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政府参与经济运行的手段

政府参与经济运行的手段

时间:2022-06-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行政干预是由政府通过行政审批、许可证和配额、人事等制度,直接而明确地要求经济主体贯彻执行政府的经济意图。因此,行政手段和法规手段是政府参与经济运行的直接手段。主要包括政府提供产品和购买产品,政府首先提供的是公共产品,即经济主体可以无偿消费的产品。转移支付的目的在于维持这些人的生活水平不低于政府规定的最低贫困线标准。

11.2.2 政府参与经济运行的手段

政府在经济运行中通过什么办法来实现经济运行的目标呢,这就需要一定的宏观手段。一般来说,政府参与经济运行的手段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行政手段和法规手段

在当前以市场为主和政府为辅的市场经济体制中,政府对经济的行政干预一直存在。行政干预是由政府通过行政审批、许可证和配额、人事等制度,直接而明确地要求经济主体贯彻执行政府的经济意图。法规手段是国家通过经济立法和司法调节经济活动的强制性手段,包括一系列关于经济主体进行经济活动的法律、法令、条例和规章制度。一般表现为允许干什么,不允许干什么。因此,行政手段和法规手段是政府参与经济运行的直接手段。

2.经济手段

政府作为经济主体影响经济运行的手段。主要包括政府提供产品和购买产品,政府首先提供的是公共产品,即经济主体可以无偿消费的产品。作为一个国家,要满足全社会的整体利益,必然会存在公共产品。这些产品虽然大部分是由私人企业来生产的,却是由政府无偿提供的。如修建公路,政府支付相关费用给建筑公司,然后免费向公众开放。但是,有些公共产品却只能由政府来生产。例如,建立国防系统等等。公共产品一般都具有“外溢效应”的特点,例如公路对任何人都是需要和必不可缺的。不管在修建时有没有付钱都可以无偿使用。除公共产品外,政府还直接生产部分私人产品,这些私人产品由于初期投资巨大,私人企业无力承担,或者投资回收期过长,私人企业不愿承担,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是铁路运输,长期以来,它是政府的重要职能。飞机场通常也为政府所有。在其他国家,政府甚至拥有煤矿、炼钢厂、航空公司等。在购买产品方面,政府在必要时会在日常采购基础上增加产品的采购,政府这样做的意图主要是增加社会需求,使企业为满足增加的需求增加生产,促使经济增长。

3.文化手段

文化对经济具有巨大的作用力。但是,同其他手段不同的是,文化手段作为一种特殊的手段,其对经济发挥作用的时间相对缓慢,对传统有很大的继承性,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这种手段必须贯穿于经济发展的始终。

4.保障手段

政府为使一个国家经济的顺利运行,还必须使用保障手段。由于市场经济就是优胜劣汰的经济,一部分人由于各种原因必然会被市场淘汰。为了保障这部分人的基本生活,不至于因为这些人的过于贫困产生社会动荡,政府必须出面行使保障手段,一般的做法是“转移支付”,即对高收入群体多征税,在征得的税收中,除用于其他必要支出和留存外,全部通过各种方式无偿支付给贫困人口。转移支付的目的在于维持这些人的生活水平不低于政府规定的最低贫困线标准。这种收入再分配被认为是为了不同程度地减少财产收入的不平等。

【经济学小贴士11-1】 中国贫富差距问题

2003年,北京市的人均年收入已增加到近5万元,而2003年中国农村人口的平均收入才1000元出头,相差了近五十倍。国际上通常使用“基尼系数”反映贫富差距,“基尼系数”为0,表示收入绝对平均,没有贫富之分;“基尼系数”为1,表示收入绝对不平均,社会所有财产为一人所有,中国古代可以近似的认为“基尼系数”为1,所有财产为皇帝一人所有。

国际上公认的“基尼系数”的“警戒水位”为0.4,而中国在1994年就翻过了“警戒水位”,达到了0.434,1998年达到了0.456,1999年达到了0.457,2000年达到了0.458,2001年达到了0.459,每年以0.1%的速度递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