参与已经非常普遍,并对集群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班加罗尔集群作为印度的软件之都,吸引了海内外400多家著名的信息技术公司,不少知名的跨国公司如微软、英特尔、苹果、IBM、思科、摩托罗拉、朗讯、北电网络等都在印度设立了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更为中小企业集群研究所忽略的是在世界级中心城市所形成的金融产业集群(如美国纽约、英国伦敦、日本东京的金融产业区)几乎都是跨国公司高度集聚的地方。

这类集群正是源于跨国公司的参与,其性质和特点明显相异于小企业集群。

首先,从形成机制上而言,大多数小企业集群都是内生型产业集群,地理上的资源、要素禀赋等先天优势经过自发演化的过程而形成具有特色的人文化当地网络。而对于跨国公司参与的集群,外力的推动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因此这类集群又可称之为外生型产业集群。在发展中国家,政府的作用在吸引外资所形成的产业集群中明显成为一支重要的推动力量。

其次,从对外联系上而言,该类集群由于跨国公司的参与,其对外开放性程度往往相当高。对于小企业集群,集群构成了小企业生存的全部环境,而跨国公司参与的集群中,跨国公司的整体战略基于全球化的视角,其经营范围往往涉及多个行业,生产品种成千上万。集群中跨国公司的参与尽管只局限于某个行业、某种职能或某类产品,但局部发展必须服从于整体战略,其跨越国界的内部产品流、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使集群的边界也变得模糊,集群与全球化经济的脉搏紧密相连。尤其跨国公司的参与涉及全球多个产业集群时,集群之间跨国界联系也得到加强。如美国硅谷与印度班加罗尔集群以跨国公司为桥梁,彼此的联系非常密切。

最后,跨国公司集群中,跨国公司的参与大多以职能部门、子公司的形式为主,集群尽管是其全球战略中的重要一隅,但毕竟并非全部。在公司价值链、与地方供应商、当地顾客之间的关系等方面,集群一般构成小企业生产活动与关系网络的全部,而对与跨国公司,公司全局性的战略决策来自集群区外的总部,因此从集群区域的内部网络而言,跨国公司在集群中的根植性较小企业在集群中的根植性要低。

基于上述分析,开放型跨国公司集群与相对开放型小企业集群的比较如表3-5所示。

表3-5 两类主要集群研究领域的比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